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20l1年第2期 HUANGZHONG(Journal ofWuhan Conservatory ofMusic,China) 文章编号:1003—7721(2011)02—0144—06 王东雪 社会网络分析:一种研究民族传统 音乐形成的新视角 摘 要:文章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知识,对该方法在民族传统音乐研究的应用进行阐释,以 新视角分析民族传统音乐形成的过程。其中包括民族传统音乐的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及其之问的 关系的集合的分析。按照查尔斯・西格的说法:地理区域、社会大众、时间是观察音乐传统的3个维度。 那么演化是怎样发生的?对此,文章以同宗民间乐曲、音乐交流为例,来说明社会网络分析传统音乐形 成过程。 关键词: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形成;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J6O7.o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lO03~7721.2O11.O2.O19 一、由社会网络分析说起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适应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 分析方法,适用于研究小整群体的人际关系与群体结构。 最早由20世纪2O、3o年代英国人类学研究为开 端,经过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oreno创立的社会测量法逐步深入发展起来。 社会网络指的是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及其之间的关系的集合。。在这里我们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把 独立的民族音乐作为社会行动者即个体,研究它与其他个体间的关系,以阐释民族传统音乐形成的过程。 民族传统音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有着自己的社会网络。也就是说,每一民族传统音乐作为一个单 独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空间地域下,会发生的一系列、连锁式的相互关系与影响力;反 过来,相互关系与影响力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不同个体的意识、行为、心理、风俗、宗教信仰、道德等等,并 整体反映了社会群体共性。当然,无论是社会环境的变迁,还是外来因素影响到这一社会群体,都会使得个 体相互关系与影响力发生改变,社会群体实体结构发生改变,社会群体属性发生改变(如:意识、行为、心理、 风俗、宗教信仰、道德等等),社会群体效用发生改变。 按照查尔斯・西格的说法:“我将在三个维度上观察音乐的传统:在广度上,覆盖了一个社会所占的地理 的地区;在深度上,包容了社会的大众;在持续的时间上,贯穿了它的生命跨度。”…由此,可以将影响到民族 传统音乐形成的因素总结为3个主要的自变量(当然,还有其他自变量):地理区域(Region)、社会大众(Peo— pie)、时间(Time)。民族传统音乐用M来表示,a。、a 、a。、a 是模型的参数(可以看作是用来范化音乐“族性” 特征的),b是随机变量,用Logistic Model来表示民族传统音乐的最后形式如下: Mh、一a ,+a1(R】+P】+T1)+a2(R2+P2+T2)+…+a (R +P +T )+b(公式:1) 这只是代表着民族传统音乐的形成,形成是一种漫长的过程,需要多种调素的叠加作用,缔造多种形态 的音乐是其形成的最终结果。但是这一结果并不是唯一,甚至不会一成不变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民族传 作者简介:王东雪(1 98O~),女,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8级博士生(福州350108)。 收稿日期:2010 09—2l 王东雪:社会网络分析:一种研究民族传统音乐形成的新视角145 统音乐的社会网络是依于社会空间地域、时间这一特定场景环境中;再者,需要一定的要素促成其形成,并由 这些要素形成了若干个点、线、面——网络;最后,环境与网络构成一种独立的自组织体系,这种体系并不是 完全封闭的,一旦某一外力作用于它,或是另外一种甚至于多种独立的体系交织作用,都会对其形成的最终 结果造成影响。 本文基于此对民族传统音乐形成进行分析、研究。 二、从存在到演化 民族传统音乐的存在,是缘于社会群体的选择。之所以选择就是在于使其不同于其他的社会群体,这种 不同之处最终聚积成为社会群体中每个个体的“统一范式”,并一直延续到社会群体的“后续者”。音乐是最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性,同时,文化与音乐并行驾驭于历史长河,文化引导民族传统音乐形成。值得注意的 是:文化的形成需要众多的要素,经过组合,不断演变的,也就是说不断在改变秩序,这种秩序最终促使了文 化“变体”,使得民族传统音乐“自觉”地进行演化。 (一)存在:源于传统 贝克莱认为“存在一被感知”或“存在一可被观察”,l2 音乐是一种社会现象,显然它一直存在于人类的社 会。音乐可以被观察、被感知,音乐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传统包括的那些现象展现在社会中的大量实践 的继承、培育和传播,或做某些事的方式中”(查尔斯・西格), 如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地进行传统曲目 的传承。使得这些传统音乐能够继续流传下去的或是特定的宗教仪式、风俗、方言;或是特有的民族演奏乐 器等等。这一系列方式,无疑是为了将文化进行“固化”,实现对传统的继承。 在M( )一a。+al(R1+P1+T1)+a2(R2+P2+T2)+…+a (R +P +T )+b中,a。、al、a2、a 是 Logistic Model的参数,是用来范化音乐“族性”特征的,a。