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泰安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3-06-14 来源:钮旅网
中考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题组

一、(2018陕西,17—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 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侍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吾始困时( ) .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3)知时有利不利也( ) .(4)吾尝三战三走(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分财利多自与 吾与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C.召忽死之 辍耕之垄上 ..D.生我者父母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至于负者歌于途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

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二、(2016江苏镇江,9—1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3分)

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

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

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姚公乃使人迎之。继忠曰:“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⑩言曰:“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

(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 有删减)

[注] ①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②王宾:人名,字仲光。③踞坐:蹲坐。④洎(jì):到。⑤款:诚恳。⑥俞贞木:人名。⑦贶(kuànɡ):赐,赏赐。⑧钱继忠:人名。⑨分:区别。⑩抗:同“亢”,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必躬诣之( ) .②明日诣学( ) .③姚公乃使人迎之( ) .④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①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3分)

译文: ②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2分)

译文: 3.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3分) 答:

4.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 的特点。(1分) ..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模拟题组

一、(2018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王育,字伯春,京兆人也。少孤贫,为人佣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流涕。时有暇,即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鬻己以偿之。同郡许子章,敏达之士也,闻而嘉之,代育偿羊,给其衣食,使与子同学,遂博通经史。身长八尺余,须长三尺,容貌绝异,音声动人。子章以兄之子妻之,为立别宅,分之资业,育受之无愧色。然行己任性,颇不偶俗。妻丧,吊之者不过四五人,然皆乡闾名士。太守杜宣命为主薄。俄而宣左迁万年令,杜令①王攸诣宣,宣不迎之,攸怒曰:“卿往为二千石,吾所敬也。今吾侪耳,何故不见迎?欲以小雀遇我,使我畏死鹞乎?”育执刀叱攸曰:“君辱臣死,自昔而然。我府君以非罪黜降,如日月之蚀耳,小县令敢轻辱吾君!汝谓吾刀钝邪?敢如是乎!”前将杀之。宣惧,跣下抱育,乃止。自此知名。司徒王浑辟②为掾,除③南武阳令。为政清约,宿盗逃奔他郡。

(选自《晋书·忠义列传》,有删改)

[注] ①杜令:杜县县令。②辟:征召。③除:任命,授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时有暇 暇: .(2)即折蒲学书 .(3)杜令王攸诣宜 .

书: 诣:

(4)今吾侪耳,何故不见迎 故: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鬻己以偿之。 译文:

(2)然行己任性,颇不偶俗。 译文:

(3)君辱臣死,自昔而然。 译文:

3.概括王育身上的优秀品质。(4分) 答: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二、(2018新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分)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①,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搢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馀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贽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有删改)

[注] ①缣:丝织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城置之未尝发 发: .(2)可度月食米几何 几何: ..(3)欲遂相延龄 .(4)观察使数诮责 ..

相: 诮责: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译文: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2)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译文:

(3)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 译文:

3.结合选文,说说阳城是个怎样的人。(4分) 答:

三、(2018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①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②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③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④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⑤香,既至,宥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⑦,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⑧

也。汝宜识⑨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改)

[注] ①辟:征召。②安:安慰。③诡计:奇计。④畋渔:打猎,钓鱼。⑤生缚:活捉。⑥宥:宽容。⑦交通:来往沟通。⑧惑:糊涂。⑨识:记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每为边害,祜患之 患: .(2)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

谢:

(3)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辄: .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4)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

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译文:

(2)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译文:

(3)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译文:

3.本文②③两段用哪些事分别表现了羊祜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4分) 答:

四、(2018岱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①。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②。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③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④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⑤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⑥百余,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⑦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⑧,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有删改)

[注] ①瘴疠:瘴气瘟疫。②廨(xiè)舍:官署。③拊循:安抚。④谳(yàn):审判。⑤牒上官:向上级写文书。⑥裁:同“才”。⑦宿:老,陈。⑧鲠直:同“耿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方兵后,遍地榛莽 兵: .(2)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3)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 .(4)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 .

