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yonɡ”这个音节中的声母是______,韵腹是______。
2、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____。 (2).舌尖后、清、擦音是______。 (3).舌尖中、浊、边音是______。 (4).舌尖后、浊、擦音是______。
(5).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是______。
3、熟语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倒打一耙”属于______,“瞎子点灯”属于______,“胸有成竹”属于______。
4、汉语最常见的构词方式是______。
5、北方方言包括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______。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__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是2000年10月制定的《______》。
7、______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8、______是中国文字的奠基之作
9、“叫她黑牡丹”中的“黑牡丹”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是______。 10、“学习文件”是歧义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是______。
二、判断题
11、2“猩猩”是单纯词,“哥哥”是合成词。( ) 12、词典一般只能收录词,不收大于词的单位。( )
13、“雨”和“瓜”都是象形字,“甘”和“明”是会意字。( ) 14、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是西周时期的文字。( ) 15、动词可以修饰名词。( )
16、“他盼望我们不断进步”不是双宾语句。( )
17、“写这种稿子用不了多少心血,只是蚊子多,用了不少身血”运用了借代修辞格。( )
18、很多语言也有量词,但不一定像汉语一样有个体量词。( )
19、“一……十”这十个数字中,古入声字有五个,分别是“一六七八十”。( ) 20、“连门儿也没有”一共有六个音节。( )
三、选择题
21、“面包”读为[miam51pau55],是语音的( )。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22、“不”在( )读35。 A.句末
B.去声前 C.去声后 D.非去声前
23、下列各项画线的词语,不属于时间名词的是( )。 A.他昨天来的 B.星期五学校不上课 C.这里从前是个中学 D.快递刚刚送到 24、“在”在汉语普通话中有( )种词性。 A.1 B.3 C.2 D.4 25、 “ “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6、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 A.又、及、取、行B.犬、下、益、伐 C.口、甘、莫、菽D.目、耳、嵩、嶺 27、下列语言单位中属于略语的是( )。 A.五岳 B.五花肉 C.五线谱 D.五大三粗 28、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纯粹的借词的是( )。 A.电话 咖啡 电视 B.咖喱 可乐 蛇果 C.吉普 坦克 手机 D.沙发 麦克风 拷贝
29、“每日来到小河边,一坐就是大半天,莫道此河无鱼钓,俺不钓鱼钓时间。”运用的修辞格是( )。
A.拈连 B.比喻 C.借代 D.比拟
30、“这地真肥啊,插根筷子都能长苗”运用的修辞格是( )。 A.夸张 B.比喻 C.借代 D.拟人
四、名词解释
31、元音
32、助动词
33、假借字
34、借词与意译词
35、双关
五、简答题
36、审查下面字音结构表,指出每个错误分析的原因,并把正确分析填上。
37、“论”有下列义项,但是有的义项能作为词的意义,有的只能作为语素的意义,你能分辨吗?谈谈你分辨它们的标准,并探讨一下词典中有无区别的必要。
①分析和说明事理:议论|就事论事|要论起这件事来…… ②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社论|舆论。 ③学说:唯物论。
④说,看待:相提并论|不能一概而论。 ⑤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⑥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说:论天计酬|买鸡蛋论斤还是论个儿? ⑦姓。
38、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六、分析题
39、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40、砍光了,砍坏了,砍疼了,砍快了,这几个短语有什么异同?
41、写出下列汉字在普通话中的国际音标(宽式)和拼音,并分析音节结构。 例:
(1) (2) (3) (4) (5)
游 黄 瓮 窗 犬
42、分析下列词语的内部结构类型。
例证 流通 冬至 书写 病入膏肓 风声鹤唳 各行其是 悬梁刺股 哀鸿遍野 绰绰有余
七、论述题
43、下面的句子有的合法,有的不合法,为什么?请论述之。
(1) (2)
a.究竟他写了什么书?b.他究竟写了什么书? a.究竟谁写了那本书?b.谁究竟写了那本书?
