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
初步设计方案
xx xx年xx月
目 录
1 综合说明 ............................................... 1
1.1 基本情况 ................................................................................................... 1 1.2 项目背景 ................................................................................................... 1 1.3 设计内容 ................................................................................................... 2 1.4 设计依据 ................................................................................................... 2
1.4.1 法律法规依据 ......................................................................................... 2 1.4.2 国家规范和标准 ..................................................................................... 3 1.4.3 其他相关资料 ......................................................................................... 4 1.5 建设目标 ................................................................................................... 4 1.6 投资概算 ................................................................................................... 4
2 建设条件 ............................................... 5
2.1 xx县概况 ................................................................................................... 5 2.2 县城概况 ................................................................................................... 5 2.3 水文 ........................................................................................................... 5
2.3.1 水系概况 ................................................................................................. 5 2.3.2 特征水位 ................................................................................................. 5 2.4 地质 ........................................................................................................... 5
3 工程任务 ............................................... 6
3.1 主要存在的问题 ........................................................................................ 6 3.2 主要任务 ................................................................................................... 6 3.3 技术路线 ................................................................................................... 7 3.4 工程规模 ................................................................................................... 7
I
4 截污工程设计 ........................................... 8
4.1 污水管网设计原则 ..................................................................................... 8 4.2 污水管xx设计 .......................................................................................... 8 4.3 设计参数 ................................................................................................... 9 4.4 污水管网管径选择 ..................................................................................... 9 4.5 污水管材选用 .......................................................................................... 10
4.5.1 管材的要求 ........................................................................................... 10 4.5.2 管材比选 ............................................................................................... 11 4.5.3 管材的确定 ........................................................................................... 12 4.6 管xx检查井设置 ..................................................................................... 13
4.6.1 检查井选型 ........................................................................................... 13 4.6.2 井盖等附属构筑物 ............................................................................... 14 4.7 管网工程量 .............................................................................................. 14
5 清淤工程 .............................................. 17
5.1 清淤原则 ................................................................................................. 17 5.2 清淤范围及工程量 ................................................................................... 17
5.2.1 箱涵清淤 ............................................................................................... 17 5.2.2 河xx清淤 .............................................................................................. 18 5.3 清淤要求 ................................................................................................. 19 5.4 清淤方式 ................................................................................................. 19 5.5 清淤方式的选择 ...................................................................................... 25
5.5.1 箱涵清淤 ............................................................................................... 25 5.5.2 河xx清淤 .............................................................................................. 25 5.6 淤泥处置 ................................................................................................. 25
II
5.6.1 堆场规划 ............................................................................................... 25 5.6.2 淤泥去向 ............................................................................................... 26
6 河xx生态修复 ......................................... 27
6.1 设计范围 ................................................................................................. 27 6.2 设计原则 ................................................................................................. 27 6.3 坡岸整治 ................................................................................................. 27 6.4 生态护坡 ................................................................................................. 28
6.4.1 护坡方式选择 ....................................................................................... 28 6.4.2 护坡方式的确定 ................................................................................... 33 6.5 水生植物种植 .......................................................................................... 33
6.5.1 植物选择 ............................................................................................... 36 6.5.2 备选植物 ............................................................................................... 37 6.6 生态修复工程量 ...................................................................................... 40
7 环境保护 .............................................. 40
7.1 设计依据及标准 ...................................................................................... 40 7.2 项目概况 ................................................................................................. 41 7.3 环境影响评价 .......................................................................................... 41
7.3.1 生态环境 ............................................................................................... 41 7.3.2 地表水环境 ........................................................................................... 42 7.3.3 声环境 ................................................................................................... 42 7.3.4 大气环境 ............................................................................................... 43 7.3.5 社会环境 ............................................................................................... 43 7.4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 43
7.4.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 43
III
7.4.2 噪声的防治对策 ................................................................................... 44 7.5 环境管理及监测设计 ............................................................................... 44
7.5.1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 44 7.5.2 环境管理任务 ....................................................................................... 44 7.5.3 环境监测计划 ....................................................................................... 45 7.6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 47
7.6.1 编制原则 ............................................................................................... 47 7.6.2 编制依据 ............................................................................................... 47 7.6.3 编制方法 ............................................................................................... 48 7.6.4 投资概算 ............................................................................................... 48
8 节能设计 .............................................. 51
8.1 设计依据 ................................................................................................. 51 8.2 能耗分析 ................................................................................................. 51 8.3 节能措施 ................................................................................................. 51
8.3.1 节能措施 ............................................................................................... 51 8.3.2 节水措施 ............................................................................................... 52 8.3.3 节电措施 ............................................................................................... 53
9 工程管理 .............................................. 54
9.1 工程管理设计依据 ................................................................................... 54
9.1.1 法律法规和文件 ................................................................................... 54 9.2 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 54
9.2.1 管理体制 ............................................................................................... 54 9.2.2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 55 9.3 工程建设期管理 ...................................................................................... 55
IV
9.3.1 组织机构及管理设施 ........................................................................... 55 9.3.2 工程建设管理 ....................................................................................... 55 9.4 工程运行期管理 ...................................................................................... 57
9.4.1 工程运行管理 ....................................................................................... 57 9.4.2 管理设施配置 ....................................................................................... 58 9.4.3 管理经费及来源 ................................................................................... 59
10 工程概算 ............................................. 60
10.1 工程概况 ................................................................................................ 60 10.2 投资主要指标 ........................................................................................ 60 10.3 概算依据 ................................................................................................ 60 10.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61 10.5 资金来源 ................................................................................................ 62 10.6 项目总概算表 ........................................................................................ 62
V
1 综合说明
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xx 建设单位:xx 项目阶段:初步设计 设计单位:xx 设计资质:xx
项目背景
xx县,隶属于xx省xx市,xx水下游,因xx水贯穿全境而得名,位于长江中游,xx省西北部,xx湖西岸,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xx水为xx四大河流之一,流域内水资源十分充沛,主要水系为xx水及其支流水系,xx水流域xx段支流6条包括水、xx水、xx水3条一级支流,在xx县县境内流域面积781.75平方公里,干流境内长32公里。
为保护xx水流域的水质及生态安全,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减轻xx水的环境污染,根据《关于开展xx年度中央环保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的通知》(环办科财函〔xx〕474号)精神,结合xx县实际情况,xx年xx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申报了一批xx水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其中针对xx水环境问题,申报了xx县xx水xx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工程、xx县污水处理厂下游生态拦截与湿地建设工程2个项目,均已纳入xx省xx年度水污染防治中央储备库项目。为切实解决xx水环境问题,推动桃花滩片区建设,保证项目实施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原申报项目的基础上,针对城区2kmxx水(xx闸-xx机埠)现状问题,2020年8月,xx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重新组织编制了《xx县xx水xx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xx水xx提出了整体的区域解决方案,为本次初步设计提供了依据。
1
主要工程建设内容有:清淤工程、截污工程、河xx生态修复工程。
设计内容
主要工程建设项目有:清淤工程、截污工程、河xx生态修复工程。 (1)清淤工程:包括xx水xx自xx闸至xx全长2km范围的污染底泥清淤,清淤量约为222897.5m3以及与河xx连通的箱涵清淤,清淤量约为5710.6m3。(由于箱涵内部情况未知,最终以实际清淤量为准)。
(2)截污工程:主要涉及区域为xx(xx)、xx、xx,包括新建管网1900米(其中DN300 的HDPE管702米,DN200 的HDPE管803米,DN160的UPVC管395米)以及箱涵内部截污干管635米(混凝土包管),配套检查井115座(其中沉泥井31座,检查井84座)。
(3)河xx生态修复工程:xx水xx2km河xx坡岸修整、生态护坡和水生植物种植,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效果。
以上设计内容为根据现场情况初步拟定,需进一步根据现场测量资料完善设计内容。
设计依据
法律法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xx管理条例》(2017 年修订);
2
(7) 《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xx管理条例>办法》(2008 年修订);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 3 月 1 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期条例》2005。
国家规范和标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17);
(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4) 《城市排水泵站设计规程》DGJ08-223-2003; (5)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55-2016); (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J8978-2002);
(8)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xx水质标准》(CJ343-2010); (9) 《给水排水管xx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0) 《防洪标准》(GB50201-2014); (11)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
(12)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13)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14)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15)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16)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17) 《城市xx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
(18) 《城市xx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其他相关资料
(1) 《xx新城总体规划(2016-2030)》; (2) 《xx县县城排水专项规划》(2016-2030); (3) 《xx县县排水防涝综合规划》(2014-2020); (4) 1:1000地形图
(5) 测量资料及业主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建设目标
1)水环境目标
通过截污工程的建设,可有效改善xx水xx水环境现状,减少污水下河现象;通过河xx清淤、生态修复,可逐渐恢复河xx的水生态,改善河内水体水质。
2)水生态修复目标
改善修复河流生态状况,恢复滨水区生态环境。突出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等生态环境,通过河xx生态修复措施,为河流微生物、鱼类、鸟类及水生植物等多种生物物种的恢复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融水系、污水处理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境界。
3)水景观目标
通过岸线打造和水生植物的种植,突出生态岸线和水景观建设,打造人水和谐、滨水生态宜居环境,展现一幅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投资概算
本项目工程总投资为3193.67 万元。
4
2 建设条件
xx县概况
(1)地理位置
(2)行政区划、用地以及人口 (3)历史沿革
县城概况
(1)城市位置区域 (2)城市性质 (3)城区建设
2.1 水文
水系概况 特征水位
(1)xx常水位:34m;
(2)洪水位:平均洪水位35m,最高洪水位36m,暴雨洪水期间超过34.6m; (3)枯水位:33m.