狱: 素:

但: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 译文:

(2)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余,而供役繁重。 译文:

(3)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译文:

3.本文用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于成龙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4分) 答:

五、(2018东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高士廉以德处世

高俭字士廉,渤海蓨人。少有器局①,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②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馀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③,交趾太守丘和署④为司法书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⑤远至,内离外蹙⑥,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节选自《旧唐书·高士廉传》,有删改)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注] ①器局:才识,气度。②先适:先前嫁给。适:出嫁。③阻绝:隔绝,断绝。④署:任命。⑤悬军:孤军。⑥蹙(cù):处境窘迫。⑦下车:官吏初到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事父母以孝闻 事: .(2)寻属天下大乱 .

寻:

破:

(3)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

(4)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 尝: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事父母以孝闻。 译文:

(2)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译文:

(3)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 译文:

3.选文是怎样表现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4分) 答:

六、(2018宁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永为河东太守 为: .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2)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3)故人莫敢往 .(4)由是乡里归之 ..

以:

莫: 由是: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译文:

(2)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译文:

(3)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译文:

3.从文中可以看出乐恢有哪些优点值得后人借鉴?(4分) 答:

七、(2018岱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

[注] 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饮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身所杀甚众 甚: .(2)解姊子负解之势 负: .(3)解使人微知贼处 微: .(4)遂族郭解翁伯 .

族: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译文:

(2)解使人微知贼处。 译文:

(3)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 译文:

3.郭解被灭族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答案精解精析

中考题组

一、

1.答案 (1)贫困 (2)谋划 (3)时机 (4)逃跑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可以联系课本上学过的词的意思,结合本文的语境来推测词义。

2.D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辨析一词多义时要结合语境。A组中的“与”分别是“给”和连词“和、同”之意。B组中的两个“于”,前者与“见”连用,有“被”的意思,后者是介词“在”的意思。C组中的两个“之”,前一个是代词,代指前文提到的“公子纠”,后者是动词“去、到、往”的意思。D组中的两个“者”都是在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人”。 3.答案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翻译句子时,要回到句子的语境中,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再关注几个关键词。“以”是“认为”的意思,“羞”和“耻”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羞耻”“以……为耻辱”。

4.答案 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文段通过管仲的话来评价鲍叔,从“分财利多自与”“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却“不以我为贪”“不以我为愚”,可以看出鲍叔轻利重才。从“不以我……,知我……”可以看出鲍叔知人识人。

[参考译文]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或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年迈的母亲。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二、

1.答案 ①亲自 ②到、到……去 ③派、让、叫 ④离开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只要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积累,难度不大。注意“躬”是名词作状语,“去”是离开的意思。

2.答案 ①难道(恐怕)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住所了吗(吧)?(“得无”,难道、莫非、恐怕的意思。“所”,住所、家的意思。句式为问句) ②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复”,回复的意思。“许”,答应、赞同的意思)

解析 翻译句子的要求是基本意思和句式正确、关键词翻译准确,所以要抓住关键句式和关键词。

3.答案 第一件事,三次拜访王宾;第二件事,送米给俞贞木,却误送给钱继忠(“送米给俞贞木”的意思没答出不得分);第三件事,结交钱继忠。(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从文章整个内容来看,和姚善有交集的共三个人:王宾、俞贞木、钱继忠。可以围绕姚善和这三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来进行概括,这样就能避免遗漏。 4.答案 重视人才(“重士”或“下士”或“礼贤下士”,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人物特点应该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情和所说的话来分析。文章第一句就称姚善“多才下士”,从后面他与王宾、俞贞木、钱继忠三个人的交往来看主要是突出他“下士”这个特点。 [参考译文]

苏州知府姚善,才华出众并能礼贤下士,在郡里听说有才能的人,一定亲自去拜访他们。有一个人叫王宾,字仲光,学识广博善于写作,隐居行医。姚善拜访他,王宾不以礼相待(不见他),姚善笑着回去了。第二天,又去拜访,王宾穿着他母亲的布袄,拿着扇子装疯蹲坐着,姚善停下,和他说话,(他)就吐着唾沫跌倒在地上,姚善又笑着回去。到第三次去拜访他时,他才像平时一样和姚善诚恳交流。又有一个叫俞贞木的人,姚善拿米赏赐给他,却误送到钱继忠的住所。因为是太守赏赐的,钱继忠勉强地接受了。过了几天,俞贞木拜见姚善,姚善说到赠送米的事情,俞贞木说:“我不知道这件事,难道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的住所了吗?”姚善说:“钱继忠怎么样?可以见一面吗?”俞贞木说:“可以。”姚善就派人去接他。钱继忠(对来人)说:“我是一个平民,姚公是太守,太守和平民区别很大,我不能到府上去拜见。然而太守是主人,我是儒生,是客,按照主客相见的(礼仪),一定要在郡学才可以。”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第二天到郡学去,钱继忠已经先到了,(见到姚善)就高声说道:“太守您用对待平民的方式接见我,我就没有位置坐了,如果用对待儒生的方式接见我,请让我坐在客人的位置上。”姚公同意了,(两人)就在堂前第二次相互拜见。钱继忠把袖藏的书册交给姚公就离开了,姚公非常器重他。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模拟题组