、a 、a。、a 可以是文化、方言、宗教、风俗、乐谱、器乐 等等,它们的存在是约束音乐“族性”,由它们共同引导音乐“族性”,或使得具有民族特征的音乐不至于“脱 离”于传统的“重力”,体现出民族音乐对传统意义上的“遵守”。 (---)演化:接受改造 尽管音乐的民族性“泾渭分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十分热衷于本土文化,所以 “他者”的音乐不仅“日益靠近本土”,而且“最终扩过门槛,登堂入室”,从而出现如下事实: 在西方:“拜占廷kanon……旋律同样也不是新作;而是按照所有东方音乐的共同原则centonization(拼凑 法)构成的,这种方法在某些西方圣咏中也可见到”;“中世纪的轮擦提琴(vielle或Fiede1)、索尔特里琴(11sal— tery)、琉特琴、笛(包括竖笛和横笛)和双簧管类的乐器肖姆管(shawm)等乐器大多从亚洲经拜占庭或通过北 非和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引入欧洲”;“在公元1l世纪中,西方教会吸收了它从古代音乐和东方音乐中所能吸 取的一切并化为己用”;[4I.‘法国南部地区的音乐文化,更多地继承了希腊罗马时代的地中海音乐文化;法国 北部地区的音乐文化,比较多的接受了日耳曼系的法兰克族的影响”;前南斯拉夫“其乐器中,遗留下了浓厚 的西亚的色彩性影响”。l5 在东方:欧洲的乐器小提琴在印度被加以改造,定弦由g、d 、a 、e 2变成c、g、C 、g ,站立的演奏姿势变 为席地而坐,原本在左肩夹持小提琴也变为在胸前与右脚之间夹持了;中国的乐器筝在日本进行了改良,将 其融人运用到了三昧线曲子,并于近代,又结合洋乐对筝曲加以创新…… 这些事实似乎表明民族音乐演化并不是局限在本群体或本集团内完成的,完成的只是一种“范式”。但 基于“适者生存”这一原理,“范式”必须进行演化,这带来了一个最为直接的问题:演化是怎样发生的? 一种音乐形态在演化时,首要的是需要另外一种不同的音乐形态进入;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就是:另外一 种不同的音乐形态是如何传播、为其他音乐形态所接受的呢?因为传播会直接导致原有音乐形态不自主地 发生变化。我们以M 、M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音乐形态,当M(1)影响力>M(2)影响力,导致M(1)开始 向M(2)扩散、影响;当M(1)影响力<M 影响力,导致M 开始向M 扩散、影响;但如果群体原有音乐形 态以外的两种不同的M 、M 进入,群体会把其M 与M 。 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在于衡量:当其认为在采 纳了M 或M 会比较有利于自己时,我们就会认为群体不会改变它的文化特征;当群体认为M 或M 并 不利于自己时,而且存在威胁自己的文化,可以不采纳;还有第三种方式:那就是M 、M 都可以采用,引人 146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到原有音乐形态的内环境中,在民族传统音乐模型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改变,演化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发生了。 另外,需要值得注意的是M 或M 可能具有强权文化特征:如16世纪,菲律宾为欧洲殖民地,受到欧洲音 乐的影响,进而创造出如昆地曼和巴里套等菲律宾歌曲的体裁,以及19世纪对萨尔斯委拉进行本土化的创 作;16、17世纪印度尼西亚吸收了葡萄牙音乐创作了克隆钟歌曲…… 由此,将前文所述结合公式1,得到图1所表示的民族传统音乐形成模型: 发一MJ谯0: 状态茎 :M … !M… 三 M:… c l… .4lI1 ]外来1术音苒乐形彤态 三、民族传统音乐形成的社会网络分析 由于社会网络分析是以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所以,将民族传统音乐内部形成过程、 外部交流过程这两个过程依照SNA,分别对应为:族群关系网络分析(内部);交流关系网络分析(外部)。我 们从这两方面人手,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形成进行社会网络分析(SNA)研究。 (一)内部分析:族群关系网络分析 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一布朗指出社会结构是“在由制度即社会上已确定的行为规范或模式所规定或支 配的关系中,人的不断配置组合”.r6 而社会关系因社会结构而网络化。民族传统音乐产生于特定的自然环 境、社会、文化环境中,作用于族群或内部成员个体,成为一个民族的标识,就是说音乐的“族性”是由其族群 内部的结构与关系来控制与约束的(如图2)。 自然 境 社会环境>环 文化环境 图2民族传统音乐的社会结构(改编:Alain Degenne and Michel Forse,1994/1999) 1.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为社会及其成员所接受或潜移默化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标准、行为准则、法律规 章制度、道德规范等,而且“社会规范存在于每个个体的意识中,而不是被看作是一种难以达到的理想或强制 性的命令”m 以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性进行。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民族传统音 乐中体现出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社会习俗方面和社会教化方面。 2.社会模式 (1)仪式(宗教)和节庆典礼。民族传统音乐的大多数演唱方式或模式较为固定,尤其是特有的仪式和节 王东雪:社会网络分析:一种研究民族传统音乐形成的新视角147 庆典礼。 (2)传承方式。在民族传统音乐中,传承既有VI头传承,也有乐谱传承,然而,“口传心授”始终是中国传 统音乐传承的主要方式。对于没有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艺人们来说,无论民间艺人或是民歌演艺者,“口传 心授”正是他们最为便捷维护传统(正统)民乐的工具。