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互动中的中外动画艺术交融

2023-04-05 来源:钮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互动中的中外动画艺术交融

作者:连勇 秦勇

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02期

[摘要]任何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艺术形式都无疑会受到多元文化的互动性影响,动画艺术也不例外。正因为这种世界性的广泛的文化互动性影响,动画艺术史同时也是一部独特的文化交流史。在全球化产业化时代,动画艺术的交融互动显得更为密切也更为迅速,之所以如此,也在于全球受众有了越来越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与审美趣味,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这一趋势也将越发深入下去。 [关键词]动画 艺术交融 产业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14

一、早期动画艺术交融的发生发展

动画的产生与动画技术的发明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动画诞生于法国,“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家E.雷诺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活动视镜。1878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奖。1879年他对活动视镜又作了改进,根据动画的基本原理,利用一只饼干筒,发明了活动视镜影戏机,可以使连续图画的画带无限地延长,能够表现更长的活动图画。雷诺绘制了《喂小鸡》、《游泳女郎》、《猴子音乐家》等20多个小节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动画片。”(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美术片》)如果再继续追溯,也有人把雷诺绘制的动画片《一只小鹿》认作人类文化史上第一部动画片。动画技术产生之后,动画艺术由法国而欧洲,由欧洲而美国,1907年,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第一部美国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美国动画片的历史正式开始,由此动画艺术开始向全世界传布,对亚洲包括中国、日本等国都影响深远。

1920年,美国动画片《大力水手》、《从墨水瓶里跳出来》、《勃比小姐》等传入我国,受此影响,中国早期一些有实力的影视制作部门开始涉足动画制作,具有摄影才能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有幸成为中国动画的开创者。模仿美国早期动画《从墨水瓶里跳出来》,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了第一部国产动画片《大闹画室》,之后,又于1930年制作了动画片《纸人捣乱记》。1935年,受美国第一部有声卡通《汽船威利号》启发,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9年,上海上映了美国迪斯尼1937年制作的世界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该片投资150万,700多技术人员参与制作,片长74分钟,突破了动画片不超过十几分钟的极限和作为幕间放映的习惯,取得14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并且赢得8项奥斯卡大奖。《白雪公主》的成功给予万氏兄弟的“刺激”是巨大的,受此激励,万氏兄弟克服重重技术难关,于1941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黑白长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动画《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在放映时,为了达到类似《白雪公主》的彩色效果,万氏兄弟不间断地用红、黄、蓝三色玻璃在放映机镜头前晃动。虽然在技术水准上,中国早期动画与美国尚有距离,但是在当时,也已经达到了同时代亚洲的最高水平,直接影响了日本动画的发展。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近代以来,许多文化艺术类型都遵循这样的一种传播路线,即起源于欧洲、兴盛于美国,清末由日本传入我国,漫画即是如此。但动画艺术的文化传播略有不同。由于“一战”、“二战”等原因,欧洲动画对亚洲的传播并不持久,相反,远离战区的美国不仅动画艺术获得大发展而且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文化输出一直在持续增长。此外,法国动画的艺术再生能力不强,动画虽源于法国,却兴盛于美国,二战前后法国有一定水准的动画片极少。更重要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停止了对日本的文化输出,日本对动画资源的获取只能来自中国。可以说,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尤其动画艺术的交流,日本受益于中国甚多。1941年后,中国制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广泛传播,同时也传入日本,日本文化界受到极大震动,有日本记者对此作了描述:“抱着轻视的眼光看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口呆……”(张慧临:《动画艺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47页。)据说,日本的“动画之父”、“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就是看了《铁扇公主》之后,产生了投身动画业的念头。而在此之后,日本东映公司制作的动画长片《白蛇传》受《铁扇公主》影响的痕迹十分明显。 总之,在世界动画艺术发展的早期,美国受欧洲影响巨大,中国受美国影响巨大,而日本则受中国影响巨大,这种文化的单向传播和整个东西经济、政治与文化格局的变动密切相关。 二、成熟期动画艺术的传播与交融

在动画艺术初创期,动画的传播与交融更多地集中在动画的基本技术与题材内容方面,而大体在“二战”以后,全球一体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动画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期,各国动画艺术日渐成熟,各自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品味追求,动画艺术的交融重点发生变化,对艺术技巧和风格进行借鉴进而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成为动画艺术交融的主潮,世界动画艺术也在总体上出现了交融趋势。受脱胎于迪斯尼的“美国联合制片公司”影响,捷克的“布拉格”和“哥特瓦尔德夫”两地兴起两个动画学派,除了长久不衰的美国迪斯尼动画之外,原苏联动画也独树一帜,东欧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动画艺术都受到了原苏联深邃冷峻的画风影响,在原南斯拉夫出现了“萨格勒布动画学派”,在日本,随着手冢治虫等大师的崛起,“八帧动画”的日本动画风格初成,而备受瞩目的“中国动画学派”也大体在这一时期形成。