一、

1.答案 (1)空闲 (2)写字 (3)拜访 (4)原因

解析 第(1)题可联系现代汉语中的“闲暇”来解释;第(2)题根据语境可知这个“书”是指“写字”;第(3)题可联系课内《桃花源记》中的“诣太守”进行解释;第(4)题中“何故”是个常见搭配,是“什么原因”“什么缘故”的意思,可据此进行解释。

2.答案 (1)(王育)忘记了放牧把羊弄丢了,被雇主责骂,他就打算把自己卖给雇主来偿还。 (2)然而王育立身行事任意随性,不太会迎合世俗。 (3)君主受到侮辱,臣子不惜死节,自古就是这样的。

解析 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进行翻译,特别注意几个难点字词的翻译,如第(1)题中“鬻”的意思是“卖”;第(2)题“偶”意为“迎合;投合”;第(3)题中“死”是“死亡”的意思,根据语境可翻译为“为节而死”,“昔”同“惜”。

3.答案 (1)勤奋好学,敢于担当。(2)为人忠义,为政清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主要写的两件事来判定其品质,一个是因学书而失羊,想卖了自己以偿还,可见其好学与担当;一个是与王攸的矛盾与为官的表现,可见其忠义与清廉(“清廉”从“清约”一词可知)。 [参考译文]

王育,字伯春,京兆人。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被雇佣给别人放羊,每次他放牧时经过学堂,总是忍不住叹息流泪。王育时常一有空闲便折取蒲枝当笔来学习写字,以至于忘记了放牧把羊弄丢了,被雇主责骂,他就打算把自己卖给雇主来偿还。与王育同郡的许子章,是贤明而通达的人,他听闻了这件事后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他不仅代王育偿还了丢羊的损失,还供给王育衣服、食物,让王育与他的儿子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博通经史。王育身高八尺有余,胡须有三尺长,容貌与众不同,说话声音很打动人。许子章把长兄的女儿嫁给了他,为他建了宅邸,分给他资财产业,王育毫无愧色地接受这些东西。然而王育立身行事任意随性,不太会迎合世俗。他的妻子去世,来凭吊的人不超过四五人,然而这些人都是乡里的名士。太守杜宣任命王育担任主簿。不久杜宣就被贬到万年做县令。杜县县令王攸去拜访杜宣,杜宣没有迎接他,王攸生气地说:“你以前是太守,是我所敬重的人。如今我们是同辈人,为什么不来迎接我呢?想把我当小麻雀一般来对待,难道我会害怕一只死了的鹞子吗?”王育拿刀大声呵斥王攸说:“君主受到侮辱,臣子不惜死节,自古就是这样的。我们家太守无罪却被降职,如同日食月食一样(只是暂时被遮蔽了光芒),你一个小小的县令竟敢轻视侮辱我们太守!你认为我的刀钝了?胆敢这样放肆!”王育上前要杀他。杜宣害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怕王育杀了王攸,光着脚下来抱住王育,(王育)才停下未。自此以后,王育出名了。司徒王浑征召他做掾吏,任命他做南武阳县令。为政期间,王育清廉节俭,惯匪大盗都逃到了其他郡县。 二、

1.答案 (1)打开 (2)多少 (3)做丞相 (4)责怪

解析 结合语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释。第(1)题可联系课内学过的“野芳发而幽香”,其中的“发”是“开放”的意思,在这里因为前面说是赠送的礼品“五百缣”,故可解释为“打开”(打开礼物的包裹)。第(2)题较简单。第(3)题“相”字根据语境可判断是名词用作动词。第(4)题“诮责”根据语境可知是“责怪”的意思。

