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环评报告

2020-06-28 来源:钮旅网


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环评报告

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 批 稿)

XX环评机构 X零X年X月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I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总则 ...................................................................................................................... 3

1.1 评价目的 ........................................................................................................ 3 1.2 编制依据 ........................................................................................................ 3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 5 1.4 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工作等级、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 9 1.5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 14 1.6 评价因子 ...................................................................................................... 16 1.7 评价时段 ...................................................................................................... 16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 17

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 ............................................................. 17 2.2 建设规模及主要产品 ................................................................................. 17 2.3 投资、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 19 2.4 项目建设内容.............................................................................................. 19 2.5 总平面布置 .................................................................................................. 21

第三章 工程分析............................................................................................................ 22

3.1 主要原辅材料和主要设备 ........................................................................... 22 3.2 黄药系列 ...................................................................................................... 34 3.3 硫氮系列 ........................................................................................................ 43 3.4 黑药系列 ........................................................................................................ 48 3.5 松醇油 ............................................................................................................ 59 3.6 公用工程 ........................................................................................................ 60 3.7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64 3.8 营运期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 66 3.9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72

II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清洁生产分析 ................................................................................................... 75

4.1 清洁生产概述.............................................................................................. 75 4.2 本项目清洁生产分析 ................................................................................. 78 4.3 清洁生产建议.............................................................................................. 81

第五章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 82

5.1 自然环境 ...................................................................................................... 82 5.2 社会发展概况.............................................................................................. 83 5.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84

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97

6.1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97 6.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98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106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 108 6.5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与分析 ............................................................... 109 6.6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114 6.7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114

第七章 环境风险评价 ................................................................................................. 117

7.1 风险识别 .................................................................................................... 117 7.2 物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有害性分析 ................................................... 121 7.3 源项分析 .................................................................................................... 150 7.4 风险计算与评价........................................................................................ 158 7.5 风险防范措施............................................................................................ 166 7.6 应急预案 .................................................................................................... 171 7.7 风险评价结论............................................................................................ 177

第八章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 178

8.1 建设期污染防治对策 ............................................................................... 178 8.2 营运期废水治理措施 ............................................................................... 179 8.3 营运期废气治理措施 ............................................................................... 181

III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8.4 营运期噪声控制措施 ............................................................................... 183 8.5 营运期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 184 8.6 绿化 ............................................................................................................ 184

第九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 186

9.1 总量控制的目的........................................................................................ 186 9.2 总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 186 9.3 实施总量控制的项目 ............................................................................... 186 9.4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 186 9.5 污染物总量控制........................................................................................ 187

第十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88

10.1 环保投资 .................................................................................................. 188 10.2 环境损益分析.......................................................................................... 189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 190

11.1 环境管理计划.......................................................................................... 190 11.2 环境监测计划.......................................................................................... 191 11.3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内容及要求 ............................................................. 192 11.4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 ......................................................................... 194

十二章 公众参与.......................................................................................................... 196

12.1 公众参与调查概况.................................................................................. 196 12.2 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 ............................................................................. 197 12.3 信息公告 .................................................................................................. 198 12.4 第二次信息公告...................................................................................... 204 12.5 公众意见与建议...................................................................................... 206

十三章 产业政策符合性、厂址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 ............................................. 211

13.1 产业政策 .................................................................................................. 211 13.2 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 211 13.3 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 214

第十四章 评价结论 ..................................................................................................... 215

IV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图:附图一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 建设项目四置图; 附图三 厂区平面布置图;

附图四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水系图; 附图五 建设项目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附图六 项目卫生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包络线图; 附图七 XX县工业园化工产业区排污管网规划图 附图八 XX县工业园化工产业区功能分区图

附件:

附件一 XX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

备案的通知

附件二 《关于确认“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

行环境质量标准的函》;

附件三 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环评监测报告; 附件四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书;

附件五 XX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XX县工业园化工产业区安全发展规划的

批复,

附件六 X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XXXX工业园区(二期)概念规划环境影

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附件七 《公众参与调查表》附2份

附表: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V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 言

选矿药剂是用来改变矿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或创造条件调整矿物可浮性的化学药剂,分为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三大类,其中捕收剂主要有黄药、黑药、硫氮、硫氨酯、硫氮腈酯等,起泡剂主要有松醇油、酚类等,调整剂主要有无机酸、无机碱、金属离子盐等。我国的选矿药剂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各类黄药,各类黑药,乙硫氮,乙硫氨酯,酯105,松醇油及各类复配药剂等选矿药剂。选矿药剂主要用作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选矿的浮选剂,还可用作湿法冶炼沉淀剂及橡胶硫化促进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选矿药剂市场取决于上述工业的发展。

自2004年至今,国际国内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有色金属价格连续攀升,2006年上半年各种有色金属价格创历史新高,各矿山、选厂开足马力,新开采的矿山和新增选厂纷纷上马,有效地刺激了选矿药剂的需求增长,根据考察结果2005年国内需求量为6~7万吨,2006年上半年开始,选矿药剂增长较大,各生产厂家均满负荷开车,产销两旺,突破12万吨,2007年国内需求达到10万吨,出口4.8万吨,并将逐年增加。目前选矿药剂国内及出口总需求量约为15~17万t/a。

XX、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是我国有色金属主产区域,本项目产品辐射以上省份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

根据市场预测和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以及XX公司现有规划,拟定本工程的产品方案及规模为:年产12000吨选矿药剂。建设本项目可以丰富和发展当地工业园,为园区经济发展做贡献,同时可安排当地95人就业,所以建设本项目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XX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XX公司委托XX环评机构对该项目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们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到工程建设所在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勘查,详细了解与收集了本项目的有关资料,并征求了环保部门的意见,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HJ2.4-2009)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有关规范要求,结合该项目的特点,编制完成了《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

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次评价工作中得到了XX市环境保护局、XX县环境保护局和建设单位XX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XX市环境监测站等单位密切配合与大力协作,保证了环评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一章 总则

1.1 评价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现状,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分布情况及其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方式、排放量及浓度等,预测项目建设后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对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使该项目对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为主管部门和环保设计部门提供依据,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和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施行); (10)《XX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XX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令第2号,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12)《XX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XX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

(14)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

(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1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 (17)《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

(1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19)原国家环保总局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5[152]号,2006年2月14日施行);

(2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2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 [2002]125号文关于“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1.2.2 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2.3 项目文件

(1)《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XX县环保局确认的“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环境执行环准的函”。

(3)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书。

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

1.3.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本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环发〔2000〕1号修改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具体指标见表1.1。

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

浓度限值 序污染物 1小时或一日平号 名称 次平均 均 1 SO2 2 NO2 3 TSP 4 PM10 5 H2S 6 氨 7 CS2 (2)地表水

项目受纳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1.2。其中SS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

0.50 0.12 / / 0.01 0.20 0.04 0.15 0.08 0.30 0.15 / / 年平均 0.06 0.04 0.20 0.07 / / 标准来源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序号 1 2

项目名称 pH CODcr 标准限值 6~9 ≤20 5

标准来源 GB3838-2002,Ⅲ类水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3 4 5 6 7 BOD5 氨氮 高锰酸盐指数 硫化物 SS ≤4 ≤1.0 ≤6 ≤0.2 80 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3)地下水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3。

表1.3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单位:mg/L,pH除外)

项 目 pH 硫酸盐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标准值 6.5~8.5 ≤250 ≤20 ≤0.02 项 目 高锰酸盐指数 Ni Cu 标准值 ≤3.0 ≤0.02 ≤1.0 (4)声环境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边界规定,厂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具体指标见表1.4。

表1.4 声环境质量标准 (等效声级LAeq:dB)

类别 3类

昼间 65 6

夜间 5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5;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Ⅱ时段标准,见表1.6;恶臭气体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4554-93)二级标准,见表1.7:

表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排气最高允许最高允度限制值 筒高污染排放浓度许排放浓度3度物 (mg/m速率3(m监控点 (mg/m) (kg/h) ) ) 粉尘 120 15 3.5

表1.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单位:除烟气黑度外,其它为mg/m3)

周围外浓度最高点 1.0 锅炉类别 燃煤锅炉 NO排气筒高度执行标准 烟尘 SO2 x (m) 二类区Ⅱ200 900 / 35 时段 表1.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执行标准排气筒高度控制项目 (mg/m3) (m) 氨 1.5 25 硫化氢 0.06 25

7

排放量(kg/h) 0.016 0.93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硫化碳 3.0 6000(无量臭气浓度 纲) (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5 25 1.5 本项目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浓度限值详见表1.8。

表1.8 污水排放标准主要指标值表

序污染物名称 号 1 pH,无量纲 CODcr,2 mg/L 3 BOD5,mg/L 4 氨氮,mg/L 5 SS,mg/L 6 TP,mg/L 7 硫化物 (3)噪声

标准限值 6~9 100 20 15 70 1.0 1.0 标准来源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 施工期: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1.9。

表1.9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

昼间 70 中3类区标准,即昼间≤65dB,夜间≤55dB。

8

夜间 55 营运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具体指标见表1.10。

表1.10 厂界噪声标准限值(等效声级LAeq:dB)

类别 3类 昼间 65 夜间 55 1.4 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工作等级、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1.4.1 评价项目

根据对该建设项目环境特征的调查及项目特点,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项目为: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体废物、环境风险。

1.4.2 评价工作等级

(1)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应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的定义为:

Pi=Ci×100% C0i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一般取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1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按上式计算,如污染物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表1.11 大气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评价工作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Pmax≥80%,且D10%≥5km 其他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NOX及硫化氢等,导则规定: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及所对应的最远距离,计算参数及结果见表1.12。

表1.12 本评价环境空气评价等级

污染物项目 名称 SO2 废气 NOX H2S Pmax D10% 本项目评价等级 三级 4.57% 污染物最大落5.03% 地浓度低于地面浓度达标限3.02% 值10% 经过使用估值模式计算后,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项目所在地属于简单地形,根据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来判断,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

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COD、硫化物等;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溶江,最终汇入禾水。禾水河系赣江二级支流。项目废水排放量为8.6m3/d,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的分级原则,确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三级。

(3)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不采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同时废水排放途径是经污水管道排入禾水,

1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废水不注入地下,因此对地下水水位不会产生影响。

项目废水主要是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废水为常规指标污染,不含重金属污染、热和冷污染,项目水污染影响程度小。另外项目原料和产品等采用仓库堆存,没有露天堆场,不存在下雨时原料等流失污染排水管网。项目废水对地下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因此项目只对地下水现状进行评价。

(4)声环境

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真空机组,真空泵等机械设备,源强为70~95dB(A),项目位于XX县工业园化工园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的分级原则,本项目所处的声功能区为3类,且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厂界噪声级增加量在3dB(A)以下,故确定本次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5)环境风险

评价工作等级标准见表1.13,有毒有害物质及易燃物质判定、重大危险源判定标准按照《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中表1要求确定,详见表1.14。

表1.13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一、二级)

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地区 爆炸危剧毒危一般毒性可燃、易燃危险性物险物质 危险物质 险性物质 质 一 二 一 二 二 一 一 二 一 一 二 一 表1.14 物质危险性标准表

LD50(小鼠吸入,(大鼠经LD50(大鼠经LD50 口)mg/kg 皮)mg/kg 4小时)mg/L 1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 <0.01 有 10<LD50<毒 2 5<LD50<25 0.1<LD50<0.5 50 物 25<LD50<50<LD50<0.5<LD50<2 质 3 200 400 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1 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 易 燃 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2 物 物质。 质 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3 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 爆炸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性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 质 本工程风险评价级别判定见表1.15。

表1.15 危险性物质理化特性及评价内容

1 <5 临年用厂区储存界序项 量量(t)/量储罐q/Q 数量 号 目 (t/a储存天数Q大小 (t) (d) ) 1 乙醇 362.30/25 500 0.06 50 1

1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2 丁醇 异戊3 醇 二硫4 化碳 丙烯5 78.6 腈 220.6 液氨 5 621.7 甲酚 6 二乙433.8 6 胺 6 1586.4 257.4 2892.85 40/7 20/23 80/8 5/19 8/10 10/5 10/7 5000.0050m3 0 8 5000.0010 0 4 50 1.6 50 0.1 10 0.8 500 0.02 1000.01 0 50 / 30 1.5 / 1 1 2 / 1 1 / 上表中物质为项目原辅材料,均属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附录A.1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及贮存区的存储量除二硫化碳外均小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表1及表2中规定的临界量,但q/Q =2.602>1,因此本项目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4.2.3.1评价工作级别划分标准的要求,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1.4.3 评价范围

根据地表水、环境空气、噪声的评价等级,确定本次评价的范围如下: (1)环境空气:以厂区大气污染源为中心,直径为5000m的区域。

(2)地表水:从工业园区污水排口入溶江处上游500m到污水排放口及溶江与禾水交汇处禾水上游500m到下游3km共4km的范围。

(3)声环境: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拟选厂址厂界外100m处。 (4)风险评价范围:以厂区源点为中心,半径为5000m的区域。

1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4.4 评价内容

(1)工程分析。

(2)调查分析项目影响区域污染源现状,收集和监测项目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清洁生产分析。

(4)分析项目运行期对地表水、空气等方面的影响。 (5)分析并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方案。 (6)项目政策符合性、厂址可行性分析。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8)公众参与调查、分析。 (9)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4.5 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本次评价的重点为厂址可行性分析、工程污染源分析、清洁生产分析、环境影响预测、污染防治及减缓措施。

1.5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1.5.1 污染控制目标

(1)水环境:建设项目排水实行雨污分流,按废水排放标准和总量指标要求控制全厂的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保护受纳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水体要求。

(2)空气环境:控制本项目在施工及运营期废气污染物的排放,分别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Ⅱ时段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要求,确保周围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要求。

(3)声环境:本项目噪声源源强为70~95dB(A),必须采取减震、隔声、消声等措施,厂区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周围区域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

(4)固体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与处置,使其对周围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

1.5.2 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内不涉及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目标,评价区域内没有珍稀动植物。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溶江,最终汇

1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入禾水,废水排放口距禾水的距离为3000m。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表1.16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表

环境环境保护类别 目标 溶江 厂界距方位 规模 离(m) 西面 2000 环境功能 III类水体 XX县工业园取溶江汇入禾水口水口 上游1.5km处 水环境 XX天河煤矿工禾水下游11km业用水取水口 处 XX县自来水公禾水下游75km司取水口 处 茅坪 东南 1200 20人 茶源村 东北 2800 45人 上台塘 东北 2800 190人 台塘 东北 1800 200人 下台塘 东北 1500 290人 台洲 北面 4500 65人 空气仚里 西北 2000 10人 环境 肖家 西南 1400 238人 汶水 西南 2000 200人 下边 西南 1900 15人 三陂 西北 4300 85人 下埠桥 西北 3300 76人 官子岭 东南 2500 90人

1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引泉村 心田 梅塘 声环境 厂界 东面 东面 东北 - 3700 3500 4000 厂界100m 120人 45人 110人 - 3类区 1.6 评价因子

1.6.1 现状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TSP、PM10、SO2、NO2 、氨气、硫化氢

地表水环境:pH、COD、BOD5、氨氮、SS、高锰酸盐指数、硫化物 地下水环境:pH、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镍、铜、 噪声环境:营运期各主要及辅助设备的噪声,Leq(A)。 固体废物:工业固废排放

1.6.2 预测或分析评价因子

废气:SO2、NOX、氨气、硫化氢 废水:CODcr、BOD5、 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 固体废物:锅炉煤渣

1.7 评价时段

该项目评价时段为建设期和生产营运期。

1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

建设项目名称: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 建设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项目地点:XX省XX市XX化工园区,其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2.2 建设规模及主要产品

本项目产品主要方案见表2.1。

表2.1 产品方案表

生单产序项目数 车号 名称 量 位 间 外观 规格 选矿活性物质含量% ≥82 游离碱含量% ≤0.5 黄药一 系列 乙基101 钠黄1 药 丁基2 钠黄药

t/60a 00 t/10浅黄色粉a 00 末或颗粒 t/40浅黄色粉a 00 末或颗粒 17

≥82 ≤0.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戊基3 钠黄药 t/60a 0 Y89-0t/404 黄药 a 0 硫氮二 系列 10乙硫3 1 氮 t/13a 00 谈黄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颗粒 淡黄色或桔黄色粉末 ≥76 ≤0.5 ≥75 ≥92 ≥75 二甲基二硫代磷酸含量%:60~70 ≥91 ≥54 ≤0.5 ≤ ≤1.0 ≤1.0 t/a t/2 酯105 a 黑药t/三 系列 a 10白色至灰00 白色晶体 30/ 0 35 00 80黑褐色油0 状液体 25号t/1 黑药 a 102 丁铵t/2 黑药 a 硫化t/3 铵 a 松醇10四 4 油 ≤ 15白色至灰00 白色粉末 12/ 00 浅黄至棕t/12色油壮液a 00 体,无固体18

≤1.0 一元醇含量%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杂质 2.3 投资、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49 本项目投资总额39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900万元,包括主要生产项目、辅助生产项目、给排水工程、供电电讯工程、供汽工程、总图运输工程、服务性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和其他基本建设工程费用的全部投资及建设期贷款利息和流动资金。本项目拟定职工人数95名,其中生产工人70人,管理及技术服务人员25人。生产及辅助生产岗位采用8h工作制度,每天三班制,年生产300天。

2.4 项目建设内容

厂区占地面积41141m2,建筑物占地面积20746m2,建筑系数22.27%,绿化面积5430m2,绿地率13.2%。其余为道路、排水沟、围墙和少量空地等。主要建设内容有:办公楼、综合楼、车间、仓库、锅炉车间及地面硬化、环保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绿化工程等土建及设备购置安装。具体建设内容见表2.3。

表2.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类序项目名别 号 称 1 黄药车间 黑药车间 生产车间三 生产 类别 甲类 甲类 乙类 耐火 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19

主体2 工程 3

建筑 层数 二层 二层 三层 占地 建筑 备注 面积 面积 10802160m2 m2 6751350m2 m2 8642592m2 m2 / / /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乙4 类 甲5 贮罐区 类 原料仓甲6 库 类 成品仓乙贮7 库 类 运工甲类仓甲8 程 库二 类 甲类仓甲9 库三 类 乙类仓乙10 库 类 变配电丙11 间 类 丙12 锅炉房 类 辅丙助13 煤棚 类 工机修车丁程 14 间 类 循环水15 池(兼消/ 防水池)

生产车间四 二三756级 层 m2 676/ / m2 二一672级 层 m2 二一768级 层 m2 二一5762m 级 层 二一504级 层 m2 二一450级 层 m2 二一120级 层 m2 二一144级 层 m2 二一60m级 层 2 二一120级 层 m2 / / 126m2 2268/ 2m 300/ 3m 1344/ 2m 1536/ 2m 1152预留 2m 1008预留 2m 900预留 2m 120 2m 144/ 2m 60m/ 2 120/ 2m 441深3.5m3 米 2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材料化16 验室 17 综合楼 18 办公楼 19 辅助楼 20 门卫 / / / / / / / /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 / / 一层 四层 二层 四层 一层 / / / 污水处21 理池 环保事故应22 工急池 程 废气处23 理系统 2.5 总平面布置

120m2 392m2 208m2 450m2 24m2 126m2 126m2 / 120 2m 1568/ 2m 416/ 2m 1800预留 2m 24m/ 2 441深3.5m3 米 441深3.5m3 米 / / 项目占地面积为41141m2,建筑总面积20746m2。项目平面布置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将厂区设定为办公区、生产区、仓库、锅炉房、生活区等。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办公区域在侧下风向,总体布置保证厂内运输及生产管理方便,符合当地规划要求,使得工艺流畅,线路合理,避免人货流之间互相干扰,符合国家有关卫生及消防设计规范,具体布置详见附图三。

2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三章 工程分析

本项目属精细化工生产项目,选矿药剂在中国有40多年的工业化生产历史,有成熟的工艺,本项目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从而实现配置合理、技术先进、清洁生产,实现物耗和能耗的降低。

本工程主要生产工艺采用现有的成熟工艺并对工艺改进完善,部分产品将采用最新工艺技术,以达到更环保更节能,收率更高。

3.1 主要原辅材料和主要设备

3.1.1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表3.1.1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

储存量/储序号 名称 用量 存天数 1 乙醇 362.6 30 /24 2 丁醇 1586.4 40/7 3 异戊醇 257.4 20/23 4 Y醇 69.3 5/21 二硫化2892.85 20/2 5 碳 氢氧化6 1492.2 40/8 钠 五硫化7 834.3 20/7 二磷 8 丙烯腈 78.6 5/19

22

储罐规格 50m3 50m3 10 m3 10 m3 数量 1台 1台 1台 1台 50 m3 2台 / / / / / /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9 10 11 12 13 液氨 甲酚 二乙胺 X油 Y油 220.5 621.6 433.6 342 858 2/3 10/5 10/7 20/18 30/10 50 m3 1台 / / / / 50 m3 1台 50 m3 1台 3.1.2 原辅料、产品理化性质、毒性毒理

表3.1.2 主要原辅料、产品理化性质及毒性毒理一

览表

物质分子式 物化特性 主要危害特性 急性毒性 名称 LD507060mg/kg(兔经沸点:口);78~79℃,乙醇为刺激性液体,其蒸汽过量7340mg/kg闪点:乙C2H6O 13℃,爆吸入人体后可麻(兔经皮);醇 炸极限:痹中枢神经,导LC50376203mg/m,103.3~1100 致昏迷、休克。 小时(大鼠% 吸入) 2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物质分子式 物化特性 主要危害特性 急性毒性 名称 吸入、口服或经沸点:皮肤吸收有麻醉132℃,闪作用。其蒸气或异雾对眼睛、皮肤、LD501300m点:43℃,C5H12戊粘膜和上呼吸道g/kg(大鼠爆炸极O 经口) 醇 限:有刺激作用。可1.2~100 引起神经系统功% 能紊乱,长时间接触有麻醉作用 本品具有刺激和沸点:麻醉作用。主要117~118℃症状为眼、鼻、LD504360m,闪点:喉部刺激,在角g/kg(大鼠丁C4H10膜浅层形成半透经口);37℃,爆醇 O 3400mg/kg头痛,炸极限:明的空泡,1.4~11.2 头晕和嗜睡,手(兔经皮) % 部可以生接触性皮炎。 2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物质分子式 物化特性 主要危害特性 急性毒性 名称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沸点:头水肿而窒息死-33.5℃,LD50350mg氨NH3·亡;可发生肺水H/kg(大鼠经爆炸极水 2O 肿,引起死亡。口) 限:氨水溅入眼内,15~28 %。 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沸点:二硫化碳是损害46℃,闪神经和血管的毒二物。是一种气体LD503188m点:-30℃,硫CS2 爆炸极麻醉剂。生产中g/kg(大鼠化经口) 限:以呼吸道吸入为碳 1.3~50.0 主。经皮肤也能%。 吸收。 2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物质分子式 物化特性 主要危害特性 急性毒性 名称 不可与皮肤接氢相对密度触,若皮肤(眼氧2.13。熔NaOH 睛)接触,用流 化318℃,沸动清水冲洗,涂钠 点1390℃ 抹硼酸溶液。 熔 点:276℃ ;沸点:五514℃ ;硫LD50389m溶解性:对眼、呼吸道及g/kg(大鼠化P2S5 微溶于二皮肤有刺激性 经口) 二硫化碳,磷 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 2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物质分子式 物化特性 主要危害特性 急性毒性 名称 熔点(℃):-83.6 相对密度(水=1):0.81;沸点该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77.3;相对吸酶;对呼吸中蒸气密度枢有直接麻醉LD5078mg/(空气作用。急性中毒丙kg(大鼠经=1):1.83 表现与氢氰酸烯C3H3N 口);闪点(℃):相似。急性中250mg/kg(腈 -5;爆炸毒:以中枢神经兔经皮); 上系统症状为主,限%(V/V伴有上呼吸道):28.0;和眼部刺激症引燃温度状。 (℃):480;爆炸下限%(V/V):2.8 2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物质分子式 物化特性 主要危害特性 急性毒性 名称 熔点(℃):LD50350mg/kg(大鼠经-77.7 爆低浓度氨对粘膜口);炸极限:液有刺激作用,高LC501390mNH3 16%~氨 浓度可造成组织g/m3,4小25%;沸溶解坏死。 时,(大鼠吸点(℃):入) -33 沸点:LD50207mg本品对皮肤、粘190~203/kg(大鼠经甲CH3C6膜有强烈刺激和℃,爆炸口);酚 H4OH 腐蚀作用。引起极限:301mg/kg(多脏器损害 兔经皮) 1.1 %。 2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物质分子式 物化特性 主要危害特性 急性毒性 名称 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可引起喉头沸点:水肿、支气管炎、55.5℃,闪LD50540mg化学性肺炎、肺二/kg(大鼠经点:-9℃,水肿;高浓度吸C4H11乙口);爆炸极N 入可致死。蒸气820mg/kg(胺 限:对眼有刺激性,兔经皮) 1.8~10.11 可致角膜水肿。%。 液体或雾引起眼刺激或灼伤。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沸点:-60℃,闪硫本品是强烈的神LC50618mg点:-50℃,化H2S 爆炸极经毒物,对粘膜/m3(大鼠吸入) 氢 限:有强烈刺激作用 4.0~44.0 % 2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3.1.3 公用系统消耗量

