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桩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2021-12-03 来源:钮旅网
实用标准文档

桩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 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 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 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 粘土: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 6.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7.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8. 主要机具有: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3. 制作好钢筋笼。

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字。 5.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6. 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钻孔→ 注泥浆→下套管→继续钻孔→排渣→清孔→吊放钢筋笼→射水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 →插桩顶钢筋

3.2 操作工艺

3.2.1 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2.2 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3.2.3 厂套管(护筒):钻孔深度到5m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

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3.2.4 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左右,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3.2.5 孔底清理及排渣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3.2.6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

3.2.7 谢水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

3.2.8 浇筑混凝土: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

3.2.9 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接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0.8~1.3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3.2.10 混凝土的配制:

1. 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在选择施工配合比时,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15%。 2. 水灰比不宜大于0.6。

3. 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规定的浇筑期间内,坍落度应为16~22cm;在浇筑初期,为使导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堆,坍落度宜为14~6cm。 4. 水泥用量一般为350~400kg/m3。 5. 砂率一般为45%~50%。

3.2.11 拔出导管: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但混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3.2.12 插桩顶钢筋:桩顶上的插筋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锚固长度和保护层,防止插偏和插斜。 3.2.13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1组。每根灌注桩不得少于1组。

3.3 冬 雨期施工:

1.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不宜在冬期进行。

2. 雨天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要防止桩机移动,以免造成桩孔歪斜等情况。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 实际浇灌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的体积。

3. 浇灌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 成孔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

4.2 一般项目:

允许偏差项目

表1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允许偏差

项次 1 2 3 4 5 6 钢筋笼主筋间距 钢筋笼箍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长度 桩的位置偏差 垂 直 度 垂直于桩基中心线 1~2根桩 单排桩 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基础的桩 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10 ±20 ±10 ±100 d/6且不大于200 H/100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拉线和尺量检查 吊线和尺量检查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5. 成品保护 5.1 保护措施

1.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桩孔内,应牢固确定其位置,防止上浮。

2. 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 3. 在钻孔机安装,钢筋笼运输及混凝土浇筑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并应经常予以校核。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4. 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 5. 桩头的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6. 安全环保措施

1. 泥浆护壁成孔时,发生斜孔、弯孔、缩孔和塌孔或沿套管周围冒浆以及地面沉陷等情况,应停止钻进。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

施工。

2. 钻进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孔径、孔深、供水或供浆量的大小、钻机负荷以及成孔质量等具体情况确定。

3. 水下混凝土面平均上升速度不应小于0.25m/h。浇筑前,导管中应设置球、塞等隔水;浇筑时,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

1m。

4.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泥浆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4%~8%。胶体率不小于90%。 5. 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

6. 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的技术措施。 7. 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或补桩。

7. 质量记录

1.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2.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3.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4. 试桩的试压记录。 5. 补桩的平面示意图。 6. 灌注桩的施工记录。

7.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8.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第七节 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以上的一般粘土、砂土及人工填土地基螺旋成孔的灌注桩。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1. 水泥:宜用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 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4.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应无老锈和油污。 5. 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火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 6. 火烧丝: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

7. 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2 主要机具:

1. 螺旋钻孔机

2. 机动小翻斗车或手推车,装卸运土或运送混凝土。

3. 长、短棒式振捣器。部分加长软轴、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4. 溜筒、盖板、测绳、手把灯、低压变压器及线坠等。

2.3 作业条件:

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3. 分段制作好钢筋笼,其长度以5~8m为宜。

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抄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证。 5. 施工前应作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6.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7. 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并作出砼配合比。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 成孔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钻孔→ 检查质量→孔底清理 →孔口盖板→移钻孔机 3.1.2 浇筑混凝土工艺流程:

移盖板测孔深、垂直度→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洞→浇筑混凝土 (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

3.2 钻孔机就位:

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3 钻孔:

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控制深度后停钻、提钻。

3.4 检查成孔质量:

3.4.1 钻深测定。用测深绳(锤)或手提灯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虚土厚度等于钻孔深的差值。虚土厚度一般不应超过10cm。 3.4.2 孔径控制。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塑粘土层时,必须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

3.5 孔底土清理。

钻到预定的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钻杆,不得曲转钻杆。孔底的虚土厚度超过质量标准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土,必须随时清除运走。