2.答案 (1)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

(2)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抵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3)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赋税,判官到了道州,对阳城没有出来迎接感到奇怪,拿这事问当地官吏。 解析 第(1)题注意“会”有“正好碰上”的意思,“贷”指“借钱”。第(2)题“质”是“抵押,典当”的意思。第(3)题“以问吏”是省略形式,“以”后省略了“之”,代“这事”。 3.答案 ①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怪他。

②阳城当时颇受敬重,声望很高。当地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找阳城裁决。 ③扶危济困,乐于助人。赞助郑俶葬亲。

④不畏权贵,刚正不阿。裴延龄诬陷陆贽等人,阳城挺身而出,为他们申辩。

⑤阳城很有智谋。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解析 要根据人物的言行事迹来分析人物形象。比如家奴醉酒,阳城背他回来还不责怪,可见其待人宽厚有雅量。文中事例较多,一般概括出四个方面即可。抓住原文的词句也可进行概括,如“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中“义”即其品质的一个方面。 [参考译文]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为人谦虚有礼,简约朴素,无论老幼,都一样对待。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阳城对仆人迟迟未归感到奇怪,就与弟弟一起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责怪的呢?”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是有德义的人,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打开。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德宗征召他来朝,任命他做右谏议大夫,特地派长安尉杨宁到他家送给他成捆的丝织品。

当初,阳城未出任官职时,士大夫们都思慕他刚正的风格。等到他出任官职,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就职之后,其他的谏官们都就繁杂琐屑的政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而阳城却与他的两个弟弟招请宾客,日夜畅饮。有朋友想劝他不要整天宴饮,阳城揣测出了他的心理,竭力让这个朋友喝酒,朋友拒绝,阳城就先举起满满一杯酒敬他,朋友不得已,只好回敬他,与他推杯换盏,有时喝醉了倒在酒桌上,阳城有时先喝醉躺在朋友的怀中,朋友们说什么他全没听见。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抵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阳城常对他的两个弟弟说:“我俸禄的收入,可以估计一个月吃米及薪菜盐的花费,先准备好,剩余的都拿去送给酒家,不要有积余。”衣服没有多余的,有朋友称赞他衣服漂亮,他就高兴,把衣服送给人家。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等到裴延龄诬陷、放逐陆贽等官员时,因为皇帝对陆贽等非常愤怒,官员们都无人敢向皇帝进言。阳城听说了,就说:“我担任谏官,不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于是约拾遗王仲舒一起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依据大义意气激昂地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多日不止。皇帝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顺宗当时是皇太子,为阳城展开营救,阳城得以免罪。可是皇帝的怒气还没消,要让裴延龄做宰相。阳城扬言:“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一定身着白麻在朝廷上哭(来破坏这件事)。”皇帝最终没有任用裴延龄为相,正是阳城的功劳。

阳城出京做道州刺史。道州出产侏儒,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侏儒。阳城同情他们生离死别,不进贡。皇帝派人去要,阳城呈上奏章,写道:“道州这地方的百姓个头都矮小,如果要进贡,不知道哪些可以进贡。”从此就不再进贡了。州里赋税没有按时缴纳,观察使多次指责。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赋税,到了道州,对阳城没有出来迎接感到奇怪,拿这事问当地官吏,官吏说:“阳城认为自己有罪,把自己囚禁在牢狱里了。”判官非常震惊,奔入牢狱,拜见阳城说:“您有什么罪啊?我只是奉命前来给你请安罢了。”判官在道州停留了几天,阳城不敢回去,住在馆外待命。判官见状匆忙告辞离去。顺宗即位,想召回阳城,可是阳城已去世,享年七十岁。 三、

1.答案 (1)祸患,以……为患 (2)道歉 (3)就 (4)赔偿 解析 考生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积累,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准确理解。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2.答案 (1)同郡的夏侯威认为他很不一般,将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2)于是晋国戍边巡逻的士兵减少了一半,所减士兵用来垦荒八百余顷,获得很大的利益。(3)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即使乐毅、诸葛亮也不能超过。

