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逆向选择: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况。 2、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故意采取不谨慎行为的情况。
3、优质品(有益品):消费者的效用评价低于其真实效用的物品。 4、劣质品(无益品):消费者的效用评价高于其真实效用的物品. 5、以手投票理论:在民主财政体制下,公众通过政治投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或程序。
6、以足投票理论:在人员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公众或居民为了选择合意的公共物品和税收组合,选择居住地的过程。
7、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财政资金无条件、单方向的流动. 8、无条件拨款:上级不指定用途的拨款. 9、有条件拨款:上级指定用途的拨款.
10、宽条件拨款:上级指定拨款的使用方向,但是不指定具体支出项目的用途. 11、财政横向失衡:各地区之间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存在较大的差距,发达地
区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较强,欠发达地区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较弱。 12、财政纵向失衡:各财政层级之间财政收入和承担的支出责任不相等或不匹配,
即多级政府间存在存在收入能力与支出的结构性失衡.
13、基数法:根据地方财政收支结构确定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的方法.
14、因素法:根据影响地方财政收支规模的客观因素确定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规模
的方法。
15、财政联邦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权的财政体制类型,它要求中央与地方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职权划分,各级地方政府按居民偏好进行公共决策。
16、财政集权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集权的财政体制类型,它要求财政职责和财权高度集权于中央,地方没有相等独立的财政决策权.
17、财政体制: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主要内容包括政府财政收入划分,
政府支持责任划分,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18、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 19、自动稳定器:能够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财政体制. 二、填空
1、概括来说,地方财政的产生是政府内部财政纵向分工的结果. 2、地方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是提供地区性公共物品。 3、政府与市场分工的依据是公共物品按性质划分。 4、政府间内分工的依据是公共物品按受益范围划分。 5、“以足投票”理论是蒂布特提出的。 6、“以手投票\"理论是布坎南提出的.
7、小范围社区纯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提供。 8、地方混合物品由公私合作提供。
9、政府间税收划分的对象有政府税收收入立法权,政府税收收入分配权,税收收入征管权。 三、简答
1、现代地方财政的特点?
A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政决策权 B具有规模的扩张性 C财政收支结构的特殊性 D职能的特殊性
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A垄断 B信息不对称 C 收入分配不公平 D宏观经济波动 E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
3、地方财政三大职能?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职能
4、全国性公共物品为什么由中央统一提供,而不能由地方分散提供?
因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排除任何一个社会成员。若由地方政府分散提供,理性的地方政府会在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上采取不合作态度,希望其它辖区提供,本辖区搭便车,从而导致全国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陷入囚徒困境,即个人的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这需要由中央来进行调控。
5、影响财政体制选择的因素?
A经济体制 B政体结构 C非正常事件影响 D路径依赖 6、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
A“统收统支”财政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C分级包干财政体制
D分税制财政体制
7、对分级包干财政体制的评价?
积极意义:财政体制分权推动了经济分权,为打破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财权和财力的下放,提高的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经济的活动,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
消极意义:不利于建立中央和地方间规范的财政关系;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弱化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职能。 8、现行分税制体制存在的问题?