表3.1.3 项目公用系统消耗量表

序号 1 2 3 名称 水 电 煤 单位 m3 万Kw·h t 年消耗 11700 177.9 683.6 备注 园区管网 园区电网 周边煤矿 3.1.4 主要设备情况

表3.1.4 本项目主要设备选型

序号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名 称 黄药车间 混捏机 电动葫芦 加碱机 出料机 乙醇贮罐 异丙醇贮罐 异丁醇贮罐 异戊醇贮罐 Y醇贮罐 液下泵 规 格 VN=1m3 2t 204 VN=3m3 VN=6m3 VN=8m3 VN=8m3 VN=6m3 VN=6m3 DB40YB-26 30

单数量 位 台 16 台 2 台 16 台 16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名 称 规 格 VN=0.3m3 VN=0.3m3 DN900X1800、 DN1400X2900 DN500X3600、 SZ-3 电机VN=1.5m3 电机VN=1.5m3 电机VN=1.5m3 DN500X4000 DN740X1500 电机VN=3m3 40W-40 40FMP-40 IS80-65-160 VN=35m3 31

11 二硫化碳计量罐 12 醇计量罐 13 14 15 16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单数量 位 台 16 台 16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3 3 3 6 2 1 1 1 2 2 2 1 2 1 1 球磨机 风机 重力分离器 旋风分离器 黑药车间 水环式真空泵 丁氨合成罐 丁钠合成罐 25#合成罐 刮板干燥机 出料机 氨化合成罐 丁醇打料泵 耐腐蚀泵 离心水泵 液碱贮罐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名 称 规 格 13 丁醇贮罐 VN=8m3 14 丁醇计量罐 VN=2m3 15 液碱计量罐 VN=2m3 16 甲酚计量罐 VN=2m3 17 丁铵静置冷却罐 VN=6m3 18 丁铵沉降分离罐 VN=6m3 丁铵半成品计量19 VN=1.5 m3 罐 20 水计量罐 VN=1 m 3 21 25#静置冷却罐 VN=10m3 22 25#包装罐 VN=3m3 23 真空缓冲罐 VN=1m3 24 甲酚回收罐 VN=0.4m3 25 丁醇回收罐 VN=0.4m3 26 硫化铵合成罐 VN=3m3 27 氨水贮罐 VN=18 m3 28 硫化铵贮罐 VN=30m3 29 IS50-32-125 冷凝水泵 30 蒸汽冷凝水贮罐 VN=25 m3 31 冷凝器 F=40 m2 32 冷凝液回收罐 V=10 m3 33 泵 40FMP-40、 34 板框压滤机 F=50 m2、

32

单数量 位 台 1 台 2 台 1 台 1 台 4 台 4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1 2 1 1 1 1 1 3 1 2 1 1 4 2 2 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35 三 1 2 3 4 5 6 四 1 2 3 4 5 6 7 8 五 1 2 3 六 1

名 称 真空泵 松醇油车间 复合釜 X油贮罐 Y油贮罐 成品油罐 溶剂油泵 中间罐 乙硫氮车间 合成釜 水计量罐 酒精计量罐 母液回流罐 CS2计量罐 离心机 二乙胺计量罐 液下泵 冷冻站 冷冻机组 冷冻盐水泵 冷冻水箱 CS2库 CS2贮罐 单规 格 数量 位 W5-1 台 2 VN=20m3 台 1 VN=50 m3 台 1 VN=50m3 台 2 VN=50m3 台 3 Q=20 m3/h、 台 2 14 m3 2 台 Ф1400×1600 台 4 VN=1m3 台 1 VN=1m3 台 1 VN=3m3 台 1 VN=1m3 台 4 ZW630 台 1 VN=1m3 台 1 DB40YB-26 台 1 YSLG20 台 2 IH100-80-160 台 2 VN=30m3 台 1 VN=50m3 台 3 3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2 七 1 2 3 4 5 6 7 8 名 称 离心泵 罐区 正丁醇贮罐 异丁醇贮罐 乙醇贮罐 异丙醇贮罐 乙醇泵 正丁醇泵 异丁醇泵 异丙醇泵 规 格 Q=12.5m3/h VN=50m3 VN=50m3 VN=50m3 VN=50m3 IH80-65-160A IH80-65-160A IH80-65-160A IH80-65-160A 单数量 位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2 2 台 台 2 台 2 3.2 黄药系列

3.2.1 工艺流程

黄药制造原理比较简单,在常温常压及强力搅拌的条件下,将理论比例的醇,NaOH,CS2投入混捏机中进行反应,得粉状黄药,整个生产工艺科分为磨碱、合成与出料包装三道工序。

1)磨碱:片碱(过量1%)经粉碎达到质量要求粒度的粉碱装入碱桶,送至合成岗位,经称量后用电动葫芦吊放到混捏机旁。

(2)合成:将醇、二硫化碳用计量泵一次放入混捏机中,开动搅拌机,间断的向中加入粉碱,用加碱的速度来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45度,一槽料反应时间3.5~4小时。

(3)出料包装:反应好的粉状合成品由混捏机底阀卸出,至下部料仓中,然后进行包装。

乙基钠黄药反应方程式:CS2 + C2H5OH + NaOH

C2H5OCSSNa·H2O

3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分子量 76 46 40 162.18 每批次投入量(kg) 374.89 226.91 199.28 800 每批次反应量(kg) 374.89 226.91 197.31 800 剩余量(kg) 0 0 1.97 0 丁基钠黄药反应方程式:CS2 + C4H9OH + NaOH

C4H9OCSSNa·H2O

分子量 76 74 40 190.24 每批次投入量(kg) 910.85 886.88 484.18 2280 每批次反应量(kg) 910.85 886.88 479.39 2280

剩余量(kg) 0 0 4.79 0 异戊基钠黄药反应方程式:CS2 + C5H11OH + NaOH

C5H11OCSSNa·H2O

分子量 76 88 40 204.26 每批次投入量(kg) 260.45 301.58 138.45 700 每批次反应量(kg) 260.45 301.58 137.08 700 剩余量(kg) 0 0 1.37 0 Y89-0黄药因企业资料保密,无法计算反应物质量,表3.2.4为企业提供资料做出的物料平衡表。

副反应方程式:

当温度较高或水分较多时:ROCSSNa + H2O CS2 + ROH + NaOH CS2和NaOH反应生成黄药杂质:2NaOH+CS2 NaOCSSNa+H2O

NaOCSSNa+2H2O

2NaHS+H2CO3

副反应产生的杂质量很少,混入黄药产品对产品的规格影响不大。 黄药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3.1.1:

3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噪声 粉尘 合出包产成 料 装 品 废粉气 尘 固碱粉碎 醇 二硫化碳

图3.2.1 黄药生产工艺流程图

黄药系列四种产品工艺相同,只是在物料配比及所用的醇方面有所不同。 本项目将生产四种黄药系列,分别是乙基钠黄药、丁基钠黄药、异戊基钠黄药和Y89-0黄药。

3.2.2 生产批次及生产周期

表3.2.1 产品生产批次及生产周期

产品名生产规生产周每批次运行时称 模(t/a) 期(h/批) 产量(t) 数(h/a) 乙基钠1000 3.5 0.8 4375 黄药 丁基钠4000 3 2.28 5265 黄药 异戊基600 3.5 0.7 3000 钠黄药 Y89-0黄400 3.5 0.35 4000 药 3.1.3 各产品所用原辅材料

表3.2.2 各产品原辅材料用量

3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产品 乙基钠黄药 序产量 号 类别 名称 乙醇 二硫化碳 固碱 丁醇 二硫化碳 固碱 异戊醇 二硫化碳 固碱 Y醇 二硫化碳 固碱 单耗(t/t产品) 0.297 0.458 0.247 0.385 0.402 0.215 0.429 0.373 0.2 0.466 0.348 0.188 1000主要原1 吨 辅料 丁基钠黄药 4000主要原2 吨 辅料 异戊基钠黄药 3 600吨 主要原辅料 Y89-0黄药 4 400吨 主要原辅料 3.1.4 污染物产生情况

(1)粉尘

根据物料平衡计算,黄药系列生产工艺粉尘产生总量为5.91t/a,产生浓度为92.34mg/m3,将在每个包装点设集气罩,通过收尘器收集粉尘,回收的粉尘与高品位黄药混合后包装出售。引风机风量为8000m3/h,采用布袋除尘处理后后,处理效率达99%,则粉尘排放量为0.06t/a,排放浓度为0.9mg/m3,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通过1#排气筒(15m)排放。

(2)噪声

3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黄药车间噪声产生情况如下:

表3.2.3 噪声产生情况

设备名称 球磨机 风机 重力分离器 旋风分离器 3.2.5 物料平衡

(1)乙基钠黄药

损0.耗 08 数量 3台 3台 3台 6台 噪声(dB(A)) 85 90 80 85 固碱 199.28 损耗粉碱 0.08 损耗CS2 0.16 乙醇 226.91 合成 二硫化碳 374.89 损耗 0.076 出料 800.76 产生粉尘 0.76 回收 0.684 包装 800

图3.2.2 乙基钠黄药物料平衡图(按每批次产量计

算 单位:kg)

乙基钠黄药物料平衡表:

表3.2.4 乙基钠黄药物料平衡表

3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物料名称 乙醇 二硫化碳 固碱 投入 投入量 每批次每年(kg) (t) 283.6226.91 4 468.6374.89 1 199.28 249.1 物料名称 乙基钠黄药 产出 产出量 每批次每年(t) (kg) 800 1000 回收回收1.1.0.684 0.855 粉尘 038 损耗5 损耗0.076 0.495 801.08 1001.35 1001.合计 801.08 35 (2)丁基钠黄药

损耗 0.228 固碱 484.18 损耗粉碱 0.228 损耗CS2 0.456 合成 丁醇 886.88 二硫化碳 910.85 出料 2280.988 损耗 0.002 产生粉尘 0.998 回收粉尘 0.898 包装 2280 图3.2.3 丁基钠黄药物料平衡图(按每批次产量计算 单位:kg) 丁基钠黄药物料平衡表:

3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3.2.4 丁基钠黄药物料平衡表 投入 投入量 每批次每年(kg) (t) 1574.886.88 21 1598.910.85 54 产出 产出量 每批次每年(t) (kg) 2280 4000 回收3.1.57 3损耗5 1.78 4003.35 损0.耗 07 物料名称 丁醇 二硫化碳 物料名称 丁基钠黄药 固碱 484.18 830.6 合计 2281.91 (3)异戊基钠黄药

回收1.0.898 粉尘 91 损耗1.012 2520.37 固碱 139.104 损耗粉碱 0.07 损耗CS2 0.14 合成 异戊醇 损耗 0.02 二硫化碳 261.1 出料 700.2 产生粉尘 0.2 回收0.18 包装 700

图3.2.4 异戊基钠黄药物料平衡图(按每批次产量

计算 单位:kg)

4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异戊基钠黄药物料平衡表:

表3.2.4 异戊基钠黄药物料平衡表

投入 产出 投入量 产出量 物料物料名每批次每年每批次每年名称 称 (kg) (t) (kg) (t) 异戊258.4301.58 5 醇 异戊基700 600 二硫223.2钠黄药 260.45 1 化碳 110.0回收0.固碱 138.45 0.8 0.18 0.15 粉尘 441 0.损耗8 26 0.30 600.4600.4合计 700.48 700.48 1 1 (4)Y89-0黄药

损耗 0.035 固碱 65.352 Y醇 163.1 二硫化碳 121.8 出料 350.56 合损耗粉碱 0.035 损耗CS2 0.07 成 损耗0.112 产生粉尘0.56 回收0.448 包装 350

图3.2.5 Y89系列黄药物料平衡图(按每批次产量计

4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算 单位:kg)

Y89系列黄药物料平衡表:

表3.2.4 Y89系列黄药物料平衡表

投入 产出 投入量 产出量 物料名每物料名每批次每批次每年称 称 年(kg) (kg) (t) (t) Y89系Y醇 163.1 186.4 350 400 列黄药 回回收收二硫化碳 139.2 121.8 0.440.51 0.8 粉尘 0.8 7 损损耗耗固碱 65.352 74.69 0.250.2 29 350.25400.350.25合计 400.29 2 29 2 Y醇是生产Y89黄药的一个较长碳连的醇,出于企业技术保密,不便于公开其成分。

4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3.3 硫氮系列

3.3.1 工艺流程

硫氮系列的生产工艺分为合成、脱水分离及包装三道工序:

a.合成:将反应所需水(过量1%)计量后与来自母液回流罐的母液,一次投入合成釜内,在搅拌下加入计量好的碱(生产酯105时加入的是丙烯腈),二乙胺,最后加入计量好的二硫化碳,通过加料速度来控制反应温度在不超过30度。

乙硫氮反应方程式:

CS2 + (C2H5)2NH + NaOH+ 2H2O (C2H5)2NCSSNa3H2O

分子量 76 73 40 36 235.12 每批次投入量(kg)484.16 465.72 225.19 231.96 1500 每批次反应量(kg)484.16 465.72 225.19 229.67 1500

剩余量(kg) 0 0 0 2.29 0

酯105反应方程式:

CS2 + (C2H5)2NH + CH2CHCN

(C2H5)2NCSSNCHCHCH2

分子量 76 73 53 202.21 每批次投入量(kg)187.92 180.50 131.05 500 每批次反应量(kg)187.92 180.50 131.05 500 剩余量(kg) 0 1.8 0 0

b.脱水分离:二硫化碳加完后,待温度降到10度后将物料放至离心机离心脱水,总反应时间5~6小时,母液自流入母液地槽,再用液下泵送至母液回流罐供循环使用。

c.包装:脱水后的产品直接装桶包装。 硫氮系列工艺流程图见图3.3.1:

4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硫化碳 二乙胺 粉碱(生产酯105时为丙烯腈) 合成 过滤 母液 离心分离 废气 包装

图3.3.1 硫氮系列工艺流程图

3.3.2 生产批次及所用周期

表3.3.1 产品生产批次及生产周期

每批次产品名生产规生产周运行时产量称 模(t/a) 期(h/批) 数(h/a) (kg) 7 1500 4667 乙硫氮 1000 8 500 4800 酯105 300 3.3.3 各产品所用原辅材料

表3.3.2 各产品原辅材料用量

产品 乙硫氮

序产量 类别 号 1 1000主要原44

单耗(t/t名称 产品) 二乙胺 0.32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吨 辅料 酯105 2 300吨 主要原辅料 二硫化碳 粉碱 乙醇 水 二乙胺 二硫化碳 丙烯腈 0.331 0.179 0.026 0.139 0.362 0.376 0.262 3.3.4 污染物产生情况

(1)废气

乙硫氮离心脱水时离心机内会产生二乙胺废气,采用集气罩将离心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由引风机进入水洗塔进行一级水洗后达标排放,洗水返回乙硫氮生产工艺。根据物料平衡计算,二乙胺废气产生量为1.23t/a,产生浓度为250 mg/m3,去除率为90%,排放量为0.12t/a,排放浓度为25 mg/m3,满足前苏联职业接触限值30 mg/m3。

(2)噪声

硫氮车间的噪声产生情况如下:

表3.3.3 噪声产生情况

设备名称 离心机 液下泵 3.3.5 物料平衡

(1)乙硫氮

数量 1台 1台 噪声(dB(A)) 85 80 4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 231.96 二乙胺 乙醇 39 合 成 母液 粉碱 225.19 二硫化碳 484.16 母液 离心分离 废气 4.5 废气外排 0.45 水 20 产品包装 1500

图3.3.2 乙硫氮物料平衡图(按每批次产量计算 单

位:kg)

乙硫氮物料平衡表:

表3.3.4 乙硫氮物料平衡表

投入 物料名投入量 物料名每批次每年称 称 二乙胺 465.72 310.4乙硫氮二硫化484.16 322.7废气 粉碱 225.19 150.1母液(回39 26.00 乙醇 251.96 167.9 水 800 533.3 母液 合计 2266.02010.

46

产出 产出量 每批次每年1500 1000 0.45 0.33 765.58 510. 2266.03 2010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2)酯105

丙烯腈 131.05 二乙胺 180.50 合水 150 成 二硫化碳 187.92 母液 300 离心分离 废气 1.5 产品包装 500

图3.3.3 酯105物料平衡图(按每批次产量计算 单

位:kg)

4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酯105物料平衡表:

表3.3.5 酯105物料平衡表 投入 投入量 物料名称 每批次(kg) 产出 产出量 每批每年物料名称 每年次(t) (t) (kg) 乙基钠黄108.3 500 300 药 112.7废气 1.5 0.9 5 母液(回78.63 300 180 用) 90 91.22 480.480.9 801.5 9 二乙胺 180.50 二硫化碳 187.92 丙烯腈 131.05 水 母液 合计 3.4 黑药系列

3.4.1 工艺流程

150 152.03 801.5 (1)丁铵黑药生产过程分为合成、铵化及干燥包装工序:

a.合成:先将计量好的丁醇放入合成罐中,同时搅拌,并开启真空泵,打开真空管阀门,将规定量五硫化二磷缓缓抽入合成罐,抽料时保持罐内真空度在要求范围,加料过程控制温度在规定范围。五硫化二磷加完后,保温一段时间,之后,冷却物料反应即可完成。合成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气体用氨水和液碱吸收为副产品硫化铵。

4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4C4H9OH+P2S5 (C4H9O)2PSSH+H2S↑

分子量 296 222 242 34 每批次投入量(kg)11428.57 8657.14 9343.63 1312.74 每批次反应量(kg)11428.57 8571.43 9343.63 1312.74 剩余量(kg) 0 85.71 0 0

b.铵化:合成半成品经计量后与水一起先加入铵化槽,后用液氨冷却降温,铵化好后料液用泵打至沉降分离罐静至,上层清液干燥备用,下层中性油放入贮罐回收。

(C4H9O)2PSSH + NH3 (C4H9O)2PSSNH4

分子量 242 17 259 每批次投入量(kg)9343.63 662.93 10000 每批次反应量(kg)9343.63 656.37 10000 剩余量(kg) 0 6.56 0

c.干燥包装:沉降后的丁铵水剂进入刮板式薄膜干燥机中干燥,干燥产生的尾气用真空抽至冷凝器冷凝,冷凝液返回铵化使用。干燥好的产品落入料仓,定时出料包装。

丁铵黑药工艺流程图见图3.4.1:

丁醇 五硫化二磷 废气 合成 固废 沉渣 水 液氨 硫化铵

液氨 铵化 废气 中性油 回收做25号黑药 沉降分离 干燥 产品

图3.4.1 丁铵黑药工艺流程图

4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2)25号黑药分为合成及静置冷却两道工序:

a.首先开启真空泵,将甲酚抽入计量罐,将计量后的甲酚加入反应罐中,同时搅拌,利用真空将规定量的五硫化二磷缓缓抽入反应罐中。

b.反应好后立即放入静置冷却罐,静置好后取样分析合格后可装桶入库。

4CH3C6H4OH + P2S5 2(CH3C6H4O)2PSSH + H2S↑

分子量 432 222 620 34 每批次投入量(kg)2090.32 每批次反应量(kg)2090.32 剩余量(kg) 0 1084.93 1074.19 10.74 50

3000 164.52 3000 164.52 0 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甲酚 五硫化二磷 液合成 废气 氨 水 残渣 静置冷却 硫化铵 产品

图3.4.2 25号黑药工艺流程图

(3)硫化铵

丁铵黑药及25号黑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气体,将硫化氢通入硫化铵吸收釜,加入液氨及水进行三级吸收后,产生硫化铵产品,其含量为8%,将做为副产品进行销售。三级吸收效率为99.9%,未吸收的硫化氢尾气进入水洗塔,经二级水洗(去除率为99%)之后从排气筒达标排放。

丁铵黑药产生硫化氢气体1961.11t/a,25号黑药产生硫化氢气体43.88t/a,则共计产生硫化氢气体2004.99t/a。

2NH3 + H2O + H2S (NH4)2S + H2O

分子量 34 18 34 68 18 总投入量(t) 2003 1060.41 2004.99 4006 1060.41 总反应量(t) 2003 1060.41 2003 4006 1060.41 剩余量(kg) 0 0 1.99 0 0

3.4.2 生产批次及生产周期

表3.4.1 产品生产批次及生产周期

每批次产品名生产规生产周运行时产量称 模(t/a) 期(h/批) 数(h/a) (kg)

5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丁铵黑药 25号黑药 硫化铵 1500 800 1200 48 24 12 10000 3000 4000 7200 6400 3600 5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3.4.3 各产品所用原辅材料

表3.4.2 各产品原辅材料用量

产品 序产量 号 类别 名称 丁醇 五硫化二磷 液氨 水 甲酚 五硫化二磷 液氨 水 氨水 硫化氢 单耗(t/t产品) 0.575 0.417 0.68 0.280 0.777 0.261 0.42 0.276 4.177 2 丁铵黑药 1500主要原1 吨 辅料 25黑药 2 800吨 主要原辅料 硫化铵 1200主要原3 吨 辅料 3.4.4 污染物产生情况

(1)废气

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硫化铵工艺中未吸收的硫化氢废气,将硫化氢通入硫化铵吸收釜并加入液氨和水,经三级吸收后产生硫化铵产品,吸收率达99.9%,为吸收的硫化氢废气经引风机进入水洗塔,引风机风量为8000m3/h,故硫化氢废气产生量为1.99t/a,产生浓度为34.55mg/m3,再经过二级水洗,吸收率为99.9%,则硫化氢排放量为0.02t/a,排放浓度为0.04 mg/m3,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4554-93)二级标准。

(2)噪声

5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黑药车间主要噪声产生情况如下表:

表3.4.3 噪声产生情况

设备名称 水环式真空泵 刮板干燥机 丁醇打料泵 离心水泵 冷凝水泵 板框压滤机 真空泵 3.4.5 物料平衡

(1)丁铵黑药

数量 2台 2台 1台 1台 1台 1台 2台 噪声(dB(A)) 85 80 85 85 85 80 85 5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丁 醇11528.57 五硫化二磷 8657.14

合 成 回收作25号黑药 140 硫化氢 1312.74 渣 沉 渣 吸收 加水 2800 加液氨 680 氨损耗 10 4100 硫化铵产品 10105.9 残液氨 662.93 铵 化 640 水 中性油 470 沉 降 分 离 干 燥 10000 产 品 9465.9 冷凝水回收 图3.4.1 丁铵黑药物料平衡图(按每批次产量计算

单位:kg)

丁铵黑药物料平衡表:

表3.4.4 丁铵黑药物料平衡表 投入 投入量 物料名称 丁醇

产出 产出量 每批每批次每年物料名称 每年次(kg) (t) (t) (kg) 11428.1714丁铵黑药 10000 1500 5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57 五硫化二磷 液氨 水 合计

2.86 1969.11 210 705 14198.15 32082.96 硫化氢(吸8657.112981312.收为硫化4 5.71 74 铵) 994.662.93 残渣(回用) 140 39 中性油(回640 960 470 用) 冷凝水(回9465. 9 用) 21388.320821388 64 2.96 .64 5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2)25号黑药

甲2090.22 合酚 五硫化二磷 1084.93 吸收 加水 528 加液氨 126 氨损耗 3 硫化氢 164.52 成 残渣 10.73 沉渣 3000 硫化铵 765 成品包装

图3.4.2 25号黑药物料平衡图(按每批次产量计算

单位:kg)

25号黑药物料平衡表:

