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二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殷之衰也,其王纣为顷宫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晏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忿然而作色,不说() ②为璇室玉门() ..③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④是寡人之罪也() ..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D.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今高从之以罪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④
⑤
⑥
③
①
②
(1)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2分)
(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2分)
11.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8.(6分)
(1)(4分)①同“悦”,高兴 ②修建 ③实在 ④这(解释正确1题得1分,共4分)
(2)(2分)D
9.(2分)今/高/从之以罪 (划分正确1处得1分,两处都划分正确得2分,多划分不得分) 10.(4分)
(1)(2分)君王如果想要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既然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修建的人。(“欲”“使”“勿”等字解释正确可得2分) (2)(2分)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 (“宜”“以”“咨诹”“雅言”等解释正确可得2分)
11.(2分)晏子通过夏桀、商纣的例子来劝谏君王修建宫室,是为了便于生活,而不是用来享受,君主只有爱民惜才,才能维持社稷。
靖江二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谢安深算》,完成8-11题。(14分)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 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 诸君皆是劲卒。” 诸将甚忿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
⑤
④
①
②
③
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当为隐士。” 故幸而得免。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 ①谢万:东晋名士,谢安的兄弟。②啸咏:啸歌吟咏,有音乐性的咏叹,能寄托文人的风骨和气质。③谢公:即谢安,东晋政治家、名士,淝水之战立大功。④从容:随口。⑤如意:器物名,作指划和防身用。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以说众心( ) ②诸将甚忿恨之( ) ..③无不身造( ) ④及万事败(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故幸而得免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抟扶摇而上者(《<庄子>一则》) C.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D.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宜 数 唤 诸 将 宴 会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译文: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谢安的“深算”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8.(1)①取悦,使…高兴 ②恼怒 ③亲自 ④等到 (2)B
9. 宜/ 数 唤 诸 将/ 宴 会
10.(1)他什么也不说(完全不说什么),只是用如意指着四周在座的人。 (2)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11.预见高傲的谢万必将北征失败;劝谢万和属下处好关系,注意笼络人心;亲自慰问将士,礼贤下士;知晓兄弟的为人性格,为兄弟谋划脱罪后的去处。(2分)(答到两点即可) (翻译:谢万北征时,常常凭着长啸吟咏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全体将士。哥哥谢安器重爱护谢万,但也明白他肯定要败,就一起随军出征,他随口对谢万说:“你作为元帅,应该经常召集将领们宴会,由此让大家能心情愉快。”谢万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就召集将领们聚会,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如意指着大家,说:“ 你们都是勇猛的士兵。” 众将听罢非常气愤。谢公想在将士中加强恩德威信,自主帅以下的大小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诚恳地表示了道歉。等谢万兵败,军中的人想除掉他。谢安又说:“这样的人应该去作隐士。”谢万这才得以幸免。)
姜堰区二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冯谖为孟尝君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注】①冯谖(xuān):齐国游说之士,孟尝君的门客。②薛:孟尝君的领地。③券:借契。④矫命:假托(孟尝君的)命令。⑤责:通“债”。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悉来合券( ▲ ) ②以何市而反( ▲ ) ..③孟尝君不说( ▲ ) ④后期年( ▲ ) ...
①
②
③
④
⑤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以何市而反 .
A.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D.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
孟 尝 君 就 国 于 薛 未 至 百 里 民 扶 老 携 幼 迎 君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2分)
译文: ▲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2分)
译文: ▲ 11.结合选文,说说划线句子加点的“义”和链接材料中加点的“义”有何不同。(2分) 〖链接材料〗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鱼我所欲也》
▲ 8.(1)(4分)①悉:都,全。②市:买。③说:同“悦”,高兴。④期年:满一年。(2)(2分)A
9.(2分)孟 尝 君 就 国 于 薛/ 未 至 百 里 / 民 扶 老 携 幼 迎 君 10.(1)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感到奇怪,(立即)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去见他。(重点词语:怪、其、衣冠、之,各0.5分,共2分)
(2)(2分)人们树立志向,反而不如四川边远地区的和尚吗?
