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_颜氏家训_的教育思想和隐性教育_王东生

2022-07-21 来源:钮旅网
2009年7月第25卷 第4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Education(SocialScience)Jul.,2009

Vol,25 No.4

《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和隐性教育

王东生 李向红

1

2

3

(1.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2.西南大学教科所,重庆北碚 400715)

  [摘 要] 隐性教育主要有认知价值、激励价值、塑造人格价值、培养情感价值、行为规范价值等几个方面的价值。《颜氏家训》中环境染化、人格染化、行为染化等对当今隐性教育具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 《颜氏家训》; 隐性教育; 启示; 价值[中图分类号] G40-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96(2009)04-0059-02

  《颜氏家训》阐述了教子治家、立身扬名之道,宣扬刻

苦读书、养身归心、经世治国之第等内容涵盖儒学、佛学、文学、音韵学、道家之学等方面,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作者之所以著此书首先“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使严氏家族永葆兴旺。此书问世后,备受历朝历代士大夫的推崇。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在教育思想方面的阐述,其中关于教育的思想、原则、方法和某些治学之法有不少精辟的论述,特别是《颜氏家训》中一些教育思想对隐性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作为一种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最主要就在于能够利用隐蔽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掌握和理解一定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并内化为道德评价标准,从而自觉地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它能够较好地消除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将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和潜隐到显性教育方法无法达到的空间。因此,它在思想教育中有着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二、隐性教育的价值1.认知价值。当今,受教育者的认知往往来自经常接

一、关于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课程专家经过研究逐渐认识到学生除了在学校安排或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类课程的学习外,还从学校的制度特征、集体生活、课外活动、学习气氛中受到影响,这些因素以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作用于每一个学生,而且主要对学生的态度、动机、价值、观念发生作用。1968年,美国教育家杰克逊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其后课程领域里出现了“隐蔽课程”“非学习课程”“非正式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类似的概念。随着隐性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性课程中获得的态度、规范、动机不仅隐含在学校的“非正式文化”的传递中,同时也存在于学校之外的家庭、社会环境之中,于是,隐性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的一个上位概念出现了。隐性教育不仅把视野由校内扩展到校外,而且也由教学深入德育,乃至整个教育。它是隐性课程领域的扩展和意义的提升。

隐性教育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一种德育工作方法,它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潜藏的教育性因素间接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个性渗透塑造性影响活动的手段和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3[收稿日期]2009-03-31

触的环境,与广阔的大社会尚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影响受教育者个体价值观的建构。由于隐性教育能最大限度地为受教育者拓展认知的时空领域,让他们走出狭小的天地,投身社会生活中去,产生真切的体验,真正认识到社会本来的样子。有了对社会的本质认识,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认识到原先自己的狭隘、无知、浅薄,他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社会生活的本真面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进而引起受教育者思想的连锁变化,从而能够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激励价值。隐性教育由于所涉及的内容及方式丰富多样,从而能够满足受教育者求知、交往、情感等多种需要。因而它对受教育者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能促使受教育者努力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提升人生境界,追求真善美。

3.塑造人格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人格,最终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光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同时还得借助隐性教育的长期熏陶与染化。因为隐性教育是非输入式的教育,它比说教更易引起情感的共鸣和心灵上的回应。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必须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对受教育者加以影响,促进受教育者健康的人格形成,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王东生(1975-),男,山西大同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向红(1978-),男,山西大同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5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4.培养情感价值。隐性教育对受教育者情感培养有着

不容忽视的作用。伴随着学习、生活、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受教育者必然能从中获得喜悦、焦虑与沮丧等诸如此类的情绪体验,在潜移默化的情绪体验积淀过程中有助于受教育者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5.行为规范价值。行为表现是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隐性教育由于渗透着道德意志,因而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能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隐性教育可以利用自身的隐蔽性、灵活性和平等性等特点,把道德要求渗透进受教育者的各种环境中,通过特殊的传递机制如暗示、舆论、从众、期望等使受教育者在无形中感受到这种要求的潜在影响,从而能够自觉地按照这种道德要求去约束、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对隐性教育的启示

1.环境染化对隐性教育的启示。人与环境是一种相互

依赖、相互渗透的对象性关系。一定的环境氛围,对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颜之推十分重视环境染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之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颜氏家训・

)慕贤》

青少年个性和道德观尚未定型,与之接触的人文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他们更容易受周围的人和环境影响,形成个人品性。这种影响效果惊人。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要告诫受教育者“慎交游”,审慎地结识身边的人,以防被引入歧途。重视发挥环境染化的积极作用,在无形的氛围熏陶下让受教育者于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正是隐性教育的初衷。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达、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里,作为教育者应该给予隐性教育更多的重视,更充分认识到环境染化在受教育者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人格染化对隐性教育的启示。人格是个人以特定的行为模式表达出来的关于自身精神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人格具有能动的要素,它是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的有机凝聚。高尚的人格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具有无限的张力,不受时空限制。颜之推十分重视理想人格在教育中的染化作用,并用理想的人格去教育子女。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以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七十余人。晋文公以沐辞竖头须,致又图反之诮。门不停宾,古所贵也。……黄门侍郎裴之礼,好善为士大夫,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僮仆,接

于他人,折旋俯仰,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颜氏家训・风操》

在人格染化的作用下,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心悦诚服、震撼、感染、效仿,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现实中的人们大都有追求理想人格的愿望,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一旦被受教育者发现,就会被其主动地吸收和接纳,并在实践中整合自己的人格。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这也就是说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品格对受教育者来说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本活教材。因此,教育者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追求人格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具有坦荡、真诚、谦虚、自信、宽容的性格、开阔的视野和高雅的生活品位,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用不断提高的良好人格去干扰和启迪受教育者。

3.行为染化对隐性教育的启示。行为染化更富有形象性、感染性。颜之推深谙此理,因而十分重视行为在教育中的染化作用,提倡以身作则,正身率下。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颜氏家训・治家》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中的行为染化作用能够起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易达到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夫同

(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颜氏家训・序

)。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天然的亲情,息息相通,割舍不致》

断,因而在家庭教育中,长辈的行为示范作用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颜之推把这种长辈的行为示范所发挥的影响作用称之为“风化”。

行为染化,是自上而下推行的,是自先而后实施的,都是由先施行的人影响后来学习的人。风源来自上,染化起自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受教育者品德塑造方面最重要的不是长篇说教而是教育者的正面有效示范,这是一种自然的仿效,丝毫不需强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教育者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就不能期望受教育者做得好了,身教更重于言教,这就是行为染化。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到教育者的正面行为染化能够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习惯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

如果我们能更多地重视《颜氏家训》中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合理地借鉴并加以运用,我们的教育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师 语)

—6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