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卷第4期 2011年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 ̄05 S'l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38,No.4 July,2O11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民 办高 校发展策略 顾美玲 ,张海东b (四JI J师范大学a.教育科学学院,b.学校办公室,成都610068) 摘要:教育国际化在2l世纪必将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产生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同样也 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之中,这就需要把民办高等教育放在国际视野下加以审视,并用全新的思路来考虑中 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策略。一是树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观念和目标;二是促进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共同发展,今后 高等教育阶段的增量部分应当优先考虑民办高校的发展;三是经费来源多渠道,政府应对民办高校提供一定比例 的财政资助;四是设立专门的民办教育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向宏观管理,积极培育有权威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参与 民办教育管理 五是增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六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大 胆探索多样化办学新模式}七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关键词:国际视野;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315(2011)04—0l54一O6 中国的民办高校(特指民办普通高校和独立学 院),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或个人, 际化的挑战,而且民办高校还面临着比重偏小、资金 不足、办学层次低、管理机构不完善等问题与困境, 需要把民办高等教育放在国际视野下加以审视,以 有助于用全新的思路来考虑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策 略。 一主要利用自筹资金,面向社会举办的能授予专科或 本科文凭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当今时代,随着经济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教育国际 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毋庸置疑,教育国 际化在21世纪必将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产生更加 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同样将融人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之中。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 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崛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 曲折,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国高 等教育走向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教 树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观念和目标 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极其重要与深远的作 用。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需要提高认 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改革开放意识,树立培养国 际化人才的观念和目标。尤其对于民办高校而言, 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必 育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国际化视角来看 须强化以适应、服务国际化为动力和重要内容,将人 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和国际教育发展 的大背景之中,对人才培养的总体素质进行考察,确 立学校发展的基本方针乃至具体的教育措施 首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会发现它存在很大的 差距和不足 许多民办高校应对经济全球化、教育 国际化的意识不强,一些民办高校并未树立国际化 办学理念,更未采取得力举措应对“人世”和教育国 收稿日期:2011-02—18 先,民办高校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规格,确 作者简介:顾美玲(1948一),女,上海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东(197l一),男,四川乐山人,四川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154 顾美玲张海东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策略 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国际观念,具有 国际意识,具有国际交往活动能力,具有国际竞争能 力和全面发展能力的国际人才。 其次,民办高校应从国际化培养目标出发,结合 本校实际,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置与国际接 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强化外语教学的基础 上,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是在公共基础 课和文化素质选修课中增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国际意 识和全球观念的国际性课程;二是在本专业和本学 科的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 识和科技成果;三是从国外引进精选的教材或教学 参考书,等等。 二 促进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共同发展。今后 高等教育阶段的增量部分应当优先考虑民办高校的 发展 中国民办高校始于20世纪8O年代初,起步较 晚,规模较小,办学层次不高,与国外大多数私立大 学相比,在发展程度上有很大差距。2009年,全国 民办高校(658所)占全国各类高校总数(2689所)的 比例为24.47 ,民办高校在校生(446.14万人)占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2979万人)的比例仅为 14.97 [1]。世界许多国家私立高校所占的比例明 显高于我国。近年来,全球私立高等教育占的比例 越来越大,比较典型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菲律 宾、印尼等。据统计,这些国家私立高校占该国高校 总数的比例约达7O 一87 ,而学生人数所占比例 约达60%一85 lz]。