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远岫 刺绣 衣袖 秀外慧中 乳臭未干 .....
B.晋升 灰烬 觐见 进退两难 噤若寒蝉 .....C.驿站 后裔 臆断 神采奕奕 自怨自艾 .....D.阡陌 悭吝 翩跹 谦谦君子 牵强附会 .....
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矫健 暇想 含辛茹苦 不假思索 B.竭诚 申述 惮精竭虑 伸张正义 C.陷井 商榷 水乳交溶 察言观色 D.伸冤 扎记 面面具到 弱不经风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黑龙江省的高层集体腐败案件一经公布,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此案 了中共最高层的领导,使他们更加重视惩治腐败。
②对于学校 的校规校纪,有些同学竟然不屑一顾,仍然我行我素,独来独往。
③党的十六大为中国21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 出了一个宏大的远景规划。
A.震动 制定 拟订 B.振动 制订 拟定 C.振动 制订 拟订 D.震动 制定 拟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俗话说:“梦是心中想,”一语中的。
B.何等气概,何等精神,它动人,更能励人! C.“她今天有更高兴的事儿。”李秘书故作神秘地说:“王主任托了文化局的老马,同意将你女儿调到省实验话剧团工作。”
D.柳公权(公元778—864),字诚愚,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这种错误,我们应当努力改进工作方法。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
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7.依据给出的文字,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友情,是人生一笔收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读书,是人生一笔_________的储蓄。这储蓄,是_________的钥匙,是_________的阶梯,是_________的基础,是_________的实力。
①获利丰厚 ②发现未知 ③超越前贤 ④参与竞争 ⑤追求真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③①④ 8.下列比喻句用得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纸灰在雾中飘浮着,它们是唐山孩子眼中一只只神奇的黑色蝴蝶,飞得很高,又缓缓飘落。
B.“熊猫宫”前站着一群游园的孩子,伸长脖子观看,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
C.注入式的教学迫使学生呆读死记,学生的积极性被扼杀,主动性被泯灭,教师成了“播放机”,学生成了“留声机”。
D.黄河是一条宽而黄的长带子,小清河是一条绿的头绳,大明湖正是仙女放下来的一面亮晶晶的镜台。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其《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推为豪放词派的典范。
C.四幕话剧《雷雨》是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之作。作品反映了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现实。
D.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向人们叙述了一个富有喜剧色彩的小人物的人生悲剧,作品尖锐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10.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A.亦将有感于斯文 B.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不拘于时 阅读南宋范成大《秋日二绝》(其一),完成第11~12题。
碧芦青柳不宜霜, 染作沧州一带黄。 莫把江山夸北客, 冷云寒水更荒凉。
注释:北客,指金人。
1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句表面拟写芦柳属性,实为转入写秋,紧扣题目。
B.次句正面写秋,不写芦柳本身变色,而说水边地带被染黄。 C.“北客”泛指在北方居住的人。 D.“冷云寒水”进一步丰富了景物形象,显示出荒凉萧索之状。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作者用三种颜色暗示了由春到秋季节的变换,增添了描写成分和色彩感。
B.第三句讽刺了宋王朝君臣奴颜婢膝、竭力逢迎的无耻丑态。 C.结句指出因为进入冬天,所以沧州景象格外荒凉。
D.这首诗写江南秋景,讽刺南宋朝廷在江南半壁的残山剩水中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古代货币——贝币
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
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所喜爱而成为装饰品。《说文》:“婴,颈饰也。”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她们之手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是很自然的事。因此,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 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
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贝。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的,两串形成一个标准单位,称为“朋”。甲骨文有“易多女有贝朋”、“光取贝二朋”、 “贝十朋”等记载。商王将几朋贝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应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以示纪念。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的价值代表或结晶。
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然使用贝币。在西周的社会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中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金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它材料仿制而成。现已发现的有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周代的铜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为“鬼脸钱”和 “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
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但由于传统观众的影响,贝币仍在流通,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采取了法律手段统一全国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取代了原来繁多的其它实物货币,贝开始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从而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外衣,返璞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3.下面对“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的依据判
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的喜爱而成为贵重的装饰品。
B.《说文》:“婴,颈饰也。”
C.我国古代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是妇女。
D.用海贝串成的“项链”是古代妇女佩戴的贵重装饰品。 14.下列不能说明周代贝币发展特点的一项是 ( ) A.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
B.各种材料的仿制贝应运而生并大量出现弥补了天然贝数量的不足。 C.“鬼脸钱”和“蚁鼻钱”在楚国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的滥觞。
D.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铜贝的出现为后世的金属铸币开了先河。 15.下列对文章最后两段的内容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 ) A.春秋时期,贝币在流通领域的统治地位被取代而逐步成为有钱人的殉葬品。
B.各种金属货币纷纷进入流通领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达。 C.秦始皇用统一货币的法律手段,促使贝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
D.金属货币取代实物货币,从而使贝币又重新成为人们的“器饰宝藏”。
16.通览全文,对文意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 A.贝币是我国出现时间最早、流通时间最长、流通地域最广的古代货币。 B.在我国货币史上最具有重大意义的几个阶段是:贝币的出现、铜觞的出现、统一的金属币使觞币返璞归真。
C.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都用“贝”作偏旁,说明贝币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
D.我国商代的主要货币是贝币,西周的主要货币是铜币,东周的主要货币是金属货币,而秦以后金属货币就一统天下了。 三、单项选择题Ⅲ(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7.下列句子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出人也远矣 出:出现 .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C.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 .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矣 B.圣人之所以为圣 ....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小学而大遗 ...
19.下列加点的字跟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稍稍宾客其父 B.成以其小,劣之 ...C.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D.吾师道也 ..
2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低贱,就会有羞耻之心;官职显贵,就会有献媚之举。
C.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1.《史记》中集中体现蔺相如对廉颇采取一再退让态度的指导思想的一句话是
。
22.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 。 23.《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关于 问题的杂文。 24.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 , ”。 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句(每个小题2分,共4分)
26.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再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27.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对世贸组织最不发达的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的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经济合作发展规划表示欢迎。
(1) (2) (3) (4) 六、阅读(28题4分,29~31题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8~31题。
回家是一种感觉
在羁留异乡的日子,回家是一种感觉。
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著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开。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年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在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觉。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为,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28.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请结合全文分析:
(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
答: 。
(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不超过10字)
答: 。
29.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 答: 。 30.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
答: 。
3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复杂感情。
B.作者描绘了回家时所见的故乡景色,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写出了对故乡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C.文章构思独特,虚实交融,反复抒写了对故乡矛盾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有回肠荡气之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D.文章结尾处,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们因追逐功利而迷失自己,变得冷漠的现象的讥讽,深化了主题。
E.本文语言优美典雅,含蓄蕴藉,化用古诗词贴切自然,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
七、作文(60分)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有一个梦”是上世纪评出的全世界最有名的十句名言的第一句,它是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提到的,他的演讲现在也成为世界有名的演讲之一。
“我有一个梦”为什么成为世界名言?
200年前的康德有一句话:人的本性就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果没有这个本性,人与动物就没有什么区分了。人的创造性就在于,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去实现那些原先被认为不可能甚至于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 你的“梦”是什么呢?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以“我有一个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