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B)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歌德D.席勒
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的。(B)A.美和美的规律B.艺术C.审美经验D.审美心理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A)A.分析哲学B.实用主义美学C.新自然主义美学D.精神分析学
1.4.中国当代着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C)A.美感心理B.美学史C.美感经验D.美学原理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o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B)A.杜威B.弗洛伊德C.荣格D.阿恩海姆
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C)A.费希纳B.弗洛伊德C.荣格D.布洛
1.7.中国当代着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D)A.艺术B.美感C.审美状态D.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D)A.自然美B.科技美C.日常美D.艺术美 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A)A.英伽登B.杜夫海纳C.康德D.狄拉克
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B)A.艺术美B.科技美C.生活美D.自然美
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D)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人文学科D.哲学学科
1.12.美学的性质是(C)A.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B.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人文学科C.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D.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社会科学 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C)A.美B.自然C.审美活动D.人类社会
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A)A.哲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D.现象学方法
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B)A.黑格尔B.鲍姆加登C.莱辛D.康德
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A)A.审美意识B.美学思想C.美学学科D.美学原理
1.17.悲剧意识属于(C)A.初级审美意识B.中级审美意识C.高级审美意识D.以上都不是
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D)A.意识B.竖琴C.事物D.理念
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A)A.文艺复兴之后B.中世纪时C.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时候D.社会主义社会
1.20.鲍姆加登被称为(D)A.哲学之父B.科学之父C.文学之父D.美学之父 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的学科。(A)A.低级的感性认识B.人的意志C.理性D.意念
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D)A.理念论B.先验主体论C.绝对精神论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B)A.意念B.实践C.精神D.物质
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B)A.柏拉图B.黑格尔C.康德D.席勒
1.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A)A.自由B.实践C.劳动D.阅读
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C)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封建社会
1.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B)A.多向度的人B.单面人C.双重性格的人D.多重性格的人
1.28.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B)A.学习B.觉解C.实践D.艺术
1.29.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C)A.自发性B.内在性C.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D.动态性 1.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A)A.天地境界B.道德境界C.功利境界D.自然境界
1.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C)A.功利境界B.学术境界C.艺术境界D.伦理境界
1.32.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B)A.知识B.体验C.美D.存在 1.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A)A.自由B.限制C.必然D.可能
1.34.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B)A.毫无瓜葛B.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C.同一个概念D.包含关系
1.35.审美活动相对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C)A.同时的B.在后的C.在前的D.无所谓先后
1.36.下列审美形态属于中国的是(D)A.崇高B.荒诞C.喜剧D.气韵 1.37.审美经验是一种(A)A.感性体验B.感官体验C.认识D.感官快感
1.38.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不包括(D)A.艺术创造B.艺术作品C.艺术接受D.艺术欣赏 1.39.通过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这是(B)A.广义的美育B.狭义的美育C.美育D.以上都不是
1.40.不论广义的美育,还是狭义的美育,都是通过--才能实现。(D)A.人生境界B.实践C.生存实践D.审美活动
1.41.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A)A.审美活动B.审美理想C.审美意象D.审美心理
2.1.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A)A.审美需要B.抽象思维C.审美理想D.认识能力
**.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最高位置的是(D)A.审美需要B.审美经验C.审美趣味D.审美理想
2.3.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决定的。(B)A.主体的个体特征B.后天的社会因素C.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D.人的生理素质
2.4.“趣味无可争辩”观点的错误在于把(A)A.审美趣味相对化B.审美趣味绝对化C.审美趣味个性化D.审美趣味主观化
2.5.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构成的(D)A.信仰关系B.认识关系C.审美关系D.本己性精神交流
2.6.以下不属于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的是(D)A.自律性B.个性化C.开放性D.形式符号性
2.7.马克思说过:“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的特性。(A)A.自律性B.超越性C.自我性D.开放性
2.8.美感产生于(A)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2.9.以下不属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的是(B)A.惊异B.领悟C.体验D.
