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 题 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基础题(30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栅栏( zhà ) 造诣( yì) 广袤无垠( mào )B.羞怯( qiè ) 倒塌( tā) 随声附和( hé )C.拾掇(duō) 炽热(chì) 乳臭未干(chòu)D.吊唁(yàn ) 鞭笞(tái ) 草长莺飞(zhǎ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甜蜜 口密腹剑 夜宵 通霄达旦B.渊源 渊远流长 由衷 莫衷一是C.泛滥 粗制烂造 匿名 销声匿迹D.意气 顾名思义 壁炉 金碧辉煌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对于菲律宾近日遭受台风灾害,中国政府向菲方提供了20万美元的无偿______。
②省政府下发通知,要求限期取缔、关闭、淘汰违规违法煤矿,借以_______煤炭开采秩序,提升煤矿安全水平。
③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_____出新的重要特征,那就是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
A.支援 规范 涌现 B.支援 整顿 呈现C.援助 规范 呈现 D.援助 整顿 涌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
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
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
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
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风中的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宛如我的心情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课堂教学,我们需要分析哪些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B.她在里面一呆就是一天,饿了就啃自己带的馒头……就这样,八年间她自学了“骨科手术学”、“专科外科学”、“高等院校外科学”等七十八本医书。
C.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D.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解决的:就是先从复杂的关系中找到规律,然后再抓住特点、制订计划、各个击破。
7.请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四选三)
①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③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④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8、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李陵之祸”是司马迁思想发生飞跃的转折点,使他从“以求亲媚于主上”的立场,转变为“发愤著书”。②司马迁的悲剧源于“李陵之祸”。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陵之祸” 成就了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
9.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出门在外的人们几乎不可能不真正在享受中消费。②他们把兴奋劲在拥挤中消耗掉不少,“到处是人”的抱怨哪怕不足以抵消他们游玩得到的乐趣,③至少也下降了他们“尽兴而归”的程度。
10.根据语境,发挥想像,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同学——朋友!我们拥有三个在一起的春秋。毕业之际,让我们彼此共勉:
有汗水历程,才有成功今朝; , ; ,
。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给“书虫”当夫人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面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儿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另人玩,自己却借此抽身去读书了。我曾
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我有时嗔怪他动作太慢。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客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
(取村于肖融《给“书虫”当夫人》改编)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4分)
①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②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12.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2分)
13.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6分)14.文章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蚂蚁的惊人本领
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领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干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成为一部活计算机。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
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有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在地球上大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
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只见无数蚂蚁前赴后继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66秒,一些蚂蚁牺牲了,但终于扑灭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就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蚂蚁,这种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的家伙,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5.文章开头引用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这段话有什么作用?(3分)
16.本文在说明蚂蚁的惊人本领时,是通过四个方面来具体表现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出(每项不超过8个字)。(4分)
17.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之外,还兼有生动的特点。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18.请根据文意判断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4分)①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能把它们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的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
②在地球上大约有二百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③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都怕火。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营丘士①,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难②而不中理。一日,造艾子问曰: “凡大车之下,与橐驼③之项,多缀铃铎④,其何故也?”艾子曰:“车、驼之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以借鸣声相闻,使预得回避尔。”营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设铃铎,岂谓塔亦夜行而使相避邪?”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凡鸟鹊多托高以巢,粪秽狼藉,故塔之有铃,所以警鸟鹊也,岂以车驼比邪?”营丘士曰:“鹰、鹞⑤之尾,亦设小铃,安有鸟鹊巢于鹰鹞之尾乎?”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也! 夫鹰准⑥击物,或入林中,而绊足绦⑦线,偶为木之所绾,则振羽之际,铃声可寻而索也,岂谓防鸟鹊之巢乎?”营丘士曰:“吾尝见挽郎⑧秉铎而歌,虽不究其理,今乃知恐为木枝绾,而便于寻索也!”
【注释】①选自《艾子杂说》。②折难:好与人辩论。③橐驼:骆驼。④铎:一种大铃,本为古乐器。⑤鹰、鹞:猛禽,食鸟鹊,驯化可打猎。⑥准:指寻找目标。⑦绦:tāo用丝编制的绳、带。⑧挽郎:送葬时唱挽歌的人。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造艾子问曰(往,到) B. 或入林中(有时)C.安有鸟鹊巢于鹰鹞之尾(巢穴) D. 偶为木之所绾(挂住)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岂谓防鸟鹊之巢乎 前人之述备矣 B.而便于寻索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凡鸟鹊多托高以巢 以告先帝之灵 D.今乃知恐为木枝绾 凡三往,乃见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故塔之有铃,所以警鸟鹊也,岂以车驼比邪?②怪哉,君之不通也!
