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鹃的意思

2020-02-18 来源:钮旅网
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鹃的意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鹃。

全诗以“蜀王”和“杜宇”的问答开头,点出了四川省的蜀地,即今日之四川盆地。杜宇是古蜀国的国王,人民称他为望帝,他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深受爱戴。一次他因病久治不愈而自觉对不起国人,心想:我一定要走了,于是化成一只杜鹃鸟,飞到一棵枝叶茂盛的树上,自己把头给衔断了。这时他的身体已经枯干了,但他用嘴叼着的一片梓树叶子却依然鲜绿,他死后灵魂便附在这片树叶上,变成了杜鹃。每到春季,便啼声哀切,飞鸣不绝,使闻者落泪。每年三月,便催促人们耕种。所以,至今西南一些地方还留有“杜鹃啼血”的说法。这首诗写的是我国西南一带的情景,所以诗中常常以实带虚。如开篇写景,便采用了虚写手法。这里的“峨眉山月”,“平羌江水”,看似写眼前之景,实则是借以点出三峡中的景色。“月”和“江”都是虚写,目的是突出“秋月”和“江水”,从而衬托杜鹃悲啼的凄苦之音。而“半轮秋”也好,“半江水”也罢,这些表面上看去与眼前实际完全无关的事物,实际上都是暗中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杜宇的“亡国之恨”,被附在了他的亡魂化成的一片树叶上;望帝的“愧疚之心”,也寄寓在他衔着的那片树叶上。可以说,这首诗在章法上,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它写的不是客观景物,而是诗人主观感受中的客观景物。所以,从外在形态来看,是“写”景,实际上,是“感”

- 1 -

景。

一、文本解读:(一)通读全诗,将此诗置于唐朝安史之乱期间的政治背景中,说说此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1、蜀国曾经是一个强盛的国家,国王非常贤明,百姓安居乐业,然而随着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逃奔西蜀避难。在国难当头之际,杜鹃又悲鸣不止,呜呼哀哉,可见杜鹃啼血就是蜀人对故土的怀念。 2、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不断发生农民起义,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所以诗人抒发了悲愤、凄凉的心情。

(3)这种浓重的悲情味道,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惨烈,更多的还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所以说,此诗蕴含了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二)对照杜宇与杜鹃的形象,谈谈你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1、全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此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