澄明
2.10.澄明之境的进入,需要审美主体的--才能自动展现出来。(B)A.审美距离B.静观体验C.陌生化D.热情投入
2.11.所谓“胸有成竹”,说明审美对象具有--的特征。(D)A.虚无性B.具体性C.不可捉摸性D.非实体性
2.12.提出“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的是(C)A.欧阳修B.苏轼C.梅尧臣D.柳宗元 2.13.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过的概念是(C)A.自由创造B.交感巫术C.自由游戏D.劳动先于艺术
2.1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B)A.加达默尔B.弗洛伊德C.柏格森D.贝尔
2.15.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的学者是(B)A.泰勒B.弗雷泽C.卡o毕歇尔D.普列汉诺夫
2.16.在解释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上有可信说服力的是(D)A.表现说B.劳动说C.本能说D.巫术说
2.17.普列汉诺夫提出的理论是(B)A.有意味的形式B.劳动先于艺术C.自由游戏D.巫术礼仪活动
2.18.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C)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祀的崇拜
2.19.人类审美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0.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D)A.语言艺术B.家庭生活C.劳动工具D.巫术礼仪活动
**1.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直接前提是(B)A.人类开始运用语言B.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C.人类具有思维能力D.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2.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之一绘画,多以早期人类的--为主题。(B)A.婚姻恋爱B.狩猎生活C.巫术仪式D.耕种
3.1.对审美体验的理性反思和逻辑总结构成了(A)A.审美形态B.审美范畴C.审美活动D.审美经验
3.2.认为审美形态是美的形态的逻辑出发点是(C)A.认为美是主观的B.认为美中有人的体验C.认为美是客观的,完全外在于人D.认为美在实践中形成
3.3.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风格的观点,是将审美看成一种文化大风格,这种观点是(C)A.完全正确的B.抓住了审美形态的最主要的特征C.抓住了审美形态的某些重要特征,但不全面D.完全错误的
3.4.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类型的观点(A)A.是从形式上划分审美形态B.顾及到了审美形态的真实内涵C.是美的类型说D.是审美类型说
3.5.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范畴的观点(D)A.是美的范畴说B.是审美范畴说C.很全面D.犯了主客二分和现成论的错误
3.6.将审美形态与人生境界等同的观点(B)A.是正确的B.随着对人生境界研究的重视而出现C.人生境界具有审美形态的表形特征D.在古希腊时就如此
3.7.“虚实”不仅在文学意境中使用,还可以在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甚至现实生活的兵法中使用,这说明了审美形态具有(B)A.统摄性B.广泛性或普适性C.历史性D.现实性 3.8.“意象”不能称为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这种说法(B)A.是正确的,意象与审美形态毫无关系B.是正确的,意象不具有普适性或广泛性C.是错误的,意象就是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D.是错误的,意象具有广泛性
3.9.中国哲学之“道”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原则,贯穿于阳刚与阴柔,意与境等,说明审美形态具有(A)A.统摄性B.广泛性或普适性C.历史性D.现实性
3.10.中国古代的“神”及其有关的神韵等。在当今社会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审美形态的(C)A.统摄性B.广泛性或普适性C.历史性D.现实性
3.11.将丑和荒诞作为审美形态是在(D)A.古希腊B.文艺复兴C.中世纪D.19世纪中叶后
3.12.中国古代的诗学背后往往有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是审美形态的(B)A.历史性B.贯通性C.兼容性D.二重性
3.13.审美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这是审美形态的(C)A.历史性B.贯通性C.兼容性D.二重性
3.14.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C)A.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B.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统一C.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D.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 3.15.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A)A.诗性和音乐性的B.戏剧性和雕塑性的C.抒情性和叙事性的D.绘画性和音乐性的 3.16.西方早期审美形态的实质是(B)A.诗性和音乐性的B.戏剧性和雕塑性的C.抒情性和叙事性的D.绘画性和音乐性的
3.17.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的是(B)A.席勒B.索绪尔C.鲁迅D.巴赫金
3.18.汉语高度重视词汇,而不像西方重视语法,所以它表现出一种(D)A.哲学性B.逻辑性C.清晰性D.诗性
3.19.和西方的审美文化不同,中国的审美文化具有的特征是(A)A.世俗化B.形而上性C.宗教化D.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3.20.理念论的伦理学内容,是道德至上的原则,具体到美学中,就表现为(C)A.真与善合一B.真与美合一C.美与善合一D.以上都不是
3.21.在理性主义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时,讲出“上帝死了”的人是(B)A.叔本华B.尼采C.罗兰巴特D.德里达
3.22.审美形态的出现与哲学息息相关,丑和荒诞出现的哲学背景是(C)A.人文主义盛行B.理性主义兴起C.非理性主义兴起D.古典主义盛行
3.23.中国哲学几千年基本上没变,下面的哪句话可以说明?(D)A.变则通B.物化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天不变道亦不变
3.24.许多审美形态都是最初表现为(C)A.自然形态B.社会形态C.艺术形态D.人生形态
3.25.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是(A)A.优美和崇高B.悲剧和喜剧C.丑和荒诞D.优美和丑
3.26.明确将美分为秀美和威严两类,并说前者可以看作女性美,后者可以看作男性美的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西塞罗D.本雅明
3.27.在狭义上,美主要指(C)A.崇高美B.悲剧美C.优美D.喜剧美
3.28.认为美不含功利性,至于审美主体的自由创造的“心意能力”相关的是(A)A.康德B.歌德C.雅斯贝斯D.席勒
3.29.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C)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托尔斯泰
