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转体连续梁转体监控方法研究

2024-08-16 来源:钮旅网
文章编号:1009—4539(2017)03—0060—04 ・桥梁工程・ 上转体连续梁转体监控方法研究 薛栋栋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摘710032) 要:通过对转体梁悬臂段浇筑完成后的温度监控、配重前后标高监控以及转体过程监控、转体后精确调整的监 控,介绍了上转体梁转体前后的监控方法与结果,分析各阶段影响的大小,最终达到成桥状态满足设计要求,为同 类桥梁监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连续梁桥梁监控温度标高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9—4539.2017.03.015 中图分类号:U445.465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Monitoring Methods of Continuous Beam Swiveling Upwards the Pier Top Xue Dongdong (China Railway 17 Bureau Group 2 Engineering Co.Ltd.,Xi’an Shaanxi 710032,China) Abstract:After the completion of casting the cantilever section of swivel beam,there are some missions to monitor the tern— perature and the elevation before and after weighting.At the same time,we monitored the process and precision of the ad— justment.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monitoring methods and results of upward rotating beam before and after the swiv— cling.Secondly,it analyzed the influent factors about each stage.Finally,it showed that the ways that the article proposed could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bridge monitoring. Key words:continuous beam;bridge monitoring;temperature;elev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1 工程概况 怀安站特大桥跨京包铁路上转体连续梁位于 DK40+733.6~DK40+955.4处,线路线形为直线 段。采用(60+100+60)m悬臂现浇+墩顶转体结 构跨越京包铁路上下行线,主跨与既有京包双线铁 路呈约61。夹角。 施工时先在既有线两侧挂篮悬浇梁体(49 in+ 49 111),然后通过转体使主梁就位、调整梁体线形、 封固球铰转动体系的上、下盘,最后浇筑合龙段,使 全桥贯通。 图1 连续梁转体前平面布置(单位:m) 转体连续梁转体过程监控是为了准确报告转 体进行情况,指导操作台操作手调节转体系统行 程,使梁部转体后达到指定位置。 转体前平面布置图见图1,连续梁转体后成桥 状态见图2。 收稿日期:2017一o1—03 图2连续梁转体后成桥状态 2监控过程 2.1转体前监控 2.1.1 温度变化对桥梁线形的影响 基金项目: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4-41) 作者简介:薛栋栋(1984一),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测量技术研究。 温度影响监控主要监控转体前悬臂前端标高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 7(o3J 60 铁道建筑技术・桥梁工程・ 变化受温度影响情况,提供温度对梁线形影响最小 F挠。 的时间段,为梁体转体完成后梁体精调提供参考。 温度影响在悬臂段施工完成后进行24 h观测,仅在 第9节段后悬臂单数节段进行,间隔2~4 h,按照二 2.2转体过程监控 平面控制测量测点布置:在两端直线现浇段端 头轴线上各埋设一个平面控制加密点,按照高速铁 路GPS三等测量要求进行平面加密测量,为监控过 程提供平面基准 。 2.2.1高程点布设 等水准观测要求观测梁体上埋设的沉降标(见图 3),同时测定空气温度及梁体混凝土表面温度。能 够准确反映温度对梁体挠度的影响以及混凝土温 度相对于空气温度的一个滞后效应。 B4, B3高程控制点使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将高程引 .A4 测至57号墩顶。 ,转体前实测棱镜中心高程。并 ’测量棱镜中心距梁面高差,计算得出的梁面高程与 设计高程进行比较。 2.2.2平面点设置 l l ! 2 lA3 图3温度监测测点布置 由表1中观测数据可以看出,混凝土表面温度 在梁体转动到梁端中心轴线偏离设计 轴线弧 长50 cm之前,平面测量使用全站仪观测全相棱镜 进行(见图4)。