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关系: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第一章 第一二节
人生与人生观
人生观概念: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内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的价值选择;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应;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其内在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论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说明了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只能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
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社会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稍微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的。社会利益体现在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基础。 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1.“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们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2.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的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促进。
人生价值都是评价与实现:
1.正确评价人生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际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能力与大小贡献需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统一。
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第二章 第一二三节
理想的概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理想的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信念的概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的特征:信念具有执着性和多样性。
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社会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如何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1.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
3.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有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4. 对立: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设理想与现实完全相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5. 统一:理想的发展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实现孕育理想;理想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以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如何处理:你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要符合实际,在现实艰苦奋斗。
如何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大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也就越漫长。
2. 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必须有挑战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3. 你想变为现实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
经过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理想
1. 实现理想是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 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这是不倦的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知识水平。
3. 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
4. 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为指引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第三章 第一二节
民族精神的概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的概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国家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调节了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简答】爱国主义的要求(内涵):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什么要求:
1.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与是爱社会主义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2. 在新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3.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为什么爱我就是爱社会主义:
1. 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 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民族走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为什么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1.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思想营养和实践智慧,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3.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想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1.促进民族团结。
2.维护和推进祖国的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章 第一二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1. 两者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遵循。 2.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3. 增强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2.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五章 第一二三节
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其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辩。“公义胜私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2.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3.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4.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发展的伟大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 树立社会新风,建设新型人际关系。 5.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什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1.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公德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加强网络道德自律。5.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是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如何自觉遵守到职业道德:
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3.提高践行街道德的能力。
家庭美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和文明相亲相爱。
2. 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 个人品德的作用:
1.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推动作用。 2. 个人品质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3.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精神力量。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定的义务:1.法律制定是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2.法律执行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3.法律适用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司法原则。
4.法律遵守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我国宪法的地位:
1.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 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3.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 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刑法定义:
1. 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2. 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适用驱逐出境。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
法律权利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 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 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 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使用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具有四个特征:
1. 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2. 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3. 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4. 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3.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的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