3.30.下列对优美的理论探讨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B)A.古希腊时期,把优美与美划等号B.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三角形C.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D.英国画家荷迦兹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3.31.康德说优美“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说明其论述着手的角度是
(C)A.对象的物性特性B.对象的形式特征C.审美效应D.生理效应
3.32.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来进行研究的是(B)A.朗吉弩斯B.博克C.索绪尔D.歌德
3.33.康德分析崇高,认为其特征是“无形式”的着作是(A)A.《判断力批判》B.《美学》C.《论崇高》D.《谈美书简》
3.34.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C)A.朗吉弩斯B.博克C.毕达哥拉斯D.歌德
3.35.朗吉弩斯将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对举的美来论述的着作是(C)A.《拉奥孔》B.《美学》C.《论崇高》D.《论崇高与美》
3.36.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D)A.博克B.席勒C.黑格尔D.康德
3.37.康德认为,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巨大表现在(C)A.数学的崇高B.力学的崇高C.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D.艺术的崇高
3.38.利奥塔德美学的基本特点是其将整个美学体系建立在(B)A.悲剧上B.崇高上C.荒诞上D.丑上
3.39.恩格斯认为悲剧性冲突的实质是(D)A.一除悯和恐惧B.对立理想的冲突C.永恒正义的和解D.历史必然性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3.40.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是(D)A.表现冲突和毁灭B.表现巨大的哀伤C.具有崇高性D.表现毁灭,也表现抗争
3.41.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A)A.亚里士多德B.席勒C.黑格尔D.康德
3.42.最早对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的着作是(A)A.《诗学》B.《理想国》C.《悲剧的诞生》D.《美学》
3.43.黑格尔对悲剧的最大贡献是(A)A.将辩证思维运用到悲剧分析B.对悲剧给人的审美体验进行分析C.最先对悲剧进行系统研究D.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3.44.“悲剧冲突”的提出者是(C)A.亚里士多德B.席勒C.黑格尔D.康德
3.45.尼采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着作是(C)A.《诗学》B.《判断力批判》C.《悲剧的诞生》D.《美学》
3.46.提出罪孽说和焦虑说的是(A)A.克尔凯戈尔B.叔本华C.尼采D.弗洛伊德 3.47.“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提出这个观点的是(C)A.柏格森B.克尔凯戈尔C.鲁迅D.巴赫金
3.48.在西方,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B)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黑格尔D.康德 3.49.巴赫金根据自己对喜剧的理解,尤其是对拉伯雷的《巨人传》研究,提出的思想是(A)A.狂欢化B.复调C.对话性D.形式压倒内容
3.50.“丑的事物的确是一个历史的和中介的范畴”,提出这个观点的是(B)A.马克思B.阿多诺C.本雅明D.马尔库塞
3.51.鲍姆加登的“美学”,意指(A)A.感性学B.理性学C.艺术学D.美术学
3.52.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并在其作品中得到体现的是(B)A.波德莱尔B.雨果C.罗丹D.兰波
3.53.雨果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表现其美丑辩证的是(B)A.《九三年》B.《巴黎圣母院》C.《恶之花》D.《(克伦威尔)序》
3.54.第一部研究丑的美学专着是(B)A.《(克伦威尔)序》B.《丑的美学》C.《形而上学》D.《罗丹论艺术》
3.55.开启了现代丑学研究的是(D)A.克尔凯戈尔B.叔本华C.尼采D.罗森克兰兹
3.56.下列作品中,没有以丑为主题的是(D)A.《恶之花》B.《荒原》C.《白痴》D.《追
忆逝水年华》
3.57.使荒诞派戏剧的名称固定下来的着作是(A)A.埃斯林的《荒诞派戏剧》B.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C.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D.罗丹的《罗丹论艺术》
3.58.认为“凡没有担当起在世界的黑夜中对终极价值的追问的诗人,都称不上这个贫困时代的真正的诗人”的西方哲学大师是(B)A.海子B.海德格尔C.荷尔德林D.加缪
4.1.提出“迷狂”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B)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
4.2.“回忆说”在柏拉图的美学理论中涉及审美的(A)A.一般规律B.特殊现象C.不可知性D.虚幻性
4.3.在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中,悲剧的作用在于(C)A.惩恶扬善B.愉人耳目C.净化心灵D.克制欲望
4.4.西方美学十八世纪出现的转向集中体现在(B)A.德国古典主义美学B.英国经验主义美学C.分析美学D.语义学美学
4.5.将审美经验明确地归结为情感活动。(D)A.奥古斯丁B.哈奇生C.伽达默尔D.休谟 4.6.康德提出了“游戏说”,其核心在于想象力和知性之间的(B)A.龃龉不合B.协调一致C.似是而非D.互为前提
4.7.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A)A.逻辑经验主义B.社会实证主义C.语言学D.自然主义
4.8.在现代美学体系中,科学主义美学的对立面是(C)A.社会主义美学B.印象主义美学C.人本主义美学D.经验主义美学
4.9.分析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A.维特根斯坦B.叔本华C.海德格尔D.杜威
4.10.“直觉是把握生命及其生成过程的唯一方法。”这一论点来源于(C)A.尼采B.维特根斯坦C.叔本华D.柏格森
4.11.在解释学的“本体论转折”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的人物是(C)A.施莱尔马赫B.狄尔泰C.海德格尔D.胡塞尔
4.12.系统的解释学美学形成于(B)A.海德格尔B.伽达默尔C.胡塞尔D.维特根斯坦 4.13.美感理论建立在思维方式的基础上。(C)A.形式逻辑B.经验主义哲学C.形而上学二元对立D.自然主义
4.14.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的一种重要形式。(A)A.人生实践B.日常生活C.阅读接受D.艺术创造
4.15.自然对象的道德内涵在中国一般体现在(A)A.自然特征比附人类道德B.写作抒情性C.激发主体道德体验D.抒情的泛道德化
4.16.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D)A.理性活动B.思维活动C.感官反映D.非理性活动 4.17.主张非理性是一种低级混乱的认识,这一观点是出于--的偏见。(C)A.科学主义B.自然主义C.形而上学D.辩证法
4.18.审美经验的本质直观性是在于它把理性从解放出来。(C)A.客观B.推理C.概念D.判断
4.19.有人说,因为审美经验是直接将形式与自身感受相联系,所以无法把握本质。在这里他混淆了(A)A.外观与现象B.直觉与本质C.形式与外观D.感受与直觉
4.20.审美经验也可能产生功利的效果,从对象角度来看(C)A.接受者有受教育的意愿B.对象是有形式的C.对象的形式是与内容结合的D.审美愉悦不同于一般的生理快感 4.21.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是(B)A.抒情B.象征C.描写D.夸张 4.22.作品的超验本质构成了它的(C)A.冥想性B.深沉感C.形而上质D.距离感
4.23.人的五官具有审美能力,根本上是因为(B)A.审美所关涉的是形式B.感觉在实践
