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甩挂运输发展缓慢现状的对策
摘要:甩挂运输具有组织效率高、运营成本低、管理信息化等特点,是我国道路运输行业改善运输组织结构和物流效率的有效手段,对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甩挂运输优势以及在我国甩挂运输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发展甩挂运输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甩挂运输 影响政策 措施 引言
甩挂运输在发达国家道路运输中得到广泛采用的,是利用现有设备的一种科学而先进的汽车运输组织和管理形式。甩挂运输能在这些国家及大型企业内得到稳步发展并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甩挂运输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运输效果。在我国国民经济全面腾飞、汽车工业以及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2l世纪,及时将甩挂运输这种先进高效的运输组织形式引入并推广到我国的汽车货运行业中,是提高道路货运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所应采用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1.甩挂运输及其优势
甩挂运输是指用牵引车拖带挂车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新的挂车运往另一目的地的运输方式;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节约能耗:甩挂运输提高了牵引车的工作效率和挂车的吨位利用率,在较大程度上节约了能耗。
(2)节省时间:挂车的组织模式可以对运输过程的许多环节进行统筹安排,不仅提高了驾驶员的工作效率,也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不同场站装卸效率的差异。
(3)节省面积:挂车待装待卸时的仓储功能减少了库房面积,降低了资金投入量和资金的占用量。
(4)提高运力:甩挂运输形式的统一性大大提高了货物的流转速度。
(5)甩挂运输符合节能环保发展思路。
除此之外,由于牵引车数量的减少降低了对企业自身停车场面积的需求、降低了企业自有车辆的维修保养费用,还会对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带来积极的效果。
2.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甩挂运输发展缓慢的成因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就已经有学者在积极倡导在国外已十分盛行的甩挂运输。过去几十年,我国由于公安交通法规的原因,挂车与牵引车必须同时匹
配使用,近几年来,各省市均陆续对这一影响甩挂运输的法规进行了修订,允许牵引车和挂车同牌照或不同牌照,有些省份则规定牵引车和挂车必须分开上牌,从车辆管理上为甩挂运输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时至今日,我国甩挂运输发展依然较为缓慢,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制约
(2) 运输服务的低层次性
(3) 管理方面的不配套抵消了技术所带来的优势
(4)管理技术手段的滞后影响了甩挂运输优势的发挥
(5)相关法制规章体系不完善
3.影响甩挂运输的相关政策及措施
要使甩挂运输这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法制环境和汽车货运业的发展水平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政策及相关措施。
3.1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方针
发展甩挂运输可以促进节能减排。道路运输是能源消耗大户,通过发展甩挂运输,可以大幅度降低全行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从而积极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
3.2燃油税改革政策对甩挂运输的影响
燃油税的实施对节能环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车辆结构的发展趋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可知,燃油税改革使得轻型车成本增幅较大,长途运输处于绝对劣势;中型车成本上升明显,要求其营运效率更高,更降低了在货运车中的比例;重型车油耗最低,优势明显,税费改革后总体费用的下降使其经济性进一步体现。因此,未来运输市场将向重型车发展,甩挂车作为重型车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引起行业的重视。
3.3发展甩挂运输的措施
要使甩挂运输这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法制环境和汽车货运业的发展水平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政策及相关措施。
除法规和政策等障碍以外,甩挂运输的发展还有赖于国家汽车货运行业的管理和科技水平。对于道路运输,可以先培育、扶植和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的货运
企业。一方面使得重要的、紧急的运输任务有企业来承担;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有条件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以及先进科学的设备。这类有需求引导又具备技术条件的企业就有能力实现甩挂运输。
4.小结
发展甩挂运输是将来运输发展趋势,对国民经济建设也有较大贡献;尤其在煤炭、铁矿大量运输的省份,重型车在其运输市场车辆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有利于推广甩挂运输。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予甩挂运输足够的重视,在政策环境上发挥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甩挂运输是低碳节能的一种实现方式,将凭借其优势将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甩挂运输是促进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发展,提升经济整体运行质量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洋:《甩挂运输—距离我们还有多远》[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第3期,第20-22页
[2]石力云:《甩挂运输行路难》[N],《现代物流报》,2008.第2期,第27页
[3]刘书岭:《甩挂运输简介》[J],《科技创新导报》2009.第4期,第63页
[4]王珍珍:《运输发展有望得到政策支持》[N],《现代周刊》2009.第6期,第1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