表3.4.4 25号黑药物料平衡表 投入 投入量 物料名称 甲酚 产出 每批次(kg) 2090.32 1084.93 3175.2五硫化二磷 合计

产出量 每批每年物料名称 每年次(t) (t) (kg) 557.25号黑药 3000 800 49 硫化氢(吸289.164.543.8收为硫化35 2 8 铵) 残渣(回用) 10.73 2.86 846. 3175.846.5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5 (3)硫化铵

84 25 84 液

水 硫

硫化铵吸收釜三级吸收 氢

气液分离器 废气 硫化铵包装 尾气吸收塔二级吸收 外排

表3.4.3 硫化铵物料衡表 投入 投入量 物料名称 液氨 水 硫化氢

每批次每年(kg) (t) / / / 2003 1060.41 2004.99 58

产出 产出量 每批每物料名称 次年(kg) (t) 硫硫化/ 4006 化铵 铵1060产水 / .41 品 废气(硫化/ 1.99 氢)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计 3.5 松醇油

3.5.1 工艺流程

/ 5068.4 / 5068.4 松醇油生产工艺分复合、静置、包装三道工序。将具有起泡性能的X油和Y按比例在合成罐中复合,然后打入成品罐静置,静置好后包装。

X油和Y油是石油炼油企业下脚料,其主要成分为碳8~碳14醇。

3.5.2 生产批次及生产周期

表3.5.1 产品生产批次及生产周期

产品名生产规生产周每批次运行时称 模(t/a) 期(h/批) 产量(t) 数(h/a) 松醇油 1200 8 6000 1600 3.5.3 各产品所用原辅材料

表3.5.2 各产品原辅材料用量

产品 松醇油 序产量 类别 名称 号 1200主要原X油 1 Y油 吨 辅料 单耗(t/t产品) 0.285 0.7 3.5.4 污染物产生情况

(1)噪声

松醇油车间噪声产生情况如下表:

表3.5.3 噪声产生情况

5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设备名称 溶剂油泵 3.5.5 物料平衡

1710 X油 数量 规格 噪声(dB85 2台 Q=20 复4290 合 Y油 静置包装 6000

图3.5.1 松醇油物料平衡图(按每批次产量计算 单位:kg) 松醇油物料平衡表:

表3.5.4 松醇油物料平衡表 投入 投入量 物料名称 X油 Y油 合计 3.6 公用工程

3.6.1 供电

本工程生产装置用电负荷由工艺部分构成,其中黄药车间容量488KW,需要容量363KW,黑药车间容量110KW,需要容量100KW,办公楼容量20 KW, 需要容

产出 产出量 每批每批次每年物料名称 每年次(kg) (t) (t) (kg) 1710 342 松醇油 6000 1200 4290 858 6000 1200 6000 1200 6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量18KW,维修、化验容量15KW、需要容量12KW,全厂照明容量20KW,需要容量16KW,本工程正常生产时需要外输电量468KW(需要容量),另在10Kv变电所0.4Kv侧集中配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可保证经无功功率补偿后10Kv侧功率因数>0.9,符合全国供用电规则,且节约大量无功功率。

本项目年耗电量为177.9万kw·h。

3.6.2 供热

根据实际情况,该公司所需热能主要为蒸汽,其蒸汽来源主要从公司自建锅炉供汽锅引入。本工程锅炉房平均需供汽0.6t/h,最大需供汽1t/h,拟采用一台1 t/h、1.25Mpa蒸汽锅炉,年用煤量683.6t。

3.6.3 供排水

本工程遵循“节约用水”的原则,对工艺冷凝水设置冷凝水循环给水系统。减少冲洗厂房用水。

本工程用水量为5128.484 m3/a,新鲜用水量161.184m3/d,其中生产用水量148.684m3/d,生活用水量12.5m3/d。循环用水量为4967.3m3/d,循环利用率为96.8%。

生产给水系统:本工程生产给水设计依照有关规范进行,从蓄水池供水泵房引出一根供水管DN65供厂区各生产用水点,供水能力50 m3/h,供水管网为枝状。

生活给水系统:生活用水量12.5m3/d,本工程给水设计依照有关规范进行,从园区生活用水管网引一根供水管DN50到厂区各生活用水点。

消防给水系统:本工程给水设计依照有关规范进行,根据规范,本工程火灾次数为1次,室外消防水量为25 L/s,室内消防水量为10 L/s,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从蓄水池消防泵引一根DN150的室外给水管网连成环状,并设置分隔阀门,沿道路设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室内部分:各建筑按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用水自室外管网接入。项目设置441m3事故应急池一个,可同时作为消防废水事故池,满足消防要求。

(2)排水系统

本项目排水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制,生产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一部分进行回用一部分排入园区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微动力处理装置处理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溶江,最终排入禾水。

6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3)初期雨水

生产区的初期雨水带有污染物,本项目厂区面积大,主要车间以及其周围附近区域的初期雨水,收集量为15mm,收集总面积约为8072m2,故初期雨水量为:8072×15/1000=121.08m3/次,初期雨水中污染物主要为COD,SS,其浓度约为300 mg/L ,200mg/L,收集到沉淀池,经处理后外排。 3.6.4 水平衡

项目水平衡见图3.1:

6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20 冷却循环水 回用4800 损耗0.25 损耗120 1.25 设备清洗 排放1 新鲜水 0.86 工艺用水 进入产品 0.86 161.184 3 厂区绿化及道路清洗 损耗3 初期雨水 3.5硫化氢吸收用水 9.6 锅炉蒸汽用水 0.044 二乙胺废气水洗涤水 6 锅炉除尘废水 回用120 损耗0.2 121.08/污水处理站 排放

进入产品3.53 损耗9.6 返回乙硫氮生产工艺 损耗6 1.2 水冲泵排水 排放1 损耗3.2 3.2 回用冷凝水 回用47.3 损耗2.5 9.5 排放 废水处理后排放 生活用水

6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3.1 项目给排水平衡图(m3/d) 表3.6 本项目用水情况表(m3/d) 项目 新鲜水循环用损耗量 排水量 量 水 120 4800 120 0 1.25 0 0.25 1 0.86 0 0 0 3 0 9.6 6 0.2 2.5 0 3.2 141.7 0 0 0 0 1 10 0 0 12 冷却循环水 设备清洗水 工艺用水 厂区绿化及道3 0 路清洗水 硫化氢吸收用3.53 0 水 锅炉蒸汽用水 9.6 0 锅炉除尘用水 6 120 水环泵排水 1.2 0 生活用水 12.5 0 二乙胺废气水0.044 0 洗用水 回用冷凝水 3.2 47.3 总计 161.184 4967.3 3.7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3.7.1 环境空气污染源分析

扬尘是拟建项目施工期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多项粉尘无组织源:建筑场地的平整清理,土方挖掘填埋,物料堆存,建筑材料的装卸、搬运、使用,

6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以及运料车辆的出入等,都易产生扬尘污染。

由于土石方挖掘破坏了地表的原有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和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

3.7.2 水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间的生产废水要做到有组织排放,不得直接排入荒沟,需设有废水沉淀池,经过沉淀后,做到悬浮物达标排放。各类车辆、设备使用的燃油、机油、润滑油等废弃油脂必须集中处理,防止石油类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3.7.3 噪声污染源分析

拟建项目施工期可分为土方、基础、结构和设备安装四个施工阶段,各阶段有其独自的噪声特征。

第一阶段即土方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是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以及各种车辆,大多是移动声源,没有明显的指向性;

第二阶段即基础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是打桩机、挖掘机,打桩机系脉冲噪声,基本属固定声源;

第三阶段即结构制作阶段,主要噪声源是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以及一些物料装卸碰撞撞击噪声;

第四阶段即设备安装阶段,主要产噪设备有吊车、升降机等。据有关资料及类比,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状况见表3.7。

表3.7 建筑施工机械及其噪声级(dB(A))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挖掘机 打桩机 钻孔机 机械声源 95~105 105~115 90~100 65

距声源10m处 87 105 8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4 5 6 7 8 混凝土搅拌机、推土机 起重机 振捣机 电锯 重型卡车 80~90 75~80 85~100 95~110 80~95 76 70 80 85 79 噪声排放满足《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标准。

3.7.4 固废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间将产生一定数量固体废物,如废弃的砂石、石灰、混凝土、木材、废砖、土石方、金属废料等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安装工程金属废料可进行回收。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基本用于填方。因此,施工期基本无固废向外环境排放。

3.8 营运期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3.8.1 废气产生及排放源强

经工程污染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锅炉(G1)产生的烟尘、SO2和NOx;黄药生产工序中的工艺粉尘(G2);硫氮系列生产工序中产生的二乙胺废气(G3);硫化铵生产工艺中产生的硫化氢废气(G4);在反应釜、放渣口、各阀门等处因发生泄漏而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废气(G5)。

(1)锅炉废气(G1)

本项目生产工段要供应蒸汽,拟选用1台1t/h的燃煤锅炉。锅炉燃煤量为683.6t/a,含硫0.8%,锅炉年运行时间为4800h,经计算,其烟气产生量约为2000m3/h,烟尘产生浓度为1800mg/ Nm3,烟尘产生量17.28t/a;SO2产生浓度为911mg/Nm3,SO2产生量8.75t/a;NOx产生浓度为256mg/Nm3,NOx产生量2.46t/a。采用旋流塔麻石除尘系统工艺,除尘率达95%,脱硫率达60%,氮氧化物去除率为20%。烟尘排放量为0.86t/a,排放浓度为90mg/ Nm3;SO2排放量为3.5t/a,排放浓度为364.4mg/Nm3;NOx排放量为1.97t/a,排放浓度为204mg/ Nm3。锅炉废气由25m高烟囱排放,可达《锅

6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2)黄药生产工序中的工艺粉尘(G2)

根据物料平衡计算,黄药系列生产工艺粉尘产生总量为5.91t/a,产生浓度为92.34mg/m3,将在每个包装点设集气罩,通过收尘器收集粉尘,回收的粉尘与高品位黄药混合后包装出售。引风机风量为8000m3/h,采用布袋除尘处理后后,处理效率达99%,则粉尘排放量为0.06t/a,排放浓度为0.9mg/m3,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通过1#排气筒(15m)排放。

(3)硫氮系列生产工序中的二乙胺废气(G3)

产生二乙胺废气,采用集气罩将离心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由引风机进入水洗塔进行一级水洗后达标排放,洗水返回乙硫氮生产工艺。根据物料平衡计算,二乙胺废气产生量为1.23t/a,产生浓度为225 mg/m3,去除率为90%,排放量为0.12t/a,排放浓度为22.5 mg/m3,处理后的废气通过1#排气筒排放。满足前苏联职业接触限值30 mg/m3。

(4)硫化铵生产工艺中产生的硫化氢废气(G4)

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硫化铵工艺中未吸收的硫化氢废气,产生量为1.99t/a,经引风机进入水洗塔,引风机风量为8000m3/h,废气产生浓度为2mg/m3,经过二级水洗,吸收率为98%,则硫化氢排放量为0.02t/a,排放浓度为0.04 mg/m3,通过1#排气筒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4554-93)二级标准。

(5)无组织废气(G5)

无组织排放亦包括各个装置的阀门、管线、泵等在运行中因跑、冒、滴、漏等逸散到大气中的废气。其泄漏量与操作、管理水平、设备状况有很大关系。其中硫化氢排放量为0.66kg/d(0.199t/a),氨气排放量为0.38 kg/d(0.114t/a),CS22.17kg/d(0.65t/a)。

本工程贮罐的主要无组织排放汇总见表3.8.1。

表3.8.1 项目主要无组织排放和泄漏废气排放浓

序污染源号 位置

主要污染物 排放量kg/d 67

面源面面源高积m2 度m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 车间及2 罐区 3 硫化氢 氨 CS2 0.66 0.38 2.17

675 675 1080 3 3 3 建设项目废气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3.8.2:

表3.8.2 项目废气产生状况一览表

排气污染编量物名号 3称 m/h 烟尘 G201 00 SO2 NO2 G2 工艺粉尘 产生状况 浓产度生mg量/m3 t/a 17180.20 8 8.911 75 2.256 46 925.9.31 4 去治理除措施 率% 旋流塔麻石除尘工艺 排放状况 浓排度放mg量/m3 t/a 排气筒高度m 执行标准mg/m3 90.890 200 5 6 60 20 23643.5 900 5 .4 1.9204 - 7 布袋90.00.9 120 6 除尘 9 二乙801G1.222一级90.122.胺废30 5 00 3 3 5 洗水 0 2 5 气 硫化1.9二级90.00.0G2 0.06 4 9 氢 水洗 8 4 2

6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硫化氢 G/ 5 氨 0.- 199 0.- 114 0.- 65 - - - - - - - - 0.06 - 1.5 - CS2 - - - 0.04(一- 次浓度) 3.8.2 废水产生及排放源强

本项目无工艺废水产生,丁铵黑药干燥工艺中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循环利用,废水主要为设备及地面冲洗废水(W1),水冲泵排水(W2)初期雨水(W3),生活污水(W4)。

(1)设备及地面冲洗废水(W1)

本项目地面冲洗水用量约为315t/a,排放量300t/a,主要污染物COD600mg/L,SS500mg/L,硫化物90 mg/L,通过通过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COD去除率为85%,SS去除率为88%,硫化物去除率为99%,排放浓度为COD95mg/L,SS60mg/L,硫化物0.9mg/L,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主要设施有污水收集池、沉淀反应池、化学氧化池和中水池。

(2)水冲泵排水(W2)

项目采用水环真空泵,水冲泵排水量为1t/d(300t/a),主要污染物COD400mg/L,SS300mg/L,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3)初期雨水(W3)

生产区的初期雨水带有污染物,本项目厂区面积大,主要车间以及其周围附近区域的初期雨水,收集量为15mm,收集总面积约为6120m2,故初期雨水量为:6120×15/1000=91.8m3/次,初期雨水中污染物主要为COD,SS,其浓度分别为300 mg/L,200 mg/L,收集到沉淀池,经沉淀后外排。

6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4)生活污水(W4)

本项目有员工95人,员工生活用水量按100L/人·天,每年300天计,生活用水量约为2850t/a,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280t/a,根据经验数据,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为: CODcr、BOD5、NH3-N和SS,产生浓度分别为250 mg/L、120mg/L、20mg/L和150mg/L,产生量分别为0.57t/a、0.27t/a、0.05t/a和0.34t/a,将采用微动力处理工艺进行处理。项目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排入溶江,最终汇入禾水。

表3.8.3 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源强

污染编废水物名号 量 称 污染物产生量 产浓度 生量 600 0.18 500 0.15 污染物排放排放量 标准 排放浓度 浓度 量 治理措施 COD 污水95 0.03 100 SS 收集60 0.02 70 W300 1 硫化池+沉90 0.03 0.9 / 1 物 淀反COD 400 0.12 应池95 0.03 100 (加药)+W300 化学2 SS 300 0.09 60 0.02 70 氧化池+中水池 - 100 W91.8COD 300 - 沉淀80 3 m3/SS 200 - 60 - 70 池

7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次 COD BOD5 W2280 NH3-4 N SS 3.8.3 噪声产生源强

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风机、水环真空泵、离心机等机械设备,源强为80~90dB(A)。主要设备噪声源强见表3.1.3、3.2.3、3.3.3、3.4.3。

250 0.27 微动120 0.27 力处20 0.05 理工艺 150 0.34 70 0.15 100 18 0.04 20 12 0.03 15 50 0.11 70 *废水浓度单位为mg/L,废气浓度单位mg/m3、废水产生量、排放量单位为t/a 3.8.4 固体废弃物产生源强

本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原料包装袋(S1)、锅炉煤渣(S2)、污泥(S3)及生活垃圾(S4)。

原料包装袋(S1)年产生量为70000个,按每个0.5kg计算,年产生量为35t。 项目拟选用1台1t/h的燃煤锅炉,年使用煤量683.6t/a,煤渣及除尘灰(S2)量按用煤量20%计算,产生量为180t/a。

污泥产生量为0.16t/a。

生活垃圾(S3)产生量按照0.5kg/(人.天)计,员工人数为95人,则总量为14.25t/a;

本项目年产生固体废弃物总量为229.25t。

表3.8.4 项目固体废弃物产生及排放源强 固废名产生量性危废编处置方式及序号 称 t/a 状 号 其数量 原料包固S1 35 / 回收原厂家 装袋 体 S2 锅炉煤180 固/ 送砖厂二次

7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渣 S3 污泥 0.16 14.25 生活垃S4 圾 态 固态 固态 / / 利用 垃圾填埋场填埋 送环卫部门处理 3.9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对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固废排放情况进行汇总。

表3.9 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编排放类别 号 量 污染产生排放产生排放排放 物 量 量 浓度 浓度 标准 名称 (t/a) (t/a) 17.2烟尘 1800 90 0.86 200 8 364.SO2 911 8.75 3.5 900 4 NOx 256 2.46 204 1.97 / 工艺5.91 92.30.9 0.06 120 4 粉尘 二乙1.23 225 0.12 22.5 30 胺 硫化1.99 2 0.04 0.02 0.06 氢 硫化0.19/ / / 0.06 9 氢 72

G20001 m3/h 有组G废织 2 气 G3 G4 无组G织 4

800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污染产生排放编排放产生排放排放 类别 物 量 量 号 量 浓度 浓度 标准 名称 (t/a) (t/a) 0.11 氨 / / / 1.5 4 0.04(一次 CS2 / 0.65 / / 浓度) COD 600 0.18 95 0.03 100 SS 500 0.15 60 0.02 70 工艺W300 硫化废水 1 90 0.03 0.9 / 1 物 COD 400 0.12 95 0.03 100 水环W300 泵排2 SS 300 0.09 60 0.02 70 水 废水 初期W91.8COD 300 / 80 / 100 雨水 3 m3/次 SS 200 / 60 / 70 COD 250 0.27 70 0.15 100 BOD120 0.27 18 0.04 20 生活W5 2280 NH3-污水 4 20 0.05 12 0.03 15 N SS 150 0.34 50 0.11 70 原料S1 包装/ 35 / 35 / 固袋 废 锅炉S2 / 180 / 180 / 煤渣

7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污染产生排放编排放产生排放排放 类别 物 量 量 号 量 浓度 浓度 标准 名称 (t/a) (t/a) S3 污泥 / 0.16 / 0.16 / 生活14.214.2S4 / / / 5 5 垃圾 *废水浓度单位为mg/L(pH无量纲)、废气浓度单位为mg/m3 7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四章 清洁生产分析

4.1 清洁生产概述

清洁生产是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用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它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即LCA),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具体包括互相联系、不断重复进行的四个步骤:目的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用于评估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直至产品使用后的处置,对环境影响的技术和方法。 作为新的环境管理工具和预防性的环境保护手段,生命周期评价主要应用在通过确定和定量化研究能量和物质利用及废弃物的环境排放来评估一种产品、工序和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负载;评价能源材料利用和废弃物排放的影响以及评价环境改善的方法。

实行清洁生产可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的枯竭,节水、节能、省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消减甚至消除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生产和产品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减少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4.1.1 清洁生产的内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料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4.1.2 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

实践证明清洁生产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清洁生产要求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具体要求如下:

7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应当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2)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3)企业应当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等自行回收利用或者转让给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和个人利用;

(4)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5)企业应当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对生产和服务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4.1.3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它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清洁生产一经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许多国家和组织的积极推进和实践,其最大的生命力在于可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它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表4.1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比较项目 思考方法 产生时代 控制过程 控制效果

末端治理(不含综清洁生产 合利用) 污染物消除在污染物产生后再生产过程中 处理 80年代末期 70~80年代 生产全过程控制,产品生命污染物达标排放周期全过程控控制 制 比较稳定 受产污量影响处7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产污量 排污量 资源利用率 资源耗用 产品产量 产品成本 经济效益 治理污染费用 污染转移 目标对象 明显减少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降低 增加 减少 无 全社会 理效果 间接可推动减少 减少 无显著变化 增加(治理污染消耗) 无显著变化 增加(治理污染费用) 减少(用于治理污染) 随排放标准严格,费用增加 有可能 企业及周围环境 提倡清洁生产是使企业逐渐从末端治理思路转变到清洁生产上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清洁生产也作了要求。国务院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农业、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有关行业或者地区的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守则,指导实施清洁生产。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清洁生产,可以指导企业选择清洁原材料、清洁的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等,促进副产品和废水、废弃物等尽量循环使用,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减污、增效”,另外清洁生产还降低了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因此,作为生产型的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已经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7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4.2 本项目清洁生产分析

矿产企业离不开选矿药剂。选矿药剂是铜、铅、锌、金、银等有色金属矿浮选和冶炼必不可少的基础化工原料,尽管它在采矿企业的成本中仅占很小一部分,但药剂好坏对选矿结果大有影响。选矿药剂提升1 个百分点的回收率,就能多出 100 吨铜。为此,本项目在生产设备及工艺上进行改进,提高原料利用率及回收率。

4.2.1 生产设备及工艺的先进性分析

本项目生产线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本项目采购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是较先进的。生产工艺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工艺技术较先进。该技术符合了清洁生产中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四大条款。

本项目采用国内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对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危险的部位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加强管理,以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1)黄药生产关键设备——混捏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以利于节能。 (2)丁铵黑药干燥尾气处理工艺,由现有的水直接喷淋吸收,废水直接排放,改为冷凝器冷凝,冷凝液返回铵化工序使用;黑药合成真空泵用水直接外排改为循环使用,定期排入氨吸收生产硫化铵,这样彻底解决了黑药废水问题,是关键的环保治理措施,同时也将降低物料消耗。合成真空泵采用闭路循环真空机组。

(3)乙硫氮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的三足式离心机,而采用密闭自动卸料离心机;同时取消真空泵,物料输送改为泵输送。这样系统封闭性较好,环境得到改善,劳动强度降低,节能节物效果明显。

(4)制冷设备淘汰氨压机,采用先进的自动螺杆盐水机组,其主体设备和系统其他设备的维修频次降低,维修费用大幅减少,节能效果明显。

(5)针对本项目原料多具易燃、易挥发的特性,装置内的设备、管道、阀门、法兰等均采用可靠的密闭技术,全部的生产过程均系连续操作,且物料均不和外界接触,封闭或隔离于管道设备中,防止易燃易爆物料泄漏。

(6)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与有害物质的接触,改善操作人员的劳动条件。采用先进可靠的控制技术,除了常规控制和监测外,在危险和关键部位设置了完整的自动联锁保护系统和报警系统,确保装置生产操作安全稳定运

7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行。

通过上述措施,有效的体现了生产工艺和设备先进性,符合国家清洁生产指标中对生产工艺和设备先进性的要求。

4.2.2 原辅料及产品的清洁性

本项目生产工艺相比于其他同类企业,在黄药生产工艺中,产生的粉尘,将在每个产生点设置集气罩,进行粉尘的回收再生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在硫氮系列工艺中,废气洗涤水不进行外排,而是回用于产品的生产,减少了新鲜水用量;在黑药生产工艺中,生产丁铵黑药所产生的固废及中性油将进行回收,用于生产25号黑药,并且在25号黑药的生产工艺中所产生的残渣也可以会用进行产品的再生产,做到了原料的循环利用。

本项目所用原辅材料纯度较高,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率很高。主要原辅材料中氨、丙烯腈、二硫化碳均属于《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所列的污染物,在获取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上述三种物质在厂区储存量较小,各为2t、5t、20t,且有严格的储存措施,通过严格的生产管理和先进的工艺条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吨产品COD、吨产品NH3-N、吨产品SO2、吨产品NOx的排放量分别为0. 0175kg、0. 0025kg、0.2916kg、0.1642kg。

4.2.3 污染物防治措施

项目主要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

废水:项目主要产生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厂内拟建污水处理站,包括污水收集池、加药搅拌池、沉淀池和中水池处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微动力处理装置处理,产生的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能达到排放标准。

废气:项目废气主要为锅炉烟气及工艺废气,锅炉烟气将采用旋流塔麻石处理工艺进行处理,烟尘、SO2及NOX去除率分别为95%、67%、20%,处理后能达到排放标准。工艺粉尘及车间废气将采用三级水洗后吸收为副产品。

废渣: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为生产固废及生活垃圾,其中废旧包装袋将进行回收利用,锅炉煤渣及除尘灰将交制砖厂回收利用,做到了废物的综合利用。

7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4.2.4 主要清洁生产措施

(1)黑药生产工序中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采用氨水吸收后生产硫化铵副产品,生产规模为1200t/a,有效减少了硫化氢气体的排放,并做到了废物回收利用。

