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23-12-24 来源:钮旅网
期末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褴褛(lǒu) 撬开(qiào) ..B.掺杂(chān) 玄虚(xuán) ..C.涵养(hán) 箴育(zhēn) ..D.恪守(kè) 恁地(nèn) ..

芦荡(dàng) .

麻醉(zuì) .豢养(quàn) .拙病(chū) .

觅食(mì) .

墨守(mò) .

怨怅(chàng) .赃物(zāng)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腐烂 B.秘诀 C.灰烬 D.祭祀

哀愁 劫掠 困厄 炊烟

自期欺人 持之一恒 形消骨立 觥筹交错

一代天骄 不可名状 鸠占鹊巢 水落石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中国举行,中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与日俱增。 ....B.良好的品牌形象是获得消费者青睐的不二法门。 ....

C.小明每年植树节都要种下一棵树,现在他家附近都是他亲手种下的桑梓。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面句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

每每这时,(A)窗外的风,都会把阳光,搅拌成(B)五彩的微笑。宛若吃粽子时,母亲总会(C)给我们加点糖,这是生活必备的佐料。一如我们脸上,(D)甜甜的阳光。 6.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7.填空。(5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1 / 12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舟、树抒怀,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8.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0分)

(1)初三(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 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 “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内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3分)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

(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 ①郢(yǐng):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gēng):继续。

9.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2分) 10.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2 / 1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2分)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乌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_____________ .(2)日出而林霏开 开: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 .(4)余奉使契丹 使:_____________ .

1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山之僧智仙也 .B.而不知人之乐 .D.醒能述以文者 .

好奇之士也 .

闻而往游焉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归而以琴写之 .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3 / 12

15.《醉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2分)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乌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4 / 12

17.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借”是门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3分)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你看蜜蜂都来了。”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5 / 12

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

“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像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位,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21.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6 /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质疑是走向深入阅读的重要一步。文中画线句有什么看似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请选一句,写出你的疑...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5.作文。(50分)

“了不起”的意思是:①不平凡;(优点)突出。②重大;严重。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了不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7 / 12

期末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B

【解析】A.褛lǚC.豢huànD.拙zhuō 2.【答案】D

【解析】A.期→欺B.一→以C.消→销 3.【答案】C

【解析】A.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B.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C.桑梓:借指故乡。D.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4.【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应为“我家的几个亲戚”。B.句式杂糅,应去掉“的原因”和逗号,或去掉逗号和“造成的”。D.成分残缺,应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后加上“的精神内涵”。 5.【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画线部分都是做定语,C项中“给我们”做补语。 6.【答案】D

【解析】该句从语意来看属于选择疑问句,应把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 7.【答案】(1)后天下之乐而乐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注意“意”不要写成“义”,“沧”不要写成“苍”,“畔”不要写成“衅”。

8.【答案】(1)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①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3)内容: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 寓意: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节约应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解析】(1)材料一,列举了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来自周公和孔子,可见其历史悠久;材料二,列举了司马光和陆九韶家规的例子,论证了家规的内容相似,均以家庭伦理为主;材料三,以名言警句引出“古代家规对家庭、社会的作用巨大”的内容。按照规定的字数要求,对上述要点进行整合即可。

(2)解答本题,要理解句子含意。句①讲的是交友,句②讲的是“未雨绸缪”。题目指向明确,要求先“理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8 / 12

解”再“说明理由。

(3)题目指向明确,“介绍内容”要准确概括画面中的所有内容。宣传画内容极其简洁,一双筷子,一个带有“约”字的盘子,“约”中的那一点是“一粒米”。“写出其寓意”可扣住画面的寓意和活动的主题。“一双筷子”告诉我们同心,“一粒米”告诉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

9.【答案】历史兴亡(人文遗迹) 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解析】在理解颔联和颈联的基础上作答。颔联写三国时期荆门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今三国早已灭亡,只留下旧时的城垒,荆门也成了一座荒城,但仍有几户人家住在这里,这是写荆门的历史;颈联由凭吊历史转为歌咏山水,诗人突出荆门为楚蜀接壤的地方色彩,描绘云边小路缭绕巴山,树林里却流动着汉水的奇特景象。故这两联从历史兴亡、自然风光两个方面表现荆门的特点。