11.(2分)选文中加点的“义”指民心,侧重于治国理念方面,如老百姓的拥戴、信任等(1分);链接材料中加点的“义”指道义,侧重于人的行为准则方面,如羞恶之心等(1分)。
【译文】冯谖为孟尝君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赐给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
冯谖一直不停地赶车回到齐国(都城),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
感到奇怪,(立即)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去见他,说:“借款收齐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呀?”答道:“收完了。”问:“用它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虑,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站满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是怎么回事?”答道:“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反而趁机用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尝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
海陵区二模
(二)阅读袁宏道《游惠山记》(节选),完成8~11题。(14分)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竟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然久听亦易厌。 .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遣尽。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注】①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代表人物。②杜门:闭门。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 ▲ ) ②又皆素所属厌( ▲ ) ...③每看书之暇( ▲ )④余语方子公(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则令朱叟登堂
②
①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一则》) B.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三则》) C.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9.用“/”标出画线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门绝履迹,竟日惟以读书为事。(2分) ▲ ⑵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为学》)(2分) ▲
11.请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具体表现。(2分) ▲
8.⑴作宾客 一向 向来 空闲 告诉 (4分) ⑵A(2分)
9.始 知/真 愈 病 者/无 逾 山 水 (2分)
10.⑴门前没有了(客人的)足迹,我就整天只把读书当作事情。(2分。“绝”“竟日”“惟”要正确)
⑵孔子的学说,最终由迟钝的弟子传承下来。(2分。“卒”“鲁”要正确) 11. 略。(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答到两占即可。)
示例:可结合“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等解说(2分)
兴化二模
(二)阅读文言短文《穆姜贤惠》,完成8~11题。(14分)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令,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兴病愈,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
③
②
①
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有删节)
【注】①安众:县名。②字:哺育、养育。③笃(dǔ):忠实。④南郑:地名。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文矩为安众令 ( ) ②抚字益隆 ( ) ..③或谓母曰 ( ) ④状己之过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四子以母非所生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一则》) B.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9.用“/”划分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 遂 将 三 弟 诣 南 郑 狱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 11.阅读选文,说说穆姜贤惠的美德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
▲ (二)阅读文言短文《穆姜贤惠》,完成8~11题。(14分) 8. (1)(4分)①做,担任;②更加;③有人;④过失,过错 (2)(2分) C(例句和C项,认为;A.用;B.来,用来;D.以致) 9.(2分)遂/将三弟/诣南郑狱
10.(共4分)(1)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四
个孩子太不孝顺了,为什么不分开住而远离他们呢?)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④
11.(2分)①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虽然遭到前妻四子的憎毁,却依然对他们关爱有加;给继子的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②前妻长子病重,穆姜亲调药膳。③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郡守知情后表彰其继母(侧面表现其贤惠的美德)。(一点1分,答到两点给2分) 【参考译文】
汉中程文矩的妻子,是汉中李法的姐姐,字穆姜,有两个儿子,而前妻有四个儿子,文矩做安众令,死在官位。四个儿子认为母亲是后母,怨恨并嫌弃后母的心思越来越重,可是穆姜慈爱溫和,抚养更加尽心,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有人对孩子母亲说:“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答道:“我用正义来引导,让他们自己变好哩。”后来前妻的大儿子程兴生病很厉害,后母内心不安,亲自调理药和膳食,恩情极厚。程兴病了许久才好,于是把三个弟弟叫来说道:“继母慈样仁爱,出自本能天授,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虽然母爱更厚,我们的过恶也很深了。”于是带了三个弟弟到南郑的牢狱,说明母之恩德,也诉述自己的过失,请求处以刑罚。县官报告郡守,郡守表彰其母,免去他家的差役,遣散四个儿子回家,准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以后训导更加明白,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泰兴市西城初中教育集团二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齐宣王见颜斶,曰:“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颜斶辞曰:“士生乎鄙野,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④
③
②
①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坟墓。③太牢:这里指馔肴丰盛美味。牢,祭祀用的牺牲。④虞:通“娱”,欢乐。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宣王不说( ) ②忿然作色( ) ..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 ) ④士生乎鄙野(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则再拜而辞去也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C.再而衰(《曹刿论战》) D.切问而近思 (《<论语>十二章》)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
夫 斶 前 为 慕 势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2分)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2分)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文中看,颜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8.(1)①同“悦”,喜悦 (1分)②愤怒(1分) ③距离(1分) ④边远的地方(1分) (2)C(2分)
9.夫/ 斶/ 前 为 慕 势(2分)
10.(1)君子怎么可以被侮辱啊?我是自讨没趣啊!(2分)(2)略(2分)
11要点:自尊自重,机智过人,能言善辩,不畏权势;不慕荣利,甘于清贫,清高正直。(意对即可)(一空1分)
兴化一模
(二)阅读文言短文《唐临为官》,完成8~11题。(14分)
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据《旧唐书》改写)