(2)丁铵黑药生产工序在沉渣工序中产生的残渣及在沉降分离时产生的中性油将进行回收,用于生产25号黑药的原料,做到了物质的回收利用。

(2)车间采用了噪声较小的真空泵、风机等,通过提高噪声设备的安装精度,做好平衡调试,安装时采用减震、隔振措施,减少了噪声对员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3)锅炉烟气采用的旋流塔麻石除尘工艺进行处理,其脱硫效率为67%,除尘效率为95%,脱氮效率为20%,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4)厂房设计中,在满足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管网布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洁净区空间和面积。

(5)加强厂区的能源消耗管理,车间安装水、电计量设备,单独进行核算。 (6)本项目各单元布置力求紧凑合理,以降低公用工程和物料的输送能耗,厂区总平面布置综合考虑物流和非物流因素,使其物流顺畅,减少搬运能耗。

(7)蒸汽凝结水收集,用于生产过程中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段,如地面冲洗等。 (8)照明选用高效荧光灯和全卤混光灯减少耗电量,线路均采用铜芯线,机械强度高,阻抗小,损耗也相应减小,荧光灯采用电子整流器,灯具采用集中、分散控制相结合。

(9)工艺布置中根据物料的流向尽量利用位差,使物料依靠重力输送,减少电能消耗。

(10)在配电房设置集中低压电容自动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减少无功损耗,提高供电质量,节约电能。

(11)选用可靠先进的蒸汽疏水阀,减少因疏水而损耗的蒸汽。

(12)加强产品控制检测,及时中止不合格品的生产,保证质量、节约能耗。 (13)生产设备选用高效低能耗设备。

(14)全厂范围内铺架物料输送管路,通过外管将物料通过管路直接输送到各车间,以减少灌桶和输送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物料损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由于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劳动力和减轻劳动强度,并有利于及时发现管道泄漏和检修。

8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4.3 清洁生产建议

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新思路,其实质就是由过去单纯的末端治理转变成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污染物排放控制,因此,在工程设计的始终都要贯彻清洁生产设计的指导思想,选用“无废”、“少废”的工艺、技术、设备,加强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

根据国内外清洁生产的实践经验,建议厂方考虑如下建议: (1) 强化节能措施,各种设备尽量选用节能、低噪型。

(2) 加强设备的检查维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防止物料泄露造成环境污染。

(3)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杜绝人为事故发生。

(4) 对本工程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摸清污染物产生的具体部位、产生的原因及产生量,制定消除污染物产生的方案。

(5) 建议建设单位对操作工人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增强业务水平,降低能耗和物料损耗,提高产品质量。

8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章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5.1 自然环境

5.1.1 地理位置

本项目拟建厂址位于XX县工业园化工产业园。XX县位于赣中西部,为XX省XX市的辖县之一。县境地理座标为东经113°50′~114°29′,北纬26°47′~27°14′,东与XX县、泰和县接壤,西与莲花县、茶陵县(湖南)交界,北连安福县,南与井冈山市为邻,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56公里,国土总面积为2187平方公里,县城东北距省会南昌市318公里,东南距XX市区99公里,具体位置见附图一。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用地8941亩,按功能分区为四块:依次是茅坪皮革产业园,占地2047亩;机电加工园,占地2218.2亩;物流服务区及高新科技园,占地1546.05亩;返乡创业园,占地1132.25亩;铜加工产业园,占地957亩;化工产业园,占地600亩。园区地处XX埠前镇镜内,敦永公路、安茅公路相交于园区,并从园区中心穿过,南为溶江河,西临汶水村,北靠厚溪村。

建设项目位于XX县工业园化工产业园,位于北纬27°03’80’’,东径114°31’27”,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5.1.2 地形地貌

XX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基本地形为东西高、中间低。东南部为雩山山脉余脉,山峰林立,有多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西部属罗霄山脉余脉,山峰均低于800米。山地占全县面积的15.9%。中部是海拔较低、地势开阔的赣江河谷平原,占全县面积的29.6%,县城坐落于中心的赣江北岸。河谷与东西两侧山地之间则是占全县面积达54.5%的丘陵。整体地势自东、西两侧向中部逐级下降,同时,赣江各支流由四周向中心汇集,构成一个近似羽状的水系,把中部河谷与四周山丘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紧密的盆地系统。

5.1.3 气象

XX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

8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明,冬夏长、春秋短,无霜期较长等特征。年平均气温18.2℃,相对湿度82.6%,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530.7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98.8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1.7m/s,4~10月多为西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1.8m/s。

5.1.4 水文

XX县境内崇山峻岭,大小溪流奔涌而出,与横贯全县东西的禾水河组成纵横交错的羽状水系。地表水系主要为禾水河,该水系发源于县境西南面的罗宵山脉,系赣江二级支流,其流域面积为1831km2,年最大流量为2910m3/s,年平均流量72.0m3/s,年平均流速0.24m/s,年平均水位5m,河面宽度60m左右。地下水类型较多,富水程度差异较大,但以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为主,主要分布于石岩系、二叠系石灰岩地层及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等碎屑岩地层中。

5.2 社会发展概况

5.2.1 XX县社会环境状况

XX县设13个乡、10个镇及一个垦殖场和一个林场(直属县政府管辖)。乡镇之下设263个村(居)委会,2437个村(居)民小组。县城驻地禾川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根据因势利导原则,XX县社会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并伴有工业、商业、服务业。全县有耕地面积2.95万公顷,可种早稻2.27万公顷,晚稻2.47万公顷,是省内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赣中南农业开发县之一;全县有林面积9.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32万m3,是XX林业重点县,红心杉、九陇松、小江木等优质木材驰名省内外。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55.6亿元,增长14.6%;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2亿元,增长35.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35%;地方财政收入3.49亿元,增长35.4%;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6亿元,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49.9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4.7:45.3:30优化为23.5:46.2:30.3。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6.16亿元,增长24.4%。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9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406元,增长12.65%。

8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5.2.2 XX县工业园区概况

2011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2亿元,新报批工业用地890亩,完成土地平整面积1200亩;铜制品、皮制品标准厂房建设有序推进;电镀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完毕,4栋共计2万平方米的电镀车间全面开工建设;皮革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阶段;综合污水处理厂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罗星产业园跻身全省重大工业调度项目;茅坪220KV变电站投入使用;工业新城镇商业服务区开发建设扎实推进。铜制品、皮制品、药化、茧丝绸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明显提升,铜制品基地集聚相关企业9家,皮制品基地集聚相关企业20家,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年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5亿元以上项目1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26%;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9亿元,增长33%。

5.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评价采用XX市环境监测站《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环评监测报告》,地表水中硫化物引用XX县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环评监测数据,环境空气中的硫化氢引用XX县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环评监测和XX县永恒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年硝600万张皮草毛皮项目数据,其余监测项目数据均引用XX潮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环评监测中数据。

5.3.1 环境空气

(1)现状监测

① 监测布点与监测项目

2012年5月24日至30日XX市环境监测站对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一期监测。监测布点与监测项目详见表5.3.1。

8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5.3.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

监测方名称 点位 位 上风东A1 向 北 厂址A2 / 处 东A3 茅坪 南 西A4 古江 南 距离 1900m / 1200m 2000m 监测项目 所在地环境功能 居民区 TSP、PM10、工业用地 SO2、NO2、H2S、氨 居民区 居民区 ② 监测时间、频率、方法

监测时间、频率:连续监测7天,常规因子每天1次;特征因子每天4次。监测同步记录风向、风速、气压、气温、风频等常规气象条件。

③ 监测方法

执行国家环保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表5.3.2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项目 TSP PM10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H2S 氨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重量法 GB/T 15432-1995 重量法 GB 6921-1986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HJ 482-2009 分光光度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HJ 479-2009 度法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14678-93 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 14668-93 ④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8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5.3.3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监测监测TSP 点时间 位 0.125~A1 0.133 0.151~A2 5.240.167 ~5.30.137~A3 0 0.148 0.124~A4 0.133 ①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其表达式为:

PiCiCoiPM10 SO2 0.066~0.078 0.081~0.090 0.069~0.078 0.066~0.078 0.029~0.030 0.029~0.030 NO2 H2氨 S 0.030 0.030 0.030 0.030 0.001 0.001 0.001 0.001 0.014~0.015 0.025~0.026 0.015~0.024 0.016 0.022~0.022 0.026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式中:Pi—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

Ci—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

Coi—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

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论证其是否满足功能规划的要求,为工程实施后对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提供依据。

② 评价标准(见表1.1) ③ 评价结果

根据实测统计资料,应用上式计算各污染物的评价指数,详见表5.3.4。

表5.3.4 环境空气监测点现状评价结果表

8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监评价项测目 点 监测最大值(mg/m3) 评价标A1 准值(mg/m3) 评价结果(Pij) 监测最大值(mg/m3) 评价标A2 准值(mg/m3) 评价结果(Pij) 监测最A3 大值(mg/m3) 评价标 准值(mg/m3) 评价结

TSP PM10 SO2 NO2 氨 H2S 0.133 0.078 0.030 0.015 0.030 0.001 0.3 0.15 0.15 0.12 0.20 0.01 0.44330.52 0.2 0.125 0.15 0.1 33 0.167 0.090 0.030 0.026 0.030 0.001 0.3 0.15 0.15 0.12 0.20 0.01 0.21660.2 0.15 0.1 67 0.55660.6 67 0.148 0.078 0.024 0.016 0.030 0.001 0.3 0.15 0.15 0.12 0.20 0.01 0.49330.52 0.16 0.13330.15 0.1 8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33 33 果(Pij) 监测最A4 大值0.133 0.078 0.022 0.026 0.030 0.001 (mg/m3) 评价标 0.3 0.15 0.15 0.12 0.20 0.01 准值(mg/m3) 评价结0.44330.1460.2166 0.52 0.15 0.1 33 667 67 果(Pij) 由表5.3.4各污染因子评价指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点因子PM10、SO2、TSP、NO2、氨及H2S小于1,表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

5.3.2 地表水环境

(1)现状监测 ① 监测布点

监测断面设置,本次评价拟共设立5个监测断面,详见表5.3.5及附图一。

表5.3.5 地表水环境监测布点情况一览表 断面序号 SW1 SW2 SW3 SW4

断面位置 废水入溶江上游500m 溶江禾水交汇处 溶江禾水交汇处上游500m 溶江禾水交汇处下游1000m 88

设置性质 对照断面 削减断面 削减断面 削减断面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SW4 ② 监测项目

溶江禾水交汇处下游3000m 削减断面 pH值、CODcr、BOD5、SS、氨氮、高锰酸钾指数、硫化物。 ③ 监测方法和取样方法:按国家相关规范进行。

表5.3.6 水质监测方法、监测仪器情况一览表 监 测 项 目 监测分析方法 所使用仪器 名称及型号 仪器 编号 19660274 水质 pH值的测定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 UB-70 pH计 6920-86)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化学 测定 需氧— 重铬酸钾法量 (GB11914-89) 水质 生化需氧量的生化测定 需氧— 稀释接种法(HJ 量 505-2009) VIS-7220N水质 氨氮的测定 型 氨氮 纳氏试剂光度法可见光分光(HJ535-2009) 光度计 悬浮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BS124S电子物 重量法天平

89

— — 101314 4096141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高锰酸盐指数 硫化物 硫酸盐 (GB11901-89)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 — 酸性高锰酸钾法 GB11892-89 水质 硫化物的测VIS-7220型 定 97048可见光光度0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计 (GB/T16489-1996)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ICS-90离子06070离子色谱法199 色谱仪 (GB13580.5-92) ④ 监测时间与频率: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1次,。监测时间为2012年5月24日~5月26日,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详见表5.3.7。

表5.3.7 地表水质监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g/L,

pH无量纲)

采样地pH CODcrB高锰酸 OD SS 氨氮 5点 盐指数硫化物 0.02范围7.06~7.14.8~10.120~02.35~2.423~26 .134 9 S值 09 6.3 1.3~1.5 L W0.021 平均7.04 16.0 1.4 24.6 0.127 2.4 值 L 0.02范围7.51~7.15.7~10.093~01.67~1.715~16 .171 9 S值 45 6.2 1.0~1.2 L W0.022 平均7.43 15.9 1.1 15.3 0.136 1.72 值 L

9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范围7.27~7.12.7~10.176~01.75~1.80.021.2~1.5 13~18 .195 2 S值 30 3.3 L W0.023 平均7.27 12.9 1.3 15 0.184 1.77 值 L 范围7.47~7.12.3~10.138~01.62~1.70.021.4~1.5 12~17 .190 6 S值 48 3.0 L W0.024 平均7.47 12.6 1.43 14.3 0.168 1.67 值 L 0.02范围7.41~7.11.9~10.098~01.51~1.513~14 .210 5 S值 47 3.3 1.0~1.3 L W0.025 平均7.43 12.4 1.06 13.3 0.136 1.54 值 L (2)现状评价 ① 评价标准

纳污水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② 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PiCiCoi

式中:Pi——i类污染物标准指数;

Ci——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平均值,mg/L;

Coi——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

其中pH的标准指数为:

SpH.jSpH.jpHj7.0pHsu7.07.0pHj7.0pHsd(pHj7.0)

(pHj7.0)

式中: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9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③ 评价结果

各断面单项水质参数的评价结果见表5.3.8。

表5.3.8 地表水评价结果(单位:mg/L,pH无量纲) 监项目 测监测平均值 S评价标W1 准值 单因子指数 监测平均值 评价标SW2 准值 pH COBODSS 氨氮 高锰酸硫D 化0.12盐指数 0.027.04 16.0 1.4 24.6 2.4 7 L 6~9 20 4 80 1.0 6 0.4 0.2 0.1 0.300.120.2 0.8 0.35 75 7 0.137.43 15.9 1.1 15.3 6 6~9 20 4 80 1.0 0.021.72 L 6 0.2 0.16单因子0.210.790.130.286660.275 83.60.1 6 7 指数 5 5 5 监测平0.180.027.27 12.9 1.3 15 1.77 4 均值 L S评价标6~9 20 4 80 1.0 6 0.2 W3 准值 单因子0.130.640.180.180.325 0.295 0.1 75 4 指数 5 5 S监测平0.160.027.47 12.6 1.43 14.3 1.67 W4 均值 8 L

9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价标准值 单因子指数 监测平均值 S评价标W5 准值 单因子指数 6~9 20 4 80 1.0 6 0.2 0.230.3570.170.160.278330.63 0.1 5 5 875 8 3 0.137.43 12.4 1.06 13.3 6 6~9 20 4 80 1.0 0.021.54 L 6 0.2 0.210.160.130.256660.62 0.265 0.1 5 625 6 7 由表5.3.8可知,各监测断面的监测指标pH、CODMn、BOD5、NH3-N、SS、g高锰酸盐指数和硫化物等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5.3.3 地下水环境

(1)现状监测

① 监测点位:本次评价地下水监测共选取1个地下水监测点即地茅坪村。监测点位见表5.3.9。

表5.3.9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布设

编号 GW1 名 监测因子 称 茅坪pH、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硫村 酸盐、硝酸盐、镍、铜 ② 监测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硫酸盐、硝酸盐、镍、铜。 ③ 监测频次:监测1天,1天1次。

9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④ 监测分析方法见表5.3.6。 (2)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时间为2012年5月24日,监测结果如表5.3.10。

表5.3.10 地下水监测结果表 单位:mg/L (pH

无量纲)

监测项目 pH值 高锰酸盐指数 亚硝酸盐 硫酸盐 硝酸盐 镍 铜 (3)现状评价 ① 评价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② 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a)对于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因子,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PiCiCoi

监测日期 5月24日 5月24日 5月24日 5月24日 5月24日 5月24日 5月24日 茅坪村GW1 5.17 0.61 0.02L 6.04 0.74 0.01L 0.008L 式中:Pi——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Ci——第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

Coi——第i个水质因子的评价标准值,mg/L。

b)对于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因子(如pH值),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9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PpHPpH7.0pH7.0pHsdpH7.0pHsu7.0(pH7.0)

(pH7.0)

式中:PpH——pH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pH——pH监测值;

pHsu——标准中pH的上限值; pHsd——标准中pH的下限值。

③ 评价结果

各断面单项水质参数的评价结果见表5.3.11。

表5.3.11 地表水评价结果(单位:mg/L,pH无量

纲)

高锰监测项目 pH酸亚硝硫酸断面 值 盐酸盐 盐 指数 ~3.0 0.1 250 评价标准值 6.58.5 硝酸镍 铜 盐 20 0.05 1.0 0.0.70.0监测值 5.17 0.61 0.02 6.04 04 08 GW1 1 单因子0.00.0.00.2 3.66 0.20 0.02 2 08 37 指数 由表5.3.11可知,各监测断面的监测指标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镍、铜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地下水水质能够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的要求。pH值单因子指数大于1,是由于天然状态下偏酸性地下水的H+来源于碳酸的离解、粘土层中的H2O+以及雨水中的酸度。碳酸则是由CO2溶解于水而形成。其中CO2主要来源于生物成因。地下含水系统中缺少可

9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以中和酸的碱性物质,有利于H+集聚,使地下水pH值偏低。

5.3.4 声环境

(1)监测布点:在项目所在区域现有厂界四周各布设1个监测点位,共布设4个噪声监测点(N1~N4)。

(2)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LAeq)。

(3)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监测频率:监测一天,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

(5)评价方法:根据监测结果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达标或超标,从而确定其声环境质量现状。

(6)监测结果:监测时间为2012年5月24日,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详见表5.3.12。

表5.3.12 项目周围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单位:

dB(A)

监测时段 执行标准值 是否超标 监测点位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N1:49.5 43.2 65 55 否 否 东 N2:49.4 44.2 65 55 否 否 南 N3:46.5 43 65 55 否 否 西 N4:47.2 43 65 55 否 否 北 由表5.3.12可知,厂界噪声昼间在46.5~49.5dB(A),夜间噪声在43~44.2dB(A),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昼间65dB(A)、夜间55dB(A)的标准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9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6.1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6.1.1 施工扬尘

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引起环境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 (1)施工中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 (2)施工过程中干燥地表的开挖及回填产生的粉尘。

(3)水泥、砂石、泥土、石灰等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4)开挖的泥土未及时清运暴露在外、材料堆放不当被风扬起产生的扬尘。 以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扬尘都会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其中主要是扬尘。施工期间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施工方式、工程量、材料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风力因素影响最大。尤其是在前期基础部分施工,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扬尘,污染周围环境,对施工及附近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6.1.2 施工噪声

不同施工阶段的噪声源和物性不同:

(1)基础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是各种打桩机、打井机、风镐等,大部分为固定声源。该阶段占整个施工期比例较小,但噪声大。

(2)建筑结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是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水泥搅拌机和运输车辆等,此阶段占整个施工期比例最大。声源有固定的也有移动的。

(3)设备安装阶段:主要噪声源有砂轮机、电锯、切割机、吊车等。此阶段占施工期的比例也较大,但大部分在房间内部使用,对环境影响不大。

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如表6.1。

表6.1 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强及周围环境噪声

情况

源强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dB(A)

97

距源距源500m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 50m处处等效等效声声级 级 78~88 58~61 58~68 38~41 33~41 34~38 基础施工各种打桩机 阶段 混凝土搅拌机 建筑结构施工阶段 混凝土振捣棒 设备安装吊车、升降阶段 机等 120~130 100~103 95~103 53~61 96~100 54~58 根据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计算了距施工噪声源50m及500m处的噪声状况(见表6.1)。据表中数据可见,施工期噪声对距声源较近的工厂职工会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由于施工期运输车辆增加,会增加工业区内公路沿线地区的噪声污染。

6.1.3 施工水污染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生产废水主要是工地开挖泥浆水,施工设备的冷却水和清洗水、冲洗地面水和混凝土养护产生的废水,含有一定泥砂和少量油污。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产生的,生活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病菌。上述废水如管理不善,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6.1.4 施工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队伍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以上垃圾应分别堆放,妥善处理。

6.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6.2.1 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

9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本项目满负荷生产时,按车间统计出有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排放量见表6.2.1。

表6.2.1 工艺废气参数调查清单

排评价因子源强 气烟烟年筒排排气气排排排XY底气气出出放放放坐坐部筒筒口口小工SO2 NOX H2S 源 标 标 海高内速温时况 拔度 径 度 度 数 高度 符CoPX PY H0 H D V T Hr Qso2 QNOX QH2S nd 号 单m/m m m m M K h g/s g/s g/s s 位 锅23.163448正0.300.16炉115 25 0.4 12 / 5 1.1 5 00 常 38 03 房 生产151124.2972正0.00115 15 0.4 /- 16 3 00 常 28 车8.5 9.1 间 *坐标以厂区左下角(西南角)为原点。 6.2.2 预测范围及预测因子

本项目主要污染为正常情况下锅炉所排的二氧化硫、NOX以及生产线所排的

9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H2S。具体污染源强见工程分析。

6.2.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及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本次评价预测模式应选择估算模式(SCREEN3)预测。表6.2.2给出了正常排放情况下污染物排放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均为标态下浓度值,下同)及出现距离采用估算模式预测结果。

表6.2.2 估值模式计算正常情况下结果统计表

SO2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 NOX H2S 下风向预测浓度Ci1(mg/m3) 0.0001724 0.0002135 0.0002258 0.000217 0.0002088 0.0002626 浓度占标率Pi1(%) 1.72 2.13 2.26 2.17 2.09 2.63 浓浓下风下风度度向预向预测浓占测浓占标标度Ci1度Ci1率率(mg/(mg/Pi1(Pi1(33m) m) %) %) 0.01010.00532.03 2.23 4 48 0.02270.01204.56 5.01 8 2 0.02234.47 0.0118 4.92 7 0.01190.0227 4.54 4.99 8 0.02230.01174.46 4.9 1 7 0.01990.01054 4.4 9 5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0.01801 0.01857 0.01832 0.01762 0.01661 0.01463 0.01371 0.01286 0.01207 0.01134 0.01068 0.01006 0.009501 0.00893.6 3.71 3.66 3.52 3.32 0.0156 3.12 2.93 2.74 2.57 2.41 2.27 2.14 2.01 1.9 1.8 0.009504 0.009798 0.009667 0.009298 0.008763 0.00823 0.007718 0.007235 0.006785 0.006369 0.005986 0.005634 0.00531 0.005013 0.0047101

3.96 4.08 4.03 3.87 3.65 3.43 3.22 3.01 2.83 2.65 2.49 2.35 2.21 2.09 1.98 0.0002914 0.0003018 0.0003002 0.0002915 0.0002772 0.0002624 0.0002645 0.0002647 0.0002626 0.0002588 0.0002539 0.0002482 0.0002419 0.0002354 0.000222.91 3.02 3.00 2.91 2.77 2.62 2.65 2.65 2.63 2.59 2.54 2.48 2.42 2.35 2.2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2200 2300 2400 2500 下风向最大浓度 下风向最大浓度时距源距离(m) 83 0.008507 0.008068 0.007662 0.007287 1.7 1.61 1.53 1.46 4 0.004489 0.004257 0.004043 0.003845 1.87 1.77 1.68 1.6 82 0.0002212 0.0002143 0.0002076 0.0002012 2.21 2.14 2.08 2.01 0.02285 0.01206 0.0003023 208 208 831 估值模式计算结果表明正常排放情况下SO2最大落地浓度为0.02285 mg/m3,出现在距源约208m处,占执行标准的4.57%;NOX最大落低浓度为0.01206 mg/m3,出现在距源约208m处,占执行标准的5.03%;H2S最大落低浓度为0.0003023mg/m3,出现在距源约831m处,占执行标准的3.02%。

项目正常情况下所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仍对环境具有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做好废气的污染治理措施,加强管理,定期维护废气处理装置,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则本项目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2.4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分析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为生产工艺废气及罐区和生产装置区产生的硫化氢、氨气、二硫化碳等废气,无组织排放量和面源调查统计结果见表6.2.3。

10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6.2.3 无组织排放量和面源调查结果 序号 1 2 3 污染源主要污位置 染物 硫化氢 车间及氨 罐区 CS2 排放量面源面kg/d 积m2 0.66 675 0.38 675 2.17 1080 面源高度m 3 3 6 本次评价选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中规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进行计算。计算说明如下:

图6.2.1 硫化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0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6.2.2 氨气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表6.2.3 二硫化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经计算,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中硫化氢及二硫化碳出现超标点,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200m,最近敏感点茅坪离项目1200m,满足大气防护距离要求。