相比之下,我国民办高校所占 比重显然偏小,与构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共同发 展的格局相差甚远,其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公私立并举是世界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规律性 经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 下简称《纲要》)强调,要“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 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 局”;《纲要》还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 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 应当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 展的优惠政策,对公办、民办高校的协调发展进行积 极引导和有力的政策干预。各级政府应当将民办教 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为了促进民办高 校与公办高校共同发展,今后高等教育阶段的增量 部分应当优先考虑民办高校的发展。 三 经费来源多渠道。政府对民办高校提供一 定比例的财政资助 当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是依靠收 取学费或从银行贷款,走的是一条艰难的“以生养 学”之路。由于公共财政极少惠及民办高校,加之经 费筹措困难,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主要靠学 生缴纳的学费来维持。这导致民办高校资金不足, 收费提高和竞争力下降,极大地制约了民办高校的 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 种社会力量都无法完全负担高等教育的全部费用, 因此最明智的选择是采用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来 源多渠道的策略,促进公私立高校共同发展。世界 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以不同形式向私立学校提供资 助,其中不仅包括直接经费资助,也包括给这些机构 的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减免税收等 间接补贴。通过这种资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学费。根据对OECD国家2000年数据的统计,各 国公共教育经费中平均有17.7 用于直接或间接 资助私立教育机构,在高等教育阶段,该比例为 27.5 ,其中美国、德国、日本分别为26.7%、 16.4%、23.7 ,韩国、新西兰、保加尼亚分别为 54.8 、61.9 、64.4 ,瑞士、瑞典、法国也分别达 到34.3 、8.0 、11.4 [3]。 我国政府应当给予民办高校一定比例的直接财 政资助,实现政府资助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并通过制 定用地、税收、招生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拓宽社会融 资渠道。此外,还可尝试进行股权融资、海外融资、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吸引有实力的国内外大公司投 资等,办学经费来源必须由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向多 元化融资的方向转变。当前在民办高校经费筹措上 最有作为的还应是政府和高校自身,只有政府的支 持和引导,民办高校的自力、自强,才能为民办高等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宽广的筹资渠道。民办高 校与公办高校同样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 人的历史使命,对民办高校实行财政资助应当成为 一项国策,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发挥公共资金在促进 民办教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探索建立包括资助民 办教育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四 设立民办教育专门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 向宏观管理,积极培育有权威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参 与管理 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设有私立教育专门管理 】5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部门。例如日本,由文部大臣下设高等教育局私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民办高校必须“把提 部,都道府县知事下设私学振兴局(室),归口管理私 立教育;另外Et本还设有咨询审议机构和评估中介 机构对私立学校进行管理。 针对我国民办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 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借鉴国外教学经 验,改进课堂讲授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 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实践学 习、科学研究、创业训练等培养环节,特别强调实践性 环节,密切教学与社会的联系,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 薄弱,管理职能划分不明确的现实,治本之策是创新 民办教育管理机制。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 体系,监测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构建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 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 理。教育部现已在发展规划司成立了民办教育管理 处,从国家层面上实施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设置 审批、组织协调等。各省教育厅也应当设立专门机 构和配备专职人员,市、区教育局可设置专门的民办 教育科(股),加强对本地区民办教育的管理和组织 协调等工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以 及政府有关部门如教育、财政、人事、劳动、物价、税 务以及国土部门等在发展民办教育中的职责,协调 沟通政府部门之间对民办教育的统筹管理。 在政府职能转向间接宏观管理的同时,要积极 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 织对民办学校提供服务”。建立教育中介组织是当 前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现代教育体制的重 要环节。中介机构既可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和 教育质量的监督与评估,又可沟通民办学校与社会、 民办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民办学校之间的关系,还 可以向民办学校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政府应积极 培育有权威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对民办教育的管 理,鼓励、支持中介机构开展民办教育咨询、评估、审 计等工作,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民办学校认证评估 中的作用。 五 增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办好一批高水 平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 展,就必须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 民办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1.