10.【答案】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两首诗尾联的内容,本诗的尾联“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诗人对朋友说:您这次到楚地中部去,应当写诗,流传千年的《白雪》还等着您来续写呢!荆门既有史迹可游览,自然景观又兼有楚蜀之特色,故表达对朋友的安慰期盼之情。李白的《送友人》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11.【答案】(1)寄托 (2)消散

(3)陈列、陈设;摆开 (4)出使

【解析】注意这里“陈”是动词,有“陈列”或“摆开”的意思。“使”也是动词,在这里有“出使”的意思。 12.【答案】B

【解析】A.表判断,不翻译。B.表转折,但是;表承接,不翻译。C.介词,在。D.介词,用。 13.【答案】(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2)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解析】(1)要注意“发”“幽香”“秀”“繁阴”等字词的意思。

(2)要注意前后联系,第一个“辞”是名词,跟“词”意思相同,第二个“辞”是动词,有“写词”的意思。

14.【答案】【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解析】本题较为简单,从文中找出建造醉翁亭的句子即可。注意关键词句的提示,如【甲】文的“作亭者谁”、【乙】文的“作醉翁亭”,据此可以找出答案。 15.【答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解析】《醉翁亭记》第一段和第二段主要写欣赏山水的乐趣,第三段写“宴酣之乐”,最后一段点明“与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9 / 12

民同乐”的主旨。 【参考译文】

【乙】我在滁州建造醉翁亭,太常博士沈遵,是喜欢搜奇探当的人,听说后跑到滁州去游览。(沈遵)十分喜欢那儿的山水,回来后就以琴寄趣,创作了一支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去年秋,我奉命出使契开,沈遵与我在河北相逢。夜深酒至数巡,沈遵操琴弹《醉翁吟》,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16.【答案】善借者赢天下。

【解析】本文的标题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全文也是围绕这一观点来展开的。所以,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17.【答案】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解析】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本段概述了丹尼尔成为富翁的人生经历,所以是举例论证。举例论证的作用:具体而充分地证明某一论点或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18.【答案】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解析】将画线句子中的关键词和前面与之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结构上找出他们相对应、相关联的地方,再看看该句内容与前文是否保持连贯。

19.【答案】(示例)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他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业才能如日中天。(正、反面事例均可)

【解析】补充的事实论据,要与“借”有关,要用正面或反面的例子来证明。语言要简洁,字数不能过多。所举事例要有典型性,有说服力。

20.【答案】(示例)从文章来看,“善借”就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

【解析】这两则材料都是反面论据,都因错误的“借”,给自己带来损失。所以,发表看法,可以从“借”的要求上来谈,谈“善借”的好处,谈“不善借\"的害处。

21.【答案】(示例1)先是暖色调,再是冷色调。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明亮美好,两人的相处温馨和谐,令人温暖;随着战争的到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毁灭消失了,令人感伤。

(示例2)冷色调。因为这个故事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随着战争消逝了,年轻的生命死亡了,美丽的野蔷薇凋零了,老人与青年的友情无以为继,给人以悲凉的感觉。

(示例3)暖色调。因为故事发生的地方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温暖感人。虽然战争最终不可避免,但战场却在遥远的北方,战争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友谊,让人觉得温暖。

【解析】“色调”本指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色彩的效果,在此指作品的情感基调。冷色调给人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10 / 12

的感受是“凉”,暖色调给人的感受是“温暖、热烈”。解答时要先确定色调然后从中选取相关事例来印证这种感受,最后总结强调。

22.【答案】下棋的情节一方面表现两人相处得和谐愉快;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暗示两人将会经受真实战争的考验;棋盘上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形成对比:一个温馨和谐,一个冰冷残酷。

【解析】本题中提到的情节,在内容上表现两个人的和谐愉快,在结构上则与下文的战争进行对比,为下文做铺垫。另外,都是战争,棋盘上的温馨,现实中的残酷。也具有突出主题的作用。 23.【答案】(示例1)选①,阳光总是照在头顶上就能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示例2)选②,从上下文看,应该用“这个地方”,为什么说成“那个地方”?或这一句删去也通顺,为什么非要说“也有冬天”?