3.6 移动钻机到下一桩位。

经过成孔检查后,应填好桩孔施工记录。然后盖好孔口盖板,并要防止在盖板上行车或走人。最后再移走钻机到下一桩位。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3.7 浇筑混凝土:

3.7.1 移走钻孔盖板,再次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虚土厚度。有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时,应处理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3.7.2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或塑料卡);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取焊接,以确保钢筋的位置正确,保证层厚度符合要求。

3.7.3 放溜筒浇筑混凝土。在放溜筒前应再次检查和测量钻孔内虚土厚度。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一般不得大于1.5m。

3.7.4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7.5 撤溜筒和桩顶插钢筋。混凝土浇到距桩顶1.5m时,可拔出溜筒,直接浇灌混凝土。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防止插偏和插斜。

3.7.6 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宜为8~10cm;为保证其和易性及坍落度,应注意调整砂率和掺入减水剂、粉煤灰等。 3.7.7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一组。

3.7.8 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砼进行全过程检查。 3.7.9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砼厚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3.8 冬、雨期施工:

3.8.1 冬期当温度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按冬施方案规定执行。在桩顶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3.8.2 雨期严格坚持随钻随浇筑混凝土的规定,以防遇雨成孔后灌水造成塌孔。雨天不能进行钻孔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的各种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内,以免造成边坡塌方或基土沉陷、钻孔机倾斜等。

4. 质量标准

4.1 砼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

表2 砼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

项目 主控项目 序号 1 2 1 一般项目 2 3

检查项目 主筋间距 长度 钢筋材质检验 箍筋间距 直径 允许偏差 ±10 ±100 设计要求 ±20 ±10 检验方法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抽样送检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4.2 钻孔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表3 钻孔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 桩序号 成 孔 方 法 径 (mm) 泥浆护1 壁 钻孔桩 套管成2 孔 灌注桩 3 4 D≤1000mm ±50 D>1000mm D≤500mm D>500mm -20 <1 ±50 <1 D/6,且不大于100 100+0.01H 70 100 70 50 100 D/4,且不大于150 150+0.01H 150 150 150 150 200 垂直度(%)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桩位允许偏差(mm) 千成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桩 混凝土护壁 钢套管护壁 -20 +50 +50 <1 <0.5 <1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4.3 砼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表4 砼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施工1 桩位 D/6,≤100 检查 时间及频数 钻机就位前复中,检查桩机平台水平,钻杆垂直度,钻头中心核护筒位置;开钻前对中。 复核钻机水平及垂直度 主控项目 2 3 4 5 1 2 3 4 5 一般项目 6 孔深 mm +300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绳测,或测钻杆。 终孔后测量,每工作班统计进尺 桩体质量检验 大、小应变或钻芯取样。 砼强度 承载力 垂直度 桩径 泥浆比重 泥浆面标高 沉渣厚度 水下灌注砼塌落度 钢筋笼安装深度 砼充盈系数 桩顶标高 mm 设计要求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 mm ±50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试验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测钻杆,水平尺 井径仪,负值为个别情况。 用比重计,清孔后在距孔底500处取样 目测,高于地下水位。 用沉渣仪或重锤测。应是二次清孔后的结果。 塌落度仪 委托检验 委托试验检验 委托检验 每4小时一次 终孔后 浇注砼前 每4小时 浇注砼前 浇注过程中每桩不少于一次 1.15-1.20 m mm mm 0.5-1.0 ≤50 160-220 7 8 9 mm >1 ±100 用钢尺 安装后,浇注砼过程中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30 -50 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及劣质桩体 浇注完成后 浇注时和破除桩顶浮浆后 5. 成品保护

1.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钻孔时,应有保护垫块。或垫管和垫板。 2. 钢筋笼在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其位置。

3. 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 4. 成孔内放入钢筋笼后,要在4h内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有不使钢筋笼上浮和防止泥浆污染的措施。 5. 安装钻孔机、运输钢筋笼以及浇筑混凝土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 6. 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

7. 桩头混凝土强度,在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6. 安全环保措施

1. 孔底虚土过多:钻孔完毕,应及时盖好孔口,并防止在盖板上过车和行走。操作中应及时清理虚土。必要时可二次投钻清土。 2. 塌孔缩孔:注意土质变化,遇有砂卵石或流塑淤泥、上层滞水层渗漏等情况,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3.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有缩颈、空洞、夹土等,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边浇筑混凝土边振捣的规定执行。严禁把土和杂物混入混凝土中

