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2期 荠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2,2006 (总第92期)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llege Genera1.No.92 试论审美支亿钓 租 陈相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 要:审美是人实现精神上超越现实存在的需要。审美文化则是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的 形式关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它代表了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审美文化有三 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即审美文化的感性化特征、形式化特征和消费性特征。深入分析审美文化 的特征能够进一步理解审美文化概念的涵义及内在属性。并对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审美文化现 象作出科学而准确的把握。 关键词:审美;审美文化;感性化;形式化;消费性 中图分类号: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958I2006)02—0060-03 作为美学中的特定学术术语,“审美文化”一词的出现。 共享的普通性质;另一方面,则更多表明了审美文化与当代 包含了一种新的历史意味,也代表了人类审美活动及主体审 人的生活活动及其感性化生存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 美经验状态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根本上说,审美文化概念 系。 所揭示的,不单纯是美学理论系统内部的问题。它与当代人 审美与感性的关系。向来是美学理论中最基本的讨论话 所处的现实文化境遇密切相关,涉及了整个人类生存、个体 题。我们强调审美文化是一种社会感性文化,并不是要简单 心灵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审美文化研究的独特性,就在 地肯定或任意泛化感性的内涵。事实上,审美文化本身就带 于引导人们以更加切近现实的方式介入人的现代性进程,自 有这一突出特征。 觉地省察、批评当代文化与艺术发展的现实,并使美学研究 从现象层面分析,审美文化代表了一种五光十色、生动 更加fl ̄_Je关注人的生活活动和文化实践。【I】 直观、视听兼备的艺术文化形态。随着人的需要和审美要求 本文仅就审美文化特征进行探讨,以便深入地理解审美 的普遍高涨,以及物质文化形态的极大丰富。具有实用性、大 文化概念的涵义及属性,并对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审美文化现 众化和享受性等的感性文化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从服饰、化 象作出科学而准确的把握。 妆品到MTV、商品广告,从流行歌曲、摇滚乐到健美比赛及 一、审美文化的感性化特征 电视综艺节目。审美的感性自觉与追求日渐高涨。文化娱乐、 与一般理解中的审美活动相比,审美文化已不仅仅是一 文学创作及艺术传播,凡有文化活动的地方,就有感性的形 般意义上个体经验的心灵或意识现象,它超出了经典美学有 象和宣传。这种审美文化的感性化。把人们从长期呆板枯燥 关“审美的”判断的抽象范围。进入并展开在普遍的人类历 的生活状态中解放出来,由此也引发出人的无限的生命活 史——文化进程之中,成为一种“审美的文化活动”或“文化 力。尤其是,同传统审美文化重视伦理教化的价值趋向相比, 实践的审美形式”,客观地体现了多样性的品格。 当代审美文化紧贴个体的感性生活本身。它服务和满足人的 审美文化的第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感性化”。 生命活动的内在需要,在最普遍的意义上现实地满足人的生 审美文化是一种以主体的自由体验和形式观照为主导 存要求。当代审美文化以其新的方式和形象,把社会意识和 的社会感性文化。而所谓“社会感性文化”,一方面是强调审 人的认识导向感性体验的普遍化,它所具有的心理补偿效应 美文化有别于经典审美的纯粹性和个体性,体现了一种社会 和满足效应,使人的感受过程成为美的01 ̄llP文化的接受过 收稿日期:2006—O5--20 . 作者简介:陈相伟(1964-一),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 当代文学、美学。 一5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程,从而体现了维系人的实用生存目的的审美性超越,具有 了为人的更高级的生存而发展、进步的根本目的。 其次。审美文化的感性化特征还表明它是一种注重时间 包括审美文化产品、审美文化现象、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文 化符号等不同层次。从其时间性结构分析,审美文化形式包 括神话世界、宗教现象、艺术空间、自然景观和生活领域等不 同方面。从形态学层面分析。审美文化形式则包括了与主体 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文化形态。这种特征的形成,意味着对 传统美学的革命,即从目的性的说教转向过程,从神圣的艺 术殿堂转向大众共享的生活空间,从静态的观赏转向动态的 审美体验紧密相关的崇高感、优美感、悲剧感以及喜剧感等 诸种活动形态。伫哒种边缘化趋势表明,审美文化不同于经典 参与。这一审美转向,使个体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文化结构中 的位置。