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端午节古诗10首小学

2020-02-19 来源:钮旅网


端午节古诗10首小学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人们常常会通过忆古怀今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我们可以通过古代诗词,来感受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以下是10首有关端午节的古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节日行》

五日断绝烟火生,古今相识已三程。香花寂寞泉流痕,户庭无声鸟物惊。一巷檀栾寒意重,数家灶鼎夜香清。疏篱故槐香已断,逐草鸣蝉响未停。

这首诗是清代著名诗人郑燮创作的。诗中描述了端午节的景象,五日禁火,高门深院都洒扫一新,展现出了端午节的祥和、恬静的氛围。

2.《端午六月》

六月飞鸿掠旧关,画船黄纸采初元。远苑甘棠烟霭满,近溪垂柳雨新繁。清商三奏舞阳韵,碧血丛中试茂勋。自是人生长恨水,此时添得泪沾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诗中以搭龙舟、吃粽子、赛龙、剪纸等端午节习俗为素材,描绘出端午节的喜庆、热闹的场面。

3.《踏莎行》

莎生岸畔秦淮水,荷带低垂一线牵。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踏莎行》,虽然没有出现端午节的题材,但是著名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被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其中。诗中通过吟唱秦淮河畔莎草、赞美淮南美女的故事,掀起文人墨客的骚情,借此达到饮水思源的深刻含义。

4.《端午》

炎凉已是端午时,泪湿衣巾着魂飞。池上碧漪低柳合,家家红烛照灯稀。赛龙声味唯汇海,把酒心中自共悲。可怜昆仑山下客,依旧来从此物归。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这首词,以一个文艺女青年的视角,对端午节做了凄美而真挚的诠释。诗中鼓励人们在端午佳节时保持善良,相互相爱、珍爱今生拥有的人和事物。

5.《赛笔》

乘异艇行云中,来向归家水万重。古稀木蛇千寻涧,积润金鱼百尺龙。功勋似此池沼好,赛笔应无草木同。夜锁铜琴秋思尽,一天都下茅广红。

南宋文学家陆游的这首《赛笔》,写得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赛龙舟,利用生动的描写手法,表现了龙舟竞渡的刺激和兴奋。

6.《丰乐亭赛百龙图诗》

端午丰乐亭,赛百龙崇盛。锦襦曳鸣瑟,点检响高鼙。樟风岸烟花,晨曦水甃滢。千子同尝酒,南来多少情。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谢脁用赛龙舟场面为主题创作的一首绝句。作者首先用“丰乐亭”而非“丰乐会”,点明了这只是小小的赛龙活动,但作者通过巧妙的运用句式、形容词和动词相交地夸张描绘了这一盛泽丽影的场面。

7.《农家乐·得端午节余所赠炒米》

谁家竹马声相似,风雨冷落度炎庐。总当筇竹千条缀,水衢芦笋两茎愉。与尔炒米轻徐起,炊烟映日深扉户。椽笔谁能是我伴,平生自爱苦耐蹂。

元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这首《农家乐·得端午节余所赠炒米》,依旧没有描绘出端午节场面。但这首田园诗所体现的,恰是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的最深层文化内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8.《龙舟》

弦歌隆冬不用封,端午风起翻江准。百壳长舟沙堤显,十年一展扫云勇。旌旗纷匝鸟初散,转盼踌躇花正繁。谁是此中英雄士,十年九出紫河门。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杨慎所作。通过“百壳长舟”“弦歌”等壮观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端午节的庄严和盛大。杨慎也在诗中向龙舟运动员、队伍为代表的广大工农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9.《龙舟》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村月近人情远,岸花啼鸟动春心。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几时落泪明沙洲,恨别鸟惊心。

唐代诗人唐之夫的这首《龙舟》诗, 赞颂了赛龙舟的英勇壮举,表现了故乡的惆怅和离愁。

10.《清明上河图》

最爱古风别样情,北离何处不成行。楚乡水岸人来往,汴中街市凤凰城。进士优游酒翻共,烟波浩淼船自荣。若问江南名不朽,满筵楚老道眉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巨匠张择端刻绘《清明上河图》的序文。《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中古时期的一幅艺术巨匠,也是中华文明的宝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弗洛伊德将此画形容为“从匠人的手中,朝气蓬勃地呼唤出了一片文明的光景”。这样的一幅长卷,也令人想起端午节即将到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