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研究

2023-09-14 来源:钮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研究

作者:王敏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年第09期

[摘 要] 为了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实效,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了合作式探究学习的尝试。然而从当前的教学实践看,有些高中地理教师为了追求表面,忽视了合作式探究学习内容适宜性的问题,不分内容不加选择地运用合作式探究学习,进行了低效甚至无效教学。高中地理探究教学应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 高中地理;合作式探究学习

巴班斯基认为:各种教学方法的结构和功能往往不同,因此其适用的范围也不同,一种教学方法在某一教学情景下是适用的,但在另一种教学情景下可能不适用,甚至可能有所妨碍。高中地理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核心是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究,每一次合作探究学习都会有一个中心主题。实践证明,合作式探究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地理学习内容。合理的合作式探究学习主题是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的保证。因此有效选择合作式探究学习的主题和内容,才能使高中地理合作式探究学习摆脱“作秀”走向实效。

一、寻找有探究价值的地理知识

不同地理知识探究性的强弱或适宜探究的深度有所不同,有些知识内容不易于设计成通过合作式探究的学习活动去获取;一些内容的学习,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学习,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地给一些地理内容贴上“合作式探究”的标签。

以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广义知识的定义来看,地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地理。其中陈述性地理知识是回答“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和地理分布等地理事实性知识,如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矿产资源的分布等。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地理程序性知识,是指回答“它意味着什么?”“它为什么这样?”的知识,即原理性地理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如大气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策略性地理知识,是指回答“怎么样学”的知识,主要涉及对地理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培养学生地理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等。这两种知识是培养地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关键,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被学生掌握,但是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则往往能很好掌握。因此,程序性地理知识和策略性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因此在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体验、感悟地理原理、规律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自己的认知结构趋于合理化和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概念与规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如一位地理教师在《大气环境》一章的教学中就尝试设计了以地理实践活动为主的合作式探究学习方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山地气候的观察、学校气象观测、观察城市和郊区的天气差异为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内容,对所在地区的天气及气候情况分别进行了短期和长期的观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问题研究。虽然这种合作式探究学习方式将费时费力,但如果能顺利的开展的话,其效果将是非常好的。学生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获得的地理知识将更牢固,同时其地理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体验了与人合作的过程,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得到了加强。 二、选择综合性或开放性问题

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地理学包含自然知识、人文知识和区域知识,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特点。并且很多高中地理原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并且包含的知识比较多,学生较难掌握。例如区域地理,世界上的行政区域、干湿区域、气候区域等很多,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么多知识都教给学生。同时地理学科中的许多问题往往涉及多门学科,如水体污染状况(涉及化学、地理、生物、物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等,这些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但往往贴近生活实际,所以较强实践性、探究性。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些地理知识时,可以通过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而有些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人类至今对于有些地理问题的研究结果仍存在着争议。答案的不确定性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开放的态度来探究它们的奥秘。地理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不确定性、非唯一结论的问题或现实性强、有一定争议的问题,通合作式探究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大胆设想、积极创新的机会。“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个大胆的设想往往可能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是教师也未曾想到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往往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有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某位地理教师就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就“全球气候变暖一定是坏事吗”进行了分组探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全球变暖也不例外。而多数学生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主要停留在通过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减少等不利影响的认识上。通过此次的合作式探究学习,学生对此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的认识,在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不利后果的同时还了解了全球气候变暖还会带来如全球粮食产量增加、地球更加宜居、减少能源使用等有利的一面。所以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不是坏事的结论并不重要,而通过合作式探究学习的过培养中学生辩证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才是地理教学的目的。 三、选择有探究可能的问题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有效的推动,是合作式探究学习的起点。地理教师所选择的合作探究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关系到活动的成败,所以地理教师首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出发,把地理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去。高中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除了如神话传说、地理故事、地理趣闻、风俗民情、名胜古迹等地理趣味知识外,往往对社会热点、乡土乡情、身边环境等的问题也有较大的兴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基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念也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可以设法将合作式学习任务放到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之中,如游戏、角色扮演、团体竞赛、生活问题解决等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中“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中涉及的是城市中人们关心的住房、购房热点话题,有一位地理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房的合作式探究学习活动。这位教授通过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就所在城市各片区房源进行分析研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让学生“亲历”购房过程来认识影响人们购房的因素除了要考虑地价和区位外还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甚至个人心理等各个方面,再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引发对问题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通过这次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活动,学生不仅学会对地理问题学习和探究的方法,还把课堂中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高了实践探究的能力,也了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参考文献

[1]郑于艺,曾昭鹏.怎样设计计地理合作学习的主题[J].地理教学,2008,(01). [2]黄雷.当前地理课改下的“时尚”与反思[J].地理教育,2010,(1~2). [3]裴俊霞.高中地理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J].内蒙古教育基础版,2011,(02). [4]开放性地理问题设计三例[J].地理教学,2011,(24).

[5]孙华.新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合作探究学习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责任编辑 邓 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