(3) a.究竟他写了那本书?b.他究竟写了那本书? (4)a.他究竟喜欢谁写的书?b.他喜欢究竟谁写的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零声母;ü
【解析】“y”不是声母,是隔音符号;“ionɡ”韵母所发元音为ü[y](不是 io),所以韵腹是“ü”。
2、答:(1)p;
(2) (3) (4) (5)
sh; l; r; j。
3、【答案】惯用语;歇后语;成语
【解析】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三种。其中,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倒打一耙”虽由四字组成,但其仍属于惯用语。歇后语是指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瞎子点灯”后半部分是“白费蜡”,属于歇后语一类。成语是指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主要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结构上具有稳定性,以“四字格”为主。“胸有成竹”是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4、【答案】复合式
【解析】现代汉语词汇中由两个语素组合成的合成词占绝大多数,而合成词中以复合式的构词方式最为主要。合成词至少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组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主要有联合、偏正、中补、动宾、主谓五种类型。
5、【答案】江淮方言
【解析】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
73%。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①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②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的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③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地区(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部等。④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6、【答案】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新时期里,推广普通话就更为重要。2000年10月,根据我国《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它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和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7、【答案】部首
【解析】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8、【答案】《说文解字》
【解析】《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在编著时首次对“六书“作出了具体的解释。
9、【答案】宾语
【解析】“叫她黑牡丹”属于双宾语句。其中,“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黑牡丹”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10、【答案】结构关系不同
【解析】“学习文件”既可以切分成动宾结构的谓词短语,相当于“学什么”,还可以切分成定中结构的名词短语,相当于“什么文件”。
二、判断题
11、【答案】正确
【解析】单纯词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猩猩”是一个语素,而“哥哥”是两个语素。
12、【答案】错误
【解析】词典除了收录词,还收录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固定短语,例如,“破釜沉舟”“耍花招”“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等,这些固定短语是大于词的单位。
13、【答案】错误
【解析】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称为象形字,如“雨”“瓜”。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称为会意字,如“明”。而“甘”属于指事字。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14、【答案】正确
【解析】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
15、【答案】错误
【解析】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不能修饰名词。名词一般由形容词修饰,有时候名词也可以修饰名词,区别词、数量词也可以修饰名词。
16、【答案】正确
【解析】双宾语句的特点是,动词一般要有“取进”“给出”“询问”“称说”等意义,例如“给、借、教、告诉、请教、问、叫、称”等,而“盼望”并没有此类含义。从层
次划分角度来看,“我们”和“不断进步”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主谓短语来作“盼望”的宾语;而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间结合并不紧密,分别是谓语动词的宾语,划分时属于两层。因此,题目中的句子是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而非双宾语句。
