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右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策略研究

2023-05-04 来源:钮旅网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00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 第 6 卷第 77 期2019 Vol.6 No.77

右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策略研究

周建平,王秀娟,吴晓艳

(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中的效果和护理情况。方法 我院收治40例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其收治时间为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基于奇偶法的形式予以组别的划分,主要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划分的例数为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右美托咪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躁动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躁动情况为15%,对照组患者的躁动情况为5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2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50%。观察组患者的躁动情况得到控制,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降低,两组比对后的差异化十分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右美托咪啶治疗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并予以有效护理,能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促使护理安全性的提升,也适合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7.100.02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是患者进入到恢复室后发生的并发症,严重的也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上,不仅要加强治疗,还需要给予护理。在右美托咪啶治疗方式下,增加有效的护理工作十分必要。因此,在本文中,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40例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右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中的效果和护理情况,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需要了解患者的疾病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宣教工作,尤其是手术和麻醉的过程等,为患者解决疾病问题,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2]。加强围术期的保暖工作,给予室内温度的适当调整,加温仪的应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完成后,加强疼痛护理,结合患者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镇痛措施。疼痛护理需要在麻醉医师引导下,对影响躁动的不良因素有效分析,保证患者能适当吸痰,促使气管拔管的规范化。③安全防护工作的实施。在责任护士的积极引导下,为患者增加床档,避免患者不良情况的发生。④对患者的面色、生命体征和心理情况进行观察,给予患者血气、电解质酸碱度、低血糖、高血糖等指标的探究[3]。

1.3 效果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躁动情况分析,给予整体情况的观察。还需要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比对,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意外疼痛、伤口出血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信息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尤其是两组患者的躁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均分别执行t数值检验和卡方检验,以此来判断统计学研究意义符合为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40例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其收治时间为基于奇偶法的形式予以组别的划分,主要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

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最小年龄56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65.21±3.21)岁。

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9例,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65.22±3.22)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诊断,临床上均为躁动患者。排除标准:心脏、呼吸系统严重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在对照组和观察组比对分析后,发现组间呈现的差异化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 方法患者进入到恢复室后,均未清醒,并在期间给予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为患者缓慢的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0248,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Dexmedetomid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其剂量为0.5 ug/kg,输入时间在10分钟以上。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不仅要给予正确引导,还需要护士加强和患者的沟通。护理人员需要时刻监测呼吸机和监护仪的连接状态,加强对患者病情情况的监督与分析等。

观察组: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在麻醉医生引导下对其处理。当患者苏醒后,给予有效的心理安慰,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1]。①组建护理小组,该小组的组成人员分别为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对患者疾病进行分析,给出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多个问题的解决和控制。②在具体实施期间,需要在护士长的引导下,给予护理方案的制定。比如:术前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

2 结 果

2.1 患者的躁动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躁动情况为15%对照组患者的躁动情况为50%,两组比对后的差异化十分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躁动情况对比分析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x2 P

n2020

发生躁动

310

未躁动1710

躁动率(%)

15 505.58400.0181

2.2 患者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2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50%,两组比对后的差异化十分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下转105页)2019 年 第 6 卷第 77 期2019 Vol.6 No.77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05

组干预后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分,x±s)

组别实验组(n=44)对照组(n=44)

t值P值

干预前19.26±2.6719.22±2.630.07070.9437

干预后10.26±1.1214.26±1.7612.71860.0000

因此通过临床干预,使其情感能够得到安慰与理解,对促进其心理状态改善具有一定的帮助。该种模式属于一种现代化的服务行业,以患者为基础,针对实际情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干预,相比常规干预,该种模式是确保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缓解负面情绪的重要措施[6]。

综上所述,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给予开展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心理教育,可全面缓解其临床不良情绪,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

3 讨 论

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患有乳腺癌疾病的患者均会因为身体上的变化而导致其发生严重不良情绪,不良情绪通过神经递质、垂体内分泌影响机体其他系统的功能而诱发其他器官病变,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4]。因此为了全面改善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配合临床治疗,实施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心理教育方案,对缓解患者临床不良情绪,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帮助,不仅能够给予患者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撑,对其临床康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种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身的需求,尽可能的给予满足,全面体会患者自身心理的感受,给予相应行动以及精神上的支持与理解,对患者宣泄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5]。另外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与情绪状态是相互影响的,互为因果极易造成恶性循环的状态,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干扰,

参考文献

[1] 周 玲,孔红武.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

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36):151-154.

[2] 杨 坤.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疗设备,2017(S1):49-50.

[3] 赵婷玲.探讨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18,4(06):75-76.

[4] 于程程,闫 威,廖慧芳,上肢淋巴水肿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7(2):195-197.

[5] 杨 晶.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

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6):197-198.

[6] 张明娟,龙海碧,赵 慧.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对乳腺癌

根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07):117-121.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100页)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x2 P

n2020

疼痛48

伤口出血

02

不良反应(%)

20503.95600.0467

3 讨 论

患者手术后发生的躁动情况,多是因为心理、手术后不良刺激和麻醉药物带来的影响。躁动给患者会带来很大影响,他们在手术后会给脊柱带来很大伤害。当患者躁动的时候,其交感神经较为兴奋,增加循环系统负荷,提升血压,其存在的心律失常等,患者心理意识较为薄弱,更为严重的,患者严重的将拔除气管导管,导致手术位置发生出血情况[4]。

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将其作为一种全面的管理方法十分必要。在实际执行期间,能按照科学程序实施,也能促使问题的解决。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完整性、连续性,不仅能加强问题的及时提出,也会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护理效果在对疾病进行评估过程中,要给予患者躁动原因和护理措施的分析,制定躁动护理流程,给予手术前的宣教工作。在手术前期,患者的应激心理更为明显,所以,在前期护理人员对其针对性宣教,能保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避免不良心理的发生。基于相关研究分析了解到,体温较低将导致麻醉后发生躁动或者是并发症,该情况容易给患者引起不良反应。所以,在围术期加强保暖,促使患者舒适感的提升,能降低躁动情况。不仅如此,在麻醉恢复期加强疼痛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基于本次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为患者提供护理后,其发挥的临床效果好,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予以护理工作方式的应用,能在期间给予患者疾病的分析和判定。护理人员自身应用能力的提升,也会确保工作流程更为简单,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在降低麻醉复苏期躁动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下,也会维护护理的安全性,确保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郑勇萍,郭 伟,张宗泽,等.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复

合用药对开胸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6):672-675.

[2] 万林骏,黄青青,岳锦熙,等.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外科重

症监护病房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比较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9):543-546.

[3] 唐春林,谭 平,吴文峰,等.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

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17):2007-2009.[4] 万利芹,陈 宇,周巧林,等.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

酮对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2):161-164.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