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女性主义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2020-05-20 来源:钮旅网


以女性主义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摘要]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美国内战前后南方社会为时代背景,描述了没落贵族后裔爱米丽悲剧的一生。女主人公爱米丽在饱受了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和男权的双重摧残和压迫后,杀害了唯一的爱人,最终悲惨地孤老一生。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切入,探析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和男权对爱米丽的摧残和压迫及爱米丽女性意识觉醒后奋起反抗的女性主义反抗精神。

[关键词]传统文化 男权压迫 女性主义意识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现代小说家之一,是南方文学的代表人。他的作品多以内战和重建时期的美国南方为背景,以反映南方家族没落为主题,构成了独特而又恢宏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福克纳最早发表的同时也是其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正是该世系的组成之一。该小说描述了南方没落贵族格里尔生家族后裔爱米丽小姐一生的经历。爱米丽出生高贵,年轻时,父亲赶走了所有追求她的青年,以至于她年近三十仍待字闺中。父亲去世后,爱米丽很少外出。很长一段时间后,她与来镇上修路的工头荷默伯隆相爱了。人们都认为他们俩快要结婚了,但荷默伯隆并不打算结婚。为了留住自己的爱人,爱米丽最终毒死了荷默伯隆并与他的尸骨共眠,悲惨地结束了一生。是什么导致了爱米丽的悲剧呢?又是什么促使爱米丽义无反顾地做出反抗呢?本文将以女性主义为切入点,探析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和男权对爱米丽的摧残和压迫及爱米丽女性意识觉醒后奋起反抗的女性主义反抗精神。

一、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和男权对女性的压迫

女性主义大师西蒙德波伏娃在她的经典著作《第二性》中说道:“一个女人之为女人,

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整体,产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因此,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什么促使爱米丽从一个典型的南方淑女转变为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究其原因是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和男权对女性的压迫。

1.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的压迫

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时期,南方战败,四年的内战使得主战场南方受到重创。“南北战争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矛盾现象:美国旧南方随着战争“死去”了,但同时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顽固地‘存活’着,‘死去’的是社会的、经济的南方,‘存活’的是文化、心理的南方。”面对南方神话的破灭,人们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为了留住往昔的辉煌和荣耀,人们竭力维护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而“南方淑女是美国旧南方文化和教养以及美国旧南方神话的最佳代言人。”作为曾经赫赫有名的格里尔生家族贵族后裔,爱米丽无可置疑地被人们选中作为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的化身:“爱米丽小姐在世的时候,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爱米丽死后人们认为是一个纪念碑倒下了。她的身上承载着人们对旧南方的怀旧之情,因而人们把旧南方条条框框、严厉制约强加到爱米丽身上。当时清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社会极力宣扬谦恭、隐忍、忘我等传统的女性价值,鼓吹所谓淑女风范。”因而爱米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幸福,她必须时时刻刻举止优雅、谈吐得体、压抑自己的情感。当爱米丽有了打破传统的举动时,南方旧社会文化的压迫接踵而至。当爱米丽和北方佬谈恋爱时,镇上的人窃窃私语,“一些年纪大一点的人说就是悲伤不会叫一个真正的高贵的妇女忘记‘贵人举止’……后来有些妇女开始说,这是全镇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坏榜样”。当镇上人们的评论对爱米丽不起作用时,人们迫使牧师拜访。牧师败下阵来时,牧师夫人写信请来其亲属予以规劝。镇上的人采取种种办法阻挠爱米丽与北方佬的结合,为的是保全他们仰慕和敬畏的爱米丽,一个传统的化身。

2.男权的压迫

“美国南方种植园的经济结构使妇女对男子有极大的依赖性。他们长期脱离实际劳动和种植园的管理活动,成了依附于男人或供男人欣赏和享乐的玩物……为了装点自己的门面,种植园主们成功地把南方女性设计成了举止优雅、谈吐得体、精通琴棋书画的典型形象——南方淑女。”作为男权社会中的附属品,爱米丽先后遭受了父亲格里尔生和恋人荷默伯隆的压迫。