中获得了社会性C.五官是人与外在接触的通道D.感觉在实践中部分扬弃了生物性 4.24.在审美经验中,起点是(B)A.情感B.感知C.想象D.理解 4.25.审美感知总是以的形式把握对象的。(D)A.唯美B.理想C.现实D.完形
4.26.下列不属于想象的初级形式的是(B)A.类似联想B.再创造想象C.对比联想D.接近联想
4.27.在审美经验中,是一个核心因素。(C)A.情感B.感知C.想象D.理解 4.28.在审美经验中,是最活跃的因素。(A)A.情感B.感知C.想象D.理解 4.29.“移情说”是谁提出来的?(C)A.康德B.叔本华C.里普斯D.柯林伍德 4.30.审美想象受到审美理解的(A)A.制约B.补充C.指导D.压制
4.31.创立“发生认识论”学说的是(D)A.莱布尼茨B.荣格C.弗洛伊德D.皮亚杰 4.32.中国禅宗的坐忘境界是一种心理的调节。(B)A.理想B.功能C.结构D.形态 4.33.审美经验生成的规律是(C)A.通感规律B.渐进规律C.同化--调节律D.三一律 4.34.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是通过与对象建立联系的。(C)A.观察B.感官C.整个身心D.视觉
4.35.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中,的作用是最关键的。(A)A.审美想象B.审美理解C.审美感知D.审美情感
4.36.对象的审美特征的充分显现必须借助于____,使我们得以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B)A.审美理解B.先验想象力C.经验想象力D.审美情感 4.37.审美距离是提出来的。(D)A.叔本华B.尼采C.克罗齐D.布洛 4.38.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中,的作用是最关键的。(B)A.审美想象B.审美理解C.审美感知D.审美情感
4.39.“反思判断力”这一概念是从出发去探讨事物规律的。(D)A.概念B.设想C.历史D.特殊
4.40.反思判断力是哪一位着名哲学家提出来的概念?(B)A.黑格尔B.康德C.尼采D.鲍桑葵
5.1.大约到了才把艺术一词专指诗歌、绘画、舞蹈、戏剧、雕塑。(C)A.古希腊B.16世纪C.17世纪D.18世纪
5.2.游戏说最早是由提出的。(C)A.歌德B.席勒C.康德D.黑格尔 5.3.集体无意识说是由提出。(A)A.荣格B.马斯洛C.弗洛伊德D.帕格森 5.4.符号说是从对艺术下定义。(C)A.艺术功能角度B.艺术起源角度C.艺术本质角度D.艺术形式角度
5.5.抹煞了艺术家个性的理论是(B)A.游戏说B.集体无意识说C.模仿说D.有意味的形式说
5.6.集体无意识说是一种建立在上的假设。(C)A.巫术说B.宗教学C.心理学D.生物学 5.7.最早提出“天才论‘’的美学家是(C)A.亚里士多德B.布洛C.康德D.尼采
5.8.艺术是”抒情的表现“,属于(C)A.有意味的形式说B.巫术说C.表现说D.符号说 5.9.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A)A.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征B.忽视了艺术的认识功能C.忽视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D.夸大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
5.10.柏格森说:”诗意是表现心灵状态的。“体现了的观点。(C)A.游戏说B.载道说C.表现说D.模仿说
5.11.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B)A.符号说B.表现说C.集体无意识D.有意味的形式说
5.12.抽象地谈论审美情感,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A)A.有意味的形式说B.符号说C.娱乐说D.游戏说
5.13.符号说是由提出的。(D)A克莱夫o贝尔B.克罗齐C.柏格森D.苏珊o朗格 5.14.下列不主张载道说的是(D)A.孔子B.韩愈C.柳宗元D.苏轼
5.15.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艺术的是(D)A.集体无意识说B.符号说C.有意味的形式说D.娱乐说
5.16.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的美学家是(B)A.苏珊o朗格B.罗曼o英伽登C.杜夫海姆D.阿恩海姆
5.17.诗与画都是艺术,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
5.18.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C)A.物质实在层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
5.19.艺术品结构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过渡依赖于(B)A.物质实在层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
5.20.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B)A.物质实在层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
5.21.作为经鉴赏者的审美知觉和想象而产生的是(B)A.物质实在层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
5.22.下列艺术品中最能反映艺术品意境超验层的是(C)A.陶瓷B.摄影C.中国书画D.雕塑
5.23.在意象的主要类型中,兴象的基本特征是(B)A.仿真B.天然C.主D.抽象
5.24.左拉、福楼拜、梅里美的小说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是(B)A.喻象B.仿象C.兴象D.抽象
5.25.从意象走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是(C)A.物化B.想象C.物态化D.意向
5.26.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D)A.喻象B.兴象C.仿象D.抽象
5.27.审美意象是一种(C)A.虚拟的存在B.客观的物质存在C.精神的存在D.客观--精神存在
5.28.”燕山雪花大如席“中的雪花形象属于(A)A.喻象B.兴象C.仿象D.抽象 5.29.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是(A)A.意象世界的创造B.意境世界的创造C.表象世界的创造D.内容世界的创造
5.30.提出了:”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这一论述。(B)A.朱光潜B.宗白华C.李泽厚D.王国维
5.31.在”意境“范畴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是(C)A.王昌龄B.王国维C.苏轼D.司空图
5.32.应成为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的是(C)A.创造有意境的世界B.创造有意象的世界C.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D.创造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5.33.艺术品的核心任务是(A)A.创造意象世界B.创造形象世界C.创造抽象世界D.创造意境世界
5.34.《荷马史诗》提供了丰富的古希腊的历史资料,这反映了艺术的(B)A.宗教感化功能B.认识功能C.审美功能D.社会干预功能
5.35.艺术品的外围功能是(B)A.宗教感化功能B.商业广告功能C.文化交流功能D.道德教育功能
5.36.艺术的首要功能是(C)A.认识B.道德C.审美D.娱乐 5.37.”寓教于乐“是提出的。(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
6.1.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A)A.艺术的存在方式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6.2.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中。(C)A.图式化结构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C.意象世界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中
