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练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20=50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主要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任何生态系统要正常运转都需要不断地输入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太阳,它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输入到系统里,保存在有机物质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正确;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应该为捕食关系,C错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
2.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B.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答案] C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是指D同化的能量与C同化的能量之比,B错误;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正确;B获得的能
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也越多,D错误。
3.下表是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 kJ/(m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同化固定的能量 15.9 870.7 0.9 141.0 211.5 体内贮存的能量 2.8 369.4 0.3 61.9 20.1 呼吸消耗的能量 13.1 501.3 0.6 79.1 191.4 A.丁为肉食性动物 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答案] C
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
[解析] 根据能量流动关系,形成了乙→丁→甲→丙的食物链关系。乙是生产者,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C正确;丁是植食性动物,A错误;甲随丙的增加而减少,B错误;戊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D错误。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C
[解析] 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戊固定(不是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将导致该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5.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世界人口增长较长时间表现为a曲线,带来的后果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的短缺 B.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b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环境资源的有限
C.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D.如果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b
[答案] D
[解析] a、b分别是“J”型增长和“S”型增长曲线,二者主要是由环境资源条件决定的,如果有无限的环境资源,或者在种群个体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J”型增长;如果环境资源相对有限,则表现出“S”型增长。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多吃植物性食物,可以减少能量的散失,从而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如果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c。
6.下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特性(Y轴)与其取食植物(X轴)的关系图,图中Y轴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环境的昆虫有两种 B.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 C.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G食物种类多 D.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少 [答案] A
[解析] 根据坐标图看,偏好阳光充足环境的昆虫有E、F、G三种,故A错误。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的昆虫仅为J、H两种,故B正确。以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为食的昆虫有H、I、J,以十花科植物花序为食的昆虫有A、B、C、D、F、G,故D正确。
7.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答案] C
[解析] 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消耗有机物的过程,A正确;分解者分解的是动物的遗体或残枝败叶的有机物,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9.6×104 kJ/(m2·y)不正确,没有包含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C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故D正确。
8.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B.生态系统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该系统中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此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9.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确定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种群乙的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增大,则引起的变化应是图示中的( )
[答案] D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为丙→甲→乙→丁,如果乙种群数量增加,则丁的食物增加,丁种群数量会增加,甲的天敌增加,所以甲种群数量要减少,即丙的天敌减少,故丙会有所增加。
10.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 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答案] D
[解析] 生态农业利用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1.2015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 D.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 C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低。
12.(2015·湖北七市联考)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蝗虫的捕食往往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
B.海拔较高的不同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在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往往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水稻为一种群,而丰富度属于群落的范畴,A错误;海拔高度不同造成的植被分布不同是由地形的起伏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优势种不同,因此某一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D正确。
13.(2015·陕西西工大附中四模)动物生态学家对某林区周边区域的四种经济动物(M、N、O、P)进行了调查,所得结果如下:这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中M的种群密度最小,且各物种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处于最高营养级。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营养级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 B.只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C.四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只一种 D.M动物一定处于第五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动物的种群密度和营养级没有一定的反比关系,A错误;调查活动范围极小的动物用样方法,如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N、P处于同一营养级,则二者存在竞争关系,C正确;该题中没有给出生产者,也没说明哪种动物为初级消费者,无法判断M一定处于第五营养级,D错误。
14.(2015·北京海淀持枪)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 C.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B
[解析]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植物呼吸消耗,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A说法错误;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物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未被植食动物同化,B说法正确;⑧表示植食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并没有流向分解者,C说法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植物同化量未知,D说法错误。
15.(2015·西宁质检)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
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答案] B
[解析] 题图中A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A说法错误;图中的②、⑥、⑦表示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①表示生产者固定的二氧化碳,③、④、⑤表示生物之间的有机物传递,B说法正确;⑤是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是③的一部分,C说法错误;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碳部分储存在B体内的有机物中,还有部分用于呼吸作用,D说法错误。
16.(2015·河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 C
[解析] 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等;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均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17.(2015·北京海淀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 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 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答案] C