6.2.5 卫生防护距离分析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 的有关规定,确

10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定建设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为:

式中: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Cn——《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mg/Nm3;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γ——无组织排放源的等效半径,L——安全卫生防护距离,m。

,m;

图6.2.4 硫化氢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10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6.2.5 氨气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表6.2.6 二硫化碳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本次卫生防护距离选用环评数据计算器,经计算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提级后为300m。最近敏感点茅坪离项目厂界有1200米,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废水主要为地面及设备清洗水、水环泵排水、生活废水。本项目废水

10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量为2880t/a,其中地面及设备清洗水量为300t/a,水环泵排水300t/a,主要污染物CODcr、SS、硫化物;生活污水总量2280t/a,主要污染物CODcr、BOD5、NH3-N、SS。

设备及地面清洗水经厂内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排放标准后最终排入溶江,最终汇入禾水。污水经处理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运营期废水排放分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时的排放为正常排放,水处理设施因停电、水泵损坏、管道破损等导致废水不能处理而直接排放为非正常排放。

本项目废水最终受纳水体为禾水。禾水河枯水期平均流量为36m3/s,平均河宽100米,平均水深1.8米,平均流速为0.2m/s,沿程水力坡降为0.094%。

采用混合模式预测废水污染情况。

CC1Q1C0Q0Q1Q0

C — 污染物排放水体后最终浓度,mg/L; C1 —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0 — 所纳入的水体中原有污染物的浓度,mg/L; Q1 — 污染物排放流量,m3/s; Q0 — 所纳入的水体原有流量,m3/s;

本项目废水总量为2880t/a,即Q1 0.000238m3/s;禾水枯水期平均流量36 m3/s。 CODcr和氨氮的最终环境排放量分别为0.21t/a、0.03t/a,排放浓度分别为80mg/L、12mg/L。根据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取工业园废水排水口入溶江上游500m(SW1断面)处监测结果,CODcr和氨氮的浓度分别为16.0314mg/L、0.127mg/L。通过计算得出废水排入禾水后CODcr和氨氮的浓度分别为16.03mg/L、0.1275mg/L。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废水排入禾水后CODcr和氨氮浓度增加量很小,对禾水的污染轻微,而且评价区域内水质的现状质量良好,满足所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使禾水的水体功能发生质的变化。

10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盱江盆地中部,为大片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基岩零星出露,构造简单;主要是东北走向,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沿河地带为冲积平原Ⅰ级阶地。地层岩性自上而下通常由表土、粉细砂、中粗砂含砾和基岩组成。 (1)项目建设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

地表水的渗透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地表水的补给与地表的渗透性和降雨量等有关。项目建设最直接的影响是场址内地表渗透性的改变。项目建设开发后,场址内的大部分地表会被改造成为渗透性差的硬化地表,使补给地下水的途径受到一定的影响。就本项目而言,项目占地面积41141m2,建筑物占地面积20528m2,所占的面积是区域面积的很小的一部分,周边绝大部分的土地还没有被改变,所以该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的补给影响是较小的。地下水在土壤中形成一个系统,在饱水带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因此,当局部的地下水补给出现变化时,周边的补给会及时补偿,小范围的地表渗透性变化不会对区域地下水水量和地下水平衡产生明显的影响。

可以预见本项目建设对于区域的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是很小的,就本项目而言,所占的面积是区域面积的很小的一部分,周边绝大部分的土地还没有被改变,所以该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的补给影响是较小的。 (2)项目建设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① 污染途径分析

污染物主要通过包气带入渗进入地下水。污染物渗入地下水的快慢和入渗量,与包气带介质岩性、厚度和物质成分密切相关。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两个部分:一是生产车间,另外车间少量的跑冒滴漏需进行地面冲洗,冲洗水下渗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二是污水处理站及危险废物暂存场所,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及地下布置的循环水管道可能产生泄漏从而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② 防污特性分析

项目生产车间物料发生跑冒滴漏的量极少,定期对生产车间地面进行地面冲洗,并项目通过废水收集管网将冲洗废水收集至项目废水处理站内进行处理,同时对生产车间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只要加强管理,对地下水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项目危险固废库房地面采用混凝土地坪,渗透系数≤10-10cm/s,由于本项目固废只是临时存放周转,基本上不存在长期堆存的问题,对地下水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10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产生的各类废水均收集至项目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废水经处理达标后通过园区污水管网外排。项目废水的收集与排放全部通过地下管道进行,不直接和地表联系,因而不会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引起地下水水质变化,废水经污水处理站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也不会影响地下水水质。

针对项目所在区地质情况,为防止生产废水非正常排放,环评要求厂区内各废水池须作防渗处理以降低发生渗漏的可能性,防渗层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的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 (3)项目建设对地下水水量与平衡的影响

地下水在土壤中形成一个系统,在饱水带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因此,当局部的地下水补给出现变化时,周边的补给会及时补偿,小范围的地表渗透性变化不会对区域地下水水量和地下水平衡产生明显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加强日常的生产管理和维护,认真做好地下水日常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后,本项目建设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小。

(4)项目原辅材料对地下水体的影响

本项目原辅材为乙醇、丁醇、丙烯腈、液氨、甲酚等,液体若贮藏不当,会造成泄漏,进而对地下水产生影响,项目应做好地面防渗措施,确保在液体泄漏时,能做到有效控制,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

6.5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与分析

6.5.1 噪声特性

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风机、离心机、离心水泵等机械设备,源强为80~90dB(A)。噪声源产生主要表现为空气动力性噪声和机械噪声,各噪声源置于建筑物内,声波在建筑物外传播。

评价标准为: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即昼间等效声级为65dB(A),夜间为55dB(A)。

10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6.5.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6.5.2.1 预测模式选择

从噪声源到受声点的噪声总衰减量,是由噪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墙体隔声量、空气吸收及建筑屏障的衰减综合而成,本预测只考虑距离的衰减和建筑墙体的隔声量,空气吸收因本建设项目噪声源离预测点较近而忽略不计,考虑到各噪声源的距离,将噪声源简化为一个点声源处理。

(1)单声源声压级的预测

将噪声源视为点源,以球面波传播,预测计算式为: Lr=Lp-20Lgr-TL

式中 Lr—距声源r米处的声压级,dB(A); LP—声源源强,dB(A);

r —距声源的距离,米;

TL —墙壁隔声量,dB(A),TL=15 dB(A)。 (2)多声源声压级的预测

在噪声源众多的情况下,某预测点的声压级为各噪声对该受声点的噪声级分贝值迭加之和。

计算式:LPTnLPi1010Lg10

i1式中 LPT—某预测点迭加后的总声压级,分贝(A); LPi—i声源对某预测点的贡献声压级,分贝(A)。 6.5.2.2 预测内容

根据本建设项目噪声源的分布,对厂址的厂界四周及敏感点噪声进行预测计算,与现状本底值进行叠加后,与所执行的标准进行比较。 6.5.2.3 预测结果及分析

项目设备噪声等级及合成声压级见表6.3.1。

表6.3.1 设备噪声等级及合成声压级

11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声源设备噪声源 名称 球磨机 黄药车重力分离间 器 旋风分离器 水环式真空泵 刮板干燥机 丁醇打料泵 黑药车间 离心水泵 冷凝水泵 板框压滤机 真空泵

风机 噪合成分隔墙总声声声压台外声压压级级级数 级dB(AdB(dB(A) dB(A) A) ) 385 89.77 84.77 台 390 93.65 88.65 台 93.7 380 84.77 79.77 台 685 94.54 89.54 台 285 91.99 86.99 台 280 90.6 85.6 台 185 85 80 台 92.93 185 85 80 台 185 85 80 台 180 80 80 台 285 91.99 86.99 11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台 1离心机 台 硫氮车1间 液下泵 台 松醇油2溶剂油泵 台 车间 锅炉房 风机 1 85 80 85 80 80 75 89.2 85 91.99 86.99 85 85 80 80 根据上述公式,该建设项目周围各受声点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6.3.2。

11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6.3.2 噪声预测结果

离声源 受声点 预测 距离 厂界东 厂界南 值dB(A) (m) 噪声源 159 120 黄药车间 23.96 19.40 130 120 黑药车间 19.62 19.40 120 119 硫氮车间 20.94 19.40 57 75 松醇油车间 26.38 20.19 11.5 765 锅炉房 25.95 23.05 合成声压级 31.01 26.89 厂界西 厂界北 18 21.47 47 30.11 47 26.46 110 25.43 165 23.35 33.37 118 42.91 118 42.91 210 42.91 165 41.11 75 28.68 48.57 将该项目建设前后厂址各受声点噪声值比较列于表6.3.3。

表6.3.3 项目建设前后受声点噪声值(单位:

dB(A))

测点位置

增加现状值 贡献值 叠加值 值 11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厂界东 厂界南 厂界西 厂界北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49.5 43.2 49.4 44.2 46.5 43 47.2 43 31.01 20 26.89 20 33.37 20 48.57 20 49.56 43.22 49.42 44.22 46.71 43.02 48.95 43.02 0.06 0.02 0.02 0.02 0.21 0.02 1.75 0.02 由表6.3.3可以看出,工程项目新增噪声厂界各受声点的噪声增加值昼间为0.02~1.75dB(A),夜间为0.02 dB(A),由此,项目建成后,对厂址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厂界四周噪声都在达标范围,尽管如此还必须对新增噪声源进行控制。

6.6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原料包装袋、锅炉煤渣、污泥及生活垃圾。 原料包装袋年产生量为35t,送原厂家回收利用。 锅炉煤渣产生量为180t/a,送制砖厂回收利用。 污泥产生量为0.16t/a,送垃圾填埋场填埋。 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4.25t/a,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6.7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6.7.1 土壤污染影响分析

项目所用的原辅材料含有多种有毒液体,如甲醇、乙醇、丁醇、丙烯腈、液氨等,一旦造成泄漏,将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厂区及灌区应做好防渗防漏措施,设置事故应急池,确保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6.7.2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会对原有地表进行扰动,损坏原有水土保持设

11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项目建设期间,由于剥离表土、场地平整、开挖回填土方等施工活动,改变了原地貌形态和地表土层结构,同时损坏了植被层,产生大量的裸露地面和疏松土体,使土壤抗蚀抗冲能力下降,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其可能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化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带走大量有机质和土壤营养物质,导致土层变薄,肥力减退,大大降低了土壤的产出。

(2)破坏了水利资源,淤积河道、塘、库,蓄水量减少,抬高河床。

(3)破坏地面完整,导致泥石流、滑坡等现象发生,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4)水土流失将会影响到项目区周边行车和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5)恶化生态环境,抑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土流失地区植被破坏、地表裸露、气候干燥、水源枯竭,地表温度高,蒸发量大。随着蒸发加大,导致空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劣化,易出现旱灾。

6.7.3 水土流失预防和控制

(1)建设单位所涉及的水土保持设施应与其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投资、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运行。其主体工程竣工时,必须相应完成绿化、砌面等护坡固土及截洪、排水等有关水土保持工作,以控制水土流失。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建议增加施工期建设区等应符合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条款,并有违约的处理办法。

(2)建设单位应根据当地雨量季节分布特征和旱季风日分布规律,选择适宜的土方施工时期,并经常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尽量避免在大暴雨天或大风干热天施工。在雨季施工时,应搞好施工场地截洪、排水工作,保证截洪、排水系统畅通,以减少土壤水蚀流失和重力侵蚀。在旱风、干热季节施工时,应对裸露、松散土壤喷洒适量水,使土壤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以减少土壤风蚀流失和尘土污染危害。 (3)在场地平整施工过程中,应努力减少地貌和植被破坏,尽量缩小土壤裸露面积。在建设区周边上下、方应分别开挖拦洪沟和排水沟,并应在填方区外侧边缘竖面建筑挡土墙和在挖方区内侧边缘竖面进行砌石、绿化等护坡,以防止土壤冲刷流失。土方施工应采取边挖、边运、边填、边压的方式 ,避免大量松散土存在而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流失。

11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4)场地平整施工完毕后,不得搞“整而待用”的“圈地运动”而闲置土地,应尽早尽快对建设区进行水土保持设施和环境绿化工程等建设,使场地平整区土面及时得到建筑覆盖或绿化覆盖,以控制水土流失,美化环境,保持水土。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水土流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对环境影响不大。

11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七章 环境风险评价

事故风险是指由自然活动或人类活动的叠加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对人类与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事故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危害性。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件发生的概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事先难以准确预见;危害性是指风险事件对其承受者所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包括人身健康、经济财产、社会福利和生态系统带来的损失或危害。事故风险评价主要是指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7.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7.1.1 物质风险识别

7.1.1.1 风险评价因子

对项目所涉及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废物等物质,凡属于有毒物质(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强反应或爆炸物、易燃物的均需列表说明其物理化学和毒理学性质、危险性类别、加工量、贮量及运输量等,并按其危险性或毒性结合相应的评价阈值进行分类排队,筛选风险评价因子。

本项目涉及物料的危险性和毒性列于表7.1.1,在表7.1.1所列的8种主要危险性物料中,根据物质相态和危险性质,可以确定主要事故风险因子为二硫化碳,液氨。

11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7.1.1 项目生产主要危险性物料性质 闪常温熔沸爆炸极序点 名称 常压危险性 点 点 限%(V号 (℃相态 (℃) (℃) /V) ) -1141 乙醇 液体 易燃液体 78.3 12 .1 -88.117.2 丁醇 液体 易燃液体 35 9 5 异戊154.3 液体 易燃液体 -47 27 5 醇 二硫低闪点易-1104 液体 46.5 -30 化碳 燃液体 .8 丙烯5 腈 易燃液-83.体,有毒77.3 -5 6 品 6 液氨 7 甲酚 上无易燃,有-77.-33.限:27.4意7 5 毒 ;下限: 义 15.7 190.有毒品 30.8 81 8 二乙低闪点易-38.8 液体 55.5 -23 9 胺 燃液体

11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7.1.1.2 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风险

有毒有害化学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和处理后排放,一般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但是如果发生泄漏或在运输过程中产生运输事故时,就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事故——腐蚀性化学品泄漏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腐蚀污染,同时会影响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严重时会危及人们生命;易燃气体或液体泄漏可能造成火灾或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会直接影响到周围地区人群的健康直至生命安全;毒害品管理不严可能会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以及社会的稳定等。因此,当生产的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或运输过程中产生突发事故时,系统中的易燃物和有毒物所引起的爆炸、火灾或超常量排放,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针对本项目的生产特点,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很有必要,以便提出防范及应急措施,力求将环境风险降至最低。 7.1.1.3 有毒有害化学品运输风险

项目建成后,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大多需经公路进行运输。区内各类危险品装卸、运输中可能由于碰撞、震动、挤压等,同时由于操作不当、重装重卸、容器多次回收利用,强度下降,垫圈失落没有拧紧等,均易造成物品泄漏、固体散落,甚至引起火灾、爆炸或污染环境等事故。同时在运输途中,由于意外各种原因,可能发生汽车翻车等,造成危险品抛至水体、大气,造成较大事故,因此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环境风险。

运输卸装过程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包括《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JT617—2004)、《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 JT61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本公司运输或委托运输液氨、二硫化碳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办理相关手续证件,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有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驾驶员、押运员,并提倡今后开展第三方现代物流运输方式。危险化学品装卸前后,必须对车辆和仓库进行必要的通风、清扫干净,装卸作业使用的工具必须能防止产生火花,必须有各种防护装置。每次运输前应准确告诉司机和押运人员有关运输物质的性质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确保在事故发生情况下仍能事故应急,减缓影响。 7.1.1.4 有毒有害化学品贮存风险

项目危险品品种属于有毒、腐蚀性或易燃物品,由于设备、包装缺陷或管理不

11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具体包括:①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可能导致燃烧爆炸和中毒事故的发生;②包装破损或不符合要求会导致中毒事故的发生;③外来火源和内部火源管理、控制不严有引起高热或燃烧爆炸和中毒的危险。

为避免这些贮存风险,项目建设方应该:①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布置物料储存区,防火间距的设置以及消防器材的配备必须通过消防部门审查,并设置危险介质浓度报警探头,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②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管理人员以及罐区操作员,必须进行过专业知识培训,熟悉贮存物品的特性、事故处理办法和防护知识,持证上岗,同时,必须配备有关的个体防护用品;③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必须设有明显的标志,并按国家规定标准控制不同单位面积的最大贮存限量和垛炬;④贮存危险化学品场所的消防设施、用电设施、防雷防静电设施等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要求;⑤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检查验收登记,贮存期间定期养护,控制好贮存场所的温度和湿度;装卸、搬运时应轻装轻卸,注意自我防护。

7.1.2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1)根据化工、石化企业风险评价要求及一般工艺工序特点,功能系统可划分为七大单元,见表7.1.2。

根据事故统计和分析,本项目的关键系统是生产运行和储存运输两大系统。

表7.1.2 项目功能系统划分

系统名 涉及内容 称 项生产运生产工序和装置的生产流程 目行 功储存运原料、中间体、产品的运输及贮槽、罐 能输 系公用工蒸汽、气、水、电、压缩机等 统 程

12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产辅机械、设备、仪表维修及分析化验等 助 环境保厂区布置和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护 声等处理处置设施等 安全消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检查、消防防 器材、警报系统、消防管理等 工业卫工业卫生管理、医疗救护、劳防用品等 生 (2) 风险单元识别

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槽、运输容器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漏,发生毒害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 a. 运输容器的泄漏; b. 液体输送过程泄漏; c. 储槽的泄漏;

d. 反应过程泄漏。

7.1.3 风险类型

根据以上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本项目风险类型包括火灾、爆炸和泄漏等三种主要类型。

7.2 物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有害性分析

7.2.1 乙醇

7.2.1.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32061 编号

12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CAS64-17-5 号 中文乙醇 名称 英文ethyl alcohol;ethanol 名称 别 酒精 名 外观分子C2H6O;与式 CH3CH2OH 性状 蒸分子46.07 汽量 压 溶熔 -114.1℃ 沸点:解点 78.3℃ 性 相对密度(水稳密 =1)0.79;相对密度定度 (空气=1)1.59 性 主危险要7(易燃液体) 标记 用途

122

无色液体,有酒香 5.33kPa/19℃ 点:12℃ 闪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 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剂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7.2.1.2 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7060mg/kg(兔经口);7340mg/kg(兔经皮);LC5037620mg/m3,10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4.3mg/L×50分钟,头面部发热,四肢发凉,头痛;人吸入2.6mg/L×39分钟,头痛,无后作用。

刺激性:家兔经眼:50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5mg/24小时,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10.2g/(kg·天),12周,体重下降,脂肪肝。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阴性。显性致死试验:小鼠经口1~1.5g/(kg·天),2周,阳性。

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最低中毒浓度(TDL0):7.5g/kg(孕9天),致畸阳性。 致癌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40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7.2.1.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12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7.2.1.4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7.2.2 正丁醇

7.2.2.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33552 编号 CAS71-36-3

12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号 中文正丁醇 名称 英文butyl alcohol;1-butanol 名称 别 丁醇 名 C4H10O;外观分子无色透明液体,具有CH3(CH2)3O与性式 特殊气味 H 状 分子蒸汽0.82kPa/25℃ 闪74.12 量 压 点:35℃ 微溶于水,溶于乙熔 -88.9℃ 沸点:溶解醇 、醚多数有机溶点 117.5℃ 性 剂 相对密度(水密 =1)0.81; 稳定稳定 度 相对密度(空气性 =1)2.55 用于制取酯类、塑料危险主要7(易燃液体) 增塑剂、医药、喷漆,标记 用途 以及用作溶剂 7.2.2.2 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

12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以生接触性皮炎。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4360mg/kg(大鼠经口);3400mg/kg(兔经皮);LC502424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毒性:大鼠、小鼠吸入0.8mg/m3,24小时/周,4个月,肝皮肤功能异常;人吸入303×mg/m×10年,粘膜刺激,嗅觉减退;人吸入606mg/m3×10年,红细胞数减少,偶见眼刺激症状;人吸入150~780mg/m3×10年,眼有灼痛感,全身不适,角膜炎。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7.2.2.3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12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

7.2.3 异戊醇

7.2.3.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33553 编号 CAS123-51-3 号 中文3-甲基-1-丁醇 名称 英文isoamyl alcohol;3-methyl-1-butanol 名称 别 异戊醇 名 外观C;5H12O分子无色液体,有不愉(CH3)2CHCH2CH与式 快的气味 2OH 性状

12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蒸分子88.15 汽量 压 溶熔 -117.2℃ 沸点:解点 132.5℃ 性 相对密度(水稳密 =1)0.81;相对密度定度 (空气=1)3.04 性 主危险要7(易燃液体) 标记 用途 7.2.3.2 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0.27kPa/20℃ 点:43℃ 闪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 稳定 用作照相化学药品、香精、分析试剂,以及用于有机合、制药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有麻醉作用。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长时间接触有麻醉作用。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00mg/kg(大鼠经口);3212mg/kg(兔经皮);人吸入150ppm,最小中毒浓度(刺激反应);人经口50mg/kg,最小致死剂量。

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制酒酵母菌10mmol/管。

致癌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27g/kg(间断)致癌阳性;大鼠皮下最小中毒剂量3.8g/kg(间断)致癌阳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12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7.2.3.3 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炭吸附后,用异丙醇的二硫化碳溶液洗脱,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NIOSH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 嗅觉阈浓度 7.3ppb 7.2.3.4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废弃物可用焚烧法。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12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砂土。

7.2.4 二硫化碳

7.2.4.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31050 编号 CAS75-15-0 号 中文二硫化碳 名称 英文carbon disulfide 名称 别 名 外观分子CS2 与式 性状 蒸分子76.14 汽量 压 熔 -110.8℃ 沸点:溶46.5℃ 点 解

130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53.32kPa/28℃ 点:-30℃ 闪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性 相对密度(水稳密 =1)1.26;相对密度定度 (空气=1)2.64 性 主危险7(低闪点易燃液要标记 体) 用途 7.2.4.2 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机溶剂 稳定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是一种气体麻醉剂。生产中以呼吸道吸入为主。经皮肤也能吸收。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188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28g/m3,5个月,引起慢性中毒;0.5-0.6g/m3,6.5个月,引起血清胆固醇增加。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0µg/皿。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淋巴细胞10200µg/L。生殖毒性: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40mg/m3(91周),引起精子生成变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0mg/m3,8小时(孕1-21天用药),引起死胎,颅面部发育异常。

污染来源:二硫化碳主要作为磺化剂用于制造粘胶纤维和玻璃纸,也用于硫化橡胶的轧制,以及制造橡胶加速剂、四氯化碳、黄原酸盐等,作为油脂、蜡、漆、

13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树脂、樟脑、橡胶等溶剂,羊毛的去脂剂,衣服去渍剂等。

由于本品具有不溶水易溶于脂肪的特性,故其对血的亲和性显著地高于水;对组织的亲和性又高于血。吸入的二硫化碳首先使血饱和,这时只有一小部分进入组织。约2小时血中达到完全饱和。此后体内的二硫化碳进入组织,最后使组织饱和,组织中饱和度与接触时间成正比,随着时间增加,在各组织中分布趋于均衡。水中浓度为0.0026mg/L时,有微臭。

代谢和降解:在人体内,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与血中的甘氨酸结合而生成具有以游离-SH基为特征的甘氨酸硫代氨基甲酸酯,与苯丙氨酸,甲基甘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也发生同样的反应。经气相色谱和光电比色的研究证实,二硫化碳与人体内带有一对自由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有较大的亲和力,能与其开成二硫代碳酸和噻唑烷酮,即二硫化碳分别与氨基酸和膘的反应产物。二硫化碳可以在肝微粒体内脱硫徨成硫化碳(Carbonyl Salfide),并进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生物转 化的其它最终产物是各种硫酸盐,主要是无机硫酸盐,而二价硫则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残留与蓄积:吸入是人体吸收二硫化碳的主要途径,吸入气与呼出气中二硫化碳含量约在1至2小时内达到平衡,此时约有40%-50%在体内存留。皮肤吸收比呼吸途径的重要性小,其它途径则更不重要。二硫化碳随血流分布于体内,在血中,红细胞和血浆的摄取比例为2:1。它易溶于脂肪和脂质中,并与氨基碳和蛋白质相结合,因此它易从血液体中消失,而对各种组织和器字具有很大的亲和力。由于二硫化碳的快速消失,它在人体内的分布形式尚未完全清楚。所吸收的二硫化碳有10%-30%被呼出,小于1%从尿中排出,其余的70%-90%二硫化碳进行生物转化后,以代谢产物形式从尿中排出。所以二硫化碳在人体内的残留时间不长。