6.3.艺术存在于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首要的一环?(A)A.艺术创造过程B.艺术品中C.艺术接受过程D.艺术传播过程 6.4.在现代阐释学看来,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人类--中。(D)A.集体无意识B.普遍的互相联系C.存在的实在性和荒谬性D.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
6.5.艺术创造的核心是(D)A.创作冲动B.主体的灵感C.艺术操作D.意象生成
6.6.在意象的孕育这一过程之中,主客体的相遇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C)A.不期而至的惊讶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D.完全的精神升华 6.7.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C)A.精神层面B.初步C.物态化和物化D.形而上
6.8.在现代美学看来,艺术天才是一的。(B)A.实质上不存在B.客观存在C.人们心里的主观存在D.完全不存在
6.9.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为重要的是(D)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B.突破客观的规律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D.将其融会和整合 6.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D)A.《法律篇》B.《克力同篇》C.《巴门尼德篇》D.《伊安篇》
6.1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A)A.艺术的形式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D.败笔
6.1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C)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C.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D.审美特性的差异 6.13.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A)A.黑格尔B.布托C.刘勰D.柏拉图
6.14.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这一指导分类标准的依据,属于(A)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5.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C)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6.艺术的特点为只能够选取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瞬间进行表现。(B)A.绘画B.雕塑C.建筑D.戏剧
6.17.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C)A.建筑B.绘画C.音乐D.戏剧
6.18.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最具动态色彩的艺术是(C)A.建筑B.绘画C.音乐D.戏剧
6.19.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D)A.建筑B.绘画C.音乐D.戏剧;
6.2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D)A.接受主体的参与B.艺术品的中介作用C.鉴赏D.意象的重建
6.21.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在于它的结构框架。(C)A.格式塔B.矛盾性C.图式化D.多义性
6.22.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接受是一个--的过程。(B)A.飞跃B.阶段性C.不可控D.有计划的
6.23.所谓”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B)A.结构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C.空白与不确定处D.意象的组织 6.24.在审美鉴赏中”悟“的阶段,形式符号最终被--了。(D)A.抛弃B.凝固C.扬弃D.克服
6.2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悟“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就显得十分必须。(A)A.审美鉴赏指导B.超越观这一阶段C.延长”品“这一阶段D.细读文本
7.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B)A.礼B.乐C.术D.射
7.2.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B)A.尧的时代B.舜的时代C.禹的时代D.周文王的时代
7.3.礼乐纳人学校教育是在(A)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始皇时期
7.4.《左传》中季札观乐时,非常推崇_____,认为它”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A.《颂》B.《风》C.《雅》D.《诗》
7.5.在先秦时,美育的最高理想是(A)A.乐B.和C.礼D.仁
7.6.把和与同严格区分开来的是(B)A.《乐记o乐情》B.《国语o郑语》C.《毛诗序》D.《尚书o舜典》
7.7.”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出自(D)A.舜B.朱熹C.刘向D.董仲舒
7.8.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C)A.曹操B.曹丕C.徐斡D.阮籍
7.9.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且使美育有了自己的范围,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的时期是(C)A.先秦B.两汉C.魏晋D.隋唐
7.10.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D)A.虚静B.以物观物C.文以载道D.消融查滓
7.11.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B)A.李贽B.金圣叹C.汤显祖D.李渔 7.12.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的是(A)A.李渔B.金圣叹C.李贽D.曹雪芹
7.13.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C)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鲁迅 7.14.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A)A.蔡元培B.梁启超C.王国维D.纳兰性德
7.15.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鲁迅 7.16.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B)A.王国维B.梁启超C.叶圣陶D.鲁迅 7.17.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C)A.鲁迅B.康有为C.王国维D.朱熹
7.18.西方美育思想最早开端于(A)A.古希腊罗马B.中世纪C.文艺复兴D.启蒙运动 7.19.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B)A.毕达哥拉斯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7.20.”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D)A.贺拉斯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柏拉图