解析 (1)注意“异之”译为“认为他很不一般”。“妻子”译为“给他做妻子”。(2)注意“戍逻”为动词活用作名词。(3)虽,即使。

3.答案 (1)安边垦田表现他的足智多谋。(2)徐胤挡门表现他的闻过能改。(3)邓香归降表现他的宽厚待人。(4)陆抗服药表现他的坦荡磊落。

解析 把握文章内容,看清要求,作答区间为②③两段,找准内容逐条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须眉秀美,善于论辩。同郡的夏侯威认为他很不一般,将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但羊祜都拒绝就职。夏侯霸投降了蜀汉,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超过常日。

司马炎称帝后,有吞灭吴国的志向,任命羊祜为荆州诸军的都督,镇守南夏,(羊祜的政绩)深得江汉地区百姓的欢心。东吴石头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常骚扰边地,羊祜认为是一大祸患,最终用巧妙的计策使吴国撤去守军。于是晋国戍边巡逻的士兵减少了一半,所减士兵用来垦荒八百余顷,获得很大的利益。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木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今天我死了,这门才能打开。”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们)喝,使他(们)说不出口。吴将邓香到夏口抢掠,羊祜悬赏活捉邓香,(邓香)押来以后,羊祜宽容了他。邓香十分感激羊祜的恩情,便率亲兵来降。羊祜率军走到吴国境内,割田里的谷子做军粮,每次都计算所割谷物的数量,然后送去丝绢作为赔偿。每次会集众人在长江沔水一带打猎,都不越过晋的边界。如果猎物先被吴人射中却被晋兵获得,都原封不动交还吴国人。于是吴国人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而不称他的名字。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垒,双方使者来往沟通。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即使乐毅、诸葛亮也不能超过。陆抗曾经患病,羊祜送了一服药给他,陆抗毫无疑心地服用了。许多人劝陆抗不要服这服药,陆抗说:“羊祜怎么会用毒药害人呢?”

羊祜的女婿曾经劝羊祜购置些田产家业,也好卸官后有所归宿,后事有所依托,羊祜当时没有答话,事后告诉子女们说:“作为人臣,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这是很糊涂的做法。你们应记住我这些话。”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四、

1.答案 (1)战争 (2)案件 (3)平素 (4)只

解析 平时注意课内文言词语的积累,答题时结合语境准确理解。

2.答案 (1)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2)在四川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3)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

解析 翻译时要逐词落实,要做到语意完整,句子通顺。

3.答案 检点出的遗物表现了他的清廉;治理强盗表现他的从政有方;借百姓耕牛表现他爱民如子;微服私访表现他心系老百姓。

解析 注意题目要求,根据具体事例得出品质,逐条概括。 [参考译文]

于成龙,字北溟,是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遍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种土地。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越出众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在四川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一个月后,住户增加到上千。又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设在岐亭,他曾经到村落中微服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于成龙历任各种官职从未带过家属,他去世的时候,将军、都统以及幕僚属吏入内检点遗物,竹箱内只有一身质地粗厚的衣服,床头盐制豆豉和一些日常用具罢了。百姓听到噩耗,罢市,很多人聚在一起痛哭,在家里绘制他的画像祭祀他。皇帝赏赐公祭安葬的礼遇,谥号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察海疆回到京城,皇上询问于成龙为官的情况,锡住回奏说他很清廉,只是因为轻信别人,有时候被下属欺骗。皇上说:“于成龙在江南做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平素的品行,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大概因为秉性耿直,那些不肖之徒带着私仇以谗言陷害他,才编造出这样的话罢了。当官像于成龙一样的人,能有几个呀?” 五、

1.答案 (1)侍奉 (2)不久 (3)打败 (4)曾经

解析 平时注意课内文言词语的积累,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准确理解。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2.答案 (1)他侍奉父母因孝敬闻名。(2)士廉长久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北方顾念更加深切。(3)宁长真兵众力量虽然很多,但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离心外部窘迫,不能坚持很久。 解析 翻译时要逐词落实,要做到语意完整,句子通顺。

