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水江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江煤矿
调查时间:二
隐 蔽 致 灾 因 素 普 查 报 告
0一五年二月六日
目录
1.目的、任务、要求、编写依据及排查方案----------------------------------------------------1 1.1目的------------------------------------------------------------------------------------ -----------1 1.2任务---------------------------------------------------------------------------------- -------------1 1.3要求--------------------------------------------------------------------------------------------------1 1.4编写依据--------------------------------------------------------------------------------------------1 1.5排查方案--------------------------------------------------------------------------------------------2 2.矿井概况------------------------------------------------------------- ------------------------------3 2.1位置与交通-----------------------------------------------------------------------------------------3 2.2 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及煤层赋存情况---------------------------------------------------------6 2.3 水文地质----------------------------------------------------------------------------------------11 2.4 煤矿生产概况----------------------------------------------------------------------------------12 3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13 3.1 采空区普查---------------------------------------------------------------------------------------13 3.2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15 3.3 断层、裂隙、褶曲普查-------------------------------------------------------------------------17 3.4 岩浆岩普查---------------------------------------------------------------------------------------18 3.5 陷落柱普查-------------------------------------------------------------------------------------18 3.6 瓦斯灾害普查----------------------------------------------------------------------------------18 3.7 导水裂缝带普查-------------------------------------------------------------------------------19 3.8 地下水体普查----------------------------------------------- ------------------------------20 3.9 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23 3.10 井下火区普查----------------------------------------------------------------------------------23
3.11 古河床、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23 4、矿井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23 5、解决灾害方案---------------------------------------------------------------------------------24 6、采取的防范和治理措施---------------------------------------------------------------------24
