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蓟 县
学校:擂鼓台中学
学科:高 中 地理
姓名:于 春 明
利用民间谚语探究地理原理及规律
内容简介:
一、民间谚语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地理
高中生对“风吹沙石跑,大姑娘一年不洗澡”、“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 “蜜蜂不出巢,半夜雨来到”等实践生活的谚语比较感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探索,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只会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自然就想学地理。
二、民间谚语构建开放式课堂,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从而爱学地理
民间谚语具有“能引思、善诱导、耐回味”的特点,它从感性出发,从现象出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拓展、推进。如“鸡飞上树惶惶叫,鱼跃水面蹦蹦跳;猪不吃食狗乱咬,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 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地震原理及前兆。
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ntbaba.com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
1、适时适度的鼓励 2、与计算机网络结合 3、以辩促思
三、民间谚语与生活、生产实践结合,使学生学好地理
思生于疑,疑促进思,思激发学。如学习“农业的特点”时用为什么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四、民间谚语易学易记,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霜后暖,雪后寒”这些谚语,学生易学易记,在探究中理解、在活动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既学好的知识又掌握学法,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最大不同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探究,能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探究,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高中阶段偏重“地理原理”,因“理”性强、知识太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只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积极探究地理问题,就能解决难点、学到知识、培养思维,又使地理课鲜活、富有生机。即在兴趣中学习,在探究中理解,在活动中提高。民间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简练通俗,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或哲理。若把它们适时的运用到地理教学,将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启发性、科学性,让难懂的知识通俗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ntbaba.com
一、民间谚语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地理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浓厚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就可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就能不知疲倦地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一种最大的精神满足。民间谚语往往是字句洗练,情趣盎然,对仗工整,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运用这些语句来描述地理景物时,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受、聚精会神、认真倾听,使人印象深刻,经久难忘,同时也使课堂气氛为之生色添彩。如学习我国新疆气温差较大的特点时,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形容,其白天气温高用“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的谚语;“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风吹沙石跑,大姑娘一年不洗澡”,是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风力作用显著)一句谚语;“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生动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特征;“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蜜蜂不出巢,半夜雨来到”是预示着天气很快转阴雨的谚语;“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水土不下山,庄稼定增产”、“水土不下坡,谷子打得多”是讲水土保持的谚语;“早晨雾,晴破肚”、“春雾狂风夏雾热,秋雾连阴冬雾雪”、“十雾九晴”是讲雾与天气的谚语。高中生对实践生活的地理知识比较感兴趣,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探索地理问题,不但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只会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自然就想学地理,学习效果当然也是最理想的。
二、民间谚语构建开放式课堂,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从而爱学地理
民间谚语具有“能引思、善诱导、耐回味”的特点,它从感性出发,从现象出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拓展、推进。如学习“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时,用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引导学生理解降水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汽、气团变冷;“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反映出气团的性质;“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一场春雨一场暖”则分别表示冷、暖锋产生的
3
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ntbaba.com
天气特点;此外用“蚂蚁垒窝要落雨”、“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几句生动形象、启发性的农谚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又如学习“地震”时,我用谚语:“鸡飞上树惶惶叫,鱼跃水面蹦蹦跳;猪不吃食狗乱咬,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 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地震原理及前兆。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
1、适时适度的鼓励 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各种困难,有的学生有决心、有信心,而有的学生会垂头丧气。此时我最常用的口头语是:“你能行,你能干好”;当学生新发现或新收获时,我立即说“你真棒”, 这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一次再一次地进行积极有效的参与性学习。时间证明,学生只有在这一次次的依靠自我个人的力量去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相信自我、依靠自我”的信心,最终牢固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即产生“皮革马利翁效益”。
2、与计算机网络结合 现代教学媒体以形象、生动、逼真、直观以及各种媒体的合理组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运用地理视听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助于解决抽象的难题,开发智力,强化记忆,大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以辩促思 课堂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比学赶帮超,既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又凝结集体的智慧,在愉快的氛围中能不爱学吗?
4
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ntbaba.com
三、民间谚语与生活、生产实践结合,使学生学好地理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思生于疑,疑促进思,思激发学。即疑问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起点,是进入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创新欲望。如果这个疑问与生活、生产实践结合就更有意义,学生更有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根据授课内容,抓住事物的关键,巧设疑问。提出学生感兴趣而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以设置悬念,诱导其积极思维。如学习“农业的特点”时,我用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处暑罗卜白露菜”、“柿芽发,种棉花”、“柳毛开花,种豆点瓜”、“杨叶钱大,要种黄瓜”、“布谷布谷,赶快种谷”、“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黄鹂唱歌,麦子要割”引导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用为什么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华北地区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又如学习“科技对农业的影响”时,我用农谚“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种不好,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来说明种子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农业科技。
第二课堂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其明白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因此我常常要求学生利用饭后和课余时间或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农谚,如学生收集了肥料与农业的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粪是农家宝,庄稼离它长不好”、“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庄户地里不要问,除了雨水就是粪”、“庄稼活,不要问,除了工夫就是粪”、“种田不要问,深耕多上粪”、“地靠人来养,苗靠粪来长”、“春施千担肥,秋收万担粮”、“冬天比粪堆,来年比粮堆”、“种地不上粪,好比瞎胡混”、“庄稼百样巧,肥是无价宝”; 学生收集了地震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砖包土坯墙,抗震最不强”、“ 地震闹,雨常到,不是霪来就是暴”、“ 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涨,
5
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ntbaba.com
就是落;甜变苦,苦变甜;又发浑,又翻沙。见到了,要报告”。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既巩固、理解知识,又使知识延伸、利用,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四、民间谚语易学易记,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谚语是人民群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由于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世代流传。如我讲课时用到的“冬南夏北,转眼雨落”、“夏至三朝雾,泥鳅要摸路”、“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早怕东南黑,晚怕西北堆”、“ 炸雷响一场空,闷雷轰下得凶”、“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霜后暖,雪后寒”这些谚语,学生易学易记,在探究中理解、在活动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既学好的知识又掌握学法,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民间谚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流传最广、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引用确实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改变教学方式、学到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相关辞典及索引:
1.《谚语词典》,该词典选收古今著作中常用谚语6000余条。
2.《汉语谚语词典》,该词典收集汉语常用谚语6545条。
3.《中国民间文艺辞典》,该辞典共收词目2750条,划分民间故事、歌谣...等十种门类。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