由于长期受战争的影响,新中国的动画制作力量很弱,其实力主要保存在脱迹于“满映”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中日动画艺术也正是通过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得以交融。在“满映”工作多年并长期留在中国的日本动画大师持永只仁就是日本动画大师濑尾光世的学生。他参与制作了《皇帝梦》(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瓮中捉鳖》,《谢谢小花猫》(中国第一部童话题材动画片),《小猫钓鱼》等新中国早期动画片的拍摄。当然,这种动画艺术的文化交融同时也是双向互动的。1955年,回到日本的持永只仁运用从中国学到的木偶动画技术拍摄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本第一部木偶片《瓜子姬与天之邪鬼》,1956他拍摄的动画《五只小猴》在温哥华影展获最高荣誉奖,他还培养出新一代木偶艺术家川本喜八郎,川本喜八郎曾执导了中国木偶动画《不射之射》的拍摄。再到后来,手冢治虫执导的动画片《森林大地》、《铁臂阿童木》等引入中国并产生巨大反响,“日本动画风”开始融入中国动画艺术,其影响也延续至今。除了日美之外,新中国动画也深受原苏联的动画影响,其影响之深已经难以层层剥离。例如195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出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展上,评委一致认为它是苏联的作品。这种误会足以说明中外动画艺术交融的深入程度。由于受到美、日、俄(原苏联)等动画艺术的影响,中国动画获得了技术与艺术的平台与水准,从而也获得了融入世界动画艺术主流的契机。

中国动画艺术除了受到国外动画元素影响之外,融合中国传统与民间艺术样式,中国动画艺术呈现出多种类型与艺术风格,剪纸动画片、木偶动画片、水墨动画片等风格各异,却构成了富有中国风味的中国动画学派特点。在20世纪60年代,取材中国传统题材,万氏兄弟摄制的《大闹天宫》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获得5项国际大奖,在44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影响巨大,达到世界动画艺术的一个高峰,也将中国动画推倒了一个黄金时代。美国文化界将《大闹天宫》与迪斯尼动画艺术代表作《幻想曲》相媲美,甚至给与《大闹天宫》高于迪斯尼艺术成就的评价,“《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张慧临《中国动画史》陕西人民美术做出版社2002年,第77页)同样在这一时代,在日本最为活跃的“动画之父”手冢治虫看过《大闹天宫》后大受启发,转而考虑拍摄《西游记》题材,手冢治虫最后的一部动画片的名字就是《我是孙悟空》。此外,上海美术制片厂创造的打破动画界“单线平涂”传统的“水墨动画”更是风格独具,成就了中国动画学派的主要品格。《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兰花花》等中国水墨动画片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美日动画的风格。例如迪斯尼推出的享誉世界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就利用了中国水墨特色做了背景渲染,构成了二维三维、中西动画风格的奇妙结合。

三、产业时代的文化交融一体

在科技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人才的全球化化流动使动画的基本技术与技能不再隐秘,即使被中国视为国家机密的“水墨动画”技术,其在迪斯尼、梦工厂的动画片中的应用也不少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融样式,中国动画艺术在日渐成熟之后,显现出更多地对国外动画艺术的反哺趋势,事实上,高科技与产业化的发展,使文化单向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动画制作在寻求全球的文化、人力与技术资源,在寻求全球的发展合作,各国动画艺术的交融一体无法避免。

美国迪斯尼动画为产业时代动画艺术的交融一体做了很好的榜样,如今其制作的动画片为了谋求稳定的国家市场,不再局限美国本土的文化想象,往往以世界性的眼光选取文化题材,例如动画片《花木兰》选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动画片《埃及王子》选取了埃及的传统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资源,林林总总,因而其出口的动画片总能在某种程度上唤起国际性的文化共鸣。另一方面,作为国际化的跨国公司,迪斯尼为了最大限度内降低制作成本,把动画制作的后期加工型工作外推到人力成本较低的海外,如亚洲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动画后期加工成本往往不及本国的十分之一,动画制作的国际外包已经成为产业化时代的主流趋势,也由此,使动画制作的分工合作越来越国际化,资源分享与资源融合也越来越密切。不仅美国迪斯尼、梦工厂一直在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日本的许多动画公司,如吉卜力工作室,也在积极寻求海外的后期加工合作。除了这种后期加工的合作外,还有一些更为密切的资金与技术与的合作,使动画艺术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中法合拍的动画系列片《马丁的早晨》在中国与法国乃至全球都比较受欢迎,这种动画艺术已经很难分清是中国风格还是欧洲风格,动画艺术一体化的态势分明。

在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中,中国本土动画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呈现国际化趋势,日、美、欧等动画风格与中国动画融合一体后,中国动画艺术越发多彩多姿。例如2000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大型动画片《宝莲灯》全方位地借鉴了美国动画艺术经验,人物形象设定大多把本土传统彩绘动画形象与迪斯尼动画形象相融合,故事情节借鉴好莱坞配方模式,动画技术上融合二维人物与三维背景、采取先期录音,等等,全方位地创造适应时下受众审美趣味的动画风格。从《宝莲灯》取得的不俗票房来看,上美厂的这种努力是被产业化时代的市场需求认可的。从近年的国际动画市场运作经验来看,美国迪斯尼、梦工厂所主打的三维动画不可阻挡地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玩具总动员》、《怪物史瑞克》等动辄突破数亿美元的市场效应也确实在全球起到了改变动画发展趋势的作用。中国动画艺术在三维技术上一直处于弱势,但一直不断在努力追赶和融合美国三维动画经验,如2005年中国也制作了第一部三维动画电影《图兰朵》,某些艺术家制作的融合水墨和三维技术的动画如《夏》等动画短片也出手不凡。在全球化产业化时代,动画艺术的交融互动显得更为密切也更为迅速,之所以如此,也在于全球受众有了越来越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与审美趣味,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这一趋势也将越发深入下去。 作者简介

连勇,北京广播电影电视研究中心研究部。 秦勇,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