准确定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民办高校首先要对学校进行科学定位。从民办 高校的办学实力来看,目前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实 用型、复合型人才,定位于需求量大的高等职业技术 教育,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民办高校应当瞄准社会发 展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坚持改革创新,形成自己的特 色和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56 构建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学校制 度、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础。美国私立大学管理模式 可资借鉴。美国私立大学校一级的权力体系主要由 董事会、校长和教授评议会组成,三者形成的权力关 系是:校董事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校长是校内行政 执行者,教授评议会行使学术管理的权力。当前许 多国家的私立大学都参照美国大学的管理模式。 按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 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然而,许多民办高校董事会制 度并不完善,资产和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有些民办高 校未设监事会,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 制,有可能造成对资产使用与财务监督的缺位。 在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民办高校必 须首先建立学校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校长要有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要遵循党的 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并做到依法治校。民办 高校还应建立健全董事会、评议会和监事会制度,董 事会负责学校重大事件的决策,评议会负责对董事 会的决策进行讨论,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的决定 是否符合学校的发展和监督董事会成员的工作情 况,三者在学校管理体制上形成权力制约机制。 3.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稳定的国际化师资 队伍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 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民办高校要想增 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拥有自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 学校。当前许多民办高校硬件条件都不错,却存在 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待遇不平 等、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影响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障碍是公办与民办 学校两种不同的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公办学校教师 执行的是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民办学校被 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因而对民办学校教师执行的是 顾美玲张海东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策略 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政策。由于这两种养老保险政 策的不同,致使民办学校教师的退休待遇大大低于 公办学校教师的退休待遇,并且使“教师在公办、民 备条件的民办高校申办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招生 上,要允许学校根据自身实力招收研究生层次和“一 本”、“二本”、“三本”甚至“一专”、“二专”不同层次的 生源,促进民办高校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 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难以付诸实施,严重影响民办 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与优化。当务之急是着力排除 因不同的养老保险政策而导致的制度性障碍,把民 办学校的教师纳入事业编制,使他们和公办教师具 有相同性质的身份,退休后具有基本相同的待遇。 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和管理自主权是国际上高 等教育发展的惯例。我国政府在对民办高校提供支 持和优质服务的同时,要落实和扩大民办高校的办 学自主权,并通过法律和法规予以确认。民办高等 或者,由民办高校健全教师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支 付教师“四金”(养老金、公积金、事业保险金、医疗保 险金)额度的方式,使具有资格的教师在退休后可以 获得与公办教师数量相等的收入待遇。值得一提的 是,还要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 真正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 师平等的法律地位。 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 学、科研向着教育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民办高 校教师国际化程度的有效措施是,既要大力引进外 智,又要致力于本土师资的国际化。一方面,民办高 校可面向世界招聘知名学者任教,采取提供高薪、高 福利、优质工作条件来吸引国外知名学者、教授;另 一方面,民办高校应支持并定期资助教师参加国际 学术活动,积极派遣本校教师参加学术人员交换计 划、到国外攻读研究生或出国进修,增强与国外机构 的教学科研合作、开展研究项目等,努力建设一支专 兼职相结合的稳定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4.拓展办学层次,落实办学自主权,设置特色专 业 当前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仅限于专科和本科层 次(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个别情况除 外),办学类型仅有两种:民办普通高校(含中外合作 举办的大学)和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 招生范围是不平等的,民办普通高校大多被纳入“专 科高职”层次,有些省市的民办普通高校居然被纳入 “二专”(第二批次专科)的招生范围,独立学院也大 多被纳入“三本”(第三批次本科)的招生范围。 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结构是多层次的,既有专科 与本科教育,也有研究生教育,其中不乏世界一流的 著名私立大学。我国民办高校的定位是提供多样化 和差异性教育,因此,政府不要限制民办高校在办学 层次上的拓展,应根据各校办学实力,允许其涉足专 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不同层次教育,支持具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将属于民办高校内部管理的权力 下放给民办高校,诸如民办高校招生数、专业设置、 证书发放、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及辞退、经费使用等 方面的自主权。