7.21.”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出自(A)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马佐尼 7.22.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深入神学,古希腊罗马的”“被用来作为教会教育的内容。(A)A.七艺B.六艺C.五经D.四书
7.23.文艺复兴时期,取代神学观念的是(D)A.虚无主义B.自由主义C.浪漫主义D.人文主义
7.24.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的标志是(D)A.柏拉图的《理想国》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C.贺拉斯的《诗艺》D.席勒的《审美书简》
7.25.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是(C)A.恩格斯B.列宁C.马克思D.毛泽东
7.26.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B)A.美育是情感教育B.美育是人格教育C.美育是
艺术教育D.美育是道德教育
7.27.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A)A.美是诉诸感性的B.美可以潜移默化C.美具有能动性D.以上皆不对
7.28.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B)A.人物形象B.感性形象C.理性形象D.自然形象
7.29.”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A.《文心雕龙》B.《南词叙录》C.《淮南子》D.《绘事发微》
7.30.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D)A.冉求B.朱光潜C.老子D.孔子 7.3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D)A.庄子B.苟子C.韩非D.老子
7.32.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视为最高境界的是(C)A.儒家B.道家C.佛教禅宗D.理学家
7.33.提倡”顿悟顿修“的是(C)A.老子B.庄子C.慧能D.玄奘 7.34.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最高境界是(C)A.道德境界B.功利境界C.审美境界D.科学境界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BC)A.维特根斯坦B.杜威C.李泽厚D.费希纳E.布洛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BCE)A.费希纳B.弗洛伊德C.荣格D.蒋孔阳E.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A.艺术美B.自然美C.科技美D.日常生活中的审美E.心灵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ABCDE)A.哲学B.心理学C.民俗学D.人类学E.社会学 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ACD)A.审美意识B.审美意象C.美学思想D.美学学科E.审美形态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ABCE)A.《牡丹亭》B.《红楼梦》C.《俄狄浦斯王》D.仰韶文化(鹰鼎)E.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AB)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C)A.审美意识的产生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着作问世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ACD)A.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B.完全是马克思独创C.具有生成性D.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E.具有自发性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BC)A.自我意识B.人自身C.现实的人D.审美的人E.道德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ABC)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C.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D.人在审美中的自由E.人在欣赏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AD)A.个体内在性B.自足性C.圆融性D.生成性E.觉解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ABCD)A.自然境界B.功利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E.审美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BCDE)A.功利境界B.伦理境界C.政治境界
D.学术境界E.宗教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AB)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C.只具有一个层次D.等同于人生境界E.与人生境界对立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CD)A.超现实性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C.超功利性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E.主观性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BCD)A.神妙B.崇高C.喜剧和悲剧D.丑和荒诞E.意境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B)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C.以求真为目的D.以求善为目的E.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2.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BC)A.鉴赏力B.审美兴趣C.审美品位D.审美个性E.审美能力
**.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3.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着作是(AB)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德意志意识形态》C.《判断力批判》D.《共产党宣言》E.《中国**和欧洲**》 2.4.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CD)A.审美需要B.审美趣味C.审美主体D.审美对象E.审美经验
2.5.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BE)A.色彩B.体积C.形状D.音响E.旋律 2.6.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ABCDE)A.多样统一B.整齐一律C.节奏韵律D.均衡对称E.对比调和
2.7.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C.开放性的系统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眭、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CD)A.”言有尽而意无穷“B.”自由游戏“C.”坐忘“D.”非现实化“E.”欲辩忘言“
2.9.以下着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着作有(ACE)A.《艺术的起源》B.《艺术与知觉》C.《金枝》D.《美育书简》E.《原始文化》
2.10.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ABD)A.审美愿望B.审美理想C.审美需要D.审美趣味E.审美体验