1.目的、任务、要求、编写依据及排查方案 1.1目的
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1.2任务
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1.3要求
重点查明本矿的“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等隐蔽至灾因素。
1.4编写依据
1)、《关于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文件)
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 3)《煤矿水害防治规定》 4)水江煤矿相关资料
1
1.5排查方案
根据南川区煤管局《关于做好全区煤矿2015年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南川煤管发【2015】18号)的文件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以总工程师、安全矿长为副组长,以生产矿长、机电矿长以及地质、测量、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于2015年2月2日,在我矿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孙 策
副组长:程 平 邱代勇 任晓勤 邱胜明
成 员:李盛缘 张明财 唐春扬 吴洪祥 杨 坪 职责
组 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 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2
2.矿井概况 2.1位置与交通
2.1.1位置与交通
水江煤矿位于南川区城区77°方向,直距26Km公里处,行政区划属南川区水江镇所辖。矿山主井口直角坐标:X= 3237630.264,Y= 36432226.445,井口标高:Z=+622.767。
交通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矿山有公路向北行程2km于水江镇与渝湘公路相连,然后向南西行程28km,直达南川区火车站,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3
天赐镇五布镇东泉镇107°00′明家太和107°20′N鸭江镇太平场镇乾丰龙潭镇同乐庙垭凤来 29°20′白鹤塘清和白沙镇石溪冷水关民主骑龙N三河咀电站平桥镇 29°20′小观镇渝石龙镇湘大观镇高福寿鸣玉镇速青龙石墙镇白云凉水双新花石镇神童镇兴隆镇木凉速沿塘湘渝隆化镇高水江镇水江煤矿赵家庙石滩镇1504南川区莲石石莲丛林镇高速南铜镇岭坝南平镇文凤镇三泉镇鱼泉铁厂坪金桥綦万马嘴29°00′铁路29°00′ 蒲河镇 万盛景星省道及国道金山镇头渡镇高速公路德隆柏枝山2156万东镇评估区南天
青年镇107°00′13.0-6.506.513.019.5km107°20′2.1.2井田境界
矿区范围由24个拐点坐标圈定而成,矿区面积3.6323 km2,开采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的K1煤层,开采标高为+630~+430m,生产能力300kt/a。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4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980西安坐标)
点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X Y 点号 X Y 备注 3237602.31 36432171.01 13 3237696.31 36432239.01 14 3236803.31 36433537.02 15 3235669.29 36433373.02 16 3234990.29 36433345.01 17 3234405.29 36433147.01 18 3233761.28 36432944.01 19 3233418.28 36432880.01 20 3233272.28 36432912.01 21 3233089.28 36432842.01 22 3232611.27 36433330.01 23 3232543.27 36433273.01 24 3232431.27 36433140.01 3232335.27 36432983.01 3232353.27 36432719.01 3232547.27 36432535.01 3232754.28 36432481.01 开采:K1煤层 3232754.28 36432141.01 生产能力:30万吨/年 3233666.28 36432357.01 开采深度:+630~+430m 3234576.29 36432468.01 矿区面积:3.6323K㎡。 3234954.29 36431826.00 3235169.29 36431951.01 3235000.29 36432394.01 3236903.30 36432974.01
2.1.3相邻矿井关系