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目前最需要落 实的是招生自主权、学费定价权、专业课程设置权、 学历学位授予权等。自主招生权是民办学校一项非 常重要的权利,它是民办学校开辟生源、维护学校正 常运转和促进学校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是民办学 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民办高校自主设置专业与课程的权力,则是民 办高校办学的核心权力。民办高校必须面向市场、 以满足社会需要作为确定学科专业建设的取向,树 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找准基点,重点突破,集 中力量认真抓好一、两个专业的建设,在某些领域形 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学科,才能突出特色,形成符合民 办高校实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办好一批高水平 民办高校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重中之 重。民办高校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有 效的质量保障机制,设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确 保教学质量。从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都应当为此 付出努力。 首先,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探索并借鉴国际高等 教育质量评估的成功经验。以美国高校的认证制度 为例,联邦政府并未直接参与对高校专业的认证,而 是通过立法、财政和对专业认证机构的认可等手段 来调控高校的专业发展,其具体的评估鉴定由高校 自身与通过联邦政府认可的专业认证机构共同来完 成。参照英、美等国的有效措施,尊重不同层次、不 同类型院校的办学使命和发展目标,对各类民办高 校教育质量实施分层评估,应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 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其次,要加强对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及 】5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其效能的评估,引导民办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转制”改革试点:一方面,可通过出售学 形成有特色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民办高校要引进 国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性管理体制,建立与国外相 应院校相匹配或可衔接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 校产权,将一些公办高等院校转制为民办高等院校; 另一方面,还可探索“一校两制”改革实验,即借鉴美 国著名私立大学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NY))实行“一校两制”的办学模式。公立学院可并 制度、质量评价方法等,使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参与国 际认证,并尽可能多地执行国际通用标准。在积极 存于私立大学之中,公立部分和私立部分按各自的 收费标准收取学费,两者资源共享,各自运行;反之, 亦然。“一校两制”运行模式,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 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试验中,不断提高教学 质量,办出特色,力争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 六 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大胆探索 多样化办学新模式 办学模式多样化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 容之一。民办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传统观 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与创 新,大胆探索多样化办学新模式。在现有民办普通 高校和独立学院这两种类型的基础上,可进行如下 改革试点。 1.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改革试点 这是把民办高校区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 的一种改革试点,需要在试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政 策上有所突破。从20世纪中期开始,营利性高教组 织在全世界开始兴起和发展,这被纽约州立大学教 授丹尼尔・C・莱维(Danie1.C.Levy)称为“私立高 等教育的第三波浪潮”。巴西、马来西亚、南非、智利 等很多国家都出现了营利性高等教育组织。日本 2004年高等教育改革使得营利性高等教育组织具 备了合法性,已经出现了两所营利性大学[4]。美国 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大学(University of Phoenix), 1978年成为美国第一所获得认证的盈利性高等教 育机构,现已通过多个联邦或区域认证机构的认证, 有权授予从学士到博士的学位。实际上风凰大学是 完全按照现代股份有限公司模式创建的教育公司, 实施企业化的运作管理机制,并向国家交纳税金。 凤凰大学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我国可通过试办营利性的民办高校,开展对营利性 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工作。 2.公办高等院校“转制”的改革试点 全球很多国家不仅鼓励设立私立大学,并且允 许公立大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私有企业方式运 作,办学经费无需依靠政府投入。美国的一些非营 利性高等教育组织巳转变成为营利性高等教育组 织。例如,大峡谷大学(Grand Canyon University) 2004年将自身从非营利性大学转变成营利性大学。 158 时,双方不仅降低了办学成本,并可优势互补,共同 发展,提高了办学效益。将大学的智力优势和无形 资产优势与适应市场体制的筹资优势相结合,是国 际高等学校规模扩展的一个共同经验。当前我国公 立大学下设民办二级学院或者在民办大学下设公办 二级学院,应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应当允许其生存 与发展,进行改革探索。 3.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的改革试点 《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 工作的意见》(教发(2006 ̄17号)明确规定:“独立学 院视需要和条件按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程序可以逐步 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根据上述文 件精神,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已经有了成 功的范例。2008年1O月,首批5所申报转设为民 办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有4所获得教育部批准:东 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转设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沈 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转设为辽宁财贸学院;吉林艺 术学院动画学院转设为吉林动画学院;哈尔滨商业 大学德强商务学院转设为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当前全国322所独立学院应当加大转型改革探 索,既可转设为独资的民办普通高校,也可转设成股 份制民办普通高校,甚至是中外股份制民办普通高 校。