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2024-08-17 来源:钮旅网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目 录

中考语文应试精华·知识点梳理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 初中语文知识分类复习提纲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常见语病类型及修改 修改错别字练习(一) 修改错别字练习(二) 修改错别字练习(三)

108个特须重视的熟语(包括成语) 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中考语文应试精华·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2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4

亲爱的同学,当你打开这册复习资料时,你已经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需要你果断地抉择。相信,这时的你已经练就了过硬的本领。你是不是觉得有浑身的力气,却使不上呢?不要紧,现在就送你一把锋利的宝剑——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其应试方法。

——编者题记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仔细审题:

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

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

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5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一、记叙文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6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探究“如何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如《藤野先生》。 2、整体感知的方法

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

(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

7

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芦花荡》

(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社戏》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

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快速整体感知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断意来提炼。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例如《社戏》一课,全文并未直接点明中心,只在最后一段文字中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学们会误以为本文主旨只是为了告诉读者“我”怀念的是好戏和好豆,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很肤浅的,细究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

8

(3)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所谓“关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如《背影》关键性的词语表现“ 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3、具体答题方法

审清题意。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只有搞清题意,

我们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回扣原文。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这样一来,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上下联系。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范围可能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内容。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围。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围。

分析综合。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

9

因为评卷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组织表达。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卷面。首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织,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在答卷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书写要工整,避免错别字。 二、散文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考点及应试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10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

11

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

12

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13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14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三、说明文 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说明文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说明顺序:

15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2.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用于介绍科学知识,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横比和纵比)

4.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强说明力。

16

5.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6.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7.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引用神话故事等,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前说明的情趣性,权威性。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四、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描写的方法:

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五、议论文

17

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典型题实战兵法】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18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拟写标语题:

19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仿写句子: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

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

20

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

21

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22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

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3

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24

例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25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26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7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28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 …… 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9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30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

语段阅读:

(一)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上文作者蒲松龄,清朝的小说家,他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下列句子正确的朗读停顿是( A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找出下列加点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一狼洞其中

A、自后断其股 B、屠乃奔倚其下 C、场主积薪其中 D、恐前后受其敌

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31

A、其一犬坐于前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一狼洞其中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

A、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B、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一词多义:

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没有意义)以 以刀劈狼首(用) 又数刀毙之(狼)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把)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盖以诱敌(用来) 两狼之并驱如故(不译) 屠惧,投以骨(把)

敌恐前后受其敌(功击) 意意暇甚(神情,态度)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盖以诱敌(对方)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翻译:

其一犬坐于前: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上文第二段讽喻 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终归是会失败的。 1、这段文字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阴险狡诈;从表达方式看,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议论。

32

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C)(2)(D) (1)A、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 B、食不饱,力不足(吃) 谨食之,时而献焉(喂)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D、处处志之(作记号) 寻向所志 (标志)

(2)A、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B、恐前后受其敌(功击) 盖以诱敌(对方) C、止有剩骨(只有) 一狼得骨止(停止)

D、复投之(又) 扁鹊复见(又)

11、从选文中摘录三个描写狼阴险狡诈的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门,仿佛若有光。便舍(1)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2)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段文字选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是晋朝著名的田园诗人。 “悉如外人”的“悉”是( B ) A、熟悉 B、完全、全部 C、用尽

33

在括号内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

山有小口,(洞口)仿佛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最后一句的“并”的意思是 全部 ,“黄发垂髫”的修辞方法是 借代。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并写出词性。

(1)( 离开 )(动词) (2)( 房舍 )(名词)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流的源头,迎面是一座山,山下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地好像有光亮)。 解释下列词语:

(1)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2)俨然:齐的样子(3)怡然:快的样子 (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上给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写出本段的通假字,并注明与什么字相通。 要邀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讯:消息 设:备 乃:居然 延:邀请

34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人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与“皆”同义的词是:咸 (从文中找出) 5、翻译文中加“ ”的句子。

译: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6、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渔人访问桃花人的经过。 7、一词多义:

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道 古道西风瘦马(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得道者多助(施行人政) 满坐宾客边无不……以为妙绝(极)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佛印绝类弥勒(极)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为什么要叹惋?

桃源人叹惋,为桃花园外的事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又为桃花园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9、对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我们应该怎样认识?

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着作者向往理想自由的生活,反应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5

10、“世外桃源”是虚构的,从哪此地方可以看出来?(用选段未选的课文原句回答)

(四)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a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竖其左膝,臂挂念珠倚之,――b珠可历历数也。 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诎 通 屈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冠:帽子 (2)为:是 (3)现:露出 (4)比:并 (5)类:像 一词多义:

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其 竖直左膝(他的)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 其真无马邪(难道) 温故而知新,黄不属(作为) 其真不知马也(大约) 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 居 佛印居右(坐在)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居十日,扁鹊复见(停留) 数 珠可历历数也(计算) 绝 佛印绝类弥勒(极) 广故数言欲亡(多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6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珠可以清清楚楚的数出来。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介绍船头三个人物神态动作。

选文摹写的苏、黄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是对选段未选课文的哪句话的具体说明?

有两者亲切交谈,与相切磋,或者不拘礼法,超凡脱俗,罔不因势象形各惧情态。

(五)(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袖出臂,股战战,几欲先走。 解释加点字:

间:夹杂 虽:即使 名:说出 走:跑

37

2、《口技》节选自清代人 张潮 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我们学过的另一篇课文《核舟记》也选自此书。 3、在选文的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 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C )

文中重复使用五个“百千”突出了“火势”的猛烈、救火人的紧张慌乱,渲染了紧急气氛。

最后一句话写宾客的神色、动作、心情,烘托了口技的高超的技巧。 为表现口技人技术的高超,作者完全运用了正确描写的方法。

D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口技者的表演经过及宾客以假乱真的神态。 5、解释加点的词。

妇抚儿乳(喂奶)(名词活用作动词) 不能指其一端(种) 儿含乳啼 其人视端容寂(正视) 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百千