矿区大致位于南桐煤田九井勘探区Ⅲ~Ⅶ号勘探线之间。根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采矿权信息系统查询,水江煤矿矿区西边有三岔河煤矿、板桥煤矿、九井煤矿及张家湾煤矿与之相邻,(九井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已停产,张家湾煤矿和水江煤矿矿界有部分重叠,但是张家湾煤矿(开采高程为+830~+940m)在上部(浅部),水江煤矿(开采高程为+630~+430m)在下部,在高程上不重叠;三岔河煤矿与水江煤矿相距73~93m;板桥煤矿与水江煤矿相距46~119m;水江煤矿与这三个矿均无矿权之争,且签有周边矿井安全互保协议,无矿权纠纷,无资源争议。
2.1.4矿井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三条井筒,两进一回。即主
5
平硐、副平硐进风,总回风斜井回风,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2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情况 2.2.1区域地质构造
井田处在川东弧部龙骨溪背斜北部,矿区位于九井向斜西翼,九井向斜:北起于水江岚垭,南止于洪官渡赵家庙,南端扬起,北端倾没于下二叠统茅口灰岩之中,轴线呈北北东向转南向长10km,核部出露下三叠系下统嘉陵江、飞仙关组地层,两翼分别出露二叠系地层;地层倾角,西翼14~37°,东翼50~73°,为一东陡西缓不对称向斜。
F8、F9逆断层:位于矿区西侧,两断层呈北北东向平行排列,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50°~70°,两断裂仅相距160余米,同时发生于上二叠统地层中,将煤层错断,向西上升位移60~280m不等。
综上所述,矿区地质构造简单。 详见图1-2-1水江煤矿构造纲要图
6
N斜背坪鲜家南平向斜南川二井黄金沟背斜红岩南平湾苏家湾一井苏家半溪磨刀溪向斜大坪茅坪 槽K1水溪K1水龙溪背斜K1图1-2-1 水江煤矿构造纲要图
图2 构造纲要图2.2.2地层产状
本井田内出露最老地层为志留系,最新地层为三迭系中统,二迭系及三迭系地层在井田内广泛分布,第四系堆积物和残积物则分布于地形凹陷地带及溶蚀槽地,现将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简述于后:
(1)志留系韩家店组:出露于本井田西部的团凼河边,构成弹子山背斜核心,其上有二迭、三迭系地层覆盖,其间呈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触。
(2)二迭系下统
平行不整合于志留系之上,共分为三组,最下一组为梁山组,主要为铝土矿与页岩,厚7.88m,其上为栖霞石灰岩组,中间成假整合面接触,厚244.00m。最上组为茅口石灰岩组,厚122.00m。 (3)二迭系上统
7
园果白骨九井K1向斜江五 七大
龙潭煤组:平均厚度为79.83m,平行不整合于茅口灰岩组之上,主要为石灰岩,页岩及煤组成,含煤仅K1一层。
长兴组:平均厚约107.94m,主要为沥青质及燧石石灰岩组成。 (4)三迭系下统
飞仙关组:主要为紫色页岩和泥质灰岩,平均厚度约490.92m。 (5)三迭系中统
雷口坡组:以白云质泥灰岩为主,平均厚度24.4m。
2.2.3、煤层赋存条件
A、煤层
K1煤层俗称“大连”或“小槽”煤,为矿山现开采煤层,位于龙潭组一段下部,下距茅口灰岩3~5.90m,上距第二段含燧石灰岩标志层底界25.62m。煤层结构较复杂,主采段厚0.7~3.2m,平均厚1.83m。从南向北变薄,至1号剖面线南250m分叉为三层,即K1a、K1b、K1c,其中K1a全区可采,厚0.45~2.50m,中部夹矸石0~2层,厚0.03~0.17m,距K1b煤层0.57~1.14m;K1b煤层在水江煤矿主井两侧井田北翼边界走向约600m范围煤层厚0.68~1.83m,可采;距K1c煤层1.65m;K1c煤层最大厚度仅0.32m,不可采。煤层顶板为灰、浅灰色泥岩,底板为铝土质泥岩或铝土岩。 B、煤质
(1)物理性质及煤岩类型
K1煤层呈黑色,似金属光泽,参差状断口,厚度较大。煤岩组分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具条带结构,层状构造,煤岩类型为半暗型。
8
(2)煤的工业分析指标及类型
根据重庆市涪陵计量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6月5日对水江煤矿的煤质进行的抽样检测结果:K1原煤水分(Mad)0.30%,灰分(Aid)23.94%,挥发分(Vat)12.90%,硫分(Stand)4.58%,发热量(Gravid)25.83.MJ/kg,属中灰、高硫、高热值瘦煤。
C、煤质评价及用途
根据煤炭质量分级国家标准(GB/T15224-2004),K1属中灰、高硫、高热值瘦煤;是良好的动力和民用煤,各煤层筛分块度大,机械强度好,热稳定性一般达到化工要求,可作为火力发电等用煤。
2.2.4、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附:地层综合柱状图
9
10
P2lK1P1m
2.3水文地质