有实力的独立学院可在进行转型改革试点的基 础上,创出高水平名牌民办大学。 4.设教育特区,试办世界知名大学分校 当前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允许国外大学来华独立 举办分校,然而在加入wT0之后,必须对我国已有 的教育法律法规加以修改和完善,纠正与WT0规 则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对于世界知名大学来华举 办分校,应该敢于在政策上有所突破,可以设“教育 特区”的形式来试办。应当允许世界知名大学来华 独立举办分校,也就是要把世界知名大学“搬”到中 国来,让国人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与世界知名大学 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还可大大节约成本,何乐 顾美玲张海东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策略 而不为。这方面,马来西亚有成功的经验。为了把 国家发展成“区域高等教育中心”,马来西亚国会下 议院通过了有关大专法令修改案,其中包括允许国 优质教育资源。实际上,各国都很重视开拓国际教 育市场。一些教育发达国家为解决本国生源不足、 教育资源过剩以及经济危机影响的困境,采取了扩 外大学在马来西亚开设分校,并可以以英文为教学 媒介语。因此,目前马来西亚已有英国、澳大利亚、 日本、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分校,极大地促进 了马来西亚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七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大留学生规模、面向国际市场提供教育服务的方式 来缓解国内矛盾,不仅为本国换来大量的外汇收入, 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 响。 当前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想争取的 一中外合作办学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生事 物,是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教 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引进外 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 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 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体制创 新、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核 心在于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教 育理念和经验,迅速提升我国高校的水平和档次。 民办高校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 资金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可与国外知名 个主要的输出国生源。在各国留学生的比重中, 中国都是名列前茅的。我们应当清楚,西方发达国 家接收留学生所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它们为留学生 提供的学习费用和各种机会。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OECD)初步估计,1999年0ECD国家的教育服 务贸易总额将近300亿美元,这相当于0ECD国家 当年整个金融服务贸易额,其中留学生教育占了教 育服务贸易的最大份额。然而,从教育国际流动状 态看,中国教育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出国留学人数大 大多于来华国际学生。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 各类出国留学总数已经达到221万人,而累计接受 来华国际学生仅123万人次[5]。 留学生教育及其规模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国际 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必须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 大学共同建立按新机制运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另一方面,还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与国外大学以签 占领国际教育市场。我国民办高校招收留学生更加 不足,应当努力在练好内功、提升实力、创出教育品 牌、提高层次和质量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学费相对低 廉、本科教育扎实的优势,开设一些中医、武术、汉语 言等课程,相信对海外留学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有条件的民办高校还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国门,面向 海外教育市场寻找教育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同时,也 要加强出国留学工作,发挥出国留学在培养国际化 订协议的形式,引进其占优势的学科与专业,开展各 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中方大学和外方大学共同 培养学生,这是一条提升本校档次与水平的捷径。 加入WTO后,按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规 定,成员国必须开放国内教育市场,这就意味着国外 教育机构将大量涌人中国,并在教育市场上形成激 烈竞争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 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开拓国际教育市场,要坚持“引进 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以多种方式利用国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10—08. 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这同样有利于推动中国高等 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2]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国家战略[-EB/OL].吴界金译.http://cpac.ZSU.edu.cn/detail.asp? id=256. [3]OECD:Education at a Glance 2OO3[EB/()L].http://www.oecd.org/41/15/14764850.xls. [4]刘承波.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韩国教育开发院2009年双边教育研讨会综述[J/OL].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 究动态(内部资料),2009,(15).[2oo9一ll—os].http://www.ncedr.edu.cn/ncedr-news/news/1/20091224142325.asp. [5]章新胜介绍中国教育开放与国际合作等情况[-EB/OL].[2oo8—08一i5].www.jyb.cn. [责任编辑:李大明] l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