3.答案 (1)亲情方面:他照顾妹妹一家人的生活,买住宅给妹妹一家居住,恩情甚重。(2)孝情方面:父母不便跟随自己到岭南,就留下妻子侍养父母。(3)教化方面:因势利导,使蜀地风俗大变。 解析 回答“怎样表现……”的问题,若表现方面较多,注意分条作答。 [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蓨人。青年时有才识度量,广博地阅览了文史书籍。隋大业年间,当治礼郎。士廉的妹妹先前嫁给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长孙晟去世,士廉把妹妹和外甥接到家,待他们很好,很有感情。隋军攻打辽,当时的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到高丽,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贬官做朱鸢的主簿。他侍奉父母因孝敬闻名。岭南多有瘴气引起的瘟病,父母不能一起前去,他留下妻子鲜于氏侍养父母,以供应不够的生活财物。他又想到妹妹没有居住的地方,就卖了大房子,买了小房子来让他们住,把剩下的钱财分给他们,自己轻装离开。不久赶上天下大乱,朝廷的命令阻断了,交趾太守丘和委任高士廉当司法书佐。士廉长久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北方顾念更加深切。他曾白天小睡,梦见母亲和自己说话,好像在母亲膝下,梦醒以后流了很多泪。第二天果然得到了母亲的音讯,谈论的人认为这是他的孝心产生了感应。

当时钦州的宁长真率兵攻打丘和,丘和想要出城门迎接他,士廉进言劝说道:“宁长真兵众力量虽然很多,但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离心外部窘迫,不能坚持很久。况且我们城中能战斗的兵众足以抵抗他们,怎么能想要受别人控制呢?”丘和听从了这些话,于是任命士廉为行军司马,从水陆一起进发,迎击打败对方,宁长真仅只身逃脱,其余兵众全部投降。

唐武德五年,高士廉与丘和上奏章归附唐朝,多次提升当了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提拔任命为侍中,后调职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民俗不淳厚,怕鬼并厌恶疾病,父母生病到危重时,儿女很多不亲自照顾侍奉,在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士廉顺应方法教诲引导,风气顿时改变。又趁着闲暇时选拔善作诗文的人,让他们举办文学聚会,同时让儒家学者讲论经史,勉励后辈年轻人学习,蜀地一带的学校又兴盛了。

蜀人朱桃椎,淡泊名利,隐居不为官,披着毛皮当衣服,以绳子为衣带,在人们中间随波逐流。窦轨镇守益州时,听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朱桃椎始终一句话不说,把衣服扔在地上,逃入山中。高士廉到任后,用礼节招他来,等到他来到,走下台阶跟他说话,朱桃椎不回答,直直地看了看他离开了。高士廉常让人问候他,桃椎见到派去的人,就入林自己藏匿起来。近代以来,官员多轻视隐居不做官的人,唯独高士廉对其施加赞扬礼节,蜀地的人把此事作为美谈。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六、

1.答案 (1)做 (2)因为 (3)没有谁 (4)因此 解析 熟练掌握课内文言词语,结合语境向课外延伸。

2.答案 (1)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

(2)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3)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诤,朝廷称道他的忠心。 解析 逐词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意思对即可。 3.答案 为人至孝;不污于法;不畏权贵。

解析 人物优点可根据具体事件总结。为父昼夜号泣于寺门前,可见其为人至孝;永以事被考,恢独皦然不污于法;弹劾王调、李阜等,可见其不畏权贵。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乐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乐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只有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杨政的儿子做孝廉,因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诤,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权贵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去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 七、

1.答案 (1)十分 (2)依仗,凭借 (3)暗中 (4)灭族 解析 结合语境理解句意,进而理解词义。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中考复习资料

2.答案 (1)已经救了别人的性命,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劳。(2)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3)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

解析 注意关键词“振”“微”“何谓”等,译文要通顺,意思对即可。

3.答案 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侠,玩弄权诈之术,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自己的门客因为小事而杀人,但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于是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并灭其门。 解析 应先从最后一段找到郭解被灭族的原因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译文]

郭解,轵县人,字翁伯。郭解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内心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了很多人。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少望别人报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性命,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将酒喝尽。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就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刺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的姐姐生气地说:“凭你翁伯的道义,有人杀了我儿子,凶手却抓不到!”于是把儿子的尸体放到路边,不下葬,用来侮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是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这儒生却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侠,玩弄权诈之术,仅凭他的眼色就可以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应当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诛杀了郭解的家族。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