迁移转化:二硫化碳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制造粘胶纤维,二硫化碳的释放量取决于生产过程,生产1kg粘胶释放0.02-0.03kg二硫化碳。在生产粘胶短纤维和粘胶薄膜中,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70-100kg和1800-2000kg,释放二硫化碳量分别是1.0-1.5kg和38-42kg。二硫化碳主要通过大气扩散时进入空间,也有部分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中,部分被动植物吸收。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

13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7.2.4.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气体检测管法。

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醋酸铜指示剂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7.2.4.4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二乙胺分光光GB/T14680-93 度法 二乙胺醋酸铜GB/T15504-95 分光光度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色谱/质谱法 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农药残留量气气相色谱法 相色谱法》国家商检局编 7.2.4.5 环境标准:

类别 空气 水质 固体废弃物 粮食 中国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10mg/m3[皮] (TJ36-79) 的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0.04mg/m3(一

13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TJ36-79) 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次值) 一级2.0mg/m3 中国二级3.0~(GB14554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 5.0mg/m3 -93) 三级8.0~10mg/m3 中国(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1.5~97kg/h -93) 中国(待颁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2.0mg/L 布) 的最高容许浓度 前苏联渔业水中最高容许浓1.0mg/L (1978) 度 0.017~0.88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ppm 7.2.4.6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灰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废料在安全距离外燃烧。若排出的废料量大,应考虑蒸馏回收。(所有装二硫化碳废米的设备及接触面应接地,以防静电着火。)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或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13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7.2.5 二乙胺

7.2.5.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31046 编号 CAS109-89-7 号 中文二乙胺 名称 英文diethylamine 名称 别 二乙基胺;氨基二乙胺 名 外分子C4H11N;观无色液体,有氨臭 式 (CH3CH2)2NH 与

13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分子73.14 量 熔 -38.9℃ 沸点:点 55.5℃ 相对密度(水密 =1)0.71;相对密度度 (空气=1)2.53 危险7(低闪点易燃液标记 体) 7.2.5.2 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性状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主要用途 53.32kPa/38℃ 闪点:-23℃ 溶于水、醇、醚 稳定 用于有机合成和环氧树脂固化剂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可引起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可致角膜水肿。液体或雾引起眼刺激或灼伤。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40mg/kg(大鼠经口);820mg/kg(兔经皮);LC501196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吸入150mg/m3,7小时/次,5次/周,6周,见支气管淋巴

13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细胞灶性集聚,心、肝变性,角膜点状糜烂和水肿。300mg/m3尚有肾炎和肾小管轻度病变。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有腐蚀性,能腐蚀玻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7.2.5.3 实验室监测方法:

二硫化碳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气相色谱法(大气)《现代环境监测方法》张晓林等主编 7.2.5.4 环境标准:

前苏联 前苏联(1977) 前苏联(1975) 前苏联(1975)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0.05mg/m3(最大物最大允许浓度 值,昼夜均值)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污水中有机物最大允许浓度 嗅觉阈浓度 2.0mg/L 10mg/L 4.3mg/m3 7.2.5.5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

13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置除去。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7.2.6 丙烯腈

7.2.6.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32162 编号 CAS107-13-1 号

13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文丙烯腈 名称 英文acrylonitrile;cyanoethylene 名称 别 乙烯基氰;氰(基)乙烯 名 外观分子C3H3N无色液体,有桃仁;与式 CH2CHCN 气味 性状 蒸分子13.33kPa/22.8℃ 闪53.06 汽量 点:-5℃ 压 溶熔 -83.6℃ 沸点:微溶于水,易溶于解点 77.3℃ 多数有机溶剂 性 相对密度(水稳密 =1)0.81;相对密度定稳定 度 (空气=1)1.83 性 主用于制造聚丙烯危险7(易燃液体),要腈、丁腈橡胶、染标记 40(有毒品) 用料、合成树脂、医途 药等 7.2.6.2 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13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有头晕、头木、意识蒙胧及口唇紫绀等。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长期接触,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对肝脏影响未肯定。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78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人吸入300~500mg/m3×5~10分钟,上呼吸道灼痛、流泪;人吸入35~200mg/m3×20~45分钟,粘膜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0mg/m3×4小时/日×6日/周×40日,致死,肝坏死;大鼠经口0.1%饮水×13周,生长减慢,萎靡。

刺激性:家兔经眼:20mg(24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变突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5µL/皿。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性:人淋巴细胞25mg/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650mg/kg(孕6~15天),对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可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1700mg/kg(37周)胃癌。

污染来源:丙烯腈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橡胶合成(如丁腈橡胶)、塑料合成(如ABS,AS树脂、聚丙烯酰胺等)、有机合成、制造腈纶、尼龙66等膈成纤维、杀虫剂、抗水剂、粘合剂等;还用合适谷物烟薰剂。从事丙烯腈生产及以丙烯腈为原料合成和制造上述物质的企业均是丙烯腈污染的主要来源。腈纶纤维燃烧时可释放也丙烯腈。

丙烯腈在水中是不稳定的,水中浓度1mg/L以下时不影响生物降解。当水中丙烯腈的浓度为10mg/L时,经过一昼夜剩下46%,二昼夜只剩下19%,四昼夜剩下5%,六昼夜只剩下3.6%当水中丙烯脯的浓度为75mg/L时,经过二昼夜剩下30.5%,六昼夜时为起初数量的4.5%。空气中嗅觉阈值浓度为1.7~23ppm,水中嗅觉阈值浓度为

14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0.0031~50.4mg/L。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7.2.6.3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废弃物处置方法:焚烧法,焚烧炉要有后燃烧室,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化学法,用乙醇氢氧化钠处理,将其产物同大量水一起排入下水道。另外,从废水中回收丙烯腈也是一种可考虑的处理办法。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14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7.2.7 甲酚

7.2.7.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61073 编号 CAS95-48-7 号 中文2-甲(苯)酚 名称 英文2-methylphenol;o-Cresol 名称 别 邻甲(苯)酚 名 外观分子C7H8O白色结晶,有芳香;与式 HOC6H4CH3 气味 性状 蒸分子0.13kPa/38.2℃ 闪108.13 汽量 点:81℃ 压 熔 30.8℃ 沸点:溶微溶于水,溶于乙

14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点 解性 相对密度(水稳密 =1)1.05;相对密度定度 (空气=1)3.72 性 主危险要 14(有毒品) 标记 用途 7.2.7.2 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190.8℃ 醇、乙醚、氯仿等 稳定 用作分析试剂并用于有机合成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多脏器损害。 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损害,最终发生呼吸衰竭。

慢性影响:可引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害和皮疹。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性毒性:LD50121mg/kg(大鼠经口);890mg/kg(兔经皮)。

刺激性:家兔经皮:12500μg(24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眼:100mg,轻度刺激。

致癌性:小鼠经皮最低中毒剂量(TDL0):4800mg/kg(12周,间歇),致肿瘤阳性。 对生物降解的影响:水中浓度11~16mg/L时,活性污泥对氨氮的硝化作用降低75%,浓度50mg/L时,荧光假单孢菌对葡萄糖的降解受到抑制,浓度600mg/L时,大肠杆菌对葡萄糖的降解受到抑制。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具有腐蚀性。

14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7.2.7.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来源 类别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空气和废气 环保局编 《固体废弃物试气相色谱法;验分析评价手册》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空气中有害物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方法》(第二空气 法 版),杭士平主编 《化工企业空气氯亚胺二溴苯中有害物质测定化工企业空气 醌比色法 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7.2.7.4 环境标准:

中国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5mg/m3 (TJ36-7的最高容许浓度 9) 前苏联环境空气中基本安全28μg/m3 (1978) 浓度

14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苏联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0.05mg/L (1975) 允许浓度 前苏联渔业水中最高允许浓3μg/L (1978) 度 前苏联污水排放标准 (1975) 嗅觉阈浓度 (1)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145

0.1mg/L 0.00068ppm 7.2.7.5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7.2.8 液氨

7.2.8.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23003 编号 CAS7664-41-7 号 中文氨 名称 英文ammonia 名称 别 氨气(液氨) 名 外观无色有刺激性恶臭与的气体 性状 蒸汽146

分子NH3 式 分子17.03 量

506.62kPa(4.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压 溶熔 -77.7℃ 沸点:易溶于水、乙醇、解点 -33.5℃ 乙醚 性 相对密度(水稳密 =1)0.82(-79℃);相定稳定 度 对密度(空气性 =1)0.6 危险6(有毒气体) 标记 7.2.8.2 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100ppm,重度刺激。

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用铵盐和氮肥 途 14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亚急性慢性毒性:大鼠,20mg/m3,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3小时)。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0µg/m3,16周。

污染来源:在石油精炼、氮肥工业、合成纤维、鞣皮、人造冰、油漆、塑料、树脂、染料、医药以及制造氰化物和有机腈的生产中都有氨的使用和排放,氨系用氢和氮在触媒作用下合成,为制取各种含氨产品的主要原料。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7.2.8.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氨气敏电极检测仪;②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溴酚蓝检测管法、百里酚蓝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2)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7.2.8.4 实验室监测方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8-93,空气)。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4679-93,空气)

14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7.2.8.5 环境标准:

中国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30mg/m3 (TJ36-79) 的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0.20mg/m3(一(TJ36-79) 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次值) 一级1.0 中国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二级1.5~2.0 (GB14554-3(mg/m) 93) 三级4.0~5.0 中国(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4.9~75kg/h 93) 7.2.8.6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液用水稀释,加盐酸中和后,排入下水道。造纸、纺织、肥料工业中的含氨废料回收使用。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14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7.3 源项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中源项分析主要是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7.3.1 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项目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确定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罐区火灾爆炸事故。 7.3.1.1 火灾爆炸发生概率

1 故障树分析法

概率法是一种系统安全分析法,可以采用事故树和故障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是确定所要的起始事件,针对起始时间按设计安全功能,描述导致事故发生诸事件的序列,绘制事故树。故障树分析是定性分析时,用布尔代数简化故障树,求取最小割集,并作结构重要性分析,定性分析时,收集故障率数据,利用最小割集求取顶事件的发生概率。

本评价拟采用故障树分析法进行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环境影响分析,由于该项

15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的事故风险与炼油厂储罐区类似,引用炼油厂储罐区事故调查资料作为本评价原始资料。

2 故障树的建立

根据国内储罐爆炸事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本项目化工品罐区的故障树图,见图7.3-1。故障树的顶事件为罐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基本事件共有15种,代号为S1-S15,分别为达爆炸极限(S01)、危险区违章动火(S02)、维护时撞击罐体(S03)、运输过程发生撞击(S04)、雷击(S05)、避雷器失效(06)、电器不设防爆装器或防爆器损坏(S07)、汽车未设防爆器或损坏(S08)、液体流速过快(S09)、液体冲击罐内金属突出物或金属浮标(S10)、操作失误(S11)、管线腐蚀(S12)、安全阀卸压(S13)、密封件损坏(S14)、制冷装置损坏导致罐体温度过高(S15)。

15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储罐发生火灾爆火源 储料泄露与 助燃气体接触 达爆炸极S01 储料膨胀 明火 撞击火雷电火电火花 静电火花 操作失管误 线腐S11 蚀 安全阀卸S14 压 图例 S 密封件损坏 花 花 危险区违章动火 S02 维护时撞击罐体 S03 运输雷过击 程发生撞S04 S05 避雷器失效 S06 电器不设防爆器或防爆器损坏 汽车未设防爆器或液体流速过快 液体冲击罐内金属突出物或金属S10 制冷装置损坏 罐体温度过高 S15 S12 S13 S07 S08 S09 基本事件 逻辑与门 逻辑或门

图7.2 储罐故障树分析图 3 最小割集

最小割集是指能导致顶事件的最小限值的基本事件组合,它表明顶事件发生所有可能的途径,见表7.3.1。

表7.3.1 最小割集一览表

最小割集台阶序号 数 1 2

152

基本事件 S01、S1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S02、S01、S11 S02、S01、S14 S03、S01、S11 S03、S01、S14 S04、S01、S14 S07、S01、S11 S07、S01、S14 S08、S01、S11 S08、S01、S14 S09、S01、S11 S09、S01、S14 S10、S01、S11 S10、S01、S14 S05、S06、S01、S11 S05、S06、S01、S14 S02、S01、S13、S12 S03、S01、S13、S12 S07、S01、S13、S12 S08、S01、S13、S12 S05、S06、S12、S13、S01 由表图7.3.1可以看出,导致储罐火灾爆炸的最小基本事件组合有21个,即每一个组合的基本事件同时发生时,都可导致顶事件-液化气储罐火灾事故的发生。

4 基本事件概率

可以事件的发生频率代替概率,各基本事件的概率见表7.3.2。

表7.3.2 各基本事件的概率表

15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基本事件序号 代号 1 S01 2 S15 3 S06 4 S03 5 S1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S08 S11 S12 S04 S07 S10 S09 S05 S03 S02 基本事件 达爆炸极限 制冷装置损坏 避雷器失效 维护时撞击罐体 安全阀卸压 汽车未设防爆器或损坏 操作失误 管线腐蚀 运输过程发生撞击 电器不设防或防爆器损坏 液体冲击罐内金属突出物或金属浮标 液体流速过快 雷击 密封件损坏 危险区违章动火 概率 0.5308×100 0.5257×100 0.5257×100 0.5257×100 0.1051×10-1 0.9670×10-2 0.7775×10-2 0.3887×10-2 0.3469×10-2 0.2732×10-2 0.1577×10-2 0.1156×10-2 0.1156×10-2 0.7360×10-3 0.3889×10-3 由表7.3.2可以看出,当以事件发生的频率替代概率时,S01(达爆炸极限)为发生概率最高的基本事件,其次是S15(制冷装置损坏)、S06(避雷器失效)和S03(维护时撞击罐体)。

5 顶事件概率计算

对顶事件概率求解,可对故障树进行定量分析。顶事件概率计算方法是将故障树经布尔代数简化后,求得事故树有K个最小割集。当K个割集彼此无重复时,则

15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顶事件发生概率g为:

gqij1k•j

式中:

g-顶事件发生率;

-求概率和; -求概率积;

qi-i基本事件概率,见表7.3.2。

经计算得本项目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概率为1.17×10-4次/罐·年,采取措施降低达爆极限、避雷器失效、制冷装置损坏和维护时撞击罐体的发生频率的情况下,假设各降低一个数量级的发生概率,概率可降低至4.56×10-6次/罐·年。

7.3.2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7.3.2.1 氨气污染源强的确定

本次评价根据液氨的有关理化性质,计算出一定泄漏量下液氨的蒸发量,并由此作为污染源强进行预测。本项目有1台立式容积为30m3的液氨贮罐,实际情况下,贮存量为10m3,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有两个及以上的贮罐同时发生泄漏,本次评价选取一个贮罐发生泄漏来进行预测。对于贮罐来说,筒体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比较均匀,发生整个容器破裂而泄漏的可能性很小,根据分析事故发生概率,泄漏事故发生概率最大的地方是容器的接管处。根据风险评价导则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一书,发生接管泄漏时,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本次评价取接管直径为80mm。 (1)泄漏量计算

根据资料,发生泄漏时,假定气体的特性是理想气体,气体泄漏速度为:

式中:

15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QG-气体泄漏速度(kg/s)。 P-容器压力(Pa)。

Cd-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1.00,三角形时取0.95,长方

形时取0.90。

A-裂口面积(m2),经计算,A为0.00005 m2。 M-分子量。

R-气体常数(J/(mol·k))。 TG-气体温度。

Y-流出系数,对于临界流Y=1.0对于次临界按下式计算:

经计算,开始泄漏速度为10.5kg/s。5分钟可泄漏3.15t,15分钟泄露9.45t,16分钟即泄露完毕。实际上,当泄漏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贮槽内介质压力和液体的液位下降,泄漏速度会减小,单位时间泄漏量也会减小,本次评价取5分钟,15分钟的泄漏量来进行分析。

7.3.2.2 二硫化碳污染源强的确定

本项目有2台立式容积为50m3的二硫化碳贮罐,一个储罐的最大储存量为40t,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有两个及以上的贮罐同时发生泄漏,本次评价选取一个贮罐发生泄漏来进行预测。对于贮罐来说,筒体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比较均匀,发生整个容器破裂而泄漏的可能性很小,根据分析事故发生概率,泄漏事故发生概率最大的地方是容器的接管处。本次评价取接管直径为100mm,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 (1)泄漏量计算

根据风险评价导则,液体泄漏速度QL可用流体力学的柏努利方程计算,其泄漏速度为:

QLCdA2(PP0)2gh

式中:QL——液体泄漏速度(kg/s);

Cd——液体泄漏系数(无量纲),此值常用0.6-0.64,本次评价取中间值0.62; A——裂口面积(m2),经计算A等于0.0314 m2;

15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ρ——泄漏流体的密度(kg/m3),本次评价取0℃的密度,1262 kg/m3; P——容器内介质压力(Pa),取1.2个大气压; P0——环境压力(Pa),取一个大气压; g ——重力加速度。

h ——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取0.2m。

经计算,开始泄漏速度为103.386 kg/s,6.5分钟可泄漏完贮罐储存的40吨二硫化碳。实际上,当泄漏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贮槽内介质压力和液体的液位下降,泄漏速度会减小,单位时间泄漏量也会减小,本次评价取5分钟和完全泄露时的泄漏量来进行分析。

7.3.2.3 硫化氢污染源强的确定

硫化氢气体为黑药系列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气体,将加液氨及水进行吸收作为副产品硫化铵,整个硫化氢回收过程在硫化铵合成罐完成。黑药生产车间置有3台3m3的硫化铵合成罐,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台硫化铵合成罐会发生泄露,且合成罐内,硫化氢投入量为50%,因此本次评价选取一台硫化铵储罐在正常工作下硫化氢气体排放的环境风险影响,以及硫化铵合成罐发生破裂时产生的环境风险影响。选取裂口口径为20mm。

正常工作下,硫化氢经氨水吸收后,产生量为0.00015kg/s(1.99t/a),经表6.3预测,最大落低浓度为0.0003023mg/m3,出现在距源约831m处,占执行标准的3.02%,离项目最近敏感点茅坪(1200m)未收到影响。 (1)泄漏量计算

根据资料,发生泄漏时,假定气体的特性是理想气体,气体泄漏速度为:

式中:

QG-气体泄漏速度(kg/s)。 P-容器压力(Pa)。

Cd-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1.00,三角形时取0.95,长方

形时取0.90。

15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A-裂口面积(m2),经计算,A为0.000314 m2。 M-分子量。

R-气体常数(J/(mol·k))。 TG-气体温度。

Y-流出系数,对于临界流Y=1.0对于次临界按下式计算:

经计算,开始泄露速度为1.62kg/s,发生泄漏5min时,泄漏量为486kg,15min时,泄漏量为1458kg,16min时,泄漏完毕。故本次评价选取硫化铵合成罐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及发生泄漏时5min,15min的泄漏量来进行风险评价。

7.4 风险计算与评价

7.4.1 风险计算模式的选取

根据该项目排放源特征及评价范围内下垫面地形特征,本评价选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推荐的多烟团模式进行计算。

在事故后果评价中采用下列烟团公式:

2yyo2xxo2zoexpexpCx,y,oexp 223/222y2x2xyz2z2Q式中:

Cx.y.o--下风向地面x,y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3);

xo,yo,zo--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σX =σy。 本次预测取地面轴线浓度,即Y=0时的值。

7.4.2 计算内容及项目

(1)预测内容:主要预测液氨、二硫化碳及硫化氢发生泄漏后一次浓度和对环境的影响。

15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2)预测项目:液氨、二硫化碳、硫化氢。

7.4.3 预测参数

因难以确定事故发生时间,因此预测风向考虑常年主导风向,该地区各类稳定度以中性(D类)出现频率最高,故以D类稳定度为预测气象条件。

7.4.4 计算结果与评价

物料泄漏事故预测结果见表7.4.1、7.4.2、7.4.3,物料泄漏不同浓度伤害半径见表7.4.4、7.4.5、7.4.6,物料泄漏风险评价预测图见图7.4.1、7.4.2、7.4.3、7.4.4、7.4.5、7.4.6:

表7.4.1 液氨泄漏事故影响预测结果 T(min) D(m) 100 200 300 500 1000 1200 1800 2000 2500 3000 4000 5000 5 893.2033 2,893.4029 2,423.2468 308.8466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5 893.2033 2,893.4029 2,423.2532 1,351.7925 92.1916 3.5495 0.0001 0.0109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7.4.4 液氨泄漏不同浓度伤害半径

15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预测最大落地 出现时刻 浓度距离 (min) (mg/m3) (m) 5 15 2,895.4235 204.4 2,895.4235 204.4 短时间接半致死浓度 触容 范围(m) 许浓度范围(m) 416.7 582.2 489.9 1,075.3

图7.4.1 液氨泄露五分钟风险预测图

16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7.4.2 液氨泄露15分钟风险预测图

由表7.4.4可知,当液氨发生泄露5min时,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204.4m,半致死浓度出现在416.7m,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30mg/m3)的距离出现在582.2m;在液氨发生泄露15min时,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204.4m,半致死浓度出现在489.9m,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30mg/m3)的距离出现在1075.3m,当发生泄露的16min时,整个储罐已泄露完毕。故发生泄露15min时,事故将对离项目最近的敏感点没有有影响,但建设项目仍应做好事故防范措施。

表7.4.2二硫化碳泄漏事故影响预测结果 T(min) D(m) 100 200 300 500 1000 1200 1800 2000 2500 3000 4000 5000 5 8794.7348 28489.2712 23849.9807 3040.9921 0.0009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6.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7.4.5 二硫化碳泄露不同浓度伤害半径 预测最大落地 出现半致死浓度 短时间接时刻 浓度距离 范围(m) 触容

16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min) (mg/m3) (m) 661.2 582.6 5 28509.1669 204.4 6.5 28509.1669 204.4 许浓度范围(m) 687.3 611.2

图7.4.3 二硫化碳泄露5分钟风险预测图

图7.4.4 二硫化碳泄露6.5分钟风险预测图

16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表7.4.5可知,当二硫化碳储罐发生泄漏, 5min时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204.4m,达到半致死浓度的范围(28.58 mg/m3)出现在661.2m,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 mg/m3)的范围在687.3m。6.5min时泄露完毕,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204.4m,达到半致死浓度的范围出现在582.6m,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范围在611.2m。故可以看出,当二硫化碳发生泄漏时,距项目最近的敏感点茅坪村将不受影响,但是会对化工园区内项目周边企业的人员造成影响,企业应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表7.4.3 硫化氢泄漏事故影响预测结果 T(min) 5 15 D(m) 100 49.8942 49.8942 200 429.5605 429.5627 300 251.0483 448.0291 500 0.0750 284.5230 1000 0.0000 19.8778 1200 0.0000 0.7532 1800 0.0000 0.0000 2000 0.0000 0.0000 2500 0.0000 0.0000 3000 0.0000 0.0000 4000 0.0000 0.0000 5000 0.0000 0.0000 表7.4.6 二硫化碳泄露不同浓度伤害半径 短时间接预测最大落地 出现半致死浓度 触容 时刻 浓度距离 范围(m) 3(min) (mg/m) (m) 许浓度范

16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5 15 / / 8895.5 7062.1 / / 围(m) / /

图7.4.5 硫化氢合成罐泄露5分钟风险预测图

图7.4.6 硫化氢合成罐泄露15分钟风险预测图

16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由表7.4.6可知,硫化氢在发现泄漏事故时,对项目周边基本无影响,但建设单位仍需加强防范措施。

7.4.5 液氨泄露处理措施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液用水稀释,加盐酸中和后,排入下水道。造纸、纺织、肥料工业中的含氨废料回收使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

16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因此,工厂应加强管理,杜绝此种情况发生。

液氨、二硫化碳泄露事故评价:

根据液氨、二硫化碳事故泄漏预测结果,对比表7.7-1及表7.8-1得出以下结论: ① 对于本项目敏感点东南面的茅坪村等,在事故发生3min左右,泄露已经基本开始停止,有害气体还未扩散到敏感点;② 从表7.8-1及表7.8-2可以看出,液氨及二硫化碳发生泄漏事故后,最大落地浓度未超过其半致死浓度,本项目周边企业可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企业须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一方面减少物料泄漏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事故把事故的影响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