(示例3)选③,两国交战,他们作为士兵,为什么不是敌人呢?

(示例4)选④,为什么战争是在“很远的地方进行”,而不是在他们所处的边境?

【解析】解答时可以由画线句引发思考,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再用疑问句式予以表达即可。 24.【答案】(示例)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勾勒出故事的线索,野蔷薇催生并见证了两人的友谊,始终伴随着情节的展开。野蔷薇是美好的自然与善良的人性的象征:它无人培植却茂盛生长,如同边界线上两人的友情,自然产生,真诚相守;不管人间如何利益纷争,它都带着芬芳与生机应时而发,反衬出人类争斗的愚蠢与丑陋;野蔷薇最终随着青年之死而凋零,暗示战争的死亡之吻不放过任何美好的生命,让人痛惜,引人深思。

【解析】标题的作用有很多,如标题是线索,贯穿全文;概括全文的主要事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暗示主旨;等等。解答时,可以先思考标题的这些作用,然后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来印证。本文标题是“野蔷薇”,选取的是场景中的一种美好的景物,这种景物在文中多次出现,两人关系融洽时“散发着醉人的清香”,青年死后“野蔷薇就枯死了”。很明显它是伴随着情节展开的线索,同时也具有渲染和烘托的作用。另外,野蔷薇的最终死亡,也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反衬出战争的丑陋,具有突出主题的作用。 三、 25.

【答案】例文:

我真了不起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去参加钢琴等级考试,我要考的是五级。坐在地铁上,我一边用手在腿上弹,一边轻声哼唱着琴曲。尽管已经弹了一遍又一遍,琴谱也背得滚瓜烂熟,可我的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妈妈见了,鼓励我说:“别害怕,你练得那么熟,肯定没问题的!”

下了地铁,我和妈妈来到了考场大厅,只见有的同学在使劲地练曲子,有的同学在大厅里踱来踱去,还有的同学紧张得都哭了。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儿,腿直哆嗦,忍不住也哭了起来。妈妈见了,说:“小丫马上就要升三年级了,怎么能哭呢?别紧张,没事的,只要尽力而为,考不过也没关系。”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才稍微好受了一点。

突然,我听到有人高喊:“0235——0244 号进场!”0244?这不正是我的号码吗?我的头脑里忽然一片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11 / 12

空白,如同电脑死机。

我迷迷糊糊进了考场,不晓得是怎么进去的,不晓得是怎么坐下的,更不晓得妈妈刚对我说了些什么。轮到我弹了,顷刻间,我忘了那三首被我背得滚瓜烂熟的曲子应该怎么弹,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了下来。评委老师大概是看慣了这种情景,面带微笑地对我说:“来,别紧张,学老师深呼吸一下,就没事了。”我照着老师的样子,深呼吸了几下,然后抬起手,弹了起来。当流畅、美妙的音乐从我指尖流过,我一下子自信起来,完全沉浸在音乐中,平时经常弹错的音,那天一个也没错。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悠扬,弹完了三首曲子,我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走出了考场。

一出考场,妈妈就问:“感觉怎样?弹错音没?老师说什么了没有?……”我冲着她做了一个“V”字手势,自信满满地说:“没问题,肯定过!”

两个月过去了,证书发了下来。我打开一看,哇,我合格了!听说这次考试非常严格,没有人得“优秀”,连“良好”也被算成了“合格”。妈妈看了,说:“小丫,你太棒了!”同学们知道了,也纷纷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想:我真了不起!

点评:文章细腻地描写了“我”在考试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尤其是将“我”在考试前的紧张心理与考试时的出色表现进行了对比,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我真了不起”;另外,文中对其他考生、对妈妈以及对评委老师的描写也都很生动、贴切。

【解析】话题作文内容灵活,不限制学生思路,贴近社会生活,同时也能让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以“了不起”为话题,起到了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畅谈自己通过努力,了不起地做成了某事,很自豪;也可以用“了不起”来赞扬身边的人或事,如赞扬亲人为自己、为家庭付出的伟大;还可以写社会中发生的一些了不起的事,体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