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出自三国的千古名言
首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刘备是谁大家知道吧?对,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他的儿子是谁大家知道吗?对,是刘禅。话说这一天,刘备眼看着就要咽气了,急忙命人把刘禅召到自己跟前,对他进行临终的嘱咐:“儿啊,你父亲我如今马上就要向祖宗报道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父亲从小家境贫穷,没有机会多读几本书,你现在马上成为一国之君,应该广读各类书籍以求增长见识,修身养性。诸葛丞相德高望重又颇有才智,你遇到不懂的事情可以问他。平时要多行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完不久,刘备就咽气了。俗话说的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临终前这番话就是教育儿子刘禅平时不但要好好学习还要多做好事,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出自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正所谓小中有大,小水滴可穿石,小火星足以燎原,小不忍则足以乱大谋。这位一生戎马的政治家所说的这句话虽然已经过了近千年,但是它的哲理并没有消失。
这句话告诉我们是凡事应从小事做起,一件善事,一件善意的小事,也许对你而言只是一个不经意,一个微不足道,也许对他人而言就可能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是你的一句善意的鼓励,将使一个对生活失去勇气的孩子成为发愤图强,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也
许是你的一个温暖的微笑,使一个准备轻生之人停下了走向死亡的步划,体会到人世间的温情;也许是你的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捡起了地上的一张纸屑,让我们的外国朋友了解到中国人民的好习惯,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也许是你的一个友善的举动,把阴井盖盖好,使路人避免了受伤的危险......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它。大街上搀扶盲人过马路;汽车上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看见别人有困难出以援手,所有这些事看起来都是很不起眼的,但正是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现了一个人助人为乐、关心他人、讲究文明的高尚品格。
的确,很多的“善小” 能使他人受益非浅,但相反许多的“恶小”却使人失去了太多。小恶不制,必然发展。试问在坐的各位服刑人员哪个又不是从“小恶”开始走上犯罪道路的呢?或许有些人最后成为无恶不作的强盗,只是因为儿时的一丝贪念,小偷小摸图的是那一时的快感,而正是这样的“恶小”的累积导致了一个个的悲剧发生。有一个盗窃犯从小就小偷小摸,但他的父母并不加以制止反而鼓励,从偷车条渐渐发展到偷自行车、偷衣服,最终发展成了成为无恶不作的强盗。一只小白蚁在船板上咬了一个小洞是很不起眼的,但如果让它繁殖起来的话,整艘船就会沉没。小恶不除必为大患,所以决不能“以小恶而为之”,而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一个人犯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点的小事开始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最后就会跃进犯罪的泥坑,成为可耻的罪人。有些服刑人员到监狱接受改造后,仍不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把监规纪律当儿戏,不向积极改造的学员看齐,反而把监狱当成继续犯罪的学校,经常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不是打架违规,就是拖欠生产任务,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都是区区小事,如果我们置若罔闻,不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防薇杜渐加以改正,依然我行我素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就会发展到有违法行为,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勿以善小而不这,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纯洁的心灵。小事是大事的基础,大事是小事的累积,轻视一件件平凡的好的小事,就不会做出
伟大的事情。轻视一滴水就不会有有浩瀚的海洋。轻视一棵树,就不会有茂密的森林。轻视一砖一瓦,就不能盖好高楼大厦。千百年来,古人有许多强调“做小事”重要性的名言警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垒土成山,纳川成海,积善成德。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果一个坚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那么,他必然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人民的赞扬。一次关灯,一句善语,一次让座,一个微笑,都是对公共利益的贡献。小小的善举,举手之劳,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换来谅解、和睦、友谊,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美好的生活在大家的点点滴滴中创造,在持之以恒中延伸。
各位学员:请留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能变成习惯,请留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能成为性格,请留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能决定你的命运。小与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却是绝对的,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恶也是恶。善是一种循环,恶也是一种循环,让我们始终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善恶有报:给你一种向善的力量
在传统文化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信条被普遍信奉。儒家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多行不义,必自毙”;佛家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道家讲“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由于人们普遍信奉这一点,所以人们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积德行善渐渐蔚然成风,修桥补路,尊老爱糼,扶弱济贫,助人为乐,诚信不欺,宽容忍让,普遍维持了一种较高的社会道德水平。
但曾几何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东西被称之为“四旧”予以破除,帖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传承几千年的道德体系和道德观念被摧毁。背信弃义、落井下石、动辄上纲上线、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甚至传统的伦理亲情都遭到践踏。
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由政治挂帅转为经济挂帅,传统道德体系已遭破坏,新的道德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在市场经济洪流的冲击之下,没有道德观念约束的人们,拜金拜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放纵欲望,享乐第一,整个社会道德水平全面大滑坡。
在公理遭受挑战和践踏的今天,在正义和善良倍感无力的今天,我们只能相信善恶有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受到希望,我们也必须相信善恶有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感受到坚守的力量。
中国《易经》被国人视为宝典,其实整部《易经》就是一句话,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只要相信这句话,很快便能懂得《易经》的道理。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就算有些不顺利的事情,也会逢凶化吉,慢慢变得好起来,不仅如此,还会给后世子孙带来很多喜庆。相反,“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多做不善之事,坏阴德的事做多了,即令本来人生一帆风顺,也会逢吉变凶,慢慢变得不好起来,不仅如此,还会殃及后世子孙。这就是因果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增广贤文》中亦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书中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由于\"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人们应该行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有善愿,天必佑之\"。那些做恶的,迟早会受到报应:\"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书中的这些内容有其消极的一
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积累善行,就不足以成全美名;不积累恶行,也就不足以断送自己的性命。无知缺德之人认为行小善得不到什么好处因而不屑去做,认为行小恶无碍大体而不愿意戒除,因此恶行越积越多而无法掩盖,罪过越来越大而不可解救。用今天的现代语言来加以引申解读,那就是,此话告诫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切大善和大罪都由小善、小错积累、发展而来。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为政者,切不可以为以权谋点小私无碍大体,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防微杜渐,放纵私欲膨胀,那日积月累,任其发展,最终就会走上“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的毁灭之路。
人的慈悲善良之心是生来具有的,从佛家的“世间万物皆有善心”到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皆说明这个道理。只不过,人在生长的过程中,处于本身对物质和欲望的需求,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的私心杂念随之产生了。
但是,那颗生来具有的善良纯朴之心,一直没有离开人的灵魂。只不过是有些人用不断积累的罪孽,深深地遮掩了它。一个品行低下、罪恶多端的人,也会在现实社会和影视中分辨出好人和坏人;一个死刑罪犯,也会在临刑前出现暂短的忏悔等等。我们可以不信因果报应,但我们不能不信善。不管你是否有宗教信仰,请永远不要失去对善良和真诚的信心,要坚信善的力量!其实,善就是人类最终极的信仰,善恶有报并不是一种迷信,恰恰是一种对善的坚守坚信和向往。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