(1)父亲的压迫

主人公爱米丽的父亲格里尔生是一个控制家人命运的父亲。作为庄园主的父亲是家庭的首脑,主宰家里的一切。爱米丽的父亲觉得镇上的人都配不上他们高贵的血统,因而赶走了女儿身边所有的追求者以至于爱米丽年近三十还尚未婚配。父亲的独断专行断送了女儿爱的美好年华。在父亲的眼里,爱米丽没有自主追求幸福的权利;爱米丽只是男权社会里的附属品,是为了保持格里尔生家族尊严和荣誉的牺牲品。长久以来,镇上的人把这家人看作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背后,他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父亲背对着爱米丽,说明爱米丽没有话语权,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做事。父亲的马鞭是父亲摆布爱米丽的工具,他用马鞭赶走了追求爱米丽的青年。在父亲严厉的统治下,爱米丽的女性情感和女性意识被牢牢地压抑和管制着。父亲的主宰和掌控夺走了本该属于爱米丽的美好的一切,使她错失爱情,孤独一生。然而当父亲死后,爱米丽告诉邻居父亲并未死,并“死死的拖住抢走了她一切的人”。对一个迫害自己如此之深的人,爱米丽别无选择,只因父亲是他唯一的依靠,这也体现了父权迫害之深、之切。

(2)恋人的压迫

父亲死后,爱米丽坚强地独立起来,从新开始生活。爱米丽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她爱上了荷默伯隆——爱米丽一生中唯一的恋人。无疑爱米丽在这场恋爱中,她的感情是真挚的、热烈的。她希望能与荷默伯隆能有圆满的结局。但天意弄人,爱米丽投入的越深,她受的伤害就越大。“因为荷默伯隆自己说他喜欢和男人来往,大家知道他和年轻人聚在麋鹿俱乐部一道喝酒,他本人也说过,他是无意于成家之人。”在以男权为绝对中心的世界中,男人才是中心和主体,女性的地位被边缘化,妇女存在的价值仅是供男人欣赏和享乐的附属品。而从先前逢到礼拜天下午荷默伯隆和爱米丽一齐驾车出游,我们得知荷默伯隆没有责任感,他觉得与贵族后裔,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一起游玩是很荣耀的事情。他与爱米丽在一起只为图个刺激。荷默伯隆玩弄了爱米丽,在他的眼里爱米丽只不过是供男人欣赏和享乐的玩物,爱米丽的存在价值只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

二、女性的反抗

在饱受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和以男权为绝对中心的社会对女性的控制、摧残后,女主人公爱米丽女性意识觉醒,以女性主义反抗精神反对旧南方传统文化和男权的压迫。

1.对旧南方传统文化的反抗

爱米丽在遭受旧南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迫害和禁锢后,爱米丽女性意识觉醒,奋起反抗,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努力。她打破了旧南方传统文化强加给她的谦恭、隐忍、忘我等传统的女性模式,她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过一个本该属于正常女性的幸福生活。父亲死后,爱米丽“头发已剪断,看上去像个姑娘。”长发是淑女的象征,是南方贵族淑女不可缺少的身份象征。尘封已久的女性意识在爱米丽剪短发那一瞬间苏醒了。她决定冲破世俗,开始新的生活。她不顾流言蜚语,在众人的议论、反对声中毅然和荷默伯隆相恋。荷默伯隆仅是一个拿着日工资铺设道路的北方佬,但爱米丽无视社会阶级、传统压力,自主的选择自

己爱的人。面对镇上人的阻挠,爱米丽没有退却,敢于与他们抗争。每逢礼拜天下午爱米丽和荷默伯隆一齐驾车出游并时时把头抬得高高的,上门干涉的牧师败下阵来,前来阻挠恋情的亲戚无功而返。爱米丽敢于向旧南方传统文化的女性价值观挑战,在女性处于被压迫的社会中敢于和一个自己身份不符的北方人谈恋爱,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对旧南方传统文化勇敢的反抗。

2.对男权的反抗

“面对男权的压迫,女性身份被边缘化,女性价值体系无法建立,女性群体处于失语状态时,”爱米丽的女性意识觉醒,以女性主义反抗精神杀害恋人荷默伯隆,取得女性主体地位,进而建立女性的价值体系。