2.1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AC)A.器物造型B.固定装饰C.器物装饰D.非固定装饰E.语言活动
2.1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ABE)A.耳环B.锥髻C.文身D.凿齿E.戒指
3.1.美的形态说包括(ACD)A.美的类型说B.审美风格说C.美的范畴说D.美的价值形态说E.人生境界说
3.2.审美类型包括(AB)A.美的类型说B.审美类型说C.美的范畴说D.美的价值说E.人生境界说
3.3.中国哲学之”道“,具有统摄性,其可以统摄下列哪些审美形态?(CDE)A.喜剧与悲剧B.荒诞与丑C.阳刚与阴柔D.意与境E.形与神
3.4.判断最基本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ABC)A.广泛性B.统摄性C.历史性D.生成性E.贯通性
3.5.审美形态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指的是(AB)A.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B.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C.审美形态的贯通D.审美形态的兼容E.审美形态的二重性
3.6.中国审美文化具有世俗化的特征,其体现是(CD)A.追求终极价值B.具有形而上C.将上帝神灵人格化与把人的祖先神灵化合而为一D.与世俗享乐主义和现世思想结合E.与哲学关系密切
3.7.中国古代文论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关系进行了很多的探讨,下列属于这种探讨的是(BCD)A.净化说B.发愤着书C.不平则鸣D.穷而后工E.文以载道
3.8.西方的四大审美形态是(ABDE)A.悲剧B.崇高C.喜剧D.丑E.荒诞
3.9.审美形态包含的六种基本类型是(CDE)A.冲淡与平和B.阳刚与阴柔C.悲剧与喜剧D.丑与荒诞E.崇高与优美
3.10.司空图把诗歌的风格、意境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其中与优美相连的类型是(ABDE)A.冲淡B.纤浓C.雄浑D.清秀E.委曲
3.11.博克认为,人的情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AB)A.生殖欲和一般的社交愿望B.安全的需求C.对精神的追求D.对自我发展的追求E.对饮食的渴望
3.12.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要素是(ABC)A.冲突B.抗争C.毁灭D.突转E.净化 3.13.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的贡献是(AC)A.首先对悲剧理论进行系统总结B.将辩证法应用于悲剧C.对悲剧给人的审美体验进行分析D.提出了悲剧冲突的概念E.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悲剧
3.14.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关于这些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悲剧诞生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B.日神精神代表梦境状态C.酒神精神代表迷醉状态D.日神代表音乐艺术的振奋E.酒神代表造型艺术的静态
3.15.下列关于喜剧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喜剧既是一种艺术类型,也是一种审美形态B.喜剧以”笑“为载体C.喜剧理论的核心是探讨笑及其成因D.黑格尔认为”喜剧是压倒观念“E.离尚的喜剧是远离悲剧的
3.16.喜剧的两种形式是(BC)A.滑稽B.幽默C.讽刺D.传奇E.搞笑
3.17.巴赫金是对当代文学和美学都有深远影响的人,关于他的观点,下列正确的是(ABCDE)A.提出狂欢化B.认为生活分为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生活C.日常生活显示了官方严肃的态度D.狂欢式生活是一种自由解放审美体验E.作为狂欢的喜剧,也就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另一种打破秩序、规范的自由体验
3.18.古希腊对美的研究很多,但对丑研究却不够。其原因是(AB)A.古希腊民族高度崇尚美B.希腊风气中美与善同一C.官方禁止D.古希腊不存在丑E.古希腊民族厌恶丑
3.19.罗兰克兹对丑的研究的贡献是(ACD)A.提出丑的美学B.丑仅仅陪衬美C.艺术可以”理想化“丑D.顾及到艺术表现丑的效果即消除丑的不快之感E.艺术可以美化丑
3.20.人变为”非人“的真实含义包括(ABC)A.人不再是全面体现人本质的人B.人失去了终极关怀的基础C.自由只是观念的自由,并非现实人生的自由D.人依然保留自己的本质E.人在荒诞中获得现实的自由
3.21.崇高与丑的相似之处包括(ABC)A.形式上的不和谐B.效应上的痛感C.都具有非理性的因素D.都是形式大于观念E.都更富于理想性
4.1.柏拉图的”回忆说“这一论点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AB)A.揭示了审美主体的亢奋状态B.触及到了审美的非功利性和超越性C.强调了审美的形而上D.揭示了情感宣泄的社会功用E.强调了审美活动的不可知性
4.2.下面的哲学家、美学家中,属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重要代表的是(BCDE)A.罗素B.夏夫兹博里C.荷加兹D.哈奇生E.休谟
4.3.审美经验在下列哪些领域中可能发生?(ACE)A.艺术B.生产C.自然D.政治E.社
会
4.4.审美具有直观性,它包括(CE)A.艺术直观性B.体验直观性C.本质直观性D.活动直观性E.感性直观性
4.5.审美经验的三个主要特征是(ABC)A.超越性B.非功利性C.直观性D.体验性E.启示性
4.6.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体现在(BD)A.艺术行为不同于生产行为的逻辑B.审美只涉及对象的外观和形式C.艺术接受的多种动机D.审美愉悦与一般快感有本质区别E.审美活动无动机性
4.7.审美经验是具有功利作用的,这种功利作用来源于(AC)A.任何形式都是与内容结合的B.主体的功利性C.主体的精神思想必然被影响D.审美活动体现为一个价值活动E.审美经验也能够满足一般的快感
4.8.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体现在向--的超越。(BCD)A.形而上世界B.精神世界C.理想世界D.超验世界E.主体世界
4.9.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是(ABCE)A.感知B.想象C.情感D.回昧E.理解 4.10.在人的诸种感官感觉中,等感觉在美学上的作用是最重要的。(AB)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E.味觉 4.11.想象活动包括(ABCDE)A.创造性想象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接近联想E.再创造想象
4.12.审美理解的特点是(BD)A.自由性B.非概念性C.即时性D.多义性E.变动性 4.13.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BC)A.基础B.原动力C.对象和内容D.补充E.反面
4.14.审美主体通过自我调节来强化心理图式,这其中涉及(ABCD)A.审美对象的层次高低B.审美能力的大小C.人生态度的积极与否D.人生境界的高低E.人生理想的远近
4.15.自调节的特殊要求是(CE)A.审美理解先于审美想象B.透过形式把握本质C.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D.纯化审美情感E.反馈调节
4.16.审美经验具有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它可以分为(ACD)A.呈现阶段B.感知阶段C.构成阶段D.评价阶段E.体验阶段
4.17.根据法国现象学家杜夫海纳的分析,先验想象力具有的功能有(AB)A.后退B.开拓C.再现D.创生E.凝固
4.18.想象力的两个层面是(CD)A.自由B.约束C.先验D.经验E.超验
4.19.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判断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分为(AC)A.决定判断力B.推理判断力C.反思判断力D.形而上判断力E.准判断力