A存在多级政体 B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不够科学和完善 C政府间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收入划分不够科学和完善 D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9、地方政府执行收入分配职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A地方政府缺乏调节政府间财政收入差距的权利和动力 B地方政府缺少有效的资金筹措政策以推进收入分配政策 C辖区间的流动性导致个人收入再分配政策失灵 10、地方政府执行经济稳定职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统一与开发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开放性和流动性降低了地方政府稳定经济的能力,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地方政府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紧缩内需,使物价下跌,但其他辖区物价不变,会导致购买力内移,从而使物价回升;当发生通货紧缩时,地方政府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使物价上涨,但其他辖区物价不变,会使购买力外移,从而使物价下跌。所以地方政府的经济稳定职能在短期内是有效的,在长期内无效。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缺少有效的预算金融机制,以及没有与地方货币政策相结合使用。
四、论述题
1、我国政府间税收划分的不足之处及改革思路。
不足之处:A,扩大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B,共享税比重偏大,分享制度不合理,不利于财政分权的形成 C,地方没有税收立法权,导致地方税源流失,不能用税收政策调节
地方经济
D,中央和地方税归中央,省以下地方税收划分建设严重滞后 E,个别税种收入归属划分不合理
改革思路:A,将政府税收划分改革和税制改革相结合 B,增值税转型,扩大范围和归属划分改革 C,新型财产税的构建和归属划分改革 D,改变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管模式 2、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和基本框架。 基本原则:A,功能原则,公共物品不同支出项目的功能特征应与政府财政职能相匹
配,以利于地方政府履行责任
B,受益原则,按受益对象和受益范围划分支出责任
C,规模经济原则,凡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公共物品合服务都应由高层
政府来承担支出责任,以达到公共福利的最佳供给。
D,能力原则,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应与各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能力
相适应
E,规范原则,支出责任划分应清晰明了,并形成法律相对稳定下来 基本框架: A,全国性公共物品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 B,地方性公共物品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
C,跨地区性公共物品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D,收入再支配的政府性支出责任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3、地方性公共物品不能由中央统一提供,只能由地方分散提供
A, 居民偏好理论
中央不了解地方居民的偏好,只能根据“中位选民\"理论进行公共物品的提供。如下图:
P D1 D2 D3 S2 MC S1 O A B C Q
根据“中位选民\"定理,中央只提供OB这么多公共物品,由图知,A地区多消费了S1的公共物品,而C地区不足消费,缺少S2,导致了公共物品不能有效供给.若由地方分散提供,地方政府更了解居民偏好,能够把握好那个度.
B, 民主财政体制
据民主财政体制,居民有权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公共决策的选择,若由中央统一提供公共物品,在很大程度上就侵犯了居民的公共选择权,不符合民主财政体制。 C, 以足投票理论
分别说一下以手投票和以足投票的概念,上面已经介绍过,然后说,以足投票弥补了以手投票的不足形成“蒂布特\"辖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
4、政府间税收划分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基本原则:(1)与行政体制相匹配原则 (2)与财政职能相匹配原则 (3)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原则 它要求两点:
A流动性税基的课税,立法权归中央;非流动性税基的课税,立法权
归地方
B外溢性公共物品矫正税,收入分配立法权归中央,辖区内.。。..。。
归地方
(4)税收管理效应原则 它要求两点:
A流动性税基的课税,征管权归中央;非流动性税基的课税,征
管权归地方
B多环节征税的税种,征管权归中央;单一环节征税的税种,征管
权归地方
(5)财政横向征管原则
它要求:税源在地区间分布均匀的税种,收入支配权归中央 税源在地区间分布不均匀的税种,收入支配权归地方
(6)受益原则
5、财政拨款的理由及相应形式.
(1)矫正外部效应 ——-————-—-—有条件,配套式拨款
(2)解决财政横向失衡问题—----—-无条件,非配套式,均等化拨款 (3)解决财政纵向失衡问题—---——--—无条件,非配套式,均等化拨款 (4)实现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或者无条件,非配套,均等化拨款 (5)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的优质品———-——有条件,激励型,非配套
(6)激励地方政府增收节支—-—-----无条件,激励型,非配套 6、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存在问题:A多种转移支付形式并存,制度复杂,
B建立在基数法基础上的税收返还拉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家具了财
政的不均衡
C专项转移支付和政策性转移支付资金标准不规范,随意性大
D建立在因素法基础上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虽然具有一定均等化的效
果,但是规模较小,作用有限
E省以下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滞后
改革思路:A将税收返还与体制上解作对冲处理,并逐步减少税收返还规模
B将体制补助和各种政府性转移支付以及均衡化政府转移支付整合为
均等化转移支付,并按因素法确定转移支付规模
C 压缩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改进资金分配方式,加强资金使用和绩效监
督
D 引入分类转移支付
E推进省以下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设
F推进建设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