17、【答案】错误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仿词修辞格。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仿词是通过更换现成词语的部分语素来完成仿拟,仿词和被仿的词往往同时出现,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词语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获得新意。题中句子的“身血”是“心血”的仿词,因此运用了仿词修辞格。
18、【答案】正确
【解析】量词通常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个体量词”是名量词的一个子类,是相对“集合(集体)量词”而言的。汉语中个体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是相对固定的,如“一只鸡、一条狗、一头牛、一匹马”。而其他语言虽也有量词,但没有这么丰富的个体量词,比如英语中,单数时可以没有量词,比如“one sheep”,复数时则用集体量词“a flock of sheep”。
19、【答案】正确
【解析】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在的四声,古代的入声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当中。
20、【答案】错误
【解析】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连门儿都没有”中“门”儿化,“儿”只是表示韵母的一个卷舌的动作,并不表示一个单独的音节,所以自然感到的音节有五个。
三、选择题
21、【答案】A
【解析】“面”字后的“包”的声母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b。“面”的-n韵尾紧接下字的唇音声母,由于同化作用改变了发音部位,变成了-m韵尾。
22、【答案】B
【解析】“不”字基调是去声,阴阳上前不变更,去声之前改中升,叠字当中要念轻。
23、【答案】D
【解析】时间名词是指能作“在”“到”“等到”的宾语,并能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指称的词。D项中的“刚刚”是句中谓语动词“送到”的状语,是表示时间的副词。
24、【答案】B
【解析】“在”在汉语普通话里主要有三种词性。第一种是作动词,例
如,“他在吗?”;第二种是作副词,表示时间,例如,“他在看书”;第三种是作介词,“在”经常跟由方位词“上、中、下”等构成的方位短语构成介词短语,表示动作、行为、方位、条件或范围等,例如,“在陈老师的帮助下”。
25、【答案】C
26、【答案】C
【解析】象形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口”甲骨文字形像人张开的嘴巴,本义为嘴巴,用来说话、吃饭的器官,是象形字。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甘”甲骨文在口(嘴、舌)中加一短横指事符号,指事符号代表口腔内的舌头或嘴部的动作,本义为用口、舌品尝美味,是指事字。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莫”早期甲骨文像太阳隐没在丛林之中,从日,本义为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是会意字。形声字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菽”从艹从叔,叔亦声。本义为作为草本植物子实的豆子,是形声字。
27、【答案】A
【解析】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为了称说简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称或习用的短语化短,成为略语。有简称和数词略语两类。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属于数词略语。
28、【答案】D
【解析】借词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言的词。借词根据吸收和改造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音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借形词几类。纯粹的借词就是指其中的音译词。A项,“咖啡”是音译词,“电话”和“电视”是意译词,不属于借词。B项,“咖喱”和“可乐”是音译词,“蛇果”是半音译半意译。C项,“吉普”和“坦克”是纯音译的借词,“手机”是意译词。D项,都是音译,是纯粹的借词。
29、【答案】A
【解析】拈连是为了表达上的需要,利用上下文的关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拈过来用于乙事物。拈连能使抽象的事物表达变得具体生动,同时上下文用相同相近的词串联起来,也使语气畅通,是一种很能增加语言艺术美的修辞方式。这句话中“钓时间”即是使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
30、【答案】A
【解析】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题目句子中“插根筷子都能长苗”是故意言过其实,来表现土地的肥沃。
四、名词解释
31、答: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例如,ɑ、o、e、i、u等。元音的发音特点主要有: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
32、答:助动词又称能愿动词,能用在动词语、形容词语前面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有评议作用,可分为三类:①表可能,例如“能、能够”等;②表示必要,例如“要、应、应当”等;③表示意愿,例如“肯、敢、要”等。助动词在句子中常常充当状语,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不能带数量宾语,可以形成“V不V”和“不V不”的形式。
