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陆敬山
来源:《黑河教育》2011年第12期
[内容摘要]诗歌是最精华、最生动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诗歌,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诗歌;地理教学;课堂气氛 一、运用诗歌增强记忆效果
在讲授《长江》一课时,可用诗歌降低记忆长江支流名称的难度。如对于金沙江大渡河,可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来讲解;讲我国的省区市划分时可用“三北两广两宁山,五江四南藏蒙川,陕甘青贵福吉安,港澳重天上台湾”来记忆;《黄河的治理》“地上河”部分的教学中,对“地上河”最形象的说明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这样的歌诀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掌握。
二、运用诗歌将知识化难为易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的知识比较抽象,若能在利用教具演示之外,再引用“地球形状稍扁圆,绕日运动叫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光照地球有直斜,形成五带分冷暖,公转地轴斜不变,春夏秋冬去又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等诗歌,就可以形象地描绘出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性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且化难为易。再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地形与气候的关系,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即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就会逐渐降低,山上山下的春天各有早晚,自然桃花开放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和“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杨柳未挂丝”虽然都是描写二月(农历),但物候景象却大相径庭:江南已是草木青翠、百鸟鸣唱的世界,堤岸上的杨柳正陶醉在春风博物之中,若隐若现,而处于北国的五原县却春风未度依然空寂萧条。通过物候的对比,使学生掌握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化难为易。中国地理《西北地区》有关本地区植被特征的描述是这样的:在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也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引用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说明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部气候干旱,是杨柳都无法生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运用诗歌深化教学内容
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把大戈壁飞沙走石的场面描绘得形象生动;“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把海潮及河流涨落规律生动地刻画出来;“四季无寒暑,一雨变成秋”是昆明四季如春的写照;“一山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气候随高度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边,对面喊得应,走路要一天”的民谣描述的是横断山区岭谷相间、交通困难的状况。这些诗歌易读易记,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丰富和深化了教学内容。 四、运用诗歌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讲解《长江的开发》“水能宝库”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内读图、分析讨论、合作理解,找出长江“水能宝库”主要位于上游河段。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追问:“为什么长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如此丰富?”学生结合识图,经过小组内的短暂讨论,得到答案:“长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处于一、二阶梯与二、三阶梯两两阶梯的交界处,所以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进而,我继续启发到:“三峡水能资源巨大,大诗人李白也曾有诗为证,想想是哪首诗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热情洋溢地齐声朗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时我也被同学们高涨的热情深深感染,补充说:“毛泽东早在1956年,就有要在三峡处建立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有《水调歌头游泳》诗词为证。哪位同学知道,诗词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要在三峡处建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这时,一位男生举手站起大声朗诵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实现了真正的双边教学。 五、运用诗歌陶冶学生的情操
气候知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如果恰当地引用一些诗歌,就可以使抽象的气候知识简单明了。“北国正冰封,南天春意浓”形象概括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的特征;“六月暑天皆着棉,一年多半是寒天”形容高寒的青藏高原再恰当不过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北国塞外的寒冬渲染得多么美丽;“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是令人向往的沿海地区气候……两三行诗,寥寥十几字,就具体形象地描画出我国各地的气候特征。学生听得明,感觉美,既有浓厚的诗意,又生动贴切地说明了气候中的科学道理。这哪里是在讲枯燥的气候知识,是学生在享受艺术之美啊,相信他们会陶醉在这些诗句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中,既提高了文学修养,陶冶了情操,又掌握了其中的地理知识。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诗歌,能恰如其分地描绘出所要表达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仅能把这些知识讲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形象直观,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提高地理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付淑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