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孤”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为什么?
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孤”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4.下面这两首诗都是咏荷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5.读下列诗行,完成以下题目: 如梦令·春思【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季,从“”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9.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梅 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这首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颔联中“________”和“能开”两个词赋予了梅花以人的性格和精神。
(2)尾联诗人称自己为“野客”,称梅为“世外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古诗阅读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抒发满腹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诗歌鉴赏
(甲)西洲曲 南北朝乐府民歌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13.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14.读下列诗行,完成以下题目: 如梦令·春思【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怎样的景色特点? (2)“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季,从“”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D.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7.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18.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分别解释“临”与“澹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什么? (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古诗阅读。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簟(diàn):竹席
(1)这首诗写了初夏之景,主要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________、梦觉莺啼四幅夏日画面。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2)本诗表达了诗人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2.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抒写了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2)认真观察两幅图画可以发现,第一幅图对岸的山比较低矮,江中看不到岛屿;第二幅图对岸的山比较高,江中有岛屿。由此可知,第一幅图表现的是江水上涨的情形。第二幅图画表现的是平常的景象。根据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可以判断出第一幅图能够表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故答案为: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⑵ 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图画的意境的理解和描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意境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图画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3. (1)“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
(2)本诗表达了诗人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表现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
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故答案为:⑴“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
⑵本诗表达了诗人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4. 《采莲曲》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写人花难辨,“芙蓉向脸两边开”写出花人同美,采莲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情感是欢愉轻快的。《赠荷花》中的“绿荷红菡萏”写出荷花的绿叶和红花相映,“卷舒开合”写出荷花的天真自在,但美好的事物却难逃“翠减红衰”的厄运,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这暗示着诗人心中某种难言的隐痛。 【解析】【分析】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王昌龄的《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少女,诗中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李商隐的《赠荷花》,诗人通过此诗展现出摘花的人们常常取其花而抛其叶,看似爱花,却不懂得花需绿叶衬的道理。对待荷花时,只有花叶兼顾,才能两两相互映衬。荷花的生长写出诗人对照自己的身世,感慨际遇也投射在荷花的荣枯之中。表达了诗人渴求知己,寻求政治依托的心声。
故答案为: 《采莲曲》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写人花难辨,“芙蓉向脸两边开”写出花人同美,采莲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情感是欢愉轻快的。《赠荷花》中的“绿荷红菡萏”写出荷花的绿叶和红花相映,“卷舒开合”写出荷花的天真自在,但美好的事物却难逃“翠减红衰”的厄运,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这暗示着诗人心中某种难言的隐痛。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以及 表达情感 的能力。体会作者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体会作者情感;4.结合作品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5.结合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理解作者情感。,到…去;(5)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同时分别分析两篇诗,再比较其异同,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再结合理解文段的内容,思考题干中表达的意思,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5. (1)繁茂,生机盎然
(2)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解析】【分析】(1)“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是说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因此“无限”一词写出繁茂,生机盎然。(2)“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
丘。“小桥流水”想为指此。但主要还是以此指代相对于喧闹京华的一种幽静环境。由此,更反衬出作者对营营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对拥有广阔心理空间的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点评】(1)鉴赏诗歌的语言。(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6. (1)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解析】【分析】(1)要写出描写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怀。这四句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2)曹操是此气势恢宏往往运用:①情景交融;②虚实结合;③动静结合;④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点评】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时,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先看修辞。再看运用了哪一类抒情、哪几种手法,最后看章法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如何有效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等,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常用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烘托(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白描细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
7.C
解析: (1)春;归雁洛阳边;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 (2)C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鉴赏的辨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有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和理解写作手法。“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信到洛阳去。由此可以判断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 (2)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C项有误,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故答案为:(1)春;归雁洛阳边;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2)C。
【点评】考查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
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8. (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9. (1)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2)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
【解析】【分析】(1)“涨”,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结合这句话分析,诗人所写季节是秋天,所写的天气是下雨,巴山地区连绵不断的秋雨使池塘里的水面越长越高。结合诗歌首句内容分析,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因此这个“涨”字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2)前两句表达诗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既然没有办法回家,诗人就想象他日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因此这两句想象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⑴ 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⑵ 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0. (1)忽放;独立
(2)诗人称自己为“野客”,称梅为“世外人”,表明自己无意功名,与梅意气相投的情感。 【解析】【分析】(1) “忽放”写出了作者对冰雪过后梅花突然绽放的惊讶和喜悦之情。“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写的是傍晚时梅花独自立在天地之间,说它的开放能开辟出一片春天。这里“独立”是拟人的修辞,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品格,写出了梅花如人一样傲然独立,高大伟岸,形象传神。
(2) “野客”指的是诗人自己,“如逢世外人”意思是诗人遇见梅,仿佛遇见了世外高人,突出了梅花的高尚脱俗,一种对梅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在这里借赞美梅花表现了自己无意功名利禄,与世无争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忽放;独立;
⑵诗人称自己为“野客”,称梅为“世外人”,表明自己无意功名,与梅意气相投的情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11. (1)杨花,子规(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12. (1)夏季;暮春(2)两首诗都是用了“移情于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甲】诗将自己的离愁移到南风身上,希望南风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乙】将诗人的离愁寄给明月,希望明月伴随朋友王昌龄到夜郎西部。
13.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出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2)《夜上受降城闻笛》引发的是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春夜闻笛》引发的是贬滴之人盼归的急切、无奈和惆怅之情。 14. (1)繁茂,生机盎然
(2)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15. (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飞舞,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明媚或生机勃勃的特点。(2)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16.C
解析: (1)春;归雁洛阳边;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2)C
17. (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18. (1)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19. (1)①萧瑟(萧索)、荒凉;②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或:寓情
于景,以悲景写悲情。(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20. (1)石榴开遍;树阴满地
(2)表达了诗人欣赏夏日美景的喜悦以及悠闲自在的心情。
【解析】【分析】 (1)画面都是由景物构成的,因此概括画面首先要结合诗句分析画面的中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第二句写的景物是石榴,特点是“开遍”,因此这句话描述的画面可以用“石榴开遍”进行概括;第三句写的景物是树阴,特点是满地,因此这句话描述的画面可以概括为:树阴满地。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此诗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诗人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苏州隐居之时。这首诗描写了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莺啼四幅夏日画面。由此可以体会出诗人欣赏夏日美景的喜悦以及悠闲自在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石榴开遍树阴满地
⑵ 表达了诗人欣赏夏日美景的喜悦以及悠闲自在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描述画面的能力。应抓住句中的主要景物准确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⑵本题考查体会作者心境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是理解作者感情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逐句逐词分析诗歌内容,通过体会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