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2023-02-05 来源:钮旅网
146现代交际·2018年16期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张健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当今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以高校为中心的商业圈如火如荼。但是,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非理性消费、冲动消费等畸形消费。因此,应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构建合理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观 社会心理学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146-02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表现及消费现象(1)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档的消费场所也随之应运而生,这一社会发展趋势本来无可厚非,既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又能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但是,高消费适合的人群具有局限性,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消费已经远远超过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一些大学生认为消费场所足够气派、足够豪华才能在面子上得到满足,显示他们的身份和品位。然而,事实上这样做的大学生多数都是“打肿脸充胖子”,一次消费甚至要花掉他们一两个月的生活费,之后的日子可能就是“吃糠咽菜”了,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他们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在精神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是一种严重畸形的消费现象。(2)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超前消费如果在合理的需求范围内,确实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都能带来促进和帮助。但是,一部分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并没有很好地区分合理的超前消费与西方享乐主义之间的差别,甚至忘记了我们几千年来的勤俭节约的美德。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支出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两项支出之和超过他们月均总支出的60%以上。[1]这样的消费行为,必然导致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由此,也应运而生了新的消费模式,如:蚂蚁还呗、京东白条等超前消费形式,其以消费方式便捷,可透支额度大等优势,深受大学生喜爱。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这些正常的消费形式仍然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便会走向校园贷、高利贷,个别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和无法忍受催债人的逼迫而失踪或轻生,对大学生的家庭、培养他们的学校和社会都是悲痛和损失。价值理念,对于喜欢彰显个性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对于一些非生活的必需品过分的追求,往往不考虑实际情况和需求程度,受自尊心和攀比心的驱使,消费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心,耗用了过多的学习精力。(2)群体思维的影响。大学生身处一个群体生活的大集体,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都相互影响,容易形成从众心理。对于分辨力不强的大学生,一旦遇到非理性的消费现象,便会倾向于多数人的消费观,逐渐地丧失了自我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受到这些消费观的限制和制约。攀比性消费的根源便来自于这种群体思维,穿衣一定要讲究牌子,生活用品一定要有档次,会因为周围人艳羡的目光和称赞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冲动消费、透支消费的行为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同学之间也见怪不怪,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和扭曲价值观的传播,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浪费和[2]高消费的现象频发,甚至为了钱而作出违法乱纪的行为。(3)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国人对于生活品质和舒适度的需求越来越高,消费行为便成为一种趋势,消费主义思潮也随之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好,经济条件也显著提高,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消费政策,促进市场发展。消费主义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没有稳定、独立的经济来源,对事物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一味地追求消费心理上的满足,逐渐膨胀的消费欲望,必然会导致失衡的现象和畸形消费。这样的消费观和心理作用会给大学生自身的学业和其家庭都带来严重的影响,盲目的消费和享乐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慰藉,更多的只能表现出大学生的心理空虚和缺乏自信心。三、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与教育(1)社会消费观的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过程中,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网络平台都是直接的信息来源,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消费观需要接受正确的引导,宣传积极的消费理念,社会便是这个过程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生活和学业情况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必须意识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二、大学生消费观的社会心理学范畴分析(1)公众文化的影响。公众文化以媒体和网络为搭载平台,信息量和传播范围都很大,影响的人群也较多,以现代广告和新闻舆论等为主,娱乐性较强,商业化气息浓厚,内容本身缺乏考量,没有实际地考虑到青少年、大学生这些公众文化的主要受众者的辨别能力。现代广告、信息和舆论都宣扬一种炫耀性消费、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等作者简介:张健,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创新。