地质
5
3 工程任务
主要存在的问题
1、通过了解三大工程(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三改四化工程、河湖连通工程)实施情况及范围,xx水xx区域外源污染只需考虑xx闸上游污染源即xx、xx以及xx未截污区域生活污水。原xx闸来水主要为政务中心以北区域雨污水,目前xx路、xx路污水干管已铺设完成,北线xx五支排居民污水已截污,部分区域截污工程正在实施,故视原xx闸来水为清水,不考虑下河污水。
2、根据现场踏勘了解,部分已截污区域水体仍有污染严重的现象,通过水网连通汇至xx水xx,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城区截污不彻底、无法做到完全的雨污分流,污水下河现象无法避免。
3、该项目治理区域共有7段箱涵,箱涵内存在大量的糊渣、垃圾等沉积物,一方面对县城的排水有严重的隐患,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老城区活水工程会将箱涵淤泥冲至xx水xx,对xx造成二次污染。
4、根据底泥检测结果来看,项目水域域底泥厚度在0.5-2.0m,以黑色淤泥为主。经检测,样品底泥的TN含量在1.38-7.8g之间,TP含量在1.03-8.4g之间,其中中上层60cm以内的淤泥层,分布有73%的总氮和69.32%的总磷。
5、局部坡岸稳定性差,存在地质隐患;局部坡岸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整体岸线不流畅,景观性差。
6、现状xx水的自净能力较差,其污染负荷已远超xx水的纳污能力。
主要任务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6 恢复水体生态功能,改善xx县城区生态环境,满足市民近水、亲水、赏水的要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 技术路线 本项目的实施既要结合规划考虑城市发展,又要紧密对接已实施项目,不与其相冲突或重复投资,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客观因素,对历史遗留问题采取适当补救措施。 按照“外源控制、内源治理、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确定以控制污染源为主,结合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达到控制并削减其入河污染物总量,改善xx水水质的目的,建议采用“区域截污+清淤+生态修复”方案。 工程规模 主要工程建设项目有:截污工程、清淤工程、河xx生态修复工程。 截污管网工程:新建管网1900米(其中DN300 的HDPE管702米,DN200 的HDPE管803米,DN160的UPVC管395米)以及箱涵内部截污干管635米(混凝土包管),配套检查井115座(其中沉泥井31座,检查井84座)。 清淤工程:河xx内清淤222897.5m3;箱涵清淤5710.6m3。 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护坡38338.93m2,护坡植物种植面积91900m2。 7 4 截污工程设计 污水管网设计原则 a)污水管xx应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敷设,不设或少设污水提升泵站,以节省投资和能源。当污水管遇有翻越高地、穿越河流、长距离输送等情况,无法采用重力流或重力流不经济时,可采用压力流; b)综合选择管材,合理地确定控制点管xx的埋深,管xx坡度及管径大小,尽量降低整个管线的造价; c)设计方案应便于将来的运行管理,节约经常性费用,增加管网运行的可靠性; d)污水管网布置尽量结合xx路建设,避开已建成的交通主干xx,尽可能减少管xx施工对交通带来的影响。在平面布置上尽量避免或减少与主要xx路及现有建筑物、构筑物交叉; e)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稳妥可靠。 污水管xx设计 xx,沿沟渠、箱涵敷设DN300截污干管,截留附近居民直接排入沟渠中的污水及合流制废水,并将箱涵内排口进行截污,最终排入xx浦南路污水主管,同时新建DN160-DN300支管连接居民排污口和箱涵内各排污口。 xx,新建污水管xx,将原雨污合流管做雨水管,从出户口重新铺设DN160-DN300污水支管,最终接入xx路污水主管。 xx,新建DN160-DN300支管连接小区排污口和箱涵内各排污口,接入箱涵截污干管。沿箱涵单侧敷设DN300截污干管,最终排至xx路污水主管。 8 设计参数 污水管xx设计参数遵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的规定。 (1)污水管xx设计充满度 表4.3-1 污水管xx最大设计充满度表 管径(mm) d≤300 350≤d≤450 500≤d≤900 d≥1000 最大设计充满度 0.55 0.65 0.70 0.75 (2)最小设计坡度 表4.3-2最小设计坡度一览表 管径(mm)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1200 d>13000 最小设计坡度(‰) 塑料管 2.0 1.4 1.0 0.9 0.8 0.7 0.6 0.5 0.5 0.4 混凝土管 3.0 2.0 1.5 1.3 1.1 1.0 0.9 0.8 0.7 0.6 (3)检查井间距 表4.33直线段检查井最大间距一览表 管径或暗渠净高(mm) 200~400 500~700 800~1000 1100~1500 1600~2000 雨水(合流)管xx 50 70 90 120 120 污水管xx 40 60 80 100 120 污水管网管径选择 污水收集管网管径及坡度如下表5.4-1所示: 表4.4-1 管径及坡度选择表 9 管径(mm) 最小坡度(‰) 225 4.0 300 3.0(2.0) 400 1.5 500 1.0 600 1.0 700 1.0 800 1.0 1000 1.0 >1000 0.6 污水管xx设计污水量:S--汇水面积; 设计综合污水流量按以下参数进行计算: 城镇人口密度ρ:根据控规对不同地块取不同的人口密度。 单位人口污水排放量q:取110 L/人·d。 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K总:根据规范取值。 根据水力计算,并考虑瞬时变化较大,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设计截污管管径取DN200-DN300。 QK总qS 污水管材选用 管材的要求 a)排水管xx的管材必须满足正常的排水使用功能; b)排水管xx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的荷载和内部的水压; c)排水管xx必须具有抵抗污水中杂质的冲刷和磨损的作用,也应有抗腐蚀性能; d)排水管xx必须不透水,以防止污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而污染地下水或腐蚀其它管线和建筑物基础; e)排水管xx的内壁应尽量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 f)排水管xx应尽量就地取材,并考虑到预制管件及快速施工的可能,减少施工和运输费用。 10 管材比选 排水工程中常用的非金属管材主要有: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HDPE缠绕管、玻璃钢夹砂管(FR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PE实壁管;金属管材有铸铁管和钢管。 玻璃钢夹砂管(PRM) HDPE双壁波纹管 PE实壁管 HDPE缠绕结构壁增强管 球墨铸铁管 钢管 11 下面将几种常用管材做一比较,见下表。 表4.5-1 各类排水管材比较表 管材性能 止水性能 施工场地 质量保证 施工进度 验收试验 使用寿命 摩阻系数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 好 较大 好 慢 一般 长 一般 玻璃钢夹砂管 (FRP) 好 较大 好 快 一般 长 小 HDPE双壁波纹管 较好 小 好 快 容易 长 小 HDPE结构壁增强管 好 小 较好 快 容易 长 小 PE实壁管 好 小 较好 快 容易 长 小 无大口径管xx,小口径综合单价较高 方便 好 简单 较大 牵引 球墨铸铁管 较好 较大 好 快 容易 长 一般 管材规格齐全,综合单价高 较难 较好 复杂 较大 开槽、顶管 钢管 好 较大 好 快 容易 较长 一般 管材规格齐全,综合单价高 较难 一般 复杂 大 开槽、顶管 造价 无小口径管xx,综合单价较高 管材单价高,综合单价高,无小口径管xx 无大口管材规径管xx,格齐小口径全,综综合单合单价价较低 稍高 方便 好 简单 一般 开槽 方便 好 简单 一般 开槽 管材运输 防腐性能 施工设备 承受内压 施工方法适应性 较难 一般 复杂 较大 开槽、顶管 方便 好 简单 一般 开槽、顶管 管材的确定 本次设计截污管采用HDPE管,管径DN200-DN300,管材质量应符合满足《埋地用聚乙烯结构管xx系统》(GB/T 19472.2-2004)及《给水排水管xx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要求。连接方式为电热熔连接,为保证管xx密封性,埋设于明渠段、箱涵内管xx采用C25混凝土满包。 周边居民污水收集管采用DN200管xx,收集两侧居民污水后汇入截污井。收集管下垂至沟底段为防止雨水冲击,采用混凝土满包,沟底段位于沟底,同样采用混凝土满包。 12 管xx检查井设置 检查井的位置应设在管xx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应根据疏通方法等具体情况确定,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一般宜按下表的规定取值。 表4.6-1检查井最大间距 最大间距(m) 管径(mm) 200-400 500-700 800-1000 污水管xx 40 60 80 雨水(合流)管xx 50 70 90 污水管xx检查井应保证其密实性,防止污水外渗和地下水入渗。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应便于养护和检修,爬梯和脚窝的尺寸、位置应便于检修和上下安全。检修室高度在管xx埋深许可时宜为1.8m,污水检查井由流槽顶算起。检查井井底宜设流槽(沉泥井除)。污水检查井流槽顶可与0.85倍大管管径处相平,流槽顶部宽度宜满足检修要求。在管xx转弯处,检查井内流槽中心线的弯曲半径应按转角大小和管径大小确定,但不宜小于大管管径。 检查井选型 本项目污水量较小,新建污水管xx管径采用DN200-DN300,除截流井等特殊情况外,检查井均采用圆形检查井,检查井选型具体为: a)本项目污水管xx当管顶覆土≤1m时,采用∅7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管顶覆土>1m时,采用∅1000圆形砖砌污水检查井(盖板式),具体做法详见国标图集06MS201-3。 b)污水管xx每隔150m-200m设沉泥井一座,管径≤D400管xx采用∅1000圆形砖砌沉泥井,具体做法详见国标图集06MS201-3。 13 井盖等附属构筑物 1)设在机动车xx上、人行xx和非铺砌路面上的检查井均采用重型铸铁井盖及井座。井盖均采用防震防盗井盖,沥青路面的井座应设置混凝土井圈,井圈宽度为0.05米,高度为0.09米,标号为C30混凝土。井盖及井座其余施工参照国标14S501-1执行。 2)所有检查井井室壁外0.5米范围内用6%水泥石粉渣分层回填,密实度要求同xx路路基密实度要求。 