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砖成型时应注意的事项及常见问题的防治

2022-01-07 来源:钮旅网
砖成型时应注意的事项及常见问题的防治

(1)安装时,应使机头、机口、芯具和螺旋绞刀轴的中线对正,使泥流均匀。

(2)对芯杆较细的多孔砖,应先用手工把机口芯头与芯头之间空隙填满泥料,使芯头的位置固定准确,以免开始挤出时,芯杆偏歪,孔洞移位。

(3)试车时,开始泥料应稍软,待泥条开始成型,才慢慢调整成型水分,直至合适。 (4)新机口或芯具刚换上时,常会不太正常,应细心调整。如是孔洞偏斜,壁厚不匀而调整无效时,应考虑加粗芯杆、修整刀片,使断面上的泥流基本一致。

(5)严重不匀的泥流速度,还会造成泥条裂纹,轻微时,在成型后往往不易发现,而在干燥和焙烧后才显现出来,损失就更大了。

检查时,可先将挤出的泥条沿机口断面垂直切掉,在机口上套装约为30×30mm的均分泥条断面的网络,挤出lm长泥条,分别测量被分割开的小泥条的长度,其最大偏差应不超过3~6%。否则,应调整。出料快的部位,可把芯头压进去一点,或在其后面套上一个废螺帽,以增加阻力;出料慢的地方,可以把芯头放出来一点,或换上一个较短的芯头,以减小阻力。世界砖瓦网

(6)一定要均匀给料,挤泥机的泥条是被挤出来的,给料不匀或挤泥机无料可进,就不会有泥条被挤出来。不仅如此,出不来的泥料跟螺旋绞刀一同旋转,摩擦生热还会造成泥缸严重发烧、泥条开裂。所以有的砖厂说:泥条越慢,问题越多。

(7)下班停机,最好把机口卸下洗净,以免下一班泥料干硬堵塞。无法生产。短时停机,也应在泥料上洒一些水,并用湿布包盖机口,以保持湿度。

(8)发现泥料挤不出来或局部走泥极少时,应立即停机,查找原因,以免损坏设备。 (9)坯条中间开花,像喇叭口一样向四周翻卷,挤出泥条明显中间凸出;原因是中间走泥太快,可以把中间芯头加长,或在中间芯头后面的芯杆上套个大螺帽,也可以在大刀片中部两侧各焊上一个三角形的分料角钢,迫使泥流向四周流动;还可以加大机口进料端四角向外扩大的圆弧,以增加四角的进泥量。

(10)挤出的泥条明显中间凹进:原因是中部走泥太慢,可以按上一条相反的办法处理。(11)个别孔洞开花,向四周翻出:原因是该芯头的大头平面超出了机口出泥端的平面,应将该芯头压进机口,使大头平面缩进机口lmm。

(12)泥条出现锯齿裂纹:如是机口第二道内衬铁皮转角处水路缝隙较大,而第三道铁皮又没有水,则将出现有水小齿裂纹。如仅是第二道铁皮转角处缺水,出现的将是无水小齿裂纹。如果哪一支角的几道铁皮都缺水,则将出现无水大齿裂纹。如是后面的几道铁皮缺水,而前面的一两道铁皮水又过多,则出现的将是有水大齿裂纹,且在齿凹处有大量积水。对此,均应按其相应位置,调整水路。

(13)泥条烂角,如泥条四角都烂,且裂口,尖端向后卷,原因是中间泥流快,四角泥流慢,应按前述第(9)条处理。如只烂一角,则是该处芯头超前或落后于其他芯头太多或该角两个边都严重缺水,应予调整。如是在正常生产中突然烂角甚至局部泥条缺裂松散,则是该处芯架或芯杆间卡有杂物,应清除。

(14)孔洞内部出现鱼鳞裂纹:如是个别孔洞出现裂纹,则是该芯头表面太粗糙或设计不当、位置不对,应打磨调整。如全部或大部孔洞内部都出现鱼鳞纹,则是泥料太干,芯头表面都粗糙或设计有误,应调整成型水分、修整芯头。如两孔间的肋被拉出有规律的月牙形纹,裂纹已经透穿,则是该处泥流不足,应修磨其两侧芯头的斜度,增大该处的泥流通道。

(15)泥条弯曲:如泥条一出机口就向一边弯,两侧外壁一边厚,一边薄,这是因为机口、芯具和螺旋绞刀的中线没对正,应重新调整。

如泥条向一边弯,两侧壁厚无异常,则是切条机泥床两侧不一样高,泥条向低的一方

跑,应垫平。

如泥条呈Z字形前进,凹下处有时被拉烂,则是首节螺旋纹刀主叶和副叶的顶端不齐,或副叶已严重磨损变小,应修换。

(16)砖坯产生纵向裂纹(即刀架裂纹)原因是愈合长度不够,泥料二次结合不良,请参阅本章3.3节,芯具。

(17)孔洞变形:如是孔洞变小,可能是芯头严重磨损或缩进机口太多,应更换、调整。如孔洞移位或并芯,则可能是芯杆太细已歪斜,应纠正或更换。如孔洞下坍,则是泥料太软,应调整成形水分。如相邻两孔位置改变,但连成了一个大孔,则是两芯杆或芯头间卡有杂物,应清除。

