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2-03-21 来源:钮旅网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幼儿心理的面貌,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

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

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

学习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

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第三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课程内容:

第一节言语获得的理论

言语的概念;环境决定论;先天决定论;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词义的深化;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句型的发展;语句结构的变化);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生;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学前儿童阅读准备;学前儿童的书写准备);学前儿童内部言语与发生(自言自语)。第三节学前儿童口语能力的评价和培养口头言语能力的评价;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交往的需要;重视训练、讲究教法;发挥成人言语的榜样作用;促进言语发展的游戏。

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表现及其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及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策略。

课程内容:

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注意的概念;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新生儿注意的特征;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3岁儿童注意发展

特征;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学前儿童注意的规律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第四节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与培养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第五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表现及其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感知和观察力的发展。

课程内容: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感觉和知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学前儿童视觉(学前儿童视觉敏度的发展;学前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以及部分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知觉的选择性。

第四节幼儿观察的发展评价与培养

观察目的性的加强;观察持续性的延长;观察细致性的增加;观察概括性的提高;观察方法的形成;观察力的培养。

第六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力发展。

课程内容: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记忆的概念;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3-6岁儿童记

发展的特点;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的评价与培养

第七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有关儿童想象发展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课程内容:

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想象的概念;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想象发生的年龄;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2-3岁儿童想象的特点;3-4岁儿童想象的特点;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第三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课程内容:

第一节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思维的概念;思维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发展;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学前儿童概括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基本形式的发展(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推理和理解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第四节学前儿童思维力发展的评价与培养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表现和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策略。

课程内容:

第一节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情绪的概念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与特点

关于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原始情绪反应;情绪的分化;情绪的社会化;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的自我调节化。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第三节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成人的情绪自控;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帮助孩子控制情绪;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表现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策略。

课程内容:

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

个性的概念;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概念;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研究自我意识的方法;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个性倾向性及其基本特征;学前儿童需要和动机的发展;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气质的概念;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趋势;影响气质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气质的测量。

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性格的概念;婴儿性格的萌芽;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良好性格的培养。

第五节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能力的概念;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测量;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第十一章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儿童社会化的概念;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安思沃斯划分的儿童依恋的类型;同伴关系的作用;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了解婴儿期及幼儿前期社会化涉及的诸方面内容。

课程内容:

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幼儿的亲子关系

第三节幼儿的同伴关系

第四节幼儿道德的发展

第十二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的措施。

课程内容:

第一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二节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三节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第十三章独生子女的心理与教育

学习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了解独生子女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历史;了解独生子女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分析独生子女表现和促进独生子女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课程内容:

第一节独生子女概念及研究概况

第二节独生子女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

第三节独生子女心理问题表现及健康教育

第十四章生态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家庭的概念及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理解家庭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掌握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掌握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了解社区、大众传媒等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课程内容:

第一节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社区、大众传媒等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采取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体系,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构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提高认知能力。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心理学内容,采用课堂角色扮演、现场实验、观看心理实验教学片等教学方式,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专业见习,多接触幼儿,熟悉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心理现象,使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和幼儿生活实践以及学前教育实践密切结合。

五、教学设备与管理

设备工具要求

工具:投影仪和电脑粉笔黑板等

六、教学评价

1、期末一般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考核

2、平时成绩依据考勤、作业、课堂提问情况以及学习态度进行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