偏离50 cm以内时平面测量按照设 计中线测设中线点,并用防水记号笔在悬臂端头做 出中心轴线,在梁端安装直尺,0刻度对准墨线(见 图5),观测过程中全站仪定向到设计中心轴线上, 通过不断量测设计中心轴线与记号线之间的偏距 来预报中心偏差 。 是高于环境温度的,当混凝土温度上升,梁体端头 测点3、4高度下降,最大下挠6 mm;当混凝土温度 下降,梁体端头测点3、4高度上升,最大上挠6 mm。 离端头越近,下挠或上挠的幅度变化越大 。同时 在5:00至9:21内,数据变化不超过l mm,梁体合 龙可以选择在该时问段内进行。 表1 24 h连续观测测点累计挠度记录 观测 07:40 09:21 lI:05 环境 20.2 24.1 32.3 混凝土 A1挠度 A2挠度 A3挠度 A4挠度 时间 温度/℃ 温度/℃ /mm 21.3 26.2 34.5 /mm 0 —2 /mm 一l —3 O —1 0 —3 l4:14 l8:03 21:20 23:50 02:15 05:00 07:l0 39.7 31.O 23.2 23.O 22.6 22.2 22.0 43.5 34.0 3O.1 29.7 27.3 26.1 25.6 —2 —1 0 1 2 2 2 —4 —2 2 3 3 4 4 —6 —3 2 2 3 4 5 —6 —3 2 4 5 6 6 监测用全相棱镜 图5………一 点动时监测用钢尺 ………。 2.2.3墩顶转盘刻度尺设置 转体前,根据转体角度在转盘上设置角度刻度 并编号,转体过程中读取转盘旋转角度并与上部平 面观测角度进行复核。 2.2.4监控方法 2.1.2配重前后梁端标高的变化 配重前后悬臂前端标高变化情况见表2。其中 各个阶段前2次观测取平均作为首次观测值。 表2配重前后标高变化 观测阶段 配霞前标高/m 配蚕后标i ̄/,n 高程变化/mm (I)监控过程中持续转动阶段以观测转过角度 为主,点动阶段以监测转体梁端转过弧长为主,高 测点A】 测点A2 测点B1 测点B2 813.950 8l3.860 —9O 程以棱镜高度变化为准,经计‘算,其中: 转盘所走的总弧线长度为4.427 n ; 转体悬臂端所走的总弧线长度51.313 nl。 8I2.2l4 8l2.3l5 8l3.838 812.3l2 8l2.414 813.740 98 99 —98 (2)转体前在转盘上布置刻度并编号,转体过 观i贝4测点AI、A2为中跨端头测点,B1、B2为边 程中观测转盘的转过刻度。 跨端头测点,由于配重在边跨,所以中跨上挠,边跨 铁道建筑技术(3)转体就位采用2台全站仪观测棱镜,渎取 61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7f03 J ・桥梁工程・ 表3点动阶段点动线程与桥梁轴线实际变化线程对应关系 dJⅢ\ 框 5 4 3 2 1 ‘ 观测部位 点动前剩余 点动1设计 剩余 点动2设计 剩余 线程/cm 线程/cm 线程/cm 线程/cm 线程/cm 53号边跨 52号边跨 43.4 153.2 1O.0 30.0 34.2 122.1 1O.O 3O.0 2.7 93.8 棱镜坐标,时刻注意观察桥面转体情况,左右幅梁 端每转过约5。,向指挥长汇报一次,在距终点2。以 内,结束千斤顶连续工作状态,静待一会,消除梁体 连续转动惯性后采取“点动”方式就位,顶端测点每 转过1 m向指挥长汇报一次;计划在距离终点50 cm 时,全站仪观测位于梁体端头的钢尺读数,每转过 10 cm向指挥长汇报一次;在20 cm内,每转过 3 cm向指挥长汇报一次;在3 cm以内,点动一次到 根据观测数据可以看出,在梁体转动过程中, 转盘上度盘刻画数据在开始时比较准确,随着误差 累计,偏差会逐渐增大,过程中需要全站仪监测予 以及时纠正。点动过程数据钢绞线线程与梁端线 程偏差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剩余线程较 小的情况下,点动距离要严格控制。52号墩转体晚 _t 『 一   .于53号墩,点动过程吸取53号墩教训,在距离设计 一 - -一1   ,轴线30 cm时调整10 cm点动为3 cm点动,取得了 良好效果。 二一t_I-一 I/  一_—1  位。连续千斤顶结束连续工作状态的具体位置由 试转结果确定,转体就位后中线控制在设计要求 范围内 。 2.2.5高程监控结果 转体过程高程监控数据见图6、图7,52号、53 号墩中跨与边跨高程变化趋势一致,符号相反。 3转体完成时成桥状态及精调措施 I 避 3.1 转体完成时成桥状态 转体过程及完成时,测量梁端高程偏差量(见 表4)。 表4转体前后高程偏差 图6 52号墩中跨转体过程中高程变化 观测部位 转体前 转体后 设计 转体前后 转体后与设 标高/m 标高/m 标高/m 偏差/era 计偏差/em 52边跨 810.755 810.848 810.901 52中跨 812.331 812.238 812.293 53边跨 813.809 813.873 8l3.709 53中跨 R1 7’n6 812.145 8l2.340 9.3 —9.3 6.4 —6.1 —5.3 —5.5 16.4 —19.5 垤: 在转体完成时,轴线均偏离设计轴线20 mm左 梁端距离初始位置移动线程/m 右,理论上点动时钢绞线伸长1 mm,换算到梁端将 图7 53号墩边跨转体过程中高程变化 通过监测可以看出,梁体转动过程中,高程变 移动11.6 mm。但由于点动时钢绞线有一个受力的 影响,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点动1 mm时,梁端可能 并未移动而在第二或者第三次点动1 mm时,梁端 可能移动20 30 mm。而且转体后高程偏离设计值 ,~化小于lO cm,且具有前期变化幅度较大,后期变化 趋于稳定的态势。观测转盘撑脚状态,撑脚与滑道 最大为195 m,高程调整会影响到轴线位置,故在 .均未接触 卜 。转体过程中梁体有一个自平衡的 过程。 