意识到自身生命的真实存在。像流行音乐、通俗歌 曲、/d'l'V等感性化的审美形式,就属于以自我和个性的体验 美学的知识叙事。“而且相当普遍地成为整个社会文化和大 众El常生活本身的直观形式——人的生活的感性存在和存 在证明。现在。阅读小说、观看电影、欣赏音乐、参观美术馆等 为主体的公共艺术,它们排斥虚幻的信仰和廉价的说教,追 寻的是个体情感表达的酣畅淋漓和生命意识的抒发与表现。 审美文化形态所产生的美感效应是欢愉而自由的;如同体育 等。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更是一些人们用以证明自 己生活方式的‘审美化’形式。而大众传播对大众日常生活形 式在感性方向的同化,以至连理发、穿衣、居家、购物等等也 ‘审美化’了。成了‘艺术”’。D越充分说明。审美化的形式化 文化中那种群体仪式效应带给人的感受与震撼一样。审美中 的感性体验能以强烈的力量影响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状态。当 代审美文化正是以这种感性的力量,把生活转化为审美,在 El常生活状态下激活主体的生命热情。从而为人性的发展和 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提供更为丰富的原动力。 由此可见。从理论上说。审美文化感性化特征的形成。始 特征导致了艺术与生活边界的模糊并趋于消失。 第二,与经典美学注重精神价值与社会内涵的特征相 比。审美文化的形式化特征更多地体现为展示性、直观性、造 型性与流行性等。 由于视觉文化形式的增殖和发展,人们在当代生活中更 加崇尚和迷恋文化传播中美的“形象”或影像。文化生产中的 审美意识的泛化与文化接受中的泛形象崇拜成为一种突出 现象,审美文化的符号性特征更加普遍。这些现象出现。一方 终根源于当代人类所追求的高尚的感性生存状态。这种生存 状态是一种有色彩、有质量的生活境界,它符合人的本质发 展的真实要求。是对人的生命要求的全面满足。审美文化的 出现之所以重要。正在于它所呈现的感性形态和以自由体验 面适应了当代人视觉解放的要求。它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图式 和形象。为人们提供了无数新的视觉对象,从而把可理解的 思想转化成了感性的形式。把概念的世界变成了新鲜的视觉 为主导的过程性。与人的生活进程和生存现象取得了内在的 一致。审美文化对人的本能结构和感性冲动的诱导与满足, 是在涉及人的完整性、使人获得存在意义的基础上实现的。 世界。这既是对人类视觉经验的全面激活,也由此改变了传 统美学过分依赖“听”和“想”的功能以及感受系统低下而贫 乏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审美在形式方面的泛化。以及它对展 审美文化的当代发展,有助于合理地解决同人的本能结构相 关的诸多内在问题。使人从根本上摆脱文化消费中的贫乏、 单一和畸形的状态。进入一个丰富、健康与文明的境界。 二、审美文化的形式化特征 示性和统行性的过度迷恋,也标志着某种文化的现代转变。 “那就是它正在转向一种视觉文化。或者说一种影像文 与一般审美活动偏重于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与规范性相 化……虽然仍有不少人阅读唐诗宋词,但当代通俗文学急 剧膨胀的速度却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尽管仍有人热爱古 典戏曲。但相对于流行歌曲的巨大市场和消费需求来说。这 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传统艺术在当代中国文化中的格局。已 经被大众文化排挤到‘边缘文化’的境地。”Iq这也就是丹尼 比。审美文化在结构形态方面表现出不断延伸和移位的状 态。它突破甚至取消了传统美学的科学边界,呈现出了突出 的形式化的特点。真正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在文化的当代发展中。艺术创造更加重视感性形式的作 用和功能。即大众的El常生活内容也非常重视直观形式和审 尔・贝尔所指出的“当代文化正在变成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 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990啾觉文化的到来,是审美 文化形式化趋势的显著标志,表明人类艺术符号的发展在经 历了“模仿”和“生产”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影像”阶段。或许。 这种状态能悄悄改变我们的视觉行为和视觉思维。但与此同 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它也使得审美文化的“原创性” 受到挑战,也带来了文化的复制性及审美主体判断力的下 降。这其中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三、审美文化的消费性特征 美化设计。生存的形式化几乎成为当代人的基本追求和崇 尚。由此也导致审美文化在形式化过程中呈现了自己新的特 征。 第一。审美文化的边缘化趋势El益突出,生活形态与艺 术形式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所谓“边缘化”。主要是指审美文化作为一种有别于一般 经典美学的形态。其指向并不在于演绎范畴体系,也不在于 强调自身概念的纯粹性,而在于跨越经典美学依赖艺术形式 的特性,进入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文化活动领域,从而与人的 El常生活经验及其生存形式发生密切的联系。这样。审美文 与传统审美注重精神性、情感感染性等相比较,当代审 美文化更加突出了消费性特征。这里,所谓审美文化的消费 性,指的是审美主体在生活过程和生存方式上对审美文化产 品的直接使用和占有;它促使艺术和审美从过去那种特定的 一化的形式化特征。