33、答:假借字是指用假借的方法为某词配备的字,又称借字。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这种方法造出的字便是假借字。
例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象鼻之形),假借来记录“自己”的“自”。
34、答:①借词,又称外来词,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例如:德律风、麦克风等。②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如:电话、扩音器等。“意译”实际上是用汉语的材料和规则为词义重新命名的创造过程,所创造出的汉语意译词的内部形式(即所选择的语素和组合方式)与外语原词没有关系。例如,汉语的“墨水”由“墨(写字绘画的用品或其颜色)”+“水”两个音义结合体按偏正结构组成,而ink无法分析出两个音义成分。
35、答: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五、简答题
36、答:(1)y、w不是声母,是隔音字母。零声母音节中,开头是韵头i、
u,则换y、w,开头是韵腹i、u,则加y、w;开头是ü则加y并省掉ü上两点。必须换回音节要素原貌来分析。
(2) (3)
tuì、xiū、lùn都是韵母的省略形式,要把韵母原貌写出来分析,它们都省
写了韵腹字母。
yonɡ的韵母以io代ü,ɡonɡ的韵母以o代u,都须还原来分析。
37、答:作为词的义项,必须是能够单说或单用的,如题中例句所显示的, ①④⑤⑥⑦各个义项都属这类。当然作为词的义项还可以作为语素的义项用于造词。②③两义项只是“论”作为语素构词时才有的,因此,只是“论”这个语素的义项。分清词的义项和语素的义项与分清词和语素的意义是类似的。只有词的义项才能作为独立运用的词的内容参与造句,而不能成词的语素的义项则只起构词作用,所以应该分清,词典中最好能加以区别。
38、答:(1)甲组:①表示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2)乙组: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分析题
39、答:这种说法不对,原因在于:
(1)
修辞手段为内容服务
修辞研究的是语言的表达形式,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和内容要完美地统一。因此,它同片面地讲究形式美,单纯地追求华丽辞藻的“咬文嚼字”是根本不同的。
(2)
修辞是语音三要素的综合运用,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修辞是
三要素的高级体现。
① “雕琢词句”只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指通过筛选、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运用; ②语音方面,不少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条件体现效果,如双关、对偶、拈连、歇后、摹声、同字、谐音、讳饰、借代、飞白等;
③语法方面,没有并列句就没有修辞的对偶、对比、错综、排比、顶真、回环等手法。 (3)修辞承担重要交际作用修辞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格外突出,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学习修辞,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提高表达效果,圆满地完成交流思想的任务,正确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欣赏水平。单纯认为修辞的目的是“卖弄文字技巧”是不正确的。
40、答:(1)砍光了:“光”的语义指向是砍的对象,如“砍光了树”,则“光”的语义指向是树。
(2)
砍坏了:“坏”可以指向砍的对象,如“砍坏了树”;也可以指向砍的工
具,如“砍坏了刀”。
(3) (4)
砍疼了:“疼”指向发出砍这一动作行为的身体器官,如“砍疼了手”。 砍快了:“快”指向砍这一动作,即砍的速度快。
41、答:列表分析如下:
42、答:(1)属于偏正结构。“例”作“证”的状语,表明“证”的方式。
(2) (3) (4)
属于补充结构。“通”来补充说明“流”所达到的结果。 属于主谓结构。意为“冬天到了”。
属于联合结构。由两个相同意义的词根“书”和“写”来表示。(5)属于
主谓结构。“病”为名词,是主语;这里“入膏肓”是动词短语,意为“到一种什么程度”。
(6) 属于联合结构。“风声”与“鹤唳”形成并列。
(7) 属于动宾结构。“行”为动词,“是”为名词,表示动词的支配对象,“做自己
认为正确的事情”。
(8) 属于联合结构。“悬梁”与“刺骨”并列。
(9) 属于主谓结构。“哀鸿”是名词表示“哀鸣的鸿雁”,“遍野”比喻分布区域之
大。
(10)
属于偏正结构。“绰绰”是“宽裕的样子”,修饰“有余”。
七、论述题
43、答:“究竟”在这里是副词,意为“到底”,带有疑问的意义。
(1)
组的句子中有疑问词“什么”,因此在语义上与“究竟”是一致的。但是
a句和b句在语序上有差别,a句中为了加强疑问的语气,于是把“究竟”提到句首,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b句中的“究竟”则修饰动词,作状语,是正常的语序。
(2)
组句子疑问词“什么”改为定指的修饰语“那本”,同时增加了疑问词
“谁”,与“究竟”在语义上保持一致。a句中“究竟”在句首,与“谁”组合,语义直接指向“谁”,所以是一致的;b句中,“究竟”的语义指向了“那本书”,“那本书”是定指,语义上是矛盾的,因此这个句子不合理。
(3) (4)
组句子中没有疑问成分与“究竟”的疑问语义和整句话的疑问语气保持一
致,因此都不成立。
句中有疑问词,语义在整体上是一致的。a句中的语序和语义都是合理的;
b句中“究竟”作为副词应该放在动词“喜欢”的前面作状语,因此不符合语法规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