3)污水管井盖应有“污”字样。检查井其余施工详见国标06MS201-3执行。 4)管xx沿线设置的沉(泥)砂井,沉砂(泥)井井底比检查井深约600mm,作法详见排水标准图集。 5)排水检查井全部安装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不小于300kg),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 图4.6-1球墨铸铁井盖座及安全网 管网工程量 表4.7-1工程量清单表(1) xx片区工程量表 名称 主管网 主管网 规格 DN300 DN200 单位 米 米 数量 347 103 14 材料 HDPE管 HDPE管 备注 257米混凝土包管,90米砂石基础 沉泥井 检查井 φ1000 φ700 座 座 6 20 表4.7-2工程量清单表(2) xx片区工程量表 名称 主管网 主管网 接户管 沉泥井 检查井 规格 DN300 DN200 DN160 φ1000 φ700 单位 米 米 米 座 座 数量 612 366 205 14 37 材料 HDPE管 HDPE管 UPVC 15 表4.7-3工程量清单表(3) 盛世新天地片区工程量表 名称 主管网 主管网 接户管 沉泥井 检查井 规格 DN300 DN200 DN160 φ1000 φ700 单位 米 米 米 座 座 数量 368 334 190 11 27 材料 HDPE管 HDPE管 UPVC 备注 混凝土包管 16 5 清淤工程 清淤原则 1、根据河势和上下游深槽位置,尽量使挖槽走向与主流方向保持一致,以利于挖槽的确定,以达到控制河势,引导主流,保护岸免受冲刷。 2、主要以清淤河段内的边、洲滩进行疏挖清除,提高河xx行洪能力为原则。 3、河槽疏浚深度设计按照实测河床断面,以不挖深槽、不使上下游枯水位降低,不降低河床深泓纵坡坡降原则确定。 4、清除重污染底泥,减轻内源污染的原则。 5、考虑轻重缓急,优先在排污口清淤的原则。 清淤范围及工程量 箱涵清淤 据城防处介绍,该项目治理区域共有7段箱涵,箱涵内存在大量的糊渣、垃圾等沉积物,一方面对县城的排水有严重的隐患,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老城区活水工程会将箱涵淤泥冲至xx水xx,对xx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箱涵内的清淤是非常有必要的。 17 图5.2-1箱涵内部情况(黑臭水体项目) 目前没有收集到箱涵的设计图纸,箱涵走向以及长度暂未明确,本次方案箱涵清淤工程量为估量。 表5.2-1箱涵清淤预估量 箱涵名称 xx xx xx xx xx xx 总计 长度 100 241 500 643 320 461 2265 尺寸(m) 淤泥深度(m) 淤泥量(m3) 3.6*5.5 4*4 1.4*1.7 φ1.2 3.2*1.7 φ2 2 2 0.8 0.8 0.8 1 720.00 1928.00 560.00 959.63 819.20 723.77 5710.60 备注 4*5变1.2,两根 顶管 图5.2-2箱涵走向示意图(蓝色段) 河xx清淤 本项目河xx清淤属于生态清淤,主要是为了治理xx富营养化内源污染,其目的是通过底泥的疏挖去除xx底泥所含的污染物,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并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河xx清淤范围内的淤泥工程量采用方格网统计,主要针对xx水xx闸-xx机埠进行环保清淤。 本项目清淤量为A区54951.2m3,B区73059.0m3,C区32376.4m3,D区62510.9m3,合计222897.5m3。 图5.2-3清淤分布 18 清淤要求 1、河xx清淤时,为防止清淤造成岸坡及沿岸建(构)筑物的的稳定,应适当远离岸坡,清淤边界应从岸坡坡脚以外 1.5m 以外的地方开展; 2、疏浚区为临河岸边滩时,设计疏浚边坡为 1:5,疏浚边坡需满足稳定。 清淤方式 目前的河xx清淤工程,大多数具有水质改善的目的,因此尚属“环保清淤”范围。现在的清淤工程具有系统化施工的特点,在清淤之前应该进行初步的底泥调查。通过测量明确河xx底床的形状特征,通过底泥采样分析明确底泥中污染物的特点和是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淤积的数量、范围、底泥的性质和周围的条件确定包含清淤、运输、淤泥处置和尾水处理等主要工程 19 环节的工艺方案,因地制宜选择清淤技术和施工装备。目前常见的清淤工艺包括排干清淤和水下清淤两种形式。 (一)排干清淤 对于没有防洪、排涝、航运功能的流量较小的河xx,排干清淤指可通过在河xx施工段构筑临时围堰,将河xx水排干后进行干挖或者水力冲挖的清淤方法。排干后又可分为干挖清淤和水力冲挖清淤两种工艺。 (1)干挖清淤: 作业区水排干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挖出的淤泥直接由渣土车外运或者放置于岸上的临时堆放点。倘若河塘有一定宽度时,施工区域和储泥堆放点之间出现距离,需要有中转设备将淤泥转运到岸上的储存堆放点。一般采用挤压式泥浆泵,也就是混凝土输送泵将流塑性淤泥进行输送,输送距离可以达到200~300m,利用皮带机进行短距离的输送也有工程实例。干挖清淤其优点是清淤彻底,质量易于保证而且对于设备、技术要求不高; 产生的淤泥含水率低,易于后续处理。干挖清淤如图6.4-1。 图5.4-1排干清淤—干挖清淤现场相片 (2)水力冲挖清淤: 20 采用水力冲挖机组的高压水枪冲刷底泥,将底泥扰动成泥浆,流动的泥浆汇集到事先设置好的低洼区,由泥泵吸取、管xx输送,将泥浆输送至岸上的堆场或集浆池内。水力冲挖具有机具简单,输送方便,施工成本低的优点,但是这种方法形成的泥浆浓度低,为后续处理增加了难度,施工环境也比较恶劣。水力冲挖清淤如图6.4-2。 图5.4-2排干清淤—水力冲挖清淤现场相片 一般而言,排干清淤具有施工状况直观、质量易于保证的优点,也容易应对清淤对象中含有大型、复杂垃圾的情况。其缺点是,由于要排干河xx中的流水,增加了临时围堰施工的成本; 同时很多河xx只能在非汛期进行施工,工期受到一定限制,施工过程易受天气影响,并容易对河xx边坡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二)水下清淤 水下清淤一般指将清淤机具装备在船上,由清淤船作为施工平台在水面上操作清淤设备将淤泥开挖,并通过管xx输送系统输送到岸上堆场中。水下清淤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斗式清淤: 利用抓斗式挖泥船开挖河底淤泥,通过抓斗式挖泥船前臂抓斗伸入河底,利用油压驱动抓斗插入底泥并闭斗抓取水下淤泥,之后提升回旋并开启抓斗,将淤泥直接卸入靠泊在挖泥船舷旁的驳泥船中,开挖、回旋、卸泥循环作业。清出的淤泥通过驳泥船运输至淤泥堆场,从驳泥船卸泥仍然需要使用岸边抓斗,将驳船 21 上的淤泥移至岸上的淤泥堆场中。抓斗式清淤如图6.4-3。 图5.4-3水下清淤—抓斗式清淤现场相片 抓斗式清淤适用于开挖泥层厚度大、施工区域内障碍物多的中、小型河xx,多用于扩大河xx行洪断面的清淤工程。抓斗式挖泥船灵活机动,不受河xx内垃圾、石块等障碍物影响,适合开挖较硬土方或夹带较多杂质垃圾的土方; 且施工工艺简单,设备容易组织,工程投资较省,施工过程不受天气影响。但抓斗式挖泥船对极软弱的底泥敏感度差,开挖中容易产生“掏挖河床下部较硬的地层土方,从而泄露大量表层底泥,尤其是浮泥”的情况; 容易造成表层浮泥经搅动后又重新回到水体之中。根据工程经验,抓斗式清淤的淤泥清除率只能达到30% 左右,加上抓斗式清淤易产生浮泥遗漏、强烈扰动底泥,在以水质改善为目标的清淤工程中往往无法达到原有目的。 (2)泵吸式清淤: 也称为射吸式清淤,它将水力冲挖的水枪和吸泥泵同时装在1 个圆筒状罩子里,由水枪射水将底泥搅成泥浆,通过另一侧的泥浆泵将泥浆吸出,再经管xx送至岸上的堆场,整套机具都装备在船只上,一边移动一遍清除。而另一种泵吸法是利用压缩空气为动力进行吸排淤泥的方法,将圆筒状下端有开口泵筒在 22 重力作用下沉入水底,陷入底泥后,在泵筒内施加负压,软泥在水的静压和泵筒的真空负压下被吸入泵筒。然后通过压缩空气将筒内淤泥压入排泥管,淤泥经过排泥阀、输泥管而输送至运泥船上或岸上的堆场中。泵吸式清淤如图6.4-4。 图5.4-4水下清淤—泵吸式清淤现场相片 泵吸式清淤的装备相对简单,可以配备小中型的船只和设备,适合进入小型河xx施工。一般情况下容易将大量河水吸出,造成后续泥浆处理工作量的增加。同时,我国河xx内垃圾成分复杂、大小不一,容易造成吸泥口堵塞的情况发生。 (3)普通绞吸式清淤: 普通绞吸式清淤主要由绞吸式挖泥船完成。绞吸式挖泥船由浮体、铰绞刀、上吸管、下吸管泵、动力等组成。它利用装在船前的桥梁前缘绞刀的旋转运动,将河床底泥进行切割和搅动,并进行泥水混合,形成泥浆,通过船上离心泵产生的吸入真空,使泥浆沿着吸泥管进入泥泵吸入端,经全封闭管xx输送(排距超出挖泥船额定排距后,中途串接接力泵船加压输送) 至堆场中。普通绞吸式清淤如图6.4-5。 23 图5.4-5水下清淤—普通绞吸式清淤现场相片 普通绞吸式清淤适用于泥层厚度大的中、大型河xx清淤。普通绞吸式清淤是一个挖、运、吹一体化施工的过程,采用全封闭管xx输泥,不会产生泥浆散落或泄漏; 在清淤过程中不会对河xx通航产生影响,施工不受天气影响,同时采用GPS 和回声探测仪进行施工控制,可提高施工精度。普通绞吸式清淤由于采用螺旋切片绞刀进行开放式开挖,容易造成底泥中污染物的扩散,同时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回淤现象。根据已有工程的经验,底泥清除率一般在70%左右。另外,吹淤泥浆浓度偏低,导致泥浆体积增加,会增大淤泥堆场占地面积。 (4)斗轮式清淤: 利用装在斗轮式挖泥船上的专用斗轮挖掘机开挖水下淤泥,开挖后的淤泥通过挖泥船上的大功率泥泵吸入并进入输泥管xx,经全封闭管xx输送至指定卸泥区。斗轮式挖泥船及斗轮如图所示。斗轮式清淤一般比较适合开挖泥层厚、工程量大的中、大型河xx、湖泊和水库,是工程清淤常用的方法。清淤过程中不会对河xx通航产生影响,施工不受天气影响,且施工精度较高。但斗轮式清淤在清淤工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扩散,逃淤、回淤情况严重,淤泥清除率在50% 左右,清淤不够彻底,容易造成大面积水体污染。斗轮式清淤如图6.4-6。 24 图5.4-6水下清淤—斗轮式清淤现场相片 清淤方式的选择 箱涵清淤 由于箱涵清淤机械、人员无法进入,采用水力冲挖机组的高压水枪冲刷底泥,将底泥扰动成泥浆,流动的泥浆汇集到事先设置好的低洼区,由泥泵吸取、管xx输送,将泥浆输送至岸上的堆场或集浆池内。 河xx清淤 本次工程河xx清淤范围属于哑河,水体流动性较小;底泥深厚,有些区域已经陆化;交通便利,周边地形开阔。因此,本方案建议采用“普通绞吸式清淤+排干清淤”相结合的方式。 淤泥处置 堆场规划 25 本项目清淤工程需要较大的临时堆场进行沥水晾晒。环保清淤工程本身不需要占用永久用地,主要考虑项目施工期间临时用地的需求。本项目施工现场有较多的空置土地可用于临时用地,用作项目施工管理和淤泥的沥水干化。拟临时使用的A1地块(水塘,堆3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A2地块约4万平方米(堆1.5米),A3地块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堆1.5米),4#地块(水塘,堆3米)约1.86万平方米,A5地块约3.29万平方米(堆1.5米)。 图5.6-1堆场意向选址 淤泥去向 本项目疏浚清理出来的淤泥主要成分为有机质和腐殖质,重金属含量较少,可以作为园林绿化的肥料和种植土使用(详见底泥检测报告)。建议结合周边桃花滩公园的建设进行土方平衡和淤泥处置。 