4.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E)A.审美对象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培养的B.审美体验所达到的深度,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式有关C.审美体验开始和结束的感觉是不同的D.审美深度体验使得主体在对象面前更为主导E.我们可以根据作品回溯到作者的自我
5.1.以下美学家中不属于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有(BE)A.斯宾塞B.谢林C.康德D.席勒E.卢梭
5.2.下列是对艺术从艺术起源角度加以定义的是(AB)A.游戏说B.集体无意识说C.教化说D.符号说E.娱乐说
5.3.下列中国美学理论中,不能划入表现说的有(BE)A.言志说B.载道说C.心生说D.缘情说E.韵味说
5.4.符号学美学将艺术品分成两个层次,即(CD)A.语义B.图形C.意义D.符号E.语音 5.5.下列不属于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层的是(AE)A.纸B.线条C.色彩D.旋律E.颜料
5.6.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AC)A.意向B.假设C.想象D.模仿E.虚拟 5.7.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直接结果是(AC)A.物质实存B.形象个性C.形式符号D.思想
内容E.审美对象
5.8.创造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意象是一切艺术家的共同目标,这从中西美学哪些论题中可以看出?(CD)A.”象外之象“论B.”非现实的幻想存在“论C.”隐秀“论D.”有意味的形式“论E.”:真实再现“论
5.9.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家的艺术意境创造的核心目标的是(BCE)A.虚B.静C.有D.远E.实
6.1.”艺术存在主体(AE)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在这一句话里面提到的主体指的是()A.创作主体B.传播主体C.准主体D.理念主体E.接受主体
6.2.艺术存在一共有三个环节,它们分别是(ABC)A.艺术创造B.艺术品C.艺术接受D.艺术传播E.艺术销售
6.3.作为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中介与桥梁,艺术品有以下基本特征(BCE)A.过渡性B.他律性C.形式符号性D.不稳定性E.开放性
6.4.独特的艺术意象不同于客观对象的原型之原因在于(ABCE)A.客观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B.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C.表象之间的关系依主体自身的规律发生转变D.表象之间的关系依照被修正了的客观规律E.表象自身作为主体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完全不同
6.5.意象的”生产“的双重涵义分别是(BC)A.进入流通系统B.生命孕育分娩C.工艺制作、生产D.艺术的流通得以完成E.艺术意象的完全存在
6.6.现代美学认为,艺术天才的形成是--合力的结果。(BCD)A.全部社会B.先天的心理结构C.先天的生理结构D.后天的实践E.后天的人们发现
6.7.艺术家具有特殊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使得他具备了艺术敏感的可能性,形成这种结构主要是因为(AB)A.天生多愁善感的心理生理特质B.长期的艺术修养C.长期的社会交际D.对于理念的充分的把握E.对于现实部分的逃避
6.8.在审美状态中所创造出的形式,是--在形式符号层次上的统一,是艺术的意义凝聚于”有意味的形式“.(CD)A.意象的生成B.意象的表现C.合目的性D.合规律性E.表现与表达
6.9.十九世纪杰出的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所划分的三种艺术类型是(BCD)A.理念型B.象征型C.古典型D.浪漫型E.客观型
6.10.下列艺术形式属于空间艺术的是(BCD)A.戏剧B.绘画C.建筑D.雕塑E.音乐 6.11.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在(ABC)A.建筑材料的审美性质B.建筑的形式结构C.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其艺术上的价值有着直接影响D.年代E.重量
6.12.古代中国论画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要义,强调画面(ACE)A.活B.板C.生D.滞E.畅
6.13.下列艺术形式属于时间艺术的是(AC)A.戏剧B.绘画C.音乐D.雕塑E.建筑
6.14.音乐的美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ABCE)A.声音间的组合关系B.各种声音按一定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规范组合C.表演者演奏为中介D.听众的接受E.完全动态的形态特征
6.15.布瓦洛的”三一律“要求戏剧必须做到--严格统一。(ABC)A.时间B.地点C.事件D.人物E.年代
7.1.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育“有两方面的含义,即(AB)A.育其身,尤指使人体格强壮,健康成长B.育其心,包括德、智、美三育C.思想教育D.政治教育E.文学教育
7.2.在先秦儒家那里,审美活动为了实现的和谐是(CD)A.人与自然的和谐B.人与社会的和谐C.天人关系的和谐D.人际关系的和谐E.人与自身的和谐
7.3.蔡元培认为,美育和宗教相比(ABC)A.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B.美育是
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C.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D.美育是永恒的,宗教是暂时的E.美育是多元的,宗教是一元的
7.4.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认为小说对人的感化作用分为(BCDE)A.化B.熏C.浸D.刺E.提
7.5.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的”四育“是(ABCD)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E.劳动教育
7.6.贺拉斯认为文艺的三个特性是(ADE)A.真实性B.虚构性C.哲理性D.情感性E.形象性
7.7.归纳起来,美育的内涵有(ADE)A.美育是人格教育B.美育是性格教育C.美育是心理教育D.美育是情感教育E.美育是艺术教育
7.8.下列表明美育是人格教育的是(ABC)A.孔子以山水比德B.屈原以芳草自喻C.古之君子对梅兰竹菊的精神认同D.王维的”空山不见人“E.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9.下列可以证明美育是诉诸感性的句子是(ABCDE)A.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B.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C.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D.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E.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
7.10.美育的能动性表现在(ABE)A.审美主体在美育过程中有着创造性,自觉参与其中B.主体在审美中能有自觉的追求C.美育可以潜移默化D.美育诉诸形象E.主体在参与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体现能动性
7.11.美育与德育的区别是(AD)A.德育有外在强制性,美育从内心,从人的情感角度打动人B.德育高于美育C.美育高于德育D.道德规范是一种严肃要求,审美感化往往使人亲和E.美育等与德育
7.12.美学家宗白华把境界区分为(ABCDE)A.功利境界B.伦理境界C.政治境界D.学术境界E.宗教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