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溜索》导学案

2023-12-31 来源:钮旅网


导学案

导入: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照片,图片里就是云南怒江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出怒江大峡谷是非常高大险峻的。但是由于怒江非常险恶,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阿城的课文溜索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河方式。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找出行文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细读小说,感受作者阿城的语言特色

二、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棋王》《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树王》《孩子王》《小城之春》等。

《溜索》选自《遍地风流》。《遍地风流》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内容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

三、速读理情节

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

思考:①小说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②写作顺序是什么?

小说主要记叙了“我”跟随马帮汉子,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过程。

小说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9段,写马帮来到险峻的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第二部分:第10-17段,写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第三部分:第18-22段,写“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第四部分:第23-25段,写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在写作顺序上,小说先写了行至怒江,过溜索前的画面,接着写了一个精瘦的汉子挑头过溜索的画面,然后写了三个汉子过溜索,接下来又写了运送牛和驼子的情况,再就是余下的汉子过溜索的画面,接着又是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过溜索的画面,然后是领队过溜索,最后写了驼队再次上路的画面。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作者是按照溜索的先后顺序进行写作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

四、细读品人物

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画出与人物相关的语句,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说着力描写的人物有马帮首领、第一个溜索的汉子及其他马帮汉子们。

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品读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马帮首领的人物形象。

小说在第3段中写到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第7段中写到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这里“懒懒” “笑一笑” “眼睛细成一条缝”“腮上绷出筋来”是神态描写,“稳稳坐在马上”“望天”“俯身看峡”是动作描写,体现了马帮首领面对险境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在第10段中,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是在检查索是否安全,动作描写体现了他谨慎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在第18段中,当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首领的“吼”及其话语,体现了领队关爱部下的性格特点。

在第21段中,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飞”“跃”“拐”“弹”等动

词的连用,将马帮首领溜索、下索的麻利动作和气定神闲的气度刻画得如在目前。表现出首领的身手非凡和粗犷豪迈,举手投足间,尽显英雄本色。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领是一个从容不迫、谨慎细心、认真负责、关爱下属、身手非凡、粗犷豪迈、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马帮汉子的形象

在第10段中提到,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在12段中写到,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在这两小段人物描写中,“弹、迈、扯、跃、飞身离岸、倒手拔索、抖”等一系列动词,传神地写出了这个精瘦短小的马帮汉子身手的敏捷矫健,溜索技术的纯熟麻利,十分自信从容,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精瘦短小的汉子是所有马帮汉子的一个缩影,透过他,我们看到了敏捷矫健、勇猛无畏、自信从容的马帮群像。

五、思考与理解

除了领队和马帮汉子,小说还用大量的笔墨写了怒江大峡谷的险峻、牛以及“我”溜索过峡谷时的惊恐之态。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怒江大峡谷的环境描写

在第3段中作者描写到,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

第4段中说道,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第5段中描写到,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之后在第6段中,提到,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这几个关于怒江大峡谷的描写片段中,①“闷雷”和“隐隐的喧声”是对怒江的声音描写;然后作者从视觉的角度,远眺怒江感觉其“深远似涓涓细流”,再近看,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将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了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②“一派森气”和“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突出峡谷的高峻险恶。

写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

马帮汉子们面对如此险境却能谈笑自如,镇定自若,环境描写表现了怒江大峡谷的高

峻险恶,也更加衬托了马帮汉子的英勇无畏、野性彪悍和举重若轻。

所以怒江大峡谷的环境描写,对马帮汉子的群像起到了正面的衬托作用。

牛惊恐失态的相关描写。

在第4段中,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

在第15段中,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

在第25段中,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在上述描写中:

①“牛死也不肯再走”是正面表现了牛面对怒江大峡谷时的惊恐。

②牛的卧倒、哀叫、流泪、皮肉发抖、屎尿撒泄,形象地刻画出牛溜索前后的惊恐失态的样子。

③对牛的细致描写,从侧面烘托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也反衬了首领及马帮汉子们的沉着果断、无畏勇猛。

所以,作者是用牛的惊恐失态从反面衬托了马帮汉子的无畏勇猛。

作者在小说中也描写了很多关于“我”的语句。

在第18段中写到,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

在第20段中写到,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在这两段关于我的描写中,“战战兢兢跨上”“僵着脖颈”“急忙伸手”“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溜索时的恐惧和手忙脚乱。

“我”的惊恐失态与马帮汉子的无畏勇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马帮汉子们的身手矫健、沉着从容、勇敢无畏。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全文没有出现一个“我”字,却处处写“我”的感受,表达效果有何妙处?关于“我”的描写,体现了我溜索时的惊恐害怕,与马帮汉子们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衬托了马帮汉子的英勇无畏与沉着从容。

小结: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怒江大峡谷的险峻、牛以及“我”溜索过峡谷时的惊恐之态的用意。

①对怒江大峡谷多感官多角度的环境描写,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高峻险恶,也正

面衬托了马帮汉子的勇猛无畏。

②对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的描写,反面衬托了马帮汉子的勇猛无畏。

③“我”溜索前后的惊恐与害怕,与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与沉着稳重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汉子们的勇猛无畏。

六、主题探究

如何理解《溜索》的作品主题?

本文主要讲述了马帮汉子飞渡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

作者借马帮汉子粗犷豪迈、勇敢无畏的精神:

1.赞扬人类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2.赞美了在自然面前,人类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七、品味语言特色

阿城的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下面我们就结合溜索中的具体语句,感受作者阿城的语言特色。

首先来看第一个句子,是关于大鹰的描绘。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

的声音里。在这句话中,一个“扎”字写尽了鹰飞的急速迅猛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阿城非常善用动词,并且用词非常准确生动,在溜索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动词,同学们可以自己去圈画一下。

第二个句子,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马帮比作“极稠的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写出了马帮的阵势和密度。这样一个贴切的比喻体现了阿城在比喻修辞运用方面的精妙。

第三个句子中,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道:“不消。”首领和汉子们极其简短的对话,体现了阿城文笔的洗练,他的语言很干净,对话很简洁,却能鲜明地突出马帮汉子的彪悍而朴讷。

最后一个句子中,嗖地一下小过去。余下的汉子漫声道:“不消。”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这里运用了很多云南的方言俚语,使小说有了乡野气息,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

通过以上语句的品味,我们发现阿城在小说创作中,语言非常简洁明快,很善用动词和比喻,也比较爱用方言俚语。

八、拓展延伸

溜索是一篇笔记小说。什么是笔记小说?笔记小说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那么笔记小说有什么艺术特征呢?我们可以结合《溜索》的内容来作一个简要的探索。

首先从内容上看,笔记小说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大多截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局部或一个细节。如《溜索》中截取了马帮汉子溜索过怒江大峡谷的片段。

第二在人物塑造方面,笔记小说①善于抓住人物的面貌特征(如眼神、脸色等)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用词极为准确。如《溜索》中对首领的勾勒:首领眼睛细成一条缝……腮上绷出筋来。“细、绷”二字便将马帮首领的神态描写的栩栩如生。②其次喜欢通过人物简短对话、细节动作刻画人物性格。如《溜索》中通过首领和汉子们的简短对话,马帮汉子溜索时熟练的动作,表现其勇猛无畏。

第三在语言运用上,笔记小说善用动词和比喻,语言较为简洁明快,对话简省,爱用方言俚语,文章充满人情味,使人倍感亲切。

以上就是笔记小说的艺术特征,同学们可以在课本上补充一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