26 6 河xx生态修复 设计范围 本项目坡岸整治设计范围为xx两岸自xx闸至xx机埠止,全长约2km。主要包括坡岸修整、生态护坡以及水生植物种植。 设计原则 (1)生态边坡必须能够营造一个适合陆生植物、水陆两生植物、水生动植物生长的生命环境; (2)生态护坡应满足渠xx功能和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3)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回护坡在视觉中“软效果”,美化工程境; (4)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 (5)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答,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6)布置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坡岸整治 坡岸整治突出生态岸线和水景观建设,打造人水和谐、滨水生态宜居环境,展现一幅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根据不同河段的现场情况设计河xx坡比。整治后的坡岸,为防止河xx冲蚀,需进行坡岸防护。 27 本项目坡比设计情况如图所列: 图6.3-4xx河xx坡岸正式示意图 生态护坡 护坡方式选择 河xx护坡类型按材料分为以下三类: (1)天然材料护坡(生态护坡),包括草和草皮、合成材料加固的草、芦苇、柳树和其他的树、木结构、灌木、临时保护。 目前采用的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人工种草护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客土植生植物护坡、平铺草皮、生态袋护坡、网格生态护坡、植生产品护坡等。各种护坡技术的优缺点对比见表7.3-1。 (2)垂直护坡,有钢板桩、钢和石棉水泥沟槽板、石笼结构、混凝土和砖 28 以及圬工重力挡土墙、预浇混凝土块、加筋土结构、其他低造价结构。 (3)铺砌护坡,包括石头中的抛石、砌石、圬工、石笼沉排、灌浆结构;混凝土中的混凝土块、现浇混凝土板、土木织物沉排;土工织物和土工膜的有草复合结构、面层和栅格、二维结构(织物)。 。 29 表6.3-1主要生态护坡技术优缺点对比 序号 护坡类型 简介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 优点 缺点 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 ①固土保水能力低,容易形成径流沟和侵蚀; ②施工者容易偷工减料做假,形成表面现象; ③因品种选择不当和混合材料不够,后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或冲沟。 1 人工种草护坡 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等 2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将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 ①施工简单、速度快; 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齐一致; 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 ④适用性广。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 3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将保水剂、粘①可以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合剂、抗蒸腾剂、团粒剂、植物纤维、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泥炭土、腐殖土、缓释复合肥等一类性; 要求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材料制成客土,经过专用机械搅拌后②客土与坡面的结合牢固; 边坡坡度大的地方,已经长期浸吹附到坡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客土③土层的透气性和肥力好; 水地区均不适合。 层,然后将选好的种子同木纤维、粘④抗旱性较好; 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缓释营养液⑤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施工简淡, 30 经过喷播机搅拌后喷附到坡面客土层中。 工期短; ⑥植被防护效果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就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 该法适用于坡度较小的岩基坡面、风化岩及硬质土砂地,xx路边坡,矿山,库区以及贫瘠土地 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成坪时间短、护坡功效快施工季节限制少。 适用于附近草皮来源较易、边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及严重风化的岩层和成岩作用差的软岩层边坡防护工程。是设计应用最多的传统坡面植物防护措施之一。 透水、透气、不透土颗粒、有很好的水环境和潮湿环境的适用性,基本不对结构产生渗水压力。施工快捷、方便,材料搬运轻便。 由于前期养护管理困难,新铺草皮易受各种自然灾害,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灾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近年来,由于草皮来源紧张,使得平铺草皮护坡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由于空间环境所限,后期植被生存条件受到限制,整体稳定性较差。 4 平铺草皮 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 5 生态袋护坡 生态袋护坡,是利用人造土工布料制成生态袋,植物在装有土的生态袋中生长,以此来进行护坡和修复环境的一种护坡技术。 6 网格生态护坡 网格生态护坡将工程护坡结构与植网格生态护坡,是由砖、石、混凝土物护坡相结合,护坡效果非常好。其砌块、现浇混凝土等材料形成网格,中现浇网格生态护坡是一种新型护在网格中栽植植物,形成网格与植物坡专利技术,具有护坡能力极强、施综合护坡系统,既能起到护坡作用,工工艺简单、技术合理、经济实用等同时能恢复生态、保护环境。 优点。 施工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31 7 植生产品护坡 植生产品是采用专门的植生基质和纯天然材料,环境友善。护坡能力强,椰棕等天然材料生产的具有一定抗生产可以实现工厂化,经济实用,是冲强度的产品,包括植生柱、植生砖、新一代生态护坡技术,具有很大的实植生毯等,具有生产速度快,铺设养用价值。 护简单等特点 32 护坡方式的确定 本项目护坡对象为自然河xx,周边规划配套建设为桃花滩公园,因此,所选护坡工艺需要具有生态和景观功能。为了保护xx水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本工程拟采用生态护坡技术为主,其他护坡形式为辅的方式对项目区域的坡岸进行保护。其中生态护坡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场所,加快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当然,护坡首先要满足防洪功能,就是说护坡主要作用是防御洪水,其他功能都服务于防洪,护坡满足生态需求同样不能因此而削弱其主导功能。故本项目涉及的护坡方式有以下几种: 对于现状坡岸较好的河段(A型)尽量保持原状,局部坡面修整,播撒草种。并在坡岸较缓的地方散置砾石,增加其生态景观性。 对于现状植被稀疏、地表裸露的河段(B型),先进行坡面修整,选择植生产品护坡的方式,搭配其他的树、木结构、灌木进行临时保护,打造自然性生态护坡。 对于现状坡岸陡峭河段(C型),采用浆砌块石挡土墙护坡的形式,增强其边坡的稳定性。 水生植物种植 受污染水体水质得以净化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指的是受污染的水体自身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逐渐下降,经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 狭义的水体自净作用指的是水体中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质净 33 化的作用。水体自净可以发生在水中,如污染物在水中的稀释、扩散和水中生物化学分解等;可以发生在水与大气界面,如酚的挥发;也可以发生在水与水底间的界面,如水中污染物的沉淀、底泥吸附和底质中污染物的分解等。 水质净化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种类型。 (一)物理净化 水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混合和沉淀等过程而降低浓度。污水进入水体后,可沉性固体在水流较弱的地方逐渐沉人水底,形成污泥。悬浮体、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因混合、稀释,浓度逐渐降低。 (二)化学净化 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和吸附凝聚等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而降低浓度。如水中铁、锰等重金属离子氧化生成难溶物质,析出沉降;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环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随水漂移而稀释;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某些元素形成难溶化合物而沉降。天然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质微粒,吸附和凝聚水中污物,随水流移动或逐渐沉降。 (三)生物净化 生物净化又称生物化学净化,是指生物活动尤其是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工业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域后,即产生分解转化,并消耗水中溶解氧。水中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用于自身的繁殖,转化为微生物机体;另一部分转化为无机物。微生物又成为原生动物的食料。这样,有机物逐渐转化为无机物和高等生物,水便得到净化。 