(1)对父亲的反抗

专横的父亲生前夺走了爱米丽的一切。“在父亲面前,爱米丽根本无法实现自我,她只是在绝对控制之下毫无力量把握自己命运的父亲的私有财产。”爱米丽终日生活在父亲的阴影里,丧失了自我意识,女性意识更是被牢牢的禁锢着。父亲死后,一向以父亲为生活中心的爱米丽无法接受现实。“爱米丽小姐在家门口接待她们,衣着和平日一样,脸上没有一丝哀愁。她告诉她们,她的父亲并未死。”爱米丽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正是她受迫害越深的表现,同时这也是爱米丽反抗精神的强大源泉和动力。父亲的去世使得爱米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重新审视自己。“她病了好长一个时期,再见到她的时候,她的头发已经剪断,看上去像个姑娘”长发是淑女的象征,是贵族小姐不可缺少的身份象征,爱米丽剪了短发,那是她走出父权压迫的标志,是女性意识的呼唤,是被长期压制后对自由、恋爱、婚姻的渴望。

(2)对恋人的反抗

爱米丽女性主义意识觉醒后,她渴望爱情、渴望婚姻,渴望过一般女孩幸福的生活。爱米丽深爱着荷默伯隆,渴望与他走上婚姻的殿堂。正如小说中描述的:“我们还听说爱米丽小姐去过首饰店,订购了一套银质男人盥洗用具,每件上面刻着‘荷伯’。两天之后人家又告诉我们她买了全套男人服装,包括睡衣在内。”这是爱米丽女性主义意识觉醒并不断发展的表现。此时的爱米丽女性主义意识不断增强,女性的身份不再是边缘化了。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幸福生活。但男权的压迫在一次使她坠入深渊——荷默伯隆玩弄了爱米丽。女性主义意识蓬勃发展的爱米丽不甘心被荷默伯隆当作满意男性欲望的工具,不甘心自己的存在价值是仅仅作为男性智慧与权威的陪衬。面对恋人的压迫,爱米丽奋起反抗,毒杀了自己的爱人。作为女人爱米丽的反抗是可悲的,她毒杀了自己唯一的爱人并与尸共眠十余载,最终孤老一生。但在这可悲之中,爱米丽永远将爱人留在了自己身边,通过对男权的挑战爱米丽取得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在这可悲之中,我们能明确的感受到爱米丽的坚强和毅力,就如一朵带刺的玫瑰,带着受伤害的骄傲,明知杀害爱人的同时也刺痛了自己,但在以男权为绝对中心的社会中,爱米丽的女性意识呼唤着她要以反抗取得女性的主体地位,保持女性的尊严,爱米丽的女性主义反抗精神是对男权社会有力的抨击。

三、结论

福克纳“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他无法容忍对人性的任何形式的压迫和摧残。”在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福克纳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和男权摧残和压迫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在经历压迫后,女性意识觉醒并奋起反抗,杀害爱人并伴尸体几十余载。在这骇人听闻的故事背后,福克纳向我们揭示了南方旧社会传统文化和以男权为绝对中心的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歌颂了主人公爱米丽为追求恋爱、婚姻、自由、女性主体地位等而不懈反击的女性主义反抗精神,并献上一朵玫瑰表达他对爱米丽的崇敬

之情。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德伏波娃著,桑竹影,南珊译.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

[2]施安全.文学视域中美国南方种植园家族的没落—解读《喧哗与骚动》及《献给爱米丽的玫瑰》[d]. 济南:山东大学, 2008.

[3]福克纳著,杨岂深译,杨洁编.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

[4]黄然.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看女性意识的觉醒[j] .安徽文学,2008 (4).

[5]杨柳. 父权制社会下男权压迫与女性反抗的交锋—达罗维夫人与休惠特布雷德对话的文体学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1).

[6]南宫梅芳. 自我和他者的冲撞—读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国际关系学院院报, 2005 (6).

[7]魏玉杰.上帝与撒旦的冲突—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主题分析[j].外国文学, 1998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