一起浇筑 。

4. 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操作规定执行。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

行加固的质量措施。

5. 当出现钻杆跳动、机架晃摇、钻不进尺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 6. 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和补桩。 7. 钻孔进入砂层遇到地下水时,钻孔深度应不超过初见水位,以防塌孔。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1.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3. 试桩的试压记录。 4. 补桩的平面示意图。 5. 灌注桩施工记录。

6.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8. 商品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 9. 桩基竣工平面图 10. 检测实验及见证取样文件 11. 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第八节 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粘土、粉质粘土及含少量砂、石粘土层,且地下水位低的人工成孔灌注桩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 水泥:宜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 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桩身混凝土也可用粒径不大于5cm的石子,且含泥量不大于2%。 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选用,粉煤灰掺合料按试验室的规定确定。 6.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7. 一般应备有三木搭、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手推车或翻斗车、镐、锹、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混凝土搅拌机、

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36V、100W),电焊机、通风及供氧设备、扬程水泵、木辘轳、活动爬梯、安全帽、安全带等。

8. 模板:组合式钢模,弧形工具式钢模四块(或八块)拼装。卡具、挂钩和零配件。木板、木方,8号或12号槽钢等。

2.2 作业条件:

2.2.1 人工开挖桩孔,井壁支护应根据该地区的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井壁支护的计算和设计。 2.2.2 开挖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2.2.3 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2.2.4 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 2.2.5 按设计要求分段制作好钢筋笼。

2.2.6 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地先挖两个试验桩孔,分析土质、水文等有关情况,以此修改原编施工方案。 2.2.7 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先降低地下水位至桩底以下0.5m左右。

2.2.8 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关重要,开挖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 →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 →安装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木辘轳)→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第二节护壁混凝土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开挖扩底部分 →检查验收→吊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筒(导管) →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

3.1.1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

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许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圆周。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孔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办好预检手续后开挖。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3.1.2 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孔的截面尺寸。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9~1.2m为宜。

3.1.3 支护壁模板附加钢筋:

为防止桩孔壁坍方,确保安全施工,成孔应设置井圈,其种类有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两种。以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为好,与土壁能紧密结合,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均佳,且受力均匀,可以优先选用。当桩孔直径不大,深度较浅而土质又好,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壁。护壁的厚度应根据井圈材料、性能、刚度、稳定性、操作方便、构造简单等要求,并按受力状况,以最下面一节所承受的土侧压力和地下水侧压力,通过计算来确定。

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受涨力而变形。不设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

第一节护壁以高出地坪150~200mm为宜,便于挡土、挡水。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护壁厚度一般取100~150mm。 3.1.4 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

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0,坍落度控制在100mm,确保孔壁的稳定性。

3.1.5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

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3.1.6 架设垂直运输架:

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支架有:木搭、钢管吊架、木吊架或工字钢导轨支架几种形式;要求搭设稳定、牢固。

3.1.7 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

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滑轮组和电动或穿卷扬机的钢丝绳,选择适当位置安装卷扬机。如果是试桩和小型桩孔,也可以用木吊架、木辘轳或人工直接借助粗麻绳作提升工具。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

3.1.8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和通风机。

1. 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时,注意使吊桶与桩孔中心位置重合,作为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的中心线。 2. 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桩口上设围护栏。

3. 当桩孔深大于20m时,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

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响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

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应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

5. 桩孔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当桩孔内有人挖土时,应掩好安全盖板,防止杂物掉下砸人。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

边。吊运土时,再打开安全盖板。

3.1.9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吊桶离开孔口上方1.5m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

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3.1.10 先拆除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如往下孔径缩小,应配备小块模板进行调整。模板上口留出高度为100mm的混凝土浇筑口,接口处应捣固密实。拆模后用混凝土或砌砖堵严,水泥砂浆抹平,拆模强度达到1MPa。

3.1.11 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混凝土用串桶送来,人工浇筑,人工插捣密实。混凝土可由试验确定掺入早强剂,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3.1.12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

3.1.13 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

3.1.14 开挖扩底部份:桩底可分为扩底和不扩底两种情况。挖扩底桩应先将扩底部位桩身的圆柱体挖好,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成设计图纸的要求;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扩底直径一般为1.5~3.0d。扩底部位的变径尺寸为1∶4。