【注】①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②白:报告。③稼穑:耕种与收获。④逸:逃逸,逃跑。⑤明公:对县令的尊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会暮春时雨 ( ) ②令惧其逸 ( ) ..③若有所疑 ( ) ④农事毕(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乃耕作佳期
A.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D.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 9.按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1)吾 自 当 其 罪(动宾之间) (2)临 由 是 知 名(主谓之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
译文: ▲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一则》)
译文: ▲ 11.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唐临是一个怎样的官员。(2分)
▲ 8. (1)(4分) ①适逢,正赶上; ②担心,害怕; ③如果;④结束,完毕
⑤②
③
④
①
(2)(2分) B(例句和B项,是;A.于是,就;C.竟然;D.才)
9.(2分)(1)吾 自 当 / 其 罪(动宾之间)(2)临 / 由 是 知 名(主谓之间) 10.(4分)(1) 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重点关注“悉”“令”) (2)凡是伯牙弹琴时想象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够知道。(重点关注“念”“得”) 11.(2分) ①体恤民情(同情百姓、关心民生疾苦),从他让“因未入赋而系”的囚犯回家及时回家耕作可以看出;②勇于担当,从“吾自当其罪”一句可以看出。(要结合内容回答,一点1分,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唐临是万泉县令的下属官员。县监狱里关押着十几个囚犯,都是因为没缴租税而被关押的。当时恰好赶上了晚春时节,雨水及时,正是耕种的好时候。唐临禀报县令:“囚犯也有妻子和儿女,不劳作怎么让他们生活,请把他们放出来。”县令害怕他们被放出后逃跑,不允许。唐临说:“大人如果有所怀疑,我一个人承担全部罪名。”县令就请假回乡。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并且和他们约定:春种结束,都要回到监狱里去。囚犯们感激唐临的恩情,到春种结束时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了。唐临由于这件事出名了。
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二模
(二)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9—12题。(14分)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及其卒也,羌酋将数百人,哭之如父。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晏如:泰然处之。②羌酋,羌族首领。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②
①
①以水沃面 ( ) ②晏殊知应天府 ( ) ..③数问当世 ( ) ④悉采用之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例句:以母在时方贫
A.以塞忠谏之路(《出师表》)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何以战 (《曹刿论战》) D.太祖常劝以读书(《赵普》) 10.按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尝 推 其 奉 以 食 四 方 游 士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及其卒也,羌酋将数百人,哭之如父。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一则》)
12.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0.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 (2分)
11.(1)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及,等到;卒,死;将,率领;哭之如父状语后置;各0.5分】 (2)略
12.读书勤奋、崇尚简朴生活、乐善好施、爱民如子等,结合文章内容略。(2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他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
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3月调研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4分) [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不相说 ( ) ②声威天下 ( ) ..③因令人捕为人卜者( ) ④田忌遂走 ( ) ..(2) 下列句中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邹忌以告公孙闬
A.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9. 用“/”划出下面的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乃 说 王 而 使 田 忌 伐 魏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6分)
(1) (4分)①同“悦”,喜欢 ②威慑 ③于是,就 ④逃走,逃跑 (2) (2分) D.
9. (2分) 乃/ 说 王/ 而 使 田 忌 伐 魏 10. (4分)
(1) 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 (2)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战胜别国。
11.(2分)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姜堰区一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陆羽,字鸿渐,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天宝中,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④
③
②
①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有删改)
【注】①筮:占卜;②火门山:山名。③燕处:在一起相处;④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因剪发佯狂不仕,故称“楚狂接舆”。⑤鬻(yù):卖;⑥回纥:少数民族部落。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阖门著书 ( ▲ ) ②遂庐火门山( ▲ ) ..③天下益知饮茶矣( ▲ ) ④始驱马市茶( ▲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口吃而辩
A.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D.发于声,而后喻(《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
或 言 有 僧 得 诸 水 滨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2分)
译文: ▲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2分)
译文: ▲ 11.请简要概括陆羽的形象特征。(2分)
▲ 8.(6分)(1)(4分)①关;②建造茅庐;③渐渐;④买。(2)(2分)C(A项表修饰,B项表并列,C项表转折,D项表顺承。) 9.(2分)或 / 言 / 有 僧 得 诸 水 滨
10.(4分)(1)(陆羽)和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路上有虎有狼也不逃避。(2分)(2)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2分)
⑥
⑤
11.(2分,答出一点得1分)个性张狂、相貌丑陋、信实守约、不慕功名利禄、虽口吃却善辩、率性而为、不拘礼法。 【译文】
陆羽,字鸿渐,不知生在何处。有人说他是和尚在处河边捡来养育的。陆羽长大后,用《易经》自己占卜,得《蹇》卦中的《渐》卦,说:“大雁落降到平地上,它的羽毛可以用来装饰。”于是,他以“陆”为姓,并按这个意思取了名和字。
天宝年间,太守李齐看见他,认为他不一般,就教他读书,于是陆羽就在火门山建造茅庐(居住下来)。(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说别人的优点,就像自己也拥有一样高兴;见人有了过失,就去恳切规劝,甚至触犯人家。朋友们在一起相处,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东西,起身就走,以致人家怀疑他生气了。(陆羽)和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路上有虎有狼也不逃避。上元初年,(陆羽)改名换姓隐居苕溪,自称桑苎翁,闭门著书。有时独行野外,一面诵诗一面敲击木板,徘徊不称心,有时又大哭而归,所以人们称他是当今的狂人接舆。后来,皇帝任他为太子文学,陆羽没有就职。贞元末年去世。
陆羽爱好喝茶,写了三篇茶经,谈茶的来源、沏茶的方法、茶的器具,尤其完备。天下人渐渐懂得喝茶了。当时卖茶的人就把陆羽制成陶像放在烘炉烟囱之间,尊他为茶神。那以后崇尚饮茶成为风气,当时回纥族入朝,开始赶着马买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