7.5 风险防范措施

7.5.1 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工厂总平面布置应采用下列安全对策措施: (1). 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

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全年主导风向等,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应将厂区划分为厂前办公区、生产区、储罐区、公用设施区,形成即相对独立又便于贯通的功能区。

(2). 危险设施和重大危险源布置

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可燃液体罐组,不应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

甲类物品仓库、储罐区及机动车辆频繁进出的设施,应布置在厂区边缘,并宜

16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设围墙独立成区。

(3). 厂区绿化

1) 生产区不应种植含油脂较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份较多的树种;

2) 工艺装置或可燃液体的罐组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蓠或茂密的灌木丛;

3) 在可燃液体罐组防火堤内,可种植生长高度不超过15cm、含水分多的四季常青的草皮;

4) 厂区绿化不应防碍消防操作。 (4). 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1) 生产厂房、工艺装置、设备、库房:甲类之间为30m,乙类之间为25m,丙类之间为20m。

2) 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与生产厂房、工艺装置、设备、库房:甲类之间为30m,乙类之间为25m,丙类之间为20m。

3) 地上可燃液体储罐≤500m3固定顶或卧式罐与生产厂房、工艺装置、设备、库房:甲类之间为25m,乙类之间为20m,丙类之间为15m。

4) 地上可燃液体储罐≤500m3固定顶或卧式罐与全厂性重要设施为30m。 5) 甲类物品库(棚)或堆场、污水处理场(无盖隔油池)与生产厂房、工艺装置、设备、库房:甲类之间为30m,乙类之间为25m,丙类之间为20m。

6) 原料及产品运输道路(路面边)与生产厂房、工艺装置、设备、库房:甲类为15m,乙类、丙类为10m。

7) 厂围墙(中心线)与生产厂房、工艺装置、设备、库房:甲类为10m,乙类为8m,丙类为6m。

厂房的防爆要求:

(1)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该项目生产车间甲类厂房包括黄药车间、黑药车间、储罐区、原料仓库等厂房。

(2).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应设置泄压设施。

16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7.5.2 技术措施

根据本次工程所涉及有毒有害物料的理化性质、毒理学特征,潜在事故风险分析,以及该厂对物料的运输、包装方式、运输量和生产工艺,充分考虑本次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概况,对该厂在运输、储存、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7.5.1.2 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1)对有毒有害物料的运输应采用安全性能优良的化学品专用运输槽车,同时车上要配备必要的防毒器具和消防器材,预防事故的发生。

(2)对于近距离使用槽车运输有毒有害物料,应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尽量离开人口稠密区及居民生活区;同时对槽车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在可能发生事故的设备、材料、物品的周围和主要通道危险地段,出入口等处应装设事故照明灯。事故照明的照度不低于照明总照度的10%。

(3)液氨、二硫化碳贮槽(罐)要严格按《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及相关规定的要求设计和施工,贮槽区必须设有暑期降温淋水设施,贮槽顶部要装有放空管,同时为防止雷击、防静电,还要装设接地装置。贮槽下面要建设沟槽,以收集回收泄露的液体。在设备管道材料选型上尽量采用耐腐蚀材料,保证装置的稳定,减少了事故可能。

(4)液氨贮罐要有相对独立的区域,必须设有防火墙、隔离带,同时贮罐要留有足够多的容量空间,以便在一个贮罐发生故障时,能及时的将其中的物料转移至另外的贮罐,尽量防止其泄露造成危害。

(5)合理控制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尽量减少储存总量。有毒有害物料的贮槽、钢瓶、槽车等严格按装料系数装存物料,避免因装料过满发生爆炸或泄漏。装氯管线上的垫片,阀门、软管要定期更换,避免漏料。 7.5.1.3 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1) 生产过程中出现原料泄漏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

16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 厂房要敞开式布置,强化通风,各种工艺设备(阀门、法兰、泵类)、管道的选型、进货要严把质量关,并加强检修、维护,严禁生产中物料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电气设备须用防腐、防爆型,电源绝缘良好,防止产生电火花,接地牢靠,防止产生静电。

(4) 合理控制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尽量减少储存总量。有毒有害物料的贮槽、槽车等严格按装料系数装存物料,避免因装料过满发生爆炸或泄漏。

(5) 劳动保护用品。能够按照劳动护用品管理制度,从采购、发放、使用中,坚持做到采购定点厂产品,产品有合格证;按国家标准发放;作业岗位使用、穿着规范。并突出对现场穿着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监督检查。作业场所根据作业特点及防护标准配置应急救护用具及药品。

(6) 本工程的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选型时,要求制造厂家提供符合国家规定噪声和震动标准的设备。在设备投运以前,必须经过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由质检部门注册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 7.5.1.4 消防应急措施

根据项目规模、火灾危险类别及固定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发生火灾时,本项目按照室外25L/s,室内10L/s,满足接纳3小时消防废水的要求,设置441m3事故应急池一个,可同时作为消防废水事故池。

(4)可燃液体罐组的消防水量计算,应按火灾时消防用水量最大的罐组计算,其水量应为配置泡沫用水及着火罐和邻近罐的冷却用水量之和;

(5)可燃液体地上立式罐应设移动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其供水范围为罐周全长,供水强度为0.6-0.8L/S.m。

(6) 化工企业的工艺装置区、罐区等,应设独立的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其压力应确保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低于0.15MPa(自地面算起),一般不低于0.3MPa。低压消防给水系统不应与循环冷却水系统合并。

2. 干粉灭火系统

扑救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电器设备及烷基金属化合物等的火灾,宜选用钠盐干粉。当干粉与氟蛋白泡沫灭火系统联用时,应选用硅化钠盐干粉。

扑救工艺装置内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泄漏火灾,宜采用干粉车。

16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7.灭火器设置

(1)生产区内宜设置干粉型或泡沫型灭火器,但仪表控制室、计算机室、电信站、化验室等宜设置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2)生产区内设置的单个灭火器的规格,宜按下表选用。

表7.8 灭火器的规格表

(3)工艺装置内手提式干粉型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甲类装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不宜超过9m,乙、丙类装置不宜超过12m; b.每一配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多层框架应分层配置; c.危险的重要场所如储罐区,宜增设推车式灭火器。

d.可燃液体的地上罐组,宜按防火堤内面积每400m2配置一个手提式灭火器,但每个储罐配置的数量不宜超过3个。

8.火灾报警系统

(1)化工企业必须设置火灾报警系统。

(2)电话报警系统:工厂生产调度中心、消防水泵房,宜设受警监听电话;工艺装置、储运设施的控制室应设火灾报警专用电话。

(3)化工企业的甲、乙类装置区及罐区应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4)感烟、感温、火焰等自动报警器的信号盘应设置在其保护区的控制室或操作室内。 7.5.1.5 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化工和劳动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实行持证上岗、定期检测维修,及时更换腐蚀受损设备,记录资料保管,岗位责任明确,定期培训职工,提高安全生产和管理能力。

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制定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及国家、地方关于易然、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贮运安全规定。作业区内道路的设计、车辆的行驶与装载、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必须

17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符合《工业企业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道口信号和安全标志。

3、强化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提供职工的素质,加强操作人员的上岗前培训,进行安全生产、消毒、环保、工业卫生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教育。

4、建立健全的环保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加强监督检查,按规定监测厂内外空气及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时发现,立即处理,避免污染。

5、必须经常检查安全消防设施的完好性,使其处于即用状态,以防备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高效率的发挥作用。易燃易爆物料、腐蚀性物料、蒸汽及油管线除必须用法兰与设备和部件连接外,一般采用焊接连接,防止高温、有毒有害气体和腐蚀性物料泄露。

6、本工程的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选型时,要求制造厂家提供符合国家规定噪声和震动标准的设备。并按现行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压力容器》等规定来设计及选择各类压力容器,另外设计时对设备、管线、阀门、垫片、密封材料的使用介质与耐腐蚀性认真选择,避免因设计不当引起腐蚀与泄漏。除了选用的压力容器,起重机等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设备,均由持有安全、专业许可证的单位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安装,并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要求以外,在设备投运以前,必须经过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由质检部门注册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

7、购置超声探伤仪器,提高对压力容器管道的探伤能力,尤其是对氯气、氯乙烯、氯化氢设备管道的探测,健全探伤记录,主动掌握压力容器的伤损信息,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

8、高压电缆直埋敷设的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埋设地面应有明显的走向标线和标识。在变、配电室、控制室出口等电缆线路集中的地方,万一发生火灾,易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除应装设排风装置外,还应配置一数量的电气灭火器材。

7.6 应急预案

本项目处于XX县工业园化工园区,距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东南面1200m的茅坪村,有人口20人。项目原材料及中间副产品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经风险源项分析及风险预测,若发生泄漏事故将对周边敏感点包括园区内周边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故厂区应做好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17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7.6.1 建立化学事故救援应急机制

为保证企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化学事故发生,并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的危害和损失,根据《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等规定,公司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成立以负责人为总指挥,分管生产负责人为副总指挥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工程抢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实施细则,组织专业队伍学习和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防患于未然,以便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必须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调动有关方面的力量进行救援,以减少事故损失。应急预案内容见表7.9。

表7.9 应急预案内容

序号 内 容 及 要

项 目 求 危险目标:装置区、贮罐区、1 应急计划区 环境保护目标 应急组织机构、工厂、地区应急组织机构、2 人员 人员 预案分级响应条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3 件 应程序 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自4 应急救援保障 给正压式呼吸器、防毒服)等 报警、通讯联络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5 方式 讯方式(电话报告)、通知17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项 目 应急环境监测、6 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应急检测、防护7 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8 控制、撤离组织计划 事故应急救援关9 闭程序与恢复措施 10 应急培训计划 11 公众教育和信息 内 容 及 要

求 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 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 事故现场、工厂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应急状态解决后做好事故现场善后处理, 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对工厂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17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7.6.2 应急救援基本程序

(1) 发现重大化学事故者应立即向厂调度室报警,事故单位应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2) 厂调度室接到报警后,迅速向各救援队报警,通知各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通知事故车间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并将情况通知指挥部。

(3) 厂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将事故情况报告当地环保部门并派员前往厂界邻近单位村庄做好解释工作,根据事故造成的污染程度,协助人员暂时撤离,暂时停止用餐或采取可行措施防止污染。

(4) 通讯队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话务员、检修人员及技术人员待命,话务员中断一般外线电话,确保事故处理外线畅通,厂内通讯迅速、准确、无误。

(5) 治安队接到报警后,根据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和爆炸的浓度范围设置警戒线,封锁有关道路,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指挥各种抢救车辆,有秩序进入抢救区域,安排好群众疏散路线,必要时通知厂门卫关闭厂门,禁止无关人员入厂围观。

(6) 消防队接到报警后,应火速赶到现场,视火灾情况进行灭火,迁移可燃物品,围堵截流可燃液体,控制事态。

(7) 医疗队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准备急救药品、器具,根据制定的该种介质急救预案进行抢救受伤者及中毒者。

(8) 抢修队接到报警后,立即集合各个工种人员集结待命,物资储备到位,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开展抢险、抢修。

(9) 侦检抢救队到达现场后,迅速实施侦毒、监测、查明有毒有害物的允许浓度范围,确定可能引起急性中毒、爆炸浓度范围,查明受伤者和中毒者情况,迅速使其脱离危险区域,送医疗救护队抢救。

(10) 后勤队接到报警后,迅速集合人员,调集车辆准备好各种生活必需品和车辆,并做好发放准备工作,接到出车任务,迅速出车。

(11)各专业队抢救结束后,做好现场调查、清理、清洗工作,恢复工艺管线、电气仪表、设备的生产状态,组织开车生产。

(12)为使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有准备,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各救援专业队必须按各自的职责,根据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统筹图开展工作,具体见图8.1。

17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3)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并制定详尽的应急方案。

(14)处理事故要彻底,反复勘查审定,直至没有不安全因素存在时,疏散的人群方可回迁。认真调查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深刻的安全环保教育,接受事故教训,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7.6.3 应急终止

(1)应急终止的条件

①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②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③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④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⑤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2)应急终止的程序

①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②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①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②对应急事故进行记录、建立档案。并根据实践经验,一级应急机构组织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③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17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0 接受事故报警 1 下达救指3 重大、特大事故报上级 一般事故通报友邻单位6 7 友邻支援 市政府组织救援 指挥部成员去现场 专业队开赴现场17 5 专业队明确任务指挥部实施现场指挥 16 通报救援结果 调查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应急救援结束,恢复生产通讯队开展工作 治安队开展工作 18 各专业队集合待命9 2 8 4 侦检抢救队开展工作消防队开展工作 10 11 12 13 14 15 抢修队开展工作 医疗队开展工作 后勤队开展工作 图7.1 事故应急救援统筹图

17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7.7 风险评价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风险评价结论如下:

(1)本项目生产过程所用到的原辅材料中甲醇、二硫化碳、液氨等属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附录A.1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及贮存区的存储量除二硫化碳及液氨外均小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表1及表2中规定的临界量,但同时q/Q =2.602>1,因此本项目构成重大危险源。进行一级风险评价。

(2)本项目具有潜在的事故风险,但风险概率较小。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制定事故的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时,要采取紧急的工程应急措施,如必要,要采取社会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项目设置事故应急池(441m³),同时作为消防废水事故池,可满足接纳三小时消防废水的要求。当发生火灾时,在组织灭火的同时迅速切断清水管网和污水排污口与外界的联通,即可基本上将消防废水滞留在厂区内,待火灾过后,再收集此废水进行处理,可以避免消防废水对外环境的影响产生不利影响。

17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八章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8.1 建设期污染防治对策

8.1.1 扬尘

扬尘污染主要产生于施工和汽车运输中,因施工面多、线长,对其全部控制难度较大,主要应从加强施工管理着手,提倡文明施工,如施工时减少粉状物料的露天堆放量和时间,余土做到合理堆放,物料运输不堆尖、不满出车厢,车厢加盖,中速平稳行驶,防止沿途散失和尘土飞扬等。

8.1.2 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和汽车运输,其控制应从规范施工秩序着手,对产生高噪声设备(如搅拌机、打桩机)尽量安排在白天使用,深夜(22:00~6:00)不使用噪声设备。汽车晚间运输尽量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此外,对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亦对噪声有良好作用。

8.1.3 废水

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撒落和溢流,以减少施工废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在施工现场建造临时性沉淀池,进行相应处理后有组织排放,生活污水要通过水沟排入下水道,避免到处溢流。

8.1.4 固体废弃物

对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应尽量回收。不能回收的应及时清运,防止因长期堆放产生扬尘等污染。生活垃圾应定点堆放,定期清运至填埋场,严禁乱堆乱扔。

8.1.5 水土流失

建设期的水土流失主要产生在土地平整及土方挖运施工中,加强施工道路的路面建设,创造施工场地良好的排水条件,减少雨水冲刷和停留时间,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17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8.2 营运期废水治理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地面冲洗废水,水环泵排水,初期雨水及生活污水。 本项目地面冲洗水排放量1t/d,主要污染物COD600mg/L和SS500mg/L,硫化物90mg/L,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主要处理设施有污水收集池、沉淀反应池(加药)、化学氧化池和中水池,处理达标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溶江,最终汇入禾水。

本项目水环泵排放水量为1t/d,主要污染物COD400mg/L和SS300mg/L,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本项目初期雨水量为91.8m3/次,初期雨水中污染物主要为COD、SS,其浓度分别为300 mg/L、200mg/L,收集到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外排。

项目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6t/d,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和SS,使用微动力处理装置处理后浓度为70 mg/L、18 mg/L、15 mg/L、60 mg/L,排放量为0.15 t/a、0.04 t/a、0.03 t/a、0.12 t/a。

项目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由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溶江,最终汇入禾水。

地面冲洗水 污水收集池 水环泵排水 排放 沉淀反应池 化学氧化池 中水池 初期雨水 生活污水 微动力处理工艺处理 排放 图8.1 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表8.2.1 主要构筑物大小

构筑物

污水收集池 沉淀反应池 179

化学氧化池 中水池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体积 5m3 2.5 m3 3 m3 5 m3 项目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为一般固废,将送垃圾填埋场填埋。 项目废水产生情况如表8.2.2:

表8.2.2 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源强

污染物废水污染产生量 治理措量物名施 3m/称 浓产生a 度 量 600.18 污水收0 集池+沉50300 SS 0 0.15 淀反应硫化池(加90 0.03 物 药)+化CO40学氧化0.12 D 0 池+中水300 30池 SS 0.09 0 CO3091.8- D 0 m3/沉淀池 20次 SS - 0

180

去除率排% 浓放度 量 污染物排放量 排放标准 浓度 COD 84 95 0.03 100 88 60 0.02 70 99 0.9 / 1 76 95 0.03 100 80 60 0.02 70 73 80 70 60 - - 100 7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CO250.27 D 0 BO120.27 微动力228D5 0 处理工0 NH320 0.05 艺 -N 15SS 0.34 0 *废水浓度单位为mg/L(pH无量纲)、废水产生量、排放量单位为t/a 68 70 0.15 100 85 18 0.04 20 40 12 0.03 15 67 50 0.11 70 废水处理工程投资25万元。

8.3 营运期废气治理措施

经工程污染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锅炉产生的烟尘、SO2和NOx;黄药生产工序中的工艺粉尘;硫氮系列生产工序中产生的二乙胺废气;硫化铵生产工艺中产生的硫化氢废气;在反应釜、放渣口、各阀门等处因发生泄漏而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废气。

锅炉废气:本项目生产工段要供应蒸汽,拟选用1台1t/h的燃煤锅炉。锅炉燃煤量为683.6t/a,含硫0.8%,锅炉年运行时间为4800h,经计算,其烟气产生量约为2000m3/h,烟尘产生浓度为1800mg/ Nm3,烟尘产生量17.28t/a;SO2产生浓度为911mg/Nm3,SO2产生量8.75t/a;NOx产生浓度为256mg/Nm3,NOx产生量2.46t/a。采用旋流塔麻石除尘系统工艺,除尘率达95%,脱硫率达60%,氮氧化物去除率为20%。烟尘排放量为0.86t/a,排放浓度为90mg/ Nm3;SO2排放量为3.5t/a,排放浓度为364.4mg/Nm3;NOx排放量为1.97t/a,排放浓度为204mg/ Nm3。锅炉废气由25m高烟囱排放,可达《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工艺粉尘:工艺粉尘产生总量为5.91t/a,产生浓度为92.34mg/m3,将在每个包装点设集气罩,通过收尘器收集粉尘,回收的粉尘与高品位黄药混合后包装出售。引风机风量为8000m3/h,采用布袋除尘处理后后,处理效率达99%,则粉尘排放量为0.06t/a,排放浓度为0.9mg/m3,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通过1#排气筒(15m)排放。

18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乙胺废气:产生二乙胺废气,采用集气罩将离心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由引风机进入水洗塔进行一级水洗后达标排放,洗水返回乙硫氮生产工艺。根据物料平衡计算,二乙胺废气产生量为1.23t/a,产生浓度为225 mg/m3,去除率为90%,排放量为0.12t/a,排放浓度为22.5 mg/m3,处理后的废气通过1#排气筒排放。满足前苏联职业接触限值30 mg/m3。

硫化氢废气: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硫化铵工艺中未吸收的硫化氢废气,产生量为1.99t/a,经引风机进入水洗塔,引风机风量为8000m3/h,废气产生浓度为2mg/m3,经过二级水洗,吸收率为98%,则硫化氢排放量为0.02t/a,排放浓度为0.04 mg/m3,通过1#排气筒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4554-93)二级标准。

无组织废气:对项目产生的无组织废气,应尽可能加装集气罩。

建设项目废气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8.3.1:

排气筒高度m 表8.3.1 项目废气产生状况一览表

产生状排况 气污染编量物名浓产号 m3称 度生mg3量/h /m t/a 17烟尘 180.20 8 G201 00 SO2 911 8.75 NO2 256 2.46 G工艺5.9922 粉尘 1 .34 二乙1.222G803 00 胺废3 5 气 G硫化1.92 4 氢 9

去治理除措施 率% 排放状况 浓排度放mg3量/m t/a 执行标准mg/m3 990 旋流5 塔麻石除6364尘工0 .4 艺 2204 0 布袋90.9 除尘 9 一级洗水 二级水洗 182

0.8200 6 3.5 900 1.9- 7 0.0120 6 25 90.122.30 15 0 2 5 90.00.00.06 8 4 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硫化氢 G/ 5 氨 CS2 0.- 199 0.- 114 0.- 65 - - - - - - - - - - - 0.06 - 1.5 - 0.04- (一次浓度) 废气治理投资15万元。

8.4 营运期噪声控制措施

8.4.1 控制目标

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

8.4.2 控制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风机、水环真空泵、离心机等机械设备,源强为80~90dB(A)。主要表现为空气动力性噪声和机械噪声,各噪声源置于建筑物内,声波在建筑物外传播。

减少噪声的措施如下:

①选用先进的噪声较小的设备。

②提高噪声设备的安装精度,做好平衡调试,安装时采用减震、隔振措施。 ③对噪声大的设备,安装隔声罩和消声器,并在设备房四周墙壁铺设玻璃棉等吸声材料。

噪声控制措施投资10万元。

18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8.5 营运期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8.5.1 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本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原料包装袋、锅炉煤渣、污泥、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处理方式见表8.5.1:

表8.5.1 固废产生量及处理方式

序号 1 2 3 4 固废名称 产生量t/a 处置方式及其数量 原料包装35 回收原厂家 袋 锅炉煤渣 180 送砖厂二次利用 污泥 0.16 垃圾填埋场填埋 生活垃圾 14.25 送环卫部门处理 本项目年产生固体废弃物总量为229.25t。

8.5.2 固体废物贮运管理措施

① 加强固体废物的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外运、处置及最终去向的详细台账。

② 建设一般工业固废临时堆场

一般工业固废堆放于厂区固废临时堆场,各类固体废物在厂内临时堆放期间应加强管理,做好防渗处理,外运过程要防治抛洒泄漏。

废物暂存库由废物接收区和废物存放区两大部分组成,根据废物的种类、性质、数量、成分、储存方式等的不同又将废物存放区分成若干个小存放区。

厂家拟在厂区单独隔建一个暂存库,暂存库按规定进行防雨防渗防腐处理,防止渗水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固废处理措施投资10万元。

8.6 绿化

绿化是工厂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绿化既可以起到调湿、调温、净化空气

18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粉尘和有害气体,降低噪声的作用,又能美化厂容,为职工创造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有利于文明生产,增进职工身心健康。

本建设项目应注重改善厂区生态环境,使绿化面积占全厂总面积的40%。可把厂前区周围重点绿化,在空地铺设草坪或种樟树、松柏、女贞灌木、花卉点缀美化,以充分体现出其绿化工厂现代文明生产的新气象新风貌。

绿化费用为10万元。

18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九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9.1 总量控制的目的

为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逐步实现由浓度控制向污染物总量控制转变;对污染物本身则由污染源的末端控制向对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项目投入生产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此本次评价总量控制分析旨在确保本项目污染物排放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XX县环保局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9.2 总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以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最终排入环境的废气污染物种类与数量为基础,以排污可能影响的地表水、环境空气等环境要素的区域为主要对象,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点确定实施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工程投产后污染排放达到规定的标准,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XX县环保局要求的总量控制目标。

9.3 实施总量控制的项目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全国环境保护计划,国家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有COD、NH3-N、SO2、NOx。本项目实施总量控制的项目为COD、NH3-N、SO2、NOx。

9.4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XX县环保局《关于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书》的要求,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见表9.4.1。

表9.4.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序号

污染物名称 控制指标(t/a) 预测排放18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 2 3 4 CODCr NH3-N SO2 NOx 0.21 0.03 3.5 1.97 量(t/a) 0.21 0.03 3.5 1.97 9.5 污染物总量控制

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环保设施整改完成后,在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前提下,污染物的排放总量(CODCr排放量0.21t/a;NH3-N排放量0.03t/a;SO2排放量3.5t/a;NOx排放量1.97t/a),能满足环保部门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控制目标的要求。

综上所述,XX公司在采取了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的排放可满足环保部门所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同时另一方面仍必须加大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减少生产中的“跑、冒、滴、漏”,确保环保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严格杜绝污染物事故性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运行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8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十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0.1 环保投资