3.1.15 检查验收: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扩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3.1.16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按设计要求一般为70mm(钢筋笼四周,在主筋上每隔3~4m左右设一个φ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

3.1.17 浇筑桩身混凝土:桩身混凝土可使用粒径不大于50mm的石子,坍落度80~100mm,机械搅拌。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落差大于2m,桩孔深度超过12m时,宜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一般第一步宜浇筑到扩底部位的顶面,然后浇筑上部混凝土。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但不宜大于1.5m。

3.1.18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

3.2 冬、雨期施工:

3.2.1 冬期当温度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浇筑的入模温度应由冬施方案确定。在桩顶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当夏季气温高于30℃,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3.2.2 雨天不能进行人工挖桩孔的工作。现场必须有排水的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致使桩孔塌方。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规定。 2. 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3. 浇筑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规定。

4.2 一般项目:

1. 桩身垂直度应严格控制。一般不应超过桩长的3‰,且最大不超过50mm。

2. 孔底虚土厚度不应超过规定。扩底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桩底应落在持力土层上,持力层土体不应被破坏。

4.3 允许偏差项目

表5 人工成孔灌注桩允许偏差

项次 1 项目 钢筋笼主筋间距 钢筋笼箍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长度 桩位中心轴线 桩孔垂直度 桩身直径 桩底标高 护壁混凝土厚度 允许偏差(mm) ±10 ±20 ±10 ±50 ±10 3‰L,且不大于50 ±10 ±10 ±20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拉线和尺量检查 吊线和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2 3 4 5 6 7 8 9 注:L为桩长。

5. 成品保护

1. 已挖好的桩孔必须用木板或脚手板、钢筋网片盖好,防止土块、杂物、人员坠落。严禁用草袋、塑料布虚掩。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2. 已挖好的桩孔及时放好钢筋笼,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h,以防坍方。有地下水的桩孔应随挖、随检、随放钢筋

笼、随时将混凝土灌好,避免地下水浸泡。 3. 桩孔上口外圈应做好挡土台,防止灌水及掉土。

4. 保护好已成形的钢筋笼,不得扭曲、松动变形。吊入桩孔时,不要碰坏孔壁。串桶应垂直放置,防止因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破

坏护壁土层,造成夹土。

5. 钢筋笼不要被泥浆污染;浇筑混凝土时,在钢筋笼顶部固定牢固,限制钢筋笼上浮。

6. 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复核桩位和桩顶标高。将桩顶的主筋或插铁扶正,用塑料布或草帘围好,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干裂。 7. 施工过程妥善保护好场地的轴线桩、水准点。不得碾压桩头,弯折钢筋。

6. 安全环保措施

1. 垂直偏差过大:由于开挖过程未按要求每节核验垂直度,致使挖完以后垂直超偏。每挖完一节,必须根据桩孔口上的轴线吊直、

修边、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

2. 孔壁坍塌:因桩位土质不好,或地下水渗出而使孔壁坍塌。开挖前应掌握现场土质情况,错开桩位开挖,缩短每节高度,随时观

察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坍孔处用砌砖,钢板桩、木板桩封堵;操作进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避免塌孔。

3. 孔底残留虚土太多;成孔、修边以后有较多虚土、碎砖,未认真清除。在放钢筋笼前后均应认真检查孔底,清除虚土杂物。必要

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

4. 孔底出现积水:当地下水渗出较快或雨水流入,抽排水不及时,就会出现积水。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及时下泵抽水。如

有少量积水,浇筑混凝土时可在首盘采用半干硬性的,大量积水一时又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则应用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5.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有缩颈、空洞、夹土等现象。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做好操作技术交底,坚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连续作

业。必要时用铁管、竹杆、钢筋钎人工辅助插捣,以补充机械振捣的不足。

6. 钢筋笼扭曲变形:钢筋笼加工制作时点焊不牢,未采取支撑加强钢筋,运输、吊放时产生变形、扭曲。钢筋笼应在专用平台上加

工,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支撑加固措施要可靠,吊运要竖直,使其平稳地放入桩孔中,保持骨架完好。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1. 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及复验证明。

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3. 试桩的试压记录。 4. 灌注桩的施工记录。

5.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6.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 桩位平面示意图。

8. 钢筋及桩孔隐蔽验收记录单。

文案大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