影响水体自净过程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域水文、地形等条件;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水温和复氧(大气中的氧溶于水体中)状况;水化学条件,以及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这几种过程是同时发生、相互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水体净化以物理和生物化学的综合过程为主。 水域的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协同作用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恢 34 复植物群落,提供生物生存环境,通过微生物来消解污染,通过底栖动物及节肢动物清理残体实现自净,再利用食物链顶层结构来控制下层链组织。 图6.5-1水域生态修复工艺机理 由于生态的破坏、污染的侵蚀等造成生态失衡,微生物生境受损,导致自净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微生物是水体得以自净的主要功能机体,自然水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其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微生物菌群共同作用,实现水体污染成分的分解、降解和消耗,确保水质清洁。其作用机理如下: 图6.5-2微生物作用机理图 35 经过微生物分解后的污染成分,其最终的去向包括:被植物吸收利用、转化为气体进入空气中、沉降沉积并固定于底泥或微生物菌群表面。 水生植物修复成为水体生态修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水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群落是一类植物体(茎、叶)全部沉没水中,多数根扎生于水底泥中而仅花序伸出水面之外的植物群落,常见的有苦草、眼子菜、黑藻、苴草等;浮水植物是指植株悬浮于水面上的植物,包括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有些浮水植物叶柄或叶背的部分会膨大形成气室,用来储存空气,不仅如此,这些气室还能增加浮力,方便在水面漂浮,如浮萍、槐叶萍等。挺水植物群落是一类根部固定生长在水底淤泥里,而植物体绝大部分挺出水面的植物群落,常见的包括千屈菜、花叶芦竹、芦苇、茭白、梭鱼草、黄花鸢尾。 xx水xx清淤后,拟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以构建稳定、持久、协调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维持河xx的生态稳定性。 植物选择 (1)适应性强,方便管理 所选择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缺少维护的自然条件下,能实现自身群落的衍替和可持续发展。 (2)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本工程为兼具景观效果的湿地处理系统,因此,所选择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3)生态安全 一般以乡土植物配置为主,归化植物为辅,严禁入侵植物的引入和应用,对于外来植物品种慎用或不用。 (4)具有一定的经济附加值 36 通过其植物的经济附加值,可减少运行维护费用的目的。 备选植物 风车草 美人蕉 香根草 再力花 千屈菜 黄菖蒲 37 薏苡 茭草 花叶芦竹 芦竹 荻 宽叶斑茅 38 蒲苇 西伯利亚鸢尾 梭鱼草 宽叶泽苔草 水葱 海寿 香蒲 萍蓬草 39 水毛花 莹蔺 三白草 黑三棱 本项目涉及挺水植物11400m2,沉水植物48000m2。 生态修复工程量 表6.6-1工程量清单表 项目 岸线xx路 生态护坡 护坡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地被植物) 数量 16250 38338.93 91900 单位 m2 m3 m2 7 环境保护 设计依据及标准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0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⑹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 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5); ⑻《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⑼《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项目概况 xx县xx水xx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一个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建设项目,是一个从县城现状出发,以县城总体规划为依据,考虑县城的发展需要,使xx水xx水环境治理与县城建设同步发展,建成后能真正起到保护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惠民工程。 本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将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规程和标准要求,把“清洁生产”落实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和资源,严格按照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中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实到设计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减轻以至避免对环境的影响。这里仅从工程的角度对此做初步的定性的评价,以供决策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 项目对生态的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负影响)和营运期(正影响): 施工期:河xx施工作业对河流下层较为稳定的地质系统产生扰动,对水底底栖生物的栖息地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由于主要的大型底栖生物大多分布于底泥的表层和中层,施工作业过程将完全破坏底栖生物及其栖息环境,工程区内水体底部的动物区系、种类、数量、种群结构和生态位将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底 41 栖生物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都将下降。同时,也将有部分底栖生物随底泥被送至污泥干化场,原有生态位的相对稳定完全打破,疏挖后新的生态位将重新确立。 另外,施工期临时占地和各种机械与人工作业一方面会导致周边的植被遭受一定破坏,但多为暂时性的;施工若安排不当,可能因为施工自身失误或天气原因造成短期的水土流失,存在一定风险。 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是一个涉水项目,施工期与营运期都对xx水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且各有利弊: 施工期:施工期间会产生一定的污水,主要来自河床底泥搅动和河xx开挖导致局部水体浑浊而对下游产生影响;施工作业机械设备可能会有少量机油在作业过程中或设备维护过程中进入到地表水中;现场施工人员也可能因为场地或交通限制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进入到水体,但总体而言工程影响是因为搅动原有地表水环境造成,自身带入污染性影响很小,且伴随施工结束而逐步消失。 营运期:项目建成后,水域种植了大量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不及时收割枯黄、死亡植株,不但会蚊蝇滋生,影响景观,还会将原本已吸收的氮磷重新释放进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声环境 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期,营运期没有影响产生。施工期影响主要包括: (1)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作业区附近的居民产生干扰; (2)施工过程中材料运输车辆会对沿线产生噪声污染; (3)施工期间修建围堰,还可能因为围堰造成上游水面太高,下行水流落差变大而产生水声。 42 但施工期噪声污染是暂时和短期的,会伴随施工结束立即消失。 大气环境 项目建成后因为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对局部大气环境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 在项目土方施工中粉状物料装卸、运输、搅拌或加工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散逸到周围的大气中,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 施工搅拌、车辆、内燃机械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会产生尾气造成大气污染。不利影响也将是暂时和短暂的,随着施工结束而立即消失。 社会环境 (1)截污工程的实施在一段时间内会使居民生活、出行受到一定的影响。 (2)清淤过程中搅动河床底泥,可能导致二次污染发生下游水质超标的污染事故。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因此,为了消除项目的不利影响,应该尤其注重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也要注意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施工期施工机械会产生大气污染。施工机械应设在距离居民区 300 米以外的地方,且应设置在下风向,以减小对居民区的扬尘污染。 料场离居民区不小于 180 米,同时加以遮盖,避免扬撤,材料运输中,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避免抛洒。xx路及施工现场应配合洒水设备,定时洒水,减少起尘量,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二次扬尘。 43 噪声的防治对策 施工机械应设在距离居民区 300 米以外的地方,且应设置在下风向,应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减少环境噪声的影响。 环境管理及监测设计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本工程的建设管理单位应设置专门从事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与管理施工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配备必要的信息处理和交通、通讯设备。