147为祖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信息时代,各种思潮涌动,相互之间形成影响。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对西方资本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抵制仍然十分重要,主流媒体的积极报道和反面事例的教育素材都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起到重要作用。CCTV系列频道的覆盖面是最广泛的,受众群体也是最多的,应多开设些宣扬传统文化和美德的教育类节目、知识竞赛类节目、个人才能展示类节目,以对社会各个群体,特别是大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意义和正确观念的引导作用。(2)学校和家庭的联合管理与教育。高校不仅是教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价值观的现实表现便是大学生的消费观,合理的消费观能反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理性的判断能力,避免畸形消费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高校崇尚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大学生的约束相比于初中、高中都宽松很多,然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仍有不足,适当的教育宣传和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引导大学生树立学业为重、知识为重的理念,教育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观,杜绝攀比性消费、高消费等消费行为在校园中传播,积极加强指导和监督职能。(上接第148页)化的代表,所以女生更倾向于使用比男生更为正式的言语形式。其次,年龄在20~25岁之间的女生已经到了法定适婚年龄,她们必须为将来成为一个“好妈妈”做好准备,这其中就包括习得标准语为下代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因为母亲的语言在一个孩子习得语言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每个人知识和教育的起源,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能够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特征。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变成大学生,但他们的很多行为和观念都深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未来。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家庭的经济条件往往决定着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观念。我国的大多数家长都会将最好的给予子女,这本身体现了父爱、母爱的伟大,但有时会养成孩子不良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对正确的消费观念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判断,一味地纵容孩子容易形成畸形消费等不良现象。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在满足子女的正常需求的同时,也应当说明家庭经济状况和消费观念的辨别标准,使子女可以养成体贴、关心父母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参考文献:[1]陈烨.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2]张克荣.当代大学生高消费行为分析与引导策略[J].法制与经济,2010(12).责任编辑:于蕾野庸俗、“不像个女生”。五、男女生在交际内容方面存在差异调查表明,男女生在谈话内容上常常兴趣点不同。男生们的兴趣点大多集中在“国家大事”“见闻”等话题上,而有高达85%的女生更青睐于讨论情感生活和娱乐时尚。有位朋友曾找我诉苦:我和舍友发生了争吵,心情很不愉快,想找男朋友诉苦,他却说了我的百般不是,心情更加郁闷。在这一案例中,女生希望通过谈论自己的问题来博得对方的同情,而男生却认为女生是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男女在交际内容上兴趣点的差异导致了交际的失败,双方最终不欢而散。要想让男女生之间实现良好的交际效果,双方必须培养一种交际意识。男生在与女生交际时,要注意女生话语中包含的感情细节及话语背后没有言明的暗示,注意倾听而不是一味地指导和忠告。对女生而言,在与男生交际时,要注重话语的信息性和条理性,必要时言明交际的要求。四、女生比男生更礼貌礼貌是由别人的感觉考虑而定义的,女生一般都会使用比男生更礼貌的言辞,其特点就是高频率地使用致谢语、一些温柔的方式比如夸奖对方等。在调查“你在买东西或就餐时会对服务员说谢谢吗?”中,有39%的男生经常说“谢谢”,而经常说“谢谢”的女生所占比例高达79.55%。由此可得出,大学女生比男生更注重礼貌用语。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社会历史因素密切相关。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要多于对男性的要求。中华民族历朝历代都对女性有着极为严格甚至苛刻的行为约束和道德约束,《西厢记》中女主人公崔莺莺在遇到张生之前便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家闺秀式的典范。这些传统文化观念根植于人们的思想中,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驱使人们尤其是女性依照这些模式去规范自己的行为。[2]一个不懂礼貌的女生相比一个不懂礼貌的男生,会遭到更多的指责。语言学家坦嫩认为,社会对男女的要求和期望的不同造成男女语言习惯的不同。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按照社会的要求和期望培养了与各自社会角色相符合的讲话特点。[3]在言语活动中,男性讲话声音洪亮,要有底气和魄力,女性则被要求轻声细语,温婉慢善。男生可以使用粗鲁的词语,即使说“脏话”也能受到比较宽容的对待,而同样的言语行为如果出现在女性身上,则会被指责为粗六、结语两性语言的差异并非是绝对的,而是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时代特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的特点。我们要正确认识、客观地对待这种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言语行为,更好地进行表达交流,服务社会。参考文献:[1]解春红.论语言的性别差异[D].长春理工大学,2006.[2]王丽琴.女性语言相容因素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1).[3]何雅媚.论会话方略及会话意图上的性别差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责任编辑:于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