继承的同时,还融入历代艺人的创造智慧,最终成就 了秉性迥异的绝美之音。 3.民族语言 “语言是族群历史事件的记载方式和文化传统大象征” 民族传统音乐离开了民族语言或是地方方言, 就会失去了特有的地域风情。民族语言不仅仅指代了人类语言,而且它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语言形态,甚至于 有些民族乐器演奏音色也会被打上民族语言的印记。 (二)外部分析:传播关系网络分析 传播关系网络分析至少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关注于某些共存的音乐现象,如汉族民间音乐中的“同宗 民间乐曲”的现象;二是关注于音乐的对外传播交流。在这里,我们依次举例说明。 1、共存音乐现象方面。汉族民间音乐中“同宗”乐曲的现象比较常见,譬如:《绣荷包》、《孟姜女》、《莲花 落》、《茉莉花》、《光棍哭妻》等民歌,流传分布较广。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统计民歌(《绣荷包》、《孟姜女》、 《莲花落》、《茉莉花》、《光棍哭妻》)所流传的省市地区范围,0绘出图3民歌分布图,从图中可以较为直观地看 出:民歌的衍生分布较为复杂,其扩容性传播张力是相当大的。 图3 民歌分布图 “同宗”乐曲的存在,意味着民歌能够在不同地域环境下进行再生产与再改造,生命力较强。这一现象的 n 发生可以借用“逻辑斯谛方程” 一rN(K—N)一mN(公式:2)来进行解释:0 U L 当民歌所在的内环境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时,K达到环境最大的运载能力,群体N(民歌种类)增长受限 停滞不前,在原有环境内完成特有属性的音乐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过程中,生态参量K、r和m 是变化的(还包括其他参量、变量),只有K的容量量度扩大,并且大于群体N的值,才会保持群体生长,所以 环境必须是开放的;一些外来、新形态的音乐进入,它们开始动摇、打破这种稳定的平衡状态,就是如此反复, 从而就会出现上述的“一曲同宗”现象:既融人了外来民歌,也为已有民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2、对外传播交流。试按照冯文慈先生对中外音乐交流史的分期方法,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每一重要发展 阶段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5个时期,分别记下日本、朝鲜、印度、越南、缅甸、柬埔 寨、西方与中国进行主要音乐交流的频数(频数见表一1),⑤然后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绘制出日本、朝鲜、 印度、西方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图(图4),可以看出:中国在亚洲各国的音乐传播交流中,具有不可小觑之地位。 l48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表1 中国与亚洲各国、西方的音乐交流关系频数表 国别 中国 日本 中国 0 4 日本 4 O 朝鲜 4 2 印度 3 1 越南 4 1 缅甸 柬埔寨 西方 3 1 1 1 3 1 朝鲜 印度 4 3 1 1 O 1 1 0 1 1 1 1 1 1 1 1 越南 缅甸 4 3 1 1 1 1 1 1 O 1 1 O 1 1 1 l 柬埔寨 西方 1 3 1 1 l 1 1 1 1 1 1 1 O 1 1 0 图4音乐交流关系网络图 (注:圆点所代表的国家与箭头所指向的国家(方块)发生交流) 四、结 语 从传统上,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基础是建立在大量的田野调查之上:观察一问题产生一数据资料收集一 经验与理论的比较、验证一修正理论。我们通常将理论与存在的客观事实、现象(史料典籍、风俗、宗教仪式 等)结合加以陈述,致力于保留其“原生原貌”,即对某一音乐的现存阶段状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保真,譬 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一些“传承班”或“传统文化传习小组”、原生态民歌等等。这类研究倾向于定性研 究。现在,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现有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因为通过收集资料或是深入现场进行考察只能为 我们呈现出的是若干个事实、现象,仅是大量记录了事实的某些程序或是现象的某种状态而已,而对于其从 产生到演化,往往忽略了其内与外的关系,缺少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研究,或某一音乐形态受内在的制约程 度与对外的辐射影响力大小等进行量化研究。社会网络分析则帮助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民族传统音乐的形 成过程 注释: ①参见李强《应用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出版发行。 ②参见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出版发行。 ③《绣荷包》、《孟姜女》、《莲花落》、《茉莉花》、《光棍哭妻》传播情况主要参考冯光钰《从凤阳歌看“同宗民歌”的传播流变》(载《音乐研 究》,l991年第2期)、《中国同宗民歌散论》(载《人民音乐》,1991年第7期)、《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中国同宗民间乐曲散论(一)》(载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中国同宗民间乐曲散论(二)》(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1 期)、《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变迁与“同宗”现象》(载《中国音乐》,2003年第2期)、巩凤涛《乐籍制度下传播与小调的“同宗”现象》(硕士学 位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方芸《孟姜女歌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其他还参考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 王东雪:社会网络分析:一种研究民族传统音乐形成的新视角149 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下)》(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杜亚雄《汉族民歌音乐方言区及其划分》(载《中国音乐》,1993年第1期)等文章。 ④“逻辑斯谛方程”描述一个含有N个个体的群体的进化,r和irl是特征出生常数和特征死亡常,K是环境的“运载能力”,无论N的 初值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达到稳恒态值N—K—m/r,此值由运载能力与死亡常数和出生常数之比的差来决定。当达到此值 时,环境达到饱和,在每一瞬间,死亡的个体和出生的个体同样多。参见:[比利时]伊・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 r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5:192。 ⑤中外音乐交流频数主要参考冯文慈著作《中外音乐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相关内容,另外,其他国家的音 乐交流情况还参考了如下文章:[韩]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西方音乐影响与现代性和民族性的诉求》(博士学 位论文,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郑艺《兼收并蓄继往开来——从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史管窥音乐创作的变化发展趋向》(载《吉林艺术 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陈自明《亚洲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印度、中国、菲律宾音乐现状的比较研究》(载《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 报》,2004年第3期)、王伽娜《中国古代城市音乐的国际化考察——以元大都与亚欧音乐文化交流为例》(载《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日本雅乐的传承与交流》:http://www.csscipaper.corn/arts/art~reviews/158442.html等文章,本人资料有限,数据 恐有疏漏。 [参 考 文 献] [1]苏皮契奇.社会中的音乐:音乐社会学导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157. E23[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30. [3]同[1]. E4]E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24、84—87、89. [5]王耀华,王州.世界民族音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8—60、158、293、319. [6][英]A.P.拉德克利夫一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148. [7][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14. [8]马戎.社会民族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校对:汪义晓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Study of Folk Music at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erspective WANG Dongxue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the method of Tradition— al Music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pretation of a whole new perspective of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ethnic traditional music.Traditional music。including social 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lection of anal— ysis.According to Charles?Sigma saying:geographic region,community,time to observe the traditional mu— sic of the three dimensions,then the evolution of what happened?In this regard,this paper,Folk Music,Mu— sic Exchang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music,ho— ping to inspire readers Key Words:Traditional music;cultural formation;social network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