施工结束后,环境管理工作移交工程管理部门。 环境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根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及项目施工、运行特点,本工程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能如下: ① 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符合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配合各级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好工程各阶段的环境管理工作。 ② 协调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关系。 ③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实施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定期编制施工区环境质量报告上报。确定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作为检查、验收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④ 做好施工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工作。处理环境法规执行中的有关事宜。 ⑤ 落实本工程环境监测规划的实施。 环境管理任务 1)筹建期 ① 筹建环境管理机构,并对环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② 确保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的有关环境保护内容列入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文 44 件。 ③ 制定施工期环境管理规定和办法。 2)施工期 ①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法规条例,制订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与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工程环保规定,对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② 编制环境管理工作计划,整编监测资料,建立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信息库。定期编制环境质量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 ③ 加强施工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制订施工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提出控制施工污染源排放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提出施工期水质保护、水土保持、土地资源保护、植物保护和生态景观保护的具体要求,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提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环保设施建设的实施进度和要求。 ④ 加强环境监理工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环境工程监理部门,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制订环境监测实施计划,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环境、卫生和林业等单位,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会同地方环保部门对施工区进行环境监督与检查,监督施工合同环境保护条款的执行情况。负责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纠纷和环境污染事故。 ⑤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工程环境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环境监测计划 为了掌握本工程施工期对施工区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运行期河xx水质变化情况,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及运行后应进行环境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减免工程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为工程环境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等提供科学依据。 1)施工期水质监测 45 监测断面:分别在xx闸排渠入河处、污水处理厂前50米处各设1个监测断面。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结合本工程施工期污染物产生特点及其特征污染物情况,确定施工期水质监测项目为pH、COD、氨氮、总磷、总氮、SS。 监测时段和频次:工程施工期每月监测1次。 2)运行期水质监测 监测断面:分别在河口处设1个监测断面。 监测项目:pH值、SS、COD、氨氮、总氮、总磷等6项。 监测时段和频次:工程运行后开始监测,每年丰、平、枯水期采样分析,每个水文期各监测1期。 3)施工期大气环境监测 监测点设置: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分别在施工区附近的居民点和施工xx路两旁的居民点设置大气监测点。 监测项目:NO2、TSP、SO2。 监测时段及频次:施工期每月监测1次。 4)施工期噪声环境监测 监测点设置:在施工人员临时生活区、附近居民点、有代表性的施工点及交通主干xx各设1个监测点,施工区监测点具体按施工情况确定。 监测项目:L10、L50、L90及等效A声级Leq。 监测时段及频次:施工期每月监测1次。 5)人群健康监测 监测人群:施工人员,抽样检查人数比例为施工人员总人数的10%。 46 监测项目:常见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为主。 监测频次:施工期检查1次。 监测方法:按照有关传染病理学调查要求进行。 6)运行期河xx生态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叶绿素、藻类数量、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 监测点位:工程区上下游各设置1个监测点。 监测频次:每年一次。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编制原则 1)“谁污染,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2)“突出重点”的原则。 3)“功能恢复”的原则。 4)“一次性补偿”原则。 5)主体工程本身具有环境保护功能措施的费用,列入主体工程投资,不再重复计列。 6)编制环保投资概算时,基础价格与主体工程价格水平保持一致。 7)环保投资概算仅包括工程建设期和试运行期环保费用,运行期环境管理及环境研究等费用列入工程运行成本。 编制依据 1)《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文)。 47 2)《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2007]670号文。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 4)《xx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湘价服字(2001)18号。 5)xx省主要支流xx水干流治理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及其工程量。 编制方法 1)建设管理费:环境管理人员经常费按环境保护设计概算第一~第四部分投资之和的3%计算;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费根据实际需要的工作量计算;环境保护宣传及技术培训费按环境保护设计概算第一~第三部分投资之和的3%计算。 2)工程监理费:按每人每月6000元计算。 3)科研勘测设计咨询费:环境影响评价费根据原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计算;环保勘测设计费根据原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测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计算;技术咨询费按国家有关规定计列。 4)基本预备费:与主体工程一致,按第一~第四部分合计的10%计算。 投资概算 列入本工程环保投资的项目包括为减免本工程建设和运行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所需采取的环保措施和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监理与监测等内容,工程环境保护投资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措施、仪器设备及安装、环境保护临时措施、独立费用及基本预备费等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总投资为31.13万元,详见下表9.6-1。 表7.6-1环保概算投资 序号 Ⅰ 措施及费用名称 环境保护措施 单位 数量 48 单价(元) 合计 (万元) 0.20 备注 一 1 2 Ⅱ 一 二 三 四 1 五 1 生态保护 宣传栏数量 警示牌数量 环境监测措施 地表水水质 大气环境 声环境 生态监测 陆生生态调查 人群健康 施工区流行病调查监测 环境保护临时措施 废水处理 基坑废水处理 机械车辆冲洗废2 水处理池 施工区生活污水3 化粪池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 洒水 抑尘覆盖 噪声防护 限速牌 移动隔声屏 头盔、耳罩 固体废弃物处理 垃圾清运 个 个 点.次 点.次 点.