2.2.6平面监控结果 平面监测过程中,持续转动状态下预报线程与 转体过程中轴线偏离20~30 mm时可不再进行点 ,动调整,剩余偏离量在精调过程中进行调整。 3.2桥梁线形精调 精调总体分为三步: 实际线程在52号墩转体过程比较吻合,53号转体 至5l。时梁端预报线程与实际线程相差4。约3.5 1TI。 点动状态读数钢绞线线程与梁端线程对应关系见 表3 62 铁道建筑技术第一步,横桥向精调。横桥向精调时,在横桥 向较低一侧相应位置放置500 t千斤顶,顶升一定高 度后将横桥向标高调整到位,在横桥向两侧撑脚下 各楔入4个小钢楔子来保持正确形态。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 7 f03J ・桥梁工程・ 第二步,纵桥向精调。纵桥向精调时,在纵桥 转体失败。 (5)转体过程中确定钢绞线运行线程和梁端运 行线程的关系是转体的关键,要及时根据梁端观}贝0 数据确定点动时间,防止超转。 向较低一侧相应位置放置500 t千斤顶,顶升一定高 度后将纵桥向标高调整到位,在纵桥向两侧撑脚下 各楔入4个小钢楔子来保持正确形态。 第!步,重复以J:一l 作,检测标高、线形的正确 性。在其它撑脚下均楔入钢楔,完成T构精调。 由于精调高程时埘梁体中线影响较大,应先将 (6)怀安站墩顶转体连续梁,无论是在施工阶 段还是在转体阶段,现场都严格按照监控方案进行 了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并与现场实际密切结合, 梁体两端高程调到位,再将梁体中线精确对 位 。反复调整使得梁体达到设计位置。 3.3桥梁线形精调结果及合龙精度 通过科学的监控措施保证了梁体的线形,无论是过 程数据还是监控方法都能够为同类转体施工监控 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正禄.j1二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288—289. 凋整后高程与设纠‘偏差见表5。 表5精调前后高程偏差 脱测部位 精渊前 精调后 设汁 精调前后 转体后与没 标尚/)11 标商/m 标高/m 变化/rnl 计偏差/em 52边跨 8l0.848 810.894 8l0.901 52 cf1跨 8l2.238 8l2.289 8l2.293 53边跨 8l3.873 813.703 8l3.7()9 53【f】跨 8l2.145 812.334 8l2.340 4.6 5.1 一l7.0 l8.9 一O.7 一O.4 —0.6 —0.6 [2] 余常俊,周勇军,刘建明,等.客运专线上跨既有繁忙 干线铁路转体法施工监控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 2010(5):68—71. [3] 李晓超,熊维平.霸王河1号特大桥连续梁转体全站仪 精调后,梁端高程与设计值偏差最大7 ITlnl,相 测量监控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2(1):66—69. [4] 王振东.客运々线预应力混凝土大跨连续梁转体施工 监控[J].铁道建筑,2012(7):26—29. [5] 姬鸽.大吨位平面转体连续梁桥转体施工和监控要点 [J].山西交通科技,2011(3):40—43. 对偏差最大2 inln;轴线偏差最大9 mm,相对偏差最 大1 1 mm;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满足梁体转体后精 度要求。 4 结束语 (1)怀安站跨京包铁路转体连续梁悬臂段浇筑 完成后至合龙精确调整前测量方面经过了连续24 h 温度观测,确定合龙最佳时间为早上7点至9点。 (2)在配重过程中的监测证明了悬臂端头中跨 [6] 董国亮.转体桥连续梁多次体系转换施工控制技术 [J].铁道建筑技术,2011(1):13—17. [7] 许信,周世军,李兴坤.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转 体施工监控[J].四川I建筑,201I(6):165—167. [8] 张景辉.浅谈跨铁路悬浇转体桥监控技术[J].国防 交通工程与技术.2016(S1):109—1l1. 和边跨的变化值基本一致,符号相反,且左右侧变 化一致。 [9] 黄先国.大西客专跨铁路连续梁桥转体施工监控技术 [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3(3):45—48. [10]杨晓辉.京石客运专线滹沱河特大桥转体连续梁精确 调整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2(12):5I一54. [11]文妮.跨武广高铁特大桥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J]. 交通标准化,2013(2):81—84. (3)过程监测每个连续段只需要观测中跨或边 跨一侧,另一侧的变化值与观测的一侧变化相同, 符号相反。 (4)在转体过程中,高程的变化在转体约1/3 处变化最大,后续平稳。所以1/3处变化可以确定 [12]任韶敏.铁路连续箱梁水平转体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 [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配重足否能够满足转体需要,防止撑脚抵死滑道, 铁道建筑技术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7(0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