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学叫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内容,分析狗两次学叫的相似点。
2、能预测《小狗学叫》故事的几种结局,并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照老师讲的故事结局,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教学重点:
分析狗两次学叫的相似点。
教学难点:
预测故事的几种结局,并说说预测的理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对照课文,找出不会叫的狗学叫部分,完成表格:
2. 多媒体课件
3. 续写故事作业纸
4.《会施魔法的鼓手》故事,仿照课文,三个结局都不完整。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练习,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如下内容,让学生把动物和相应的叫声连起来。
狗 汪汪
猫 咕咕
杜鹃 喔喔
公鸡 喵喵
青蛙 哞哞(mōu)
牛 呱呱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答案。
请小朋友学自己喜欢的动物叫。
师: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相应的叫声,今天我们所读故事的主人公却是一只不会叫的狗。
师板书:14*小狗学叫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把动物图片和它们的叫声连线,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且动物的叫声暗示本文内容,有些动物是文中没出现的,也为学生创编故事的第四种结局做些提示。然后让学生学自己喜欢的动物叫,既容易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叫”为后文埋下铺垫。)
二、发现不同,明确目标
师:通过前边的学习,你发现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了吗? (故事有三个结局,而且三个结局都不完整。)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中句子: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课件出示文前连接语:读故事,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想一想:故事的结局可能是什么?
师:从这两处提示你发现共同点了吗? 生说自己的发现。
课件出示大脑思维图片,师:我们要开动脑筋,对故事的结局进行预测。 课件出示:预测。
(设计意图:单元导语和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为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我用课件引导学生再温单元导语里的学习要求,出示了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这两处语言表达虽有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大脑思维图片启发学生要动脑思考。)
三、回顾内容,寻找根据
1.师:预测结局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课文前边几部分内容。)
师:请同学们闭目回想一下前几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吗?
请同学概括前面内容。 课件出示提示:本文讲了一只( )的狗学( )的故事。
2.回顾故事:
(1)课件播放课文第一自然段朗读。
师:同学们,“别人”指的是谁呢?
生答。
师:现在我就来扮演这只不会叫的狗,谁来当“别人”中的代表,告诉“我”“不会叫
其实是一种很大的缺陷”?
课件出示“别人”和狗的对话,师和一生分角色读。
师:大家听听刚才“它”跟“我”说话是什么样的语气呀?
生回答,课件出示“批评”。
师:“我”听到这些批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答,课件出示:伤心
师:为了不再听到批评的声音,“我”该怎么做? 生讨论回答。
课件出示:学叫
师:你们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可是—— 课件出示:它不会叫,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会。 正因为如此,这只狗在学叫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麻烦。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故事的起因,利用课件、师生合作方式再现故事开端,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当中,让学生不自觉地成为童话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主动猜测、参与故事的发展。)
3.学生拿出课前完成的表格,交流填表情况,分析狗是怎样学叫的。 课件出示表格,随着学生回答,逐步完成表格填写。
师:通过这个表格,你发现故事发展有什么特点了吗?狗两次学叫所拜老师虽然不同,但文章在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先写遇到老师,再写老师对狗的态度,然后写所学的叫声,接着是在哪里练习,练习的时间、取得的成绩、遇到的麻烦,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狗心情的变化,这在写法上表现的是情节反复的特点。
课件出示:情节反复
师:我们预测故事结局的也可以利用情节反复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故事的主体部分,体现了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让学生课前填表格,既锻炼学生的阅读发现能力,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情节反复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预测故事结局。)
四、开动脑筋,预测结局
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故事结局开头,分别请学生读,师依次加以指导: 第一种结局:小狗遇到了小母牛,它会“哞哞”叫,这跟前边遇到小公鸡、遇到杜鹃相似吗?
第二种结局:同学们都生活在农民的家里,你们家里有狗吗?你家的狗是怎么来的啊?它在你家干什么?
第三种结局:狗跑啊跑啊,不知道跑了多远,听到了“汪汪”的声音,接着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请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你想让小狗遇到谁,想让小狗有一个怎样的结局?请你从三种结局中任选一种续写故事吧!
学生在作业纸上续写想象的故事结局,师巡视。 请三名学生读自己编的故事结局,师评价。
师讲作家编的故事结局,比较异同,再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总结板书:找对老师很重要
五、作业
1.创编故事的其他结局方式。
2.本文作者是意大利作家罗大里,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还写有许多有趣的童话,《会施魔法的鼓手》跟《小狗学叫》一样也有三种结局,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个故事,三个结局也都不完整,请大家课外阅读,猜测故事的不同结局。有条件的同学可阅读他的童话《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创编故事的其他结局、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都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习得的语文能力运用到课外,在更广阔的阅读、创作天地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农村孩子课外资料比较少,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故事《会施魔法的鼓手》,仿照课文,三种结局都不完整,打印出来发给每人一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读到课本外的故事。)
教学反思
《小狗学叫》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学习叫的故事。文章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心路历程,不同形象暗示
了形形色色的人所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三种结局则提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之路。故事暗示“小狗终于成为真正的狗,找回迷失的自我”的主题。童话以现实为基础,幽默地展示现实中某些现象,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互动游戏是在教师的巧妙设计下,以动态的方式,宽松、有序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积极思考。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听音揭题,练习预测”,然后播放小动物叫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叫声的独特性。接着用一句话自然转入“一只不会叫的狗是如何学习叫这个本领的?”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预测,在实践中运用,进一步感受阅读童话故事时预测的乐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2.小组合作,续写结尾。课文最大的亮点是结尾为小狗预设了三种结局,第一种结局的迷失自我,第二种结局的平庸,第三种结局中找对老师,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面对这种情况,单个学生很难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三种结局的不同,因此按照“ 先个人——再讨论”的方法,明确要求小组合作时要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同时注意听同学的预测,思考是否有道理。合作学习给了学生自主全员参与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倾听、判断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思维的发散性,于是要求学生说说“读
了这则童话后的收获和感受”,要求从“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猎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感悟,学生说出很多令我始料不及的答案,真正做到了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作者虽然为这则童话主人公就设计了三种结局,并且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哪种结局更好一些,为什么?但是学生的答案相对来说比较统一,都认为第三种结局更好一些,对于其他的结局,即使有的同学能想出,篇幅也是很短,或者照搬课本中的情节,没有创新。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在以后教学中,教师不要过早地认可一种结局,也不要在其中的一种或者我们认为比较正统的一种结局中加以渲染,或者着重强调,真正做到引导者的身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