次 次 次 1 3 12 12 12 1 2 500 500 1500 4000 500 3000 3360 0.20 0.05 0.15 8.17 1.80 4.80 0.60 0.30 0.30 0.67 0.67 每个施工区、土料场各1个 施工期和施工后各一次 含排水沟 Ⅲ 一 1 个 个 1 1 10000 5000 8.32 2.00 1.00 0.50 个 1 5000 0.50 二 1.60 按实际施工1 2 三 1 2 3 四 1 月 处 个 m2 个 月 6 2 2 100 15 6 49 2000 2000 500 200 100 2400 1.20 0.40 2.25 0.10 2.00 0.15 1.69 1.44 月份计算 按实际施工月份计算 2 五 (一) 1 垃圾桶 人群健康 灭螺措施 施工营地查螺、灭螺 主体工程区查螺、2 (二) 1 2 灭螺 (卫生防疫) 施工区灭鼠 饮用水卫生防护 个 hm2 5 0.5 500 1242 0.25 0.78 0.43 0.06 hm2 hm2 年 3 0.5 0.5 3.00% 1242 2000 5000 0.37 0.35 0.10 0.25 16.70 11.60 2.50 0.50 按实际工期计算 第Ⅰ至Ⅲ部分合计 Ⅳ 一 1 独立费用 建设管理费 环境管理经常费 环境保护设施2 竣工验收费 环境保护宣传3 及技术培训费 环境监理费 科研勘测设计咨询费 环境影响评价 科研勘测设计2 费 工程质量监督费 1.50 3.00% 0.50 各县市按实二 月.人 1*6 6000 3.60 际施工月份 三 1 4.00 2.00 2.00 四 10% 1.50 28.30 2.83 31.13 第Ⅰ至Ⅳ部分合计 基本预备费 环境保护静态总投资 50 8 节能设计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5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 5)《水利水电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6)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0 号令,2005 年; 7)《国家十二五发展纲要》; 8)《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9)有关节能技术标准和规范。 能耗分析 根据本项目建设特点,经分析本项目主要能源消耗为电力、燃油和水。 1、电力:电力消耗主要为施工作业期砂浆搅拌、基坑排水设施用电; 2、燃油:主要是施工期挖掘机、推土机及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 3、水耗: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节能措施 节能措施 1、选用单位油耗较低的驳运车辆,选用单位油耗较低的作业机械。 51 2、合理组织场内交通,减小场区内车辆运输距离,降低油耗。 3、建设、完善现有收运设施,降低收集、清运油耗。 4、对工程机械勤加保养才能使机况良好,利于节油。 5、安章操作,节油操作。 6、燃油净化:净化后的燃油可以延长油嘴、油泵芯套、出油阀的使用寿命,还能使雾化良好,油耗降低。实验证明净化后的燃油与未净化前相比,油泵芯套、油嘴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 3~4 倍、油耗降低 18%左右。 7、管控漏油:提高作业机械的安装质量,尽量使用液态密封胶,或者垫圈和液体密封胶两者组合使用,可以使油管接头、燃油箱、燃油泵等的漏油降到最低。据统计计算如果一处每半分钟漏一滴油,则一天最多可以浪费 2L 油。 8、采用加油车密封加油,可以减少污染和浪费,也能达到节油的目的。 9、班后加油:作业机械每天工作后,多存放在露天,如班后不加满油,由于燃油挥发量与油箱空出容积成正比,实验测得油箱容积由 90%减少到 50%时,汽油挥发量增加 1 倍。另外,油箱容积里有大量空间,晚上气温会降低,空气中水分冷凝成水珠渗入燃油中会降低燃油品质,导致燃烧不良,增加油耗。 10、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11、按期对设备、器具进行检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达到节能目的。 12、建立节油的规章制度。 节水措施 1、生产废水进行收集和回用; 2、生活用水方面选用节水型器具; 3、扬尘控制洒水,以雾喷为主,节约用水,进而节能。 52 节电措施 1、一切耗能设备均应选用经实践证明性能可靠有效的节能产品。选用低损耗、低噪音节能型干式变压器等主要耗电设备。 2、项目部照明选用荧光灯T5、T8 型节能型灯具,荧光灯具选用电子镇流器。光源为高效光源,色温 3300K~5300K,光源显色指数 Ra≥80。 3、设备所用电动机应合理选择,满足工况要求,减少能耗。风机、泵类调速装置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可实现节能。 4、所有机电设备均选用国家公布的节能产品。 5、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6、按期对各类设备、器具进行检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53 9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设计依据 法律法规和文件 1)《xx省水法实施办法》; 2)《xx省xx湖区水利管理条例》;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 4)xx省人民政府转发省水利厅关于《xx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04]8号); 5)xx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xx省人民政府令(第125号)); 6)xx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7)《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8)其他规范及文件等。 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为加强管理,保障工程安全和正常运用,促进管理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根据相关规范,结合实际情况,拟定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 管理体制 xx县xx水xx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由国家专项投资和地方政府筹资兴建的,工程建成后,产权和管理权归县政府所有。 本工程范围大,涉及面广,建筑物种类和数量多,为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管 54 理维护和充分发挥效益,必须成立相应的工程管理机构,独立行使管理职能。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管理机构的设置,原则上沿用现行管理机构,按行政区划分级设置,即在县政府的统一管理下,由生环分局等进行统一归口管理。所需人员在现有管理机构人员中调整或者兼任。 工程建设期管理 组织机构及管理设施 建设过程由环保局基建办来完成;建设过程需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相对独立的行使工程建设期内各项管理职能,以确保工程各项建设有序、有效、顺利的进行。管理机构需包含工程、财务、审计、咨询等职能部门。管理设施主要包括办公用品、办公设备、通信和交通工具等。 工程建设管理 1)工程项目管理 (1)工程项目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完善项目申报制度。 (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工程质量进度奖惩制度,各工程项目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3)切实实行“三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 (4)有效协调监理、设计、施工各方关系。 (5)有效抓好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及目标管理,抓好工程各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的组织管理。 2)技术及咨询管理 (1)搞好业务培训:为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搞好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业 55 务水平,使工程进展更加顺利,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2)坚持技术咨询制度,对涉及工程项目的重大技术问题,工程建设计划和投资安排以及影响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必要技术咨询和充分论证,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3)建立技术和质量档案:搞好项目技术资料的归档管理。工程竣工后应将所有的原始资料及施工过程技术资料及其它有关的资料收集、整理的归档,并办理必要的签收手续,保证项目技术资料齐全,为工程管理提供条件。 3)建设资金管理 (1)建设资金管理总原则 ①坚持工程项目在申报建设的同时,上报项目的资金计划,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①坚持先存后贷的原则。工程实施前,除国家下拨资金及时到位外,地方自筹资金按规定比例如数到位。 ①坚持资金合同制。资金使用前,与项目公司签订使用合同,明确承贷还贷责任,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还贷制度。 (2) 财务管理 ①财务及融资部门协同具体落实资金筹措年度计划安排,资金转贷回收及工程运行中财务平衡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帐册。 ①定期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汇报融资及落实情况,遇到的困难、原因及解决办法。 ①坚持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工程费用和管理费用要分开专帐管理,资金使用前后都必须进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切实做好专款专用,任何时候都不得挪用和浪费建设资金。 56 总之,项目资金由项目领导小组实行专户、专帐管理,专户存储,国家、地方、自筹资金必须到位,按项目、工期拨款;由项目领导小组专人审批,专款专用。财务报表应清楚、明确,以便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并为财务决算作准备,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建立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帐目检查。 4)施工管理 (1)按施工进度,衔接好各施工程序,做到工程紧凑、有序进行。 (2)在靠近居民点的施工地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打扰群众休息。 (3)对施工车辆经过的施工区xx路应做好清扫工作。 (4)在施工区按一定距离设置垃圾箱,避免垃圾进入各种水域污染其水质。