实际上就是指审美文化主体生命活动形式 的展开方式与表现方式。从历时性结构分析,审美文化形式 5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神圣文化圈中走出来。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大众真实的生存 富感性为意识前提;另一方面.建立在高度自觉的物质享受 状态。大众直接同艺术家、艺术作品进行交流对话,参与艺术 上的“感性主义”动机,又必定在理想和情感方面为文化的 的生产过程,通过调频、点播、翻阅或购买等方式,自由地选 “审美化”鸣锣开道。当代审美文化趋向于休闲与消费,无疑 择和认同他们最需要的审美对象:通俗歌曲、摇滚音乐、广告 正体现了以日常生活为具体形式的多元性大众文化选择意 艺术、人体摄影。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工具、生活用品及商品 识的充分张扬。体现了对于生活本身潜在的“非道德”因素的 包装等。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体现出审美观念的潜在影响。 直观肯定。体现了以日常生活的当下满足为目的的感性文化 从最本质的意义看。这种审美文化的消费性表明了生活与审 开始围绕商业性的多元享受——消费原则而从新得到感性 美的同一。当代审美文化无可争辩地把新的美学价值、观念 的确立。在这种休闲和消费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生存需要 和理想自觉地融入到人的生活形式之中,审美实践也因此成 选择和从事丰富多样的生命活动。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审美陶 为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状态的呈现;生活不再是一种 冶,促进身心和谐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在根本上有利 质量低下的重复性过程。而成为一种隐藏着丰富人生趣味的 于促使主体从物质束缚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消解高技术支配 过程。 下“技术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状态。有利于克服因单向度 从功能意义上看。消费性特征使当代审美文化成为日常 生产所导致的人对于社会和劳动实践的厌恶心理和对抗情 生活本身。成为人的一种本真、自然的生存过程。审美文化消 绪。促使主体以更多、更丰裕的自由时间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费性最直接的成果。是导致了“休闲文化”现象。休闲作为一 勘破知性时间,进入无时空限定的享受和逍遥,正是当代审 个重要的当代美学命题。正标明了一种能使个体充分享受自 美文化消费性特征的本质所在。 由人生的特殊过程。其实质则是自由时间的增多:主体享用 闲暇就是一种审美。它把大量的日常生活时间转化为一种特 参考文献: 殊的审美性时间。由于个体生存时间的有限和短暂,人类才 【1】李西建.审美文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 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开拓和追求另一种时间——带有自由 【2】王德胜.扩张与危机—一当代审美文化理论及其批评 性质的时间.以便享受人生创造有意义的生命价值。所以,人 话题p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的发展特别需要积极的闲暇时间:它不是生命的耗损和浪 【3】周宪.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费。而是真正的人生享受。享用闲暇是对生命的濡养。是人生 社。1997. 的艺术化境界。它其实是审美价值论的重要命题。正如有学 【4】【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者所分析的,作为当代审美文化消费性特征的体现,休闲是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从物质主义与感性主义的结合点上发展起来的。即一方面。 “休闲”之所以能够并且流行。必须以大众对于社会物质的丰 口编辑/李超 Discussion on Characteristic of Aesthetic Culture Chen Xiangwei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llege.Qiqi ̄Hcilongjiang 161oo ̄ Akn咄Aesthetics is h.mau’8 need of mentality beyond reality.Aesthetic culture which represents advanced deg ̄e 0fhum蚰’8 cultureand civilizationdevelopmentis socialoneledby human’smentalexperienceand aestheticform.Aesthetic culturehasthree obviouscharacters:superficial,formaland consuming.Understandingthemproperly Canmasterconnotationandimplicationofthe conceptandperceiveaesthetic cultureinmodern socialpractice. w ̄ds:aesthetics;Aesthetic culture;superficial;form ̄consuming 一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