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知识脉络
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开发利用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初中已有的个别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范畴、发展过程以及对科研、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利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了解有机化合物多样性的原因。认识生活中接触到的高分子材料以及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二)知识框架
有机化合物(几千万种)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多样 有机化合物大结构多样
甲烷
甲烷的性质 甲烷的分子结构
碳的原子结构 碳的成键特征 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节教材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从 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新教材较旧教材更符合知识的逻 辑关系,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
第 1 页 共 3 页
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 掌握同分异构现象以及简单的命名规律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种类不同的有机物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归纳、总结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的性质、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一部分(60页---62页);
要求提前准备一种有机材料了解它的性质、用途并向同学做介绍。
教师:要求对学生可能找到的材料做到充分考虑;适当的补充实验,例如溶解性、受热
时状态变化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 学生活动“联想……质疑”
问题:你认识的有机物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什么用途?
这个问题由学生充分讨论、发言;介绍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物 讨论:1、哪些是有机物的共同性质?
2、从溶解性、耐热性、可燃性、电离性等五个方面比较无机物有哪些区别? 3、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用到哪些方法? 演示实验:
第 2 页 共 3 页
归纳:有机物性质特征
大多数有机物:1、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易燃烧。
3、大多数是非电解质,难电离。 4、熔点低,易熔化。
5、反应慢、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二) 师生共同活动“观察……思考”(能进行学生探究实验更好) 以甲烷为例进一步研究有机物的性质
1、完成书中实验1、实验2; 2、按小组讨论、记录实验现象。 3、归纳甲烷的性质。(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甲烷的结构特点:阅读63页知识点击 第二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二部分(63页---65页);
用球棍模型组合丁烷分子,体会有机物的样性。 教师: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阅读63页工具栏,由学生写出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结构简式。
(二)进行“活动与探究”
(1) 动手组合乙烷、丙烷、丁烷的结构模型,写出它们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给烷烃的概念,找烷烃的通式。
(2) 阅读64页知识支持,让学生发现问题,当碳原子数较多时组合方式
不只一种,碳原子数越多,可能的结构越多;带着疑问进入下面的讨论。
(三)有机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控制深度。 总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原子之间共价键相连。
(2)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链状或环状。
(3)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 (4)分子式相同时,可以出现多种结构。 第三课时 概括与整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书上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
教师准备:课件(命名练习题、同分异构体书写规律)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