22.本文讽刺了哪类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本诗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分)
(2)第四句中一个“尽”字写满了浓情,请分析其中的情感。(3分)
四 (4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无论想在哪方面有所得,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代价是理应付出而又值得的,然而,有些代价是毫无付出的必要,还有的代价更是用任何东西也无法给予补偿的。
请你以“代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
写故事,发表议
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答 题 卷
一、基础题(30分)
题目答案
1
2
3
4
5
6
7.(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8.(3分)
9.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10.(3分)
, 。 ,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11.(4分) 12.(2分)
13.(6分)
14.(4分) (二)
15.(3分)
16.(4分)
17.(3分)
18.(4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文(15分)
19.(3分)( ) 20.(4分)( ) (
)
21.(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分)
(二)古诗鉴赏(5分)23.(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
四.(24)作文(40分)
参考答案:一、
1.A 2.D 3.C 4.B 5.A 6.C7.①背灼炎天光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长河落日圆 ④阡陌交通
8.虽然司马迁的悲剧源于“李陵之祸”,但这场灾难却是司马迁思想发生飞跃的转折点,使他从“以求亲媚于主上”的立场,转变为“发愤著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陵之祸”成就了司马迁的不朽杰作——《史记》。(本题的答案可有多种组合,注意逻辑。3分)9.①“不可能不”改为“不可能”
②“把”改为“的”(“消耗”前可加“被”或不加)③“下降”该为“降底”
10.有相识缘分,才有友谊天长,有离别今宵,才有相聚明朝。二、阅读理解(30分) (一)给“书虫”当夫人
11.(4分)①答:“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②答:“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
12.(2分)答:幽默(风趣、诙谐);富于书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
13(6分)答: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如何爱书。(2分)第二段主要写“书虫”怎样爱读书。(2分)第二问: 从“书虫”爱书,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2分)
14.(4分)答:要点一:丈夫耐心听而少插嘴,使妻子感受到丈夫的关怀、理解与尊重。
要点二:妻子在向丈夫的倾诉中,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二)蚂蚁的惊人本领
15.说明蚂蚁有惊人的本领(1分),引出下文对其惊人的本领的进一步说明(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丰富文章的内容)(1分)。16.①修筑公路 ②建筑工程 ③种植真菌 ④灭火本领 (4分)17.举一例得1分,能联系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解析并点出其“形象生动性”得2分。
18.②是错的(1分),文中说的是“大约有二百多种”,这表明目前地球上蚂蚁的种类有多少是不确定的,而此句予以绝对化,破坏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③是错的(1分),文中提到的是“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这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动物,去掉“几乎”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1分)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19.C (3分) 20.C D (每个2分,共4分)
21.①所以佛塔上吊着铃铛,是用来惊吓鸟雀的,怎么能用大车、骆驼来相比呢?(2分)
② 您不通事理到了让人奇怪的(荒唐的)地步了啊!(2分)22. 讽刺了那些不通事理、不会变通、爱钻牛角尖认死理的人。(意思对即可得分2分)
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要联系实际,灵活化用;不能钻牛角尖,死不变通。(学生从正反两方面选取一个角度即可。2分)
23.(1) 夜晚月色清冷,黄沙如雪(1)的孤寂冷清凄凉(1)的画面。(共2分)
(2)①战士多年征战,对于战争的厌倦(痛恨)之情。②渴望还乡的思乡思亲之情。
③作者对战士的深切同情。(每点1分,共3分)
附译文:
营丘地方有位先生,生性很不通达,平日好多事,喜欢与人辩论而且总是钻牛角、认死理。一天,他登门拜访艾子,问道:“大车辕杆下和骆驼膀子上大都挂着铃铛,这是什么道理? ”艾子告诉他:“马车、骆驼,体躯很大,而且经常走夜路,一旦狭路相逢就很难错让。所 以借助铃声彼此照应,以便预先让路回避。”营丘先生又问道:“佛塔上面也吊着铃铛,难道说佛塔也会夜行,需要借助铃声彼此回避吗 ?”艾子说:“您怎么不通事理到了这种地步!鸟雀喜欢在高处筑巢,弄得塔寺污秽不堪。所 以佛塔吊着铃铛用来惊吓鸟雀,这怎么能和大车、骆驼相比呢?”营丘先生又问道:“那么,鹰、鹞的尾巴上也带着铃铛,难道鸟儿敢在它们的尾巴上筑巢吗 ?”艾子禁不住大笑说:“真荒唐,您真是不通事理啊!鹰、鹞在捕猎的时候,有时会飞入林 中,缚在脚上的丝带一旦被树枝挂住,那么在它奋翅挣扎的时候,就会振响铃铛,这样便于人们循声找寻,怎么能说是防备鸟雀巢呢?”
营丘先生听了恍然大悟,说:“噢!我曾经看见送葬的时候,挽郎摇着铃铎,嘴里唱着歌, 一直不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才明白那是恐怕被树枝绊住,便于寻找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