本项目环保投资包括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噪声控制及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费用,总费用为70万元(项目投资总额3900万元),占总投资的1.79%。具体见表10.1.1。

表10.1.1 环保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 经费占环保投(万元) 资比例(%) 25 15 10 10 10 70 35.7 21.4 14.3 14.3 14.3 治理效果 雨污分流管网建设 废水达标排放 烟尘及其他污染物达标排放 厂界达标 妥善处理 废水治1 理 2 3 4 5 合计 废气处理 噪声控制 固体废物处置 绿化 18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0.2 环境损益分析

10.2.1 环境设施运行费用

环保设施年运行费用估算见表10.2.1。

表10.2.1 环保设施年运行费用表 序号 项目 数量 1人 单位价格 4万元/年•人 按处理设施投资5%计 按处理设施投资2.5%计 小计(万元/年) 25 4 3 1.5 33.5 运转费(含1 电费等) 2 3 4 合计 职工工资 设备折旧 维修费 由表10.2可以看出,该项目的环保设施的年运行费用为33.5万元。

10.2.2 环境效益分析

根据污染治理措施评价,项目采取的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治理设施,可以达到有效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本项目污染治理设施的环境效益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环保投资的投入,使废水、废气中的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项目所在地水体功能和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厂界噪声达标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2)该项目通过对污泥、废包装材料、煤渣等的合理处置和利用减少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8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1.1 环境管理计划

11.1.1 环境保护机构设置

工程投入运行后,应有专人专管项目的环境保护事宜。负责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两大职能,其业务受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该机构可定员1人。

11.1.2 环境管理职责

(1)对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监督管理,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

(2)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3)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情况,使环境保护工程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以保证有效的污染控制。 (4)组织工程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监控档案。 (5)搞好环境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6)做好污染物达标排放,维护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协同当地环保主管部门解答和处理公众提出的与工程环境保护有关的意见和问题。

(7)与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密切配合,接受各级政府环境保护机构的检查和指导。

11.1.3 环境监测职责

(1)制定环境监测年度计划,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环境监控计划规定的各种监控任务。

(3)协调环境监测计划的落实与实施,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11.1.4 环境管理措施

(1)施工期环境管理措施:对施工队伍实行环保职责管理,将施工期中的环保要求纳入承包合同之中,并对环保措施的施工过程实施环保监理。

19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2)运行期环境管理措施:在工厂污水排放口预留监测口。工厂环保工作要纳入全面工作之中,在工厂管理环节要注重环境保护,把环保工作贯穿到工厂管理的每个部分。工厂环保管理机构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管理,对环保工作定期检查,并接受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3)风险环境管理:要在在厂房设消防用具,设置专门的安全通道以用于事故突发时的人员疏散。强化管理,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另外,公司应备有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防护及处理处置措施,化学事故救援应急机制(包括应急救援基本程序、应急预案),这部分内容详见第7章。

11.2 环境监测计划

11.2.1 环境空气监测

根据本地区气象特点及厂址周围环境情况,在主导风下风向设一个采样点,监测项目为TSP、PM10、SO2、NO2、氨气、硫化氢,每季度监测一次。

11.2.2 地表水监测

地表水监测确定在废水排放口上、下游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监测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硫化物,每季度监测一次。、

11.2.3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监测在茅坪村设置一个监测点,监测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硫酸盐、硝酸盐、镍、铜,每季度检测一次。

11.2.4 污染源监测

(1)废水

在废水处理设施的总入口和总排污口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pH、CODCr、BOD5、氨氮、SS、硫化物、高锰酸盐指数,可每半年监测一次。废水排放口要设置永久性排放标志。 (2)噪声

在距厂界外1米处进行噪声监测,半年监测一次。

19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3)废气

在废气排放口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烟(粉)尘、硫化氢、氨气,每季监测一次。

以上监测任务本单位不能完成的,可委托当地有资质环境监测部门监测。

11.3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内容及要求

项目环保设施运行到位后,企业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试生产申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进行试生产。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同时提交环境保护监测报告。严格按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认真落实“三同时”,明确职责,专人管理,切实搞好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通过后建设单位方可正式投产运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内容和要求见表11.3.1。

表11.3.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内容和要求表 类污染监测治理设施 别 源 位置 收尘器收集后布袋除尘处理后由15m排气筒排气排放 废生产筒 气 车间 一级水洗后(1#) 经15m排气筒排放 水洗塔水洗后经15m排

192

监测验收标准及要项目 求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粉尘 准》(GB116297-1996)二级标准 满足前苏联职二乙业接触限值30 胺 mg/m3 硫化《恶臭污染物氢 排放标准》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废水 噪声 固体

(14554-93)二级标准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烟囱 旋流塔麻石烟尘、锅炉(GB13271-2(1除尘后经25 SO2、车间 001)中的二类个) m烟囱排放 NO2 区Ⅱ时段标准 总量指标:SO2、NO2 污水收集池达到《污水综+沉淀反应合排放标准》pH、生产池(加药)+(GB8978-19废水COD车间 化学氧化池96)表4中一处理Cr、+中水池处级标准; SS、氨设施理 设置事故应急氮、硫出口 池(411m³);生活微动力处理化物 总量控制:污水 工艺 CODCr、氨氮 《工业企业厂隔声、消声、界环境噪声排生产厂界厂界 减振、绿化措放标准》车间 噪声 施 (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原料包装袋 回收厂家 - 妥善处理 锅炉煤渣 制砖厂回收193

气筒排放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废物 利用 垃圾填埋场污泥 填埋 环卫部门处生活垃圾 理 11.4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

本项目排污口的设置必须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发〔1999〕24号)第二条“一切新建、扩建、改建和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必须在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同时建设规范化排放口,并作为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和验收的内容之一”的规定,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应作为“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和限期治理验收内容之一,污染治理设施在排放口规范化整治验收后才能投入运行。

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监督检查的原则,以整治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为主,兼顾固体废物、噪声排放口(点、源)的整治。

(1)排放口整治要求

本项目废水总排放口设置一个。废水总排放口、废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和出水口均应设置具备采样和流量测定条件的采样口,其中总排放口的采样口应设在本项目内或界外10米内(特殊情况除外)。一般废水排放口应设置三角堰、矩形堰、测流槽等测流装置或其它计量装置。废水采样口安装通过国家产品认证,符合国家环保总局在线监控技术要求,并具备打印和储存功能的流量测定设备。

废气排气筒应设置便于采样、监测并符合《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采样口和采样平台,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应由环境监测部门确认采样口位置。

对无组织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应加装引风装置,进行收集、处理,并设置采样点。

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整治要求。

一般固体废物应设置专用贮存、堆放场地。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等危险废物应设

19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置有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防治措施的专用堆放场所。

在厂界噪声敏感处按《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设置该噪声源的监测点。 (2)排放口立标、建档要求 ① 排放口立标要求

污染物排放口(源)及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必须按照国家标准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5)的规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设置位置应距污染物排放口(源)、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或采样点较近且醒目处,并能长久保留。一般污染物排放口(源)、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设置提示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危险废物贮存(堆放)场应设置警告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② 排放口建档要求

建设单位应使用环保部门签发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放口登记证》并按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证与标志牌配套使用,根据登记证的内容建立排放口管理档案,包括排污单位名称、排污口性质及编号、排污口地理位置、排放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污去向、立标情况、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整改意见等。

气、水、声、固排污口(源)挂牌标识,如图11.1。

图11.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19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十二章 公众参与

12.1 公众参与调查概况

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位于XX省XX县工业园化工园区,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当地经济注入一定的活力和改善城区环境。但是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征求项目所在地特别是项目周围敏感点的各方面人士对项目建设的意见、要求和建议。本评价采用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公众参与调查。通过交流,了解了各方面人士对本项目的意见。 (1)调查方式

本次公众参与采用走访、发放问卷调配表的形式开展,调查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2)调查内容

对本项目的了解程度;是否赞成该项目的建设;是否赞同该项目选址;项目投产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项目投产后产生的影响较大污染;项目废水排放对溶江水体的影响。 (3)调查简况

为了使本次公众参与能切实反映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众的意见,本次调查在周围地区特别是周围敏感点处随机挑选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问卷50份,收回50份,包括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2.1。

表12.1 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 性 年 龄(岁) 文 化 程 度 职 业 别 5030-30以高中中小学及干 工农 男 女 以50 下 以上 学 以下 部 人 民 上

19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42 8 20 27 3 19 16 15 5 1 44 12.2 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1)向公众介绍项目的工程概况、排污性质及状况、治理方案等。 (2)公众介绍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政策和环境执行标准等。

(3)了解公众对项目的建设及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减缓措施的建议、要求等。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2.2。

表12.2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

序调 查 内 意见或建号 容 议 是否赞同该工程1 的建设 该工程是否有利2 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项目区周围环3 境是否满意 工程的建设对环4 境的影响何种较大

赞同 不赞同 无所谓 有利于 不利于 不知道 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 无所谓 废气 噪声 废水 197

统计结果 人数百分率(人) (%) 50 100 0 0 0 0 50 100 0 0 0 0 49 98 0 0 0 0 1 2 28 56 10 20 2 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其他 采取污染治理措可以接受 5 施后环境影响的不可接受 程度 无所谓 加强治理 经济补偿 建议采取何种措愿意拆迁 6 施弥补环境影响 其他 不赞同 无所谓 调查结果显示:

10 50 0 0 50 0 0 0 0 0 20 100 0 0 100 0 0 0 0 0 (1)在被调查的人员中,100%的人赞同该工程的建设。

(2)被调查者中有100%的人认为该工程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3)被调查者中有98%的人对项目区周围环境满意,2%的人觉得无所谓。 (4)项目投产后56%的人关心的的废气问题,20%的人关心的是噪声问题。4%的人关心的是废水问题,20%的人关心的是其他问题。

(5)项目投产后100%的人可以接受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后环境影响的程度。 (6)项目投产后100%的人认为应该加强治理弥补环境影响。

12.3 信息公告

12.3.1 信息公告内容和方式

表12.3 拟建项目公众参与公告告知信息 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环境信息公告

19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了解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态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及建议,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现对本项目有关环境保护的情况进行公告,以便广泛了解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以及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现将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向群众公告如下: 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 建设地点:XX省XX县工业园化工产业园(东经114°31′27″、北纬27°03′80″) 总投资:投资总额39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流动资金900万元人民币。 产品方案: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 工程概况:项目总用地为20356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有:办公楼、车间、罐区、锅炉及地面硬

19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化、环保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绿化工程等土建及设备购置安装。本项目拟定职工人数95名,本项目年工作日为300天,生产车间实行三班制,其它部门采用日班制工作,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 本项目主要产品方案为:黄药系列6000t/a;硫氮系列1300t/a;黑药系列3500t/a;松醇油1200t/a。 (1)本项目有组织排放废气是锅炉废气。其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硫化氢,氨气等。 (2)项目废水来源为生活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 (3)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锅炉煤渣、原料包装袋、生活垃圾。 (4)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真空泵等机械设备,源强为80~90dB(A)。

20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5)环境风险本项目原材料包含液氨、二硫化碳等有害物质,发生事故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风险,企业须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一方面减少物料泄漏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事故把事故的影响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征求公众意见的联系方式 见本公告后,如有相关建议和意见可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相关方取得联系,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 (一)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评价工作等级。(2)正式工作阶段:进一步进行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及监测,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3)编制报告书阶段:汇总资料和数据,提出环保措施和建议,给出结论,完成报告书编制。 (二)主要工作内容(1)工程分析:介绍工

20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程概况、项目建设地点环境概况和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现状,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在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并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2)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分析本工程所在地各级政府、规划及环保部门的意见。(3)环境质量现状: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对工程建设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和评价。(4)环境影响预测:对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5)公众参与:采取环境信息公告、调查公众意见等公众参与方式,进行公众参与,在环评中反应公众参与的反馈意见,并给出采纳或不采纳的结论。(6)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一)对本项目可能造成的大气、水、噪声、固废等方面环境影响的看法;

20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该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从环保角度出发,对本项目选址及建设的态度(支持、有条件支持、反对、无所谓); (四)对本项目投产后环境造成的影响的任何意见或建议。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对本项目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可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7日内通过上述联系方式以书面署名形式向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联系和反映、并提供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及身份证明,供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特此公告 X公司 20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2.3.2 公告结论

XX公司发布信息公告15天内,未受到反馈电话和意见。综上所述,公众支持本项目建设。要求建设单位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12.4 第二次信息公告

12.4.1 信息公告内容和方式

为贯彻《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规定和要求,2012年10月20日,XX公司在XX县人民政府网站第二次以网上公示的形式向公众告知本项目的相关信息,具体见图。信息公告的具体内容如下:

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基本编制完成。依据2006年3月18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在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需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信息进行公示,以便了解社会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态度及本工程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20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建设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 项目概况:项目总投资3900万元人民币,环保投资约为120万元。建设地点为XX县工业园化工园区预留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0356平方米。项目劳动定员95人,全年生产300天。 项目主要污染情况及防治措施:废气主要为生产车间产生的工艺粉尘,硫化氢和氨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锅炉废气能够达标排放;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原材料的包装袋,全部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噪声源主要为真空泵等,上述设备都设立在车间内,项目设备均采用低噪声设备,对环境影响不大。环境风险:项目所用原材料有液氨、二硫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根据报告书风险评价分析,在发生事故泄漏时,对于本项目敏感点东南面的茅坪村等,在事故发生3min左右,泄露已经基本开始

20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停止,有害气体还未扩散到敏感点,液氨及二硫化碳发生泄漏事故后,最大落地浓度未超过其半致死浓度,本项目周边企业可能将受到一定影响。企业须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一方面减少物料泄漏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事故把事故的影响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三)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单位:XX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XX环评机构 设12.4.2 公告结论

XX公司发布信息公告后,未接到公众反馈信息。

12.5 公众意见与建议

(1)大多数人赞成本项目的建设;

(2)建议项目在营运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尽量降低对环境空气和地表

20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对盱江的影响,使其对环境的负效应减到最低程度;

(3)对营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要求加强治理; (4)项目建成后严格遵守环境法,重视环境保护,同时希望环境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监督,严格执法。

207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调查表

被调查者 姓名 职 务、职 业 性年文 化 程 别 龄 度 地 电话 址 赞不赞无所是否赞成该项目建设 成 成 谓 有本项目对当地经济的不利不知利 影响 于 道 于 该项目对投产后对环废废气 噪声 其他 境的影响较大的 水 可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后以不可无所 环境影响的程度 接接受 谓 受 对周围环境现状是否满不满很不无所满意 意 意 满意 谓 加建议采取何种措施弥强经济愿意其他 补环境影响 治补偿 拆迁 理 其它意 见和建

208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议 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位于XX省XX县工业园化工产业园,厂区占地面积20356m2,劳动定员95人,本项目年工作日为300天,生产车间实行三班制,其它部门采用日班制工作,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 本项目有组织排放废气是锅炉废气。项目工其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程基本氮,硫化氢,氨气等。项目废水来源为生情况 活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锅炉煤渣、原料包装袋、生活垃圾。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真空泵等机械设备,源强为80~90dB(A)。工程设计中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噪声采取了有效防治和综合利用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主要 209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原料乙醇、二硫化碳等用量较大,均为腐蚀品物质,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企业须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一方面减少物料泄漏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事故把事故的影响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 注: 1.请你用“√”表示你对每个问题的态度,如“同意√”等。2.对于其它意见和建议以及一些具体要求,请书面表达,可附纸说明。

调查人:_________ 调查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附 公众参与名单

210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十三章 产业政策符合性、厂址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

13.1 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3.2 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13.2.1 从厂址选择与当地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厂址选择在XX工业园化工产业园,东北部、北部为园区规划预留化工企业用地,东部为碧云路,南面为金鑫路,西南面为赣湘玻璃,天晟化工,西面为肯特化学等,厂址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成品运输。

项目所用的原辅材料含有毒有害物质,二硫化碳,液氨、硫化氢等会产生恶臭气体,项目位于化工园区,且厂区周边是无人居住区,根据环境空气预测,将设置150m大气环境防护距离,300m卫生防护距离,距项目最近的敏感点是位于项目西南面1200m处的茅坪村,满足要求。附近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无地下矿藏,无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也无特需保护的生物物种,适合化工企业生产。并且生产过程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符合当地城镇规划要求。

本项目取水水源由园区自来水厂,供电由园区变电站接入,用电有保障,能够确保工程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主要原辅助材料最要来自国内企业生产,市场供应充足。

园区已取得XX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XX县工业园化工产业区安全发展规划的批复的文件,同意将XX省医药设计院编制的《规划》作为工业园化工产业区开发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批复见附件五。

XX县工业园化工园产业区已取得X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XXXX工业园区(二期)概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意见认为在落实《报告书》和审查意见,预防或者减轻XXXX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及调整建议的前提下,原则同意该园区按《规划》进行建设。详见附件六。

211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的选址、位置符合XX工业园化工产业园的规划要求,也符合当地的总体发展规划要求。

13.2.2 与XX省环保政策相容性分析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省环保局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1)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干流两侧,以河岸为界线,向陆地延伸1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或改扩建各类高能耗、高排放建设项目。

(2)五河支流(内流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以上)以河岸为界线,向陆地延伸1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或改扩建各类高能耗、高排放建设项目。

(3)城镇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大河指河水年平均流量为150m3/s以上的河流;二级保护区边界上溯5km;中河指河水年平均流量为15~150m3/s的河流;二级保护区边界上溯10km;小河指河水年平均流量为15m3/s以下的河流,二级保护区边界上溯15 km),禁止新建或改扩建各类高能耗、高排放建设项目。

经调查,项目污水排放口附近无饮用水源取水口。只有在上游1.5公里处为XX县工业园取水口,下游最近取水口11公里远处XX天河煤矿工业用水取水口,最近自来水取水口为75公里处XX县自来水公司取水口。项目周边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距离溶江2km。现阶段项目的排污口设置符合溶江的功能区划要求。

13.2.3 从现状评价分析

由现状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要求;地表水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要求;地下水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建设场地位于XX工业园化工产业园内,其用地为三类工业用地,符合规划用地的要求。周边多为轻工企业,本项目对周边企业影响较小。评价中根据工程分析确定的污染物源强,通过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影响分析,说明项目建成后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影响较小,因此项目在此位置建设是可行的。

212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3.2.4 从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1)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项目所产生的锅炉废气及生产工艺中所排的粉尘、废气经严格的处理工艺能达标排放,可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Ⅱ时段标准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故项目正常情况下所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当发生储罐泄漏事故时,也就是在事故排放情况下,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当液氨发生泄露15min时,事故将对离项目最近的敏感点茅坪有影响,建设项目应做好事故防范措施。当二硫化碳发生泄漏时,距项目最近的敏感点茅坪村将不受影响,但是会对化工园区内项目周边企业的人员造成影响,企业应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当硫化氢在发现泄漏事故时,对项目周边基本无影响,但建设单位仍需加强防范措施。

建设单位应做好废气的污染治理措施,加强厂区罐区的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定期维护废气处理装置,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将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2)废水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要求后,经过园区的管网排放到溶江,最终汇入禾水。

本项目外排废水量较小,经处理后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对排放水体的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噪声预测叠加结果可知,厂界东、南、西、北各监测点昼夜间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后,从声学角度考虑工程投产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噪声环境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环境噪声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3类标准地区要求。本项目实施后,通过对各噪声设备的治理,根据噪声监测结果环境噪声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能满足噪声标准要求。

因此,从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项目选址可行。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包装袋,锅炉煤渣,污泥和生活垃圾。包装袋送

213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有资质部门处理;锅炉煤渣交制砖厂回收利用;污泥送垃圾填埋场填埋;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因此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经妥善处理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13.2.5 从公众对该项目的态度分析

根据环评要求,本项目在编制报告书的过程中,就本次工程规模、工程内容,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及工程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问题,征求了当地公众的意见,特别是收集了厂址周围较敏感点人群厂址的意见,调查结果表明,100%的被调查对象支持本项目建设,周边居民无任何异议,说明本项目在此地建设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13.3 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项目占地面积为41141m2,建筑总面积20746m2。项目平面布置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将厂区设定为办公区、生产区、仓库、锅炉房、生活区等。总体布置保证厂内运输及生产管理方便,符合当地规划要求,使得工艺流畅,线路合理,避免人货流之间互相干扰,符合国家有关卫生及消防设计规范。

214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十四章 评价结论

1、项目产业政策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监测点TSP、PM10、SO2、NO2、H2S平均浓度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其环境空气质量满足所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评价的水域中溶江及禾水监测断面上pH、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酚、硫化物等指标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评价水域达到Ⅲ类标准的要求。地下水监测点pH、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铜、镍等指标能够达到Ⅲ类标准要求;噪声各监测点的噪声值均低于所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

3、工程分析

由建设项目工程污染源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

废气主要是部分反应工序产生的工艺粉尘、废气以及锅炉废气。锅炉烟尘排放量为0.86t/a,二氧化硫排放量3.5t/a,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97t/a;废水主要是地面冲洗水300t/a、水环泵排水300t/a和生活污水2280t/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氨氮、SS、硫化物等,其年排放量分别为0.21t、0.04t,0.03 t/a,0.13 t/a,硫化物经亚铁盐沉淀后,去除率99%,无排放;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包装废物(35 t/a),锅炉煤渣(180t/a)污泥(0.16t/a),生活垃圾(14.25 t/a)。工艺固废中的废包装回收原厂家;锅炉煤渣交制砖厂回收利用;污泥送垃圾填埋场填埋;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风机、水环真空泵、离心机等机械设备,源强为80~90dB(A)。因此本项目符合生产要求。

4、清洁生产分析

本项目采用无毒无害的原辅材料,先进的生产工艺,清洁的能源。生产线上配有通风系统,采用旋流塔麻石除尘系统工艺处理锅炉废气,采用缓冲收尘器并经布

215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袋除尘处理工艺粉尘,去除率为99%,减少了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管理技术和可行的节能措施。因此本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5、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由分析可知,项目有地面冲洗废水、水环泵排水及生活污水,但排放量很少,经处理后排入溶江,最终汇入禾水,对禾水环境影响很小。通过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知,项目正常情况下所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建设单位做好废气的污染治理措施,加强管理,定期维护废气处理装置,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本项目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建成后,由于厂界较大,且生产设备置于厂区较中间的位置,通过消减措施后,对厂址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固体废弃物经妥善处置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6、污染防治对策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锅炉烟气通过缓冲收尘器收集粉尘进行处理,烟尘、SO2及NOX去除率分别为95%、60%、20%,工艺粉尘经缓冲收尘器进行收集并经布袋除尘处理,处理后锅炉废气排放能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Ⅱ时段标准,工艺粉尘排放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工艺废气经水洗处理后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4554-93)二级标准。生产废水采用污水收集池+加药搅拌池+沉淀池+中水池进行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微动力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废水经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要求。各噪声源采取吸声、消声和隔声以及隔震措施后,可使噪声强度降低20~30dB(A)。固废经妥善处理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7、总量控制和污染物情况

项目正常生产和污染治理措施正常运行情况下,项目CODcr排放量为0.21t/a,NH3-N排放量为0.03t/a,SO2排放量3.5t/a,NOx排放量1.97t/a。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满足XX县环保局对该项目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控制指标CODCr:0.21t/a;NH3-N:0.03t/a;SO2:3.5t/a;NOx:1.97t/a)。

8、公众参与意见和建议

在被调查的人员中,无人反对本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后对环境影响的程度都认为可以接受。同时建议项目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做好环境

216

XX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保护工作,尽量降低环境空气和地表水溶江的影响,使其对环境的负效应减到最低程度;项目建成后严格遵守环境法,重视环境保护,同时希望环境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监督,严格执法。

9、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根据XX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建设项目区域功能为环境空气为二类区,地表水为Ⅲ类水体,噪声为3类区。项目建设产生的污染为废气、废水、噪声和固废,经采取措施后其排放的污染物能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经调查,本项目距离溶江水域的直线距离为2km,符合《关于进一步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赣环督字〔2007〕189号文)要求大于1km的规定。项目建设符合当地规划要求。根据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项目设大气环境防护距离200m,卫生防护距离300m,最近敏感点茅坪离项目有害单元约1200米,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

综上所述,XX公司年产1.2万吨选矿药剂项目在以后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建设施工 、安装调试及生产运行中,如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认真落实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并合理采纳本报告书中环保对策措施及建议,真正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加强管理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