[解析] 自然情况下,随着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增加,食物链和食物网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也越来越强,最后趋向稳定,A、B、D说法正确;
即便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持稳态也需要太阳能的输入,C说法错误。
18.(2015·湖南名校联考)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人口数量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答案] D
[解析] 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一定会因此而毁灭。
19.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 C.丁每获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10 kJ太阳能 D.若丙的数量下降,则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将下降 [答案] A
[解析] 丙、丁都可以以乙为食,乙和丁都可以以甲为食,它们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关系,A项正确;DDT沿食物链富集,丁所处营养级最高,体内DDT浓度最高,B项错误;丁获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的能量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为1÷20%=5(kJ),C项错误;题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丙种群数量下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不受影响,D项错误。
20.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C.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都是10%~20%,所以②的叙述错误。难降解的污染物可以随食物链富集,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聚集的污染物越多,因此④的叙述正确。
二、非选择题(50分)
21.(10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B.①②③ D.③④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答案] (1)b 偏高
(2)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注:两空可颠倒) 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解析]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有益动物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能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进行捕获,并使捕获后种群的数量保持在K/2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强;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计算公式为: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个体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可推出种群个体数N=M×n∕m, 由于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所以分数中分子不变,分母减小,分数值增大,即种群数量偏大;
(2)群落中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叫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的变化过程,是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
(3)从图中能量流动来看,固定太阳能的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整个生物部分最终都流向B,说明其是分解者,C、D消费者;连接生物部分与非生物的主要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在食物链A→D→C中,A、D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20%。
(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抵抗干扰维持原有的形态结构,取决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干扰若超过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2.(10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
-
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L
-
-1
·d1。
-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________。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图所示:
(2)竞争 (3)B-C 增加
(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解析] (1)食物网是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复杂的网状结构。可依题干信息推出如答案中所示的食物网。(2)轮虫和水溞为浮游动物,均以藻类为食,故二者存在着竞争关系。(3)黑瓶处理前后溶氧量的变化为A-C,即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白瓶处理前后溶氧量的变化为B-A,即表观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则真正的光合速率为(A-C)+(B-A)=B-C(mg·L1·d1)。如果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在短时间内,
-
-
由于光照强度的降低,光反应的产物有所减少,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有所增加。(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3.(10分)(2015·广东,26)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值 桃树 腊梅 木樨 5.8(对照) 2.20(100) 3.65(100) 1.07(100) 4.0 2.19(99.55) 3.58(98.08) 1.07(100) 3.0 2.13(96.82) 3.44(94.25) 1.05(98.13) 2.0 1.83(83.18) 2.95(80.82) 0.96(89.72) 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______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__色。酸雨中的SO2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4破坏叶绿素,
-
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基粒(或类囊体薄膜) 黄绿 [H]和ATP C3的还原 (2)①增大 ②腊梅对酸雨最敏感 ③木樨对酸雨的耐受性较强
(3)抵抗力 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解析] (1)叶绿体中的色素位于基粒中的类囊体薄膜上,将提取的色素分离后,在滤纸
条上会形成四条色带,从上到下依次是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最下面的色带是叶绿素b呈黄绿色。叶绿素能吸收并转化光能,用于产生[H]和ATP,[H]和ATP被用于暗反应的C3还原过程。(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看出,随着pH的降低,叶绿素的含量减少且受影响的程度更大;比较三种植物中的叶绿素的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3)部分生物死亡后,使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从而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24.(10分)(2015·重庆,9)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欧洲兔和袋鼠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____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24λa 生物多样性 (2)捕食 (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解析] (1)欧洲兔种群在0(起始年)→a年类似“J”型增长,其增长模型为Nt=N0λt,则a年种群数量Na=24λ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a年引入狐狸后,袋鼠的数量锐减,可推测两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3)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等。 25.(10分)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现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甲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猫头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一个生态系统的x与y越大,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增加生物的种类,可以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这应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答案] (1)猫头鹰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4)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总稳定性越低(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物种多样性
[解析] (1)图甲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所含有的能量越低,此食物网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草、兔、猫头鹰之间通过信息传递,维持相对稳定,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图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平衡正常波动范围,也就是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4)在外来干扰作用下,y表示抵抗偏离正常范围的程度,属于抵抗力稳定性,y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低,x表示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属于恢复力稳定性,x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低,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5)增加生物种类,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这属于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