(18)坯体变形:主要是泥料太软,应调整成型水分。也有可能是螺旋绞刀叶片严重磨损,叶片的螺旋角不对,机头、机口太短,以致挤压力不足,应予调整。如是在通过了切条机的泥床以后才出现变形则应检查泥床上的托辊是否高低不平,或托辊上包有泥块,应调整清理。

(19)泥缸、泥条发烧:可能是泥料太干或机头、机口太长,芯具结构不当,以致阻力太大,应予调整。也有可能是绞刀叶片螺旋角太大,叶片推进面太粗糙,或泥缸内壁被磨得太光了,以致泥料在泥缸的旋转运动太多,请参阅本章3.2节,螺旋挤泥机,或在泥缸内壁镶焊肋条。

(20)泥条横向折断:可能是成型水分太低,应调整。或泥料的塑性太差,请参阅本书第二章2.2节。如泥条严重发烧并横向折断,应参照(19)条处理。如泥条在泥床上前进时上下跳动并折断,则是泥床上托辊高低不平或包有泥块,应调整或清理。

(21)成型裂纹的产生和防治:由于芯具调整没有到位以致挤出泥速不匀而造成的剪刀口、月牙形等裂纹。

由此而造成的典型裂纹如图6:

内外不同的泥流速度不仅使泥条沿前进方向被拉裂分层,层间气、水相对积聚,造成实心砖坯的螺旋纹、S形纹和空心砖分层,还会造成坯体中部密实,边部疏松。密实的含水较少,干操收缩就少;疏松的含水较多,千嗓收缩也较欠。当两者的收缩率之差超过了泥料的弹性系数(1%~2%)时,将拉裂坯体。空心砖壁薄体弱,这一情况尤为突出,上图的剪刀口裂纹就是因泥流速度不匀而造成的干燥拉裂的典型。

剪刀口裂纹多出现在干燥后砖坯大面的中肋附近,裂纹可达4mm宽1OOmm长或更多。位置多从中肋孔角干燥的迎风面开始。

这种砖坯孔洞垂直静置常在1~3个小时后,朝上的顶面中肋孔角就开始出现裂纹。条面向下孔洞水平放置的砖坯,在底下的条面还基本没有收缩的情况下,顶上条面的长度迅速由246mm缩短至241mm~242mm,可以明显看出砖坯大面成为上短下长的梯形,几个小时以后,也同样出现剪刀口裂纹。这就是因为泥料在挤出时中部太快以致砖坯中肋及大面中部

泥料比边部挤得更紧,更密实,含水更少,干燥收缩也少。这样一来,干燥时,两边要多收缩,中间顶住不许收缩,就只有拉裂了。世界砖瓦网

这种速度差还可能造成边部泥料不足,把条面或某一个孔的侧面拉出如图6 所示的分布均匀的月牙形裂纹。

有时,这种月牙形裂纹也会出现在某一条肋上,则说明该处泥料不足,当局部泥料不足的情况并不十分严重时,将在制品出窑后在该处出现均匀分布的弧形细线裂纹。

这类干操、焙烧后才开始出现的裂纹必将给生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预防为主,在挤出成型阶段就及时发现;确实弄清,正确解决,把损失消灭在发生之前。

既然它们都是缘于挤出断面的泥流速度不匀,我们就应首先看是哪一部分快,哪一部分慢,相差多少,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节,使其基本一致。即找出部位,查明原因,疏堵结合力求平衡。

在生产多孔砖或空心砖时,合理制作芯具,利用其相关零件调整各部阻力,使泥流挤出速度尽量达到基本平衡十分关键。

泥流速度不匀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上、下、左、右不匀:这是机头、机口、芯具和螺旋绞刀的中心线没有对正,常把机口往泥流速度较快的方向娜动一点即可。

②中间速度快:这是最常见的,可以把快的地方换个较长的芯头,慢的的地方换个较短的芯头,或在较快的地方的芯头后面套一个大螺帽以增加阻力,减慢泥速。还可以在大刀片的中间两侧分别焊上一块三角铁,如图7,把泥流分向两边。如果焊上以后中间泥速太慢则可以把三角铁磨去一点,如还嫌泥速快,可再堆一层电焊。

③两根肋的交点出泥快:可以在该“十字路口”处顺泥流方向焊一根长度不超过芯头小端的分流柱,如图8,把泥流分向两边,如果焊上以后该处泥流太慢,可以把分流柱割短一点,直至泥速基本平衡。

④只某一根肋的速度快:可在这一根肋两边的芯头对着肋的表面(斜面)焊要上1~2条宽约4mm~6m,高约lmm~3mm的焊道,以阻止泥流快跑,如焊了以后该处泥流太慢,则可把焊道磨掉一点,直至泥速平衡,如图9。

(22)、由于孔形、芯头不合理造成制品孔角应力集中产生放射性裂纹: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矩形孔多孔砖上,因为其孔小,四角没有倒圆或倒圆的半径太小,而造成的应力集中。

由于其角度越小,应力集中越严重,锐角的应力集中现象就比钝角严重得多,和同一角度的圆角半径越大,应力集中现象越小,而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对孔的圆角没有具体规定,所以在生产矩形孔烧结多孔砖时可以在保证孔洞率大于25%条件下把矩形芯头的两端的平头改为半圆形头,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隐患。

(23)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裂纹;如湿坯码得太高,底层坯受不了产生压裂,干燥时叠压处不通风,脱水慢,收缩也慢,迎风面干得快,收缩也快,在其交界处产生拉裂、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少码几层,降低成型水份,提高坯体强度来解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