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宣传,减少施工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6)对于土石方工程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夯,加强水土流失控制。 (7)对于施工期的废、弃渣(泥)应用于坑凹回填,严禁向河xx内弃渣。 工程运行期管理 工程运行管理 根据《xx省水法实施办法》、xx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有关规程规范,确定工程管理内容和设施。 1)景观绿化管理 景观绿化管理范围包括设计范围内的所有绿化、亮化、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等。 在绿地内禁止下列行为:践踏花草,损坏设施;搭棚摆摊,堆放物品;挖砂取土,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其它损坏绿地行为。 禁止下列损坏城市树木的行为:剥皮、挖根;利用树木盖房搭棚、架设电线;攀爬树木、掐花、摘果、折枝;在树木上刻字、钉钉、拴系牲畜、晾晒衣物;在 57 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堆放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物料、挖砂取土,倾倒污染物等;其他有碍、有害树木正常生长的行为。 做好修建、补栽、施肥、病虫害防治、防寒防冻处理。 2)堤防工程管理 本工程本次治理范围为xx水xx2km范围,影响堤防。根据xx省人大1993年7月10日通过的《xx省水法实施办法》和2009年11月27日通过的《xx省xx湖区水利管理条例》等规定,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内、外坡脚以外30m。按《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3.1.2条的规定,堤内、外护堤地宽度可考虑20~60m。护堤地宽度调整为堤内10m,堤外为湖面和河xx不设置护堤地,对堤内已建有水平压浸平台的堤段不再增设护堤地。本此治理影响堤防,护堤地范围参照此意见确定:护堤地范围按设计的堤脚线(不需加高培厚的按原堤脚线)以外5~10m宽控制,对于背水侧房屋密集堤段调整护堤地宽度。 管理设施配置 为满足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保证该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根据水利部水计[1991]13号文件、《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并结合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如下: 1)管理用房 不单独设置管理用房 2)管理设施 在绿化景观、河xx部位宣传牌、险工标志牌等标志。其他管理设施有相应管理机构管理。 58 管理经费及来源 1)运行管理费预测 管理经费主要指工程年运行管理费,即全部工程项目每年需要支出的全部运行管理费用,包括:工资及福利费;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程维护费;其他费及管理费。本工程属于扩建或新建项目,分析其运行费只计扩建和新建工程部分的运行管理费;本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生态环保项目,经分析测算年运行费20万元。 2)经费来源 该项目的运行经费来源主要为自筹或财政拨款(或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为了使工程处于良性循环,稳定工程管理队伍,维持防洪治涝工程的正常运行,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密切配合,扶持其开展综合经营,给予一定的有关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从而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59 10 工程概算 工程概况 主要工程建设项目有:清淤工程、截污工程、河xx生态修复工程。 (1)清淤工程:包括xx水xx自xx闸至xx全长2km范围的污染底泥清淤,清淤量约为222897.5m3以及与河xx连通的箱涵清淤,清淤量约为5710.6m3。(由于箱涵内部情况未知,最终以实际清淤量为准)。 (2)截污工程:主要涉及区域为xx(回龙街-文老汉)、xx、xx,包括新建管网1900米(其中DN300 的HDPE管702米,DN200 的HDPE管803米,DN160的UPVC管395米)以及箱涵内部截污干管635米(混凝土包管),配套检查井115座(其中沉泥井31座,检查井84座)。 (3)河xx生态修复工程:xx水xx2km河xx坡岸修整、生态护坡和水生植物种植,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效果。 投资主要指标 工程总投资:3193.67 万元 其中: 工程费:2920.66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10.40万元 预备费:62.62万元 概算依据 1.初步设计方案及图纸 2.《国标 2013 建筑装饰工程清单》 3.《国标 2013 园林工程清单》 60 4.《xx省定额 2014 建筑工程消耗量标准》 5.《xx省 2014 定额园林工程消耗量标准》及相关定额解释说明等配套文件 6.《xx市 2020 年第三期市场信息价》文件、湘建价【2018】101 号文、湘建价【2017】165 号文 7.主要材料价格:参照当年当月份新余市造价信息价,信息价未有材料参照市价 8.拟建项目各单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9.已建成同类工程经济指标并结合长沙市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10.各有关设备生产厂家报价及询价(另加设备运杂费) 11.《关于发布xx市 2018 年第一期园林绿化工程苗木预算价格的通知》,xx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文件常建价〔2018〕5 号。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建设单位管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财建[2016]504号)计算; (2)招标代理服务费:《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文); (3)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内插法计算; (4)工程设计费: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5)工程勘察费:《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 (6)基本预备费:按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的2%计; 61 资金来源 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 项目总概算表 详见xx县xx水xx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概算表。 62 表10.6-1xx县xx水xx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概算表 概算价值(万元) 序号 1 1.1 1.2 2 2.1 2.2 2.3 2.4 2.5 3 3.1 3.2 3.3 4 4.1 4.2 4.3 (二) 1 工程项目或费用名称 第一部分 工程费 清淤工程 河xx环保清淤 箱涵清淤 截污工程 箱涵内部截污干管 DN300 新建管网 DN200 砖砌井 污泥堆场片区 淤泥转运临时xx路 生态修复 岸线xx路 生态护坡 小品及其他 绿化工程 水生植物 沉水植物 地被植物 第二部分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工程监理费 建安工程费 2920.66 1437.23 1225.94 211.29 466.435 28.125 57 25.3 301.95 54.06 575.04 227.5 287.54 60 441.95 62.7 168 211.25 210.40 其他费 210.40 35.00 合计 2920.66 1437.23 1225.94 211.29 466.44 28.13 57.00 25.30 301.95 54.06 575.04 227.50 287.54 60.00 441.95 62.70 168.00 211.25 210.40 35.00 单位 m3 m3 m m 座 m3 m2 m2 m2 项 m2 m2 m2 工程数量 数量 222897.5 5710.6 625 1900 115 40260 7950 16250 38338.93 1 11400 48000 32500 单位造价(元) 55 370 450 300 2200 75 68 140 75 600000 55 35 65 占投资比例(%) 91.45% 6.59% 备注 发改价格[2007]670号 63 概算价值(万元) 序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工程项目或费用名称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 勘察设计费 设计图纸审查费 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编制费 概算审查费 工程招标代理费 工程质量检测费 标底审核 结算审查费 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 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费 劳动安全卫生评审费 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 工程保险费 第一、二部分工程费用合计 第三部分 预备费 总 计 建安工程费 3131.05 62.62 3193.67 其他费 10.00 80.00 8.00 14.60 1.46 11.68 8.76 2.92 2.92 4.38 4.38 2.92 14.60 8.76 合计 10.00 80.00 8.00 14.60 1.46 11.68 8.76 2.92 2.92 4.38 4.38 2.92 14.60 8.76 3131.05 62.62 3193.67 单位 工程数量 数量 单位造价(元) 占投资比例(%) 1.96% 100.00% 备注 发改价格[2007]670号 计价格[2002]10号 设计费*10% 工程费*0.5% 清单编制费*10% 计价格[2002]1980号 工程费*0.3% 计价格[2002]10号 计价格[2002]10号 计价格[2002]10号 计价格[2002]125号 0.1%-0.5% 0.5%-2% 0.3%-0.6% 2% 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