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容量控制: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
内容为: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
从建筑、环境、人口三方面全面控制了环境容量
公共设施配套: 内容:文教卫生、体育、商业服务的配置控制。
用地面积:规划用地面积是规划红线围合的面积,是确定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量所依据的面积。注意与征地面积的区别(p34)
征地面积:是土地部门为了征地划定的征地红线围合而成的。征地边界常常将一部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绿化和城市公共空间等用地划入。
规划6线7线:P34
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限定河流等用地的蓝线
限定城市公共绿化用地的绿线
城市用地分类: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计划经济色彩浓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注册规划师参考书中新增了细分类,但未经权
威部门认定。
用地性质:用地使用功能,根据国标用地分类标注至小类乃至小小类(如R221表示幼儿园、R222表示小学、R223表示中学等)
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通常以上限控制---保证一定的旷地率及绿地率
建筑控制高度:即由建筑物室外地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和下限。容积率的下限保证地块开发的效益,可综合考虑征地价格与建筑租金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来决定,防止低效益开发造成的土地浪费。容积率上限防止过度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置超负荷运行。)容积率的确定p45
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通常以下限控制。
绿化覆盖率:为所有绿化植物覆盖的投影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开发强度的确定
开发强度控制方面:对基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最大值和绿地率的最小值的限定,可将基地的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内。
对容积率的限定,从根本上控制了基地的使用强度。
在既定的容积率之下,对建筑密度的限定,就限定了建筑物的形态。
对绿地率的最小值的限定,可使基地中能保证一定的绿化面积, 降低基地的使用强度。
确定土地使用强度的因素(依据)
(1)用地性质:用地性质不同,开发强度不同。
(2)城市土地级差:区位、地价、使用性质、经济效益
(3)建造方式和形体规划设计:建筑密度、形体组合等。
(4)城市设计要求:整体建设风貌的要求、地段、视线走廊
(5)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容量:
划分地块的原则
(1)应保证地块性质单一,避免不相容使用性质用地之间的干扰
(2)严格遵守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的要求
(3)尊重现有用地产权或使用权边界;
(4)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级差;
(5)兼顾基层行政管辖界线,便于现状资料的收集及统计。
地块划分可根据开发方式和管理变化,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重组(小块合并成大块或进一步细分)。
地块划分规模可按新区和旧城改建区两类区别对待,新区的地块规模可划分得大些。
划分地块的重要性
划分地块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规划管理分块批租、分块开发、分期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划分可按规划和管理的需要划分为区、片、块几级,块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元。
新版控规编制方法中强调了什么?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41条规定: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
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对城市规划每个层次的理解
城市规划的五个层次: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3、城市分区规划
4、控制性详细规划
5、修建性详细规划
1. 城市规划总体纲要
① 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②城市定位,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③原则确定城市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④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以文本的格式表达
2.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包括:拟定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确定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编制各项专业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等,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3.城市分区规划
大、中城市为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进一步安排人口分布,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衔接。 4、控制性详细规划
各城市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要求,依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编制各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控制建设用地用途、使用强度、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作用
2.管理的依据和建设的引导
3.城市政策的载体
4.稳定和调节地价
5.有利于公共福利
6.是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的关键
7.有利于对开发进行严格控制)
5、修建性详细规划
对于当前建设地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
传统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详细规划(91年以前)只有修建性详细规划,而无控规这一层次. 跟我国当时的政治制度有关。改革开放使体制、经济、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规划编制办法受到了冲击。
(1)规划依据不足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的总体布局,不可能对每一个地块提出详细、明确的规划要求,详细规划设计如果对规划范围内外的现状、环境、发展、功能联系、建设配套等一系列问题的整体性综合研究不够,很容易脱离总体、脱离实际,缺乏地方特点和城市特色,甚至可能造成建设性的破坏。
(2)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一定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很难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规划。在建设计划、任务、投资均未落实的情况下,编制的详细规划很容易造成脱离实际、灵活适应性差的后果。一旦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发生变化,原来的规划就很难实现。对规模较大、建设时间较长的开发建设更是如此。
(3)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不够
城市规划的意图要通过规划管理来实现,由于总体规划过于原则,详细规划又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因此,在执行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规划的可操作性不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甚至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规划的基本原则,使城市建设受到损失。
新版控规中城市设计内容有哪些?
城市设计引导:
从美学角度对单体和群体两个层面提出指导性设计要求。(指导性规定)
内容:建筑风格、色彩、高度、绿化布置、小品、广告、霓虹灯设计等规定或建议。
含义:通过一系列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甚至具体的形体空间设计示意,为开发控制提供管理准则和设计框架。如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建筑体量、建筑群空间组合形式、建筑轮廓线示意图等。
适用范围:在城市重要景观地带和历史保护地带,为获得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和保护城市特色时采用。
城市设计的层次
(1)整体环境城市设计
(2)重点片区城市设计
(3)城市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重点片区城市设计
以总体城市设计为依据,对城市的重点地区在整体空间形态、景观环境特色以及人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设计。
对片区内的土地利用、街区空间形态、景观环境、道路交通以及绿化系统等方面作出专项性设计,对建筑小品、市政设施、标识系统以及照明设计等方面进行整体安排。
应与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紧密协调,构成规划管理的依据。
中观城市设计,也叫做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或城市局部范围的城市设计
城市重点片区是形成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内容,是展现城市风貌的集中代表。如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滨水地区、风景名胜区、居住区等。
对一些中小城市而言,全城本身 就是重点片区。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来讲,城市范围很大,不同区域风貌特色迥异,真正体现其不同特色的,就是其不同的重点片区。
例如:陆家嘴的城市设计引导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图纸内容(图纸比例为1/l000一1/2000)
(a)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可分别绘制)。
(b)用地规划图: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布局,公共设施位置。
(c)地块划分编号图:用表格形式标出地块编号,和文本中的控制指标相对应。
(d)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规划各地块的界限,标注主要指标;规划保留建筑;公共设施位置;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限等。
(e)道路交通规划图:包括主次干道、支路等走向、线性、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f)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g)导向性规划总平面图:用于地块、重点地段、节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