2.3.1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九井向斜北西翼,地形受构造控制,山脉走向大体与岩层走向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延展,矿区位于山岭的斜坡之上。地形沿走向是东高西低,东部呈山岭,西北及中间地带为斜坡地带,区内最高处是在蜂王寨,标高+1515.1m;最低处为矿区西北侧主平硐工业广场附近,标高+630m。地貌属侵蚀与溶蚀构造类型。按重庆市地貌划分标准 ,矿区属于侵蚀与溶蚀中低山地貌,地形坡角多为20~35°,一般28°,沟河纵坡度23%。在评估区中部及南侧发育有4.7km的陡坡(陡崖),坡高20~320m,其影响范围约1.342km2。评估区地形总体特征为斜坡地形,山脊构成分水岭,一般标高+1400~+1200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水江平坝的鱼泉河,标高+547m。
2.3.2气象、水文
A气象
矿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左右,日最高气温42.5℃(2006年8月15日),最低-5.4℃(1992年1月7日),年平均降水量1180.6mm,日最大降水量121.4mm,雨季多集中于7、8、9月。
B水文
矿区为长江水系,区内地表水体及第四纪冲沟较发育,矿区西侧有鱼泉河,地表水多沿冲沟汇集于鱼泉河,鱼泉河为大溪河支流,是水江煤矿污废水的受纳水体,平均流量0.3m3/s。鱼泉河在流经矿区西侧时部分沿岩溶裂隙渗入地下,对井下开采具有一定影响,矿井地
11
下水以大气降水经岩溶裂隙和采动裂隙补给为主。地表发育有3条冲沟,呈树枝状分布,沟河纵坡度较大,一般为23%,主要排泄大气降水,由东向西横穿岩层流出矿区以外。大气降水以坡流为主,部分渗入补给地下水。本区域地表水及地下侵蚀基准面为鱼泉河(+547m),
矿区大部份出露的为石灰岩地层,地表溶蚀孔洞及溶蚀裂隙较发育,一般10~30cm左右,未发现大型溶洞。区内发育一条倾向型暗河,暗河延展方向斜交向斜轴,水流作横向运动,暗河长约500m,入口为山水村委会(原山水小学)北侧溶洞,出口为穿洞。
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受九井向斜构造控制,形成汇流型岩溶含水系统,含水层为二叠系茅口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灰岩之灰岩岩溶含水层。该水文地质单元呈北东南西向分布,顺构造线方向(向斜轴)发育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大气降雨通过落水洞及岩溶裂隙渗入地下,由两翼向轴部汇集。
2.3.3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基本烈度为VI度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属抗震设防烈度6度。
2.4煤矿生产概况 2.4.1生产能力及现状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0kt/a,为斜井开拓,现开采一个水平(即+430m水平)三个阶段,分别是+560m阶段、+500m阶段和+430m水平,其中+560m阶段已经采完,现开采+500m阶段北翼(南翼已经开采结束)和+430m阶段。
12
2.4.2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根据矿井设计资料,矿井采用主、副排水分别将+430m(主排水)、+500m(副排水)均采用一级排水系统,将矿井水排至+630m水平平硐,然后经+630m平硐排出至地面。
+430m主排水:安装有MD85-67×4型水泵3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能够满足疏水降压的要求。
+500m副排水:安装有 3台100D45×4D多级离心泵,正常涌水时1台,最大涌水时2台;,能够满足疏水降压的要求。
排水设备统计表
排水扬程(m) +430m--+600m +500m~+600m 水泵型号 台数 3 3 排水能力(m3/h) 255 255 MD85-67×4 100D45×4D 目前矿井开采+430m水平资源,主、副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稳定,能够满足疏水降压的要求。
3.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3.1采空区普查
3.1.1采空区普查情况
水江煤矿开采K1煤层,划定矿区范围周边矿权密集,上部与板桥煤矿、张家湾煤矿相邻,南端与先创煤矿、三岔河煤矿相邻,北端与潼仪煤矿相邻。其中,板桥煤矿、张家湾煤矿、三岔河煤矿已经关闭,板桥煤矿、张家湾煤矿关闭后未采取排水措施,存在大量的采空区和积水;三岔河煤关闭后由我矿采取了排水措施,采空区积水通过密闭泄水孔排查,经水泵排出地面,采空区积水极小。先创煤矿、潼
13
仪煤矿为生产矿井,采取了正常的排水措施,采空区积水通过密闭泄水孔排查,经水泵排出地面,采空区积水极小。本矿山原属国有,开采多年,浅表煤层开采殆尽,形成大量的采空区,采空区积水通过密闭泄水孔排查,经水泵排出地面,采空区积水极小。
3.1.2采空区灾害预防措施 3.1.2.1采空区积水情况及预防措施
板桥煤矿、张家湾煤矿关闭后未采取排水措施,存在大量的采空区和积水。其预防措施为一是加强+630m水平各个密闭泄水量观察,平常每个星期观察一次,洪水季节明天观察一次,发现一次立即汇报处理;二是加强对+630m水平各个密闭泄孔的检查疏通工作,每周检查疏通一次;三是严格按照矿界保安协议执行;四是+630m以上残煤不再进行开采。
三岔河煤、先创煤矿、潼仪煤矿均采取了排水措施,采空区积水通过密闭泄水孔排查,经水泵排出地面,采空区积水极小。其预防措施为一是严格按照矿界保安协议执行;二是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相邻矿井水害调查;三是在矿界附近进行采掘活动时必须坚持探放水原则,制定并严格执行可靠、可行的防治水措施。
本矿山原属国有,开采多年,浅表煤层开采殆尽,形成大量的采空区,采空区积水通过密闭泄水孔排查,经水泵排出地面,采空区积水极小。其预防措施为一是加强各个密闭泄水量观察,平常每个星期观察一次,洪水季节明天观察一次,发现一次立即汇报处理;二是加强对各个密闭泄孔的检查疏通工作,每周检查疏通一次;三是严格按
14
照矿界保安协议执行;四是不再进行残煤不再进行开采;五是在采空区附近的所有采掘活动时必须坚持探放水原则,制定并严格执行可靠、可行的防治水措施。
3.1.2.2采空区自燃情况及预防措施
水江煤矿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三级(不易自燃),开采至今未发现采空区存在火区。主要措施是:一是及时封闭采空区;二是对采空区密闭留有观察孔,观测采空区内的温度和有害气体情况。
3.1.3采空区普查结果
矿井形成大量的采空区,采区标高、开采范围、形成时间基本清楚。板桥煤矿、张家湾煤矿关闭后未采取排水措施,存在大量的采空区和积水;三岔河煤关闭后由我矿采取了排水措施,采空区积水通过密闭泄水孔排查,经水泵排出地面,采空区积水极小。先创煤矿、潼仪煤矿为生产矿井,采取了正常的排水措施,采空区积水通过密闭泄水孔排查,经水泵排出地面,采空区积水极小。本矿山原属国有,开采多年,浅表煤层开采殆尽,形成大量的采空区,采空区积水通过密闭泄水孔排查,经水泵排出地面,采空区积水极小。但由于巷道冒落带及裂隙带的影响,采空区内也会有少量积水存留在采空区,采空区内积水通过冒落带及裂隙带逐渐渗透到工作面,由于采空区的隐蔽性会形成多种灾害,因此采空区为本矿井的隐蔽致灾因素,应严格执行已制定的各项预防灾害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重点是临近相邻的三岔河、板桥煤矿区域。
3.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3.2.1废弃老窑(井筒)普查情况
15
水江煤矿矿区范围内不存在废弃老窑(井筒)。与矿区临近板桥煤矿、张家湾煤矿、三岔河煤矿位于我矿矿区上部边沿,目前我矿采掘活动均在深部,远离了浅部的老窑,主要是我矿今后在建设南翼风井时,防范在矿井井田南翼三岔河煤矿废弃老窑而对风井建设造成的相关危害。
3.2.2地质水文钻孔普查情况
矿井开采南桐煤田九井井田二叠系龙潭组K1煤层,根据1990年6月,重庆煤炭设计研究院根据四川省地质局203地质队1960年1月提供的四川省南桐煤田九井勘探区最终地质报告、1989年11月四川省煤炭工业局以川煤地[1989]255号审查批准的南川矿区水江煤矿一井生产地质报告等井田经历两个勘探阶段,共施工钻孔37个,见煤31层次,均采用水泥砂浆封孔,除78、86两孔因构造未见煤仅封井口外,其余各孔均针对K1煤层进行了封闭,封孔质量达到了地质要求,故无封闭不良钻孔。
3.2.3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预防措施
通过地质、水文及测量联系单形式提前预测预报。
3.2.4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结果
经对地质水文钻孔普查,井田之内无封闭不良钻孔;对关闭和废弃的小煤窑普查,各废弃井开采情况清楚、但废弃小煤窑均在井田之浅部,对开采其下部煤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废弃老窑(井筒)为本矿的隐蔽至灾因素,但重点防范在井田南翼矿井建设南翼风机时三岔河煤矿区域。
16
3.3断层、裂隙、褶曲普查 3.3.1断层、裂隙、褶曲普查情况
井田处在川东弧部龙骨溪背斜北部,矿区位于九井向斜西翼,九井向斜:北起于水江岚垭,南止于洪官渡赵家庙,南端扬起,北端倾没于下二叠统茅口灰岩之中,轴线呈北北东向转南向长10km,核部出露下三叠系下统嘉陵江、飞仙关组地层,两翼分别出露二叠系地层;地层倾角,西翼14~37°,东翼50~73°,为一东陡西缓不对称向斜。
F8、F9逆断层:位于矿区西侧,两断层呈北北东向平行排列,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50°~70°,两断裂仅相距160余米,同时发生于上二叠统地层中,将煤层错断,向西上升位移60~280m不等。
综上所述,矿区地质构造简单。
3.3.2断层、裂隙、褶曲预防措施
通过地质、水文及测量联系单形式提前预测预报。
3.3.3断层、裂隙、褶曲普查结果
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均已查明,绘制了煤矿构造纲要图。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均已查明。断层裂隙带即是应力集中区,也是瓦斯富集区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同时本井田断层发育,延伸较远,对煤层的破坏性较大,因此断层为矿井的至灾隐蔽因素。
17
3.4岩浆岩普查 3.4.1岩浆岩普查情况
根据矿井设计说明书,矿区内无岩浆岩发育,故岩浆岩不作为矿井的隐蔽致灾因素。
3.5陷落柱普查
3.5.1陷落柱普查情况
井田内生产采区及所有勘探钻孔均未发现有陷落柱,故陷落柱不作为矿井的隐蔽致灾因素。
3.6瓦斯灾害普查
3.6.1瓦斯灾害普查情况
矿井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根据2014年度矿井瓦斯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结果,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8.75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9.83 m3/min。 3.6.2瓦斯灾害处理措施
1)采掘工作面设置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采掘工作面瓦斯。 2)设置KJ90NA型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井下瓦斯情况。 3)通风稀释瓦斯。
4)加强瓦斯抽采和防突工作。
3.6.3瓦斯灾害普查结果
经普查,水江煤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掘工作面及接近断层带、石门揭露煤层处为瓦斯富集区。瓦斯富集区和煤与瓦斯突出为本
18
矿井最主要的隐蔽至灾因素。
3.7导水裂缝带普查 3.7.1导水裂缝带
矿区地表水体主要为流经矿区南侧团凼河,通过采动裂隙影响对地下水的补给,形成矿井水,但远离现矿井开采区域,对该矿开采有无大的影响。
3.7.2导水裂缝带预防措施
⑴加强对导水断层、陷落柱和老空区积水的探测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采掘工作。
探测发现较大断层时,不管是导水断层,还是采动后有可能导水的断层,应按《煤矿防治水规定》、“三下采煤规程”留设断层上、下盘防水煤柱。在矿山相邻区段进行开采时,应留足矿井边界隔水保安煤柱,并严禁开采。
⑵确保矿井排水能力,明确在老空区有来水的情况下的排水措施。保证矿井水路畅通,电源、泵、管线、水沟、水仓等要经常检查维修;水沟水仓要及时清理,确保排水洞或排水平峒畅通无阻。
⑶建立可靠的避灾路线,途经斜巷要有扶手、台阶和照明设备,在途经转折、交叉位置要有升井指示牌,要对有关职工进行水害避灾教育和培训,并进行避灾演习。
⑷加强探放水管理工作,强化现场管理,落实安全责任,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5)通过地质、水文及测量联系单形式提前预测预报,设专人
19
观察。
3.7.3导水裂缝带普查结果
开采当前煤层地表水不会通过裂隙带导入矿井。因此导水裂隙带为不作为矿井的隐蔽至灾因素,但应作好相应预防工作。
3.8地下含水体普查 3.8.1含水层普查情况
区内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分别位于含煤地层底板和顶板,为区内强岩溶含水层,是区内主要充水含水层。龙潭组含煤岩系为相对隔水层。各含、隔水层基本特征如下: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含水层:
俗称“长兴灰岩”。厚90~135m,上部为浅~深灰色厚层状灰岩,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状含生物屑灰岩。
地表岩溶现象发育,含水丰富。以岩溶裂隙、漏斗水为主。含水性极不均一。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
俗称“茅口灰岩”。厚280~334m。为灰色厚层块状粉砂屑生物微晶灰岩夹灰黑色薄~中厚层状沥青质生物屑灰岩、钙滑石质页岩。以岩溶裂隙水为主,含水性极不均一,水质为HCO3—Ca型水。
3.8.2隔水层普查情况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1l)相对隔水层
20
该组为本区含煤地层,根据沉积韵律、岩性特征及含煤性,可划分为四小段,其中一、三段为灰黑色页岩夹粉砂岩、为隔水层。二、四段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夹页岩。为弱含水层。
3.8.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普查情况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
岩溶水:含水层为龙潭组上部的长兴组灰岩、下部的茅口组灰岩和龙潭组内的碳酸盐岩。由于岩溶作用,地层富水性较强,但区内未发现大的岩溶泉点出露,主要表现为岩溶洞穴-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为龙潭组和飞仙关组的泥岩、砂岩、泥灰岩、煤和页岩等,富水性弱。为区内相对隔水层。
孔隙水: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发育,受地层厚度和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富水性弱。
3.8.4充水源普查情况
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四个:一是大气降水,二是含水层水,三是老窑积水,四是地表水。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矿井主要的充水来源,大气降水一般沿风化裂隙及采动裂隙渗透进入矿井。
(2)前已述及,矿区内含水层主要为含煤地层底部茅口组灰岩和顶部长兴组灰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其随着深度的增
21
加,含水性逐渐减弱。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赋存情况看,含水层间均有稳定的厚度较大的隔水层,一般无水力联系,故茅口组灰岩和长兴组灰岩中的岩溶裂隙水,是矿井底板和顶板充水的重要因素。
(3)老窑积水:老窑及采空区水是矿井生产中的主要充水因素,因此,矿井在开采期间,应加强探放水措施,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老窑穿水事故的发生。
(4)地表水:
矿区地表水体主要为流经矿区南侧团凼河,通过对地下水的补给,形成矿井水,对该矿开采有一定影响。
3.8.5涌水量普查情况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78m3/h,最大涌水量达160m3/h。
3.8.6防治水措施
1)通过地质、水文及测量联系单形式提前预测预报。 2)建立防治水机构及专门的探放水队伍,配置探放水设备,在采掘工作面施工前本着“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探放水工作,确保采掘工作面无隐患作业。
3.8.7地下含水体普查结果
受区域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矿井+450m生产水平之上,属于地下水的垂直循环带,+450m水平及以下属于地下水的水平循环带,而茅口灰岩与K1煤层相距较近,茅口组又为强含水层,茅口灰岩大巷和K1煤层巷道揭穿茅口岩溶水的几率较高。茅口组灰岩岩溶的突水是本矿井的水灾害的防治重点。
综上所述,地下含水体为本矿的隐蔽致灾因素。
22
3.9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7年11月对重庆市南川区水江煤矿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该煤层有煤尘爆炸性。煤尘爆炸是我矿隐蔽致灾因素。
煤炭自燃倾向性属于三类(不易自燃)。
3.10井下火区普查
井下没有火区,故不作为矿井的隐蔽致灾因素。
3.11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本区无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故不作为本矿的隐蔽致灾因素。
4.矿井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
1、矿井南翼地质构造复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大,为隐蔽致灾因素之首。
2、矿井南翼地质构造复杂,虽然井田内无老窑和废弃矿井,但井田外上部有关闭矿井三岔河煤矿采空积存的老窑水,水害为隐蔽致灾因素之一。
3、顶板稳定完整,采空悬顶面积较大,易发生窜矸,为隐蔽致灾因素之一。
4、爆破也是矿井隐蔽致灾因素之一。 5、煤尘爆炸也是隐蔽致灾因素之一。
23
6、地下含水体为本矿的隐蔽至灾因素,特别是茅口组灰岩岩溶水。
5.解决灾害方案
1、加强对南翼煤层的防突工作,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执行“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2、加强地质工作,采掘作业时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加强探放水,留足安全屏障,严格执行“允掘允采”通知单制度。
3、在采掘过程中坚决杜绝空帮空顶作业,严格工程质量,进一步强化顶板控制和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使用好特殊支护和前探支护。
4、加强爆破管理和民爆火工品的管理,抓好爆破安全。 5、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加强防尘管理,杜绝煤尘堆积,坚持湿式作业和洒水防尘,并设置隔爆水棚或岩粉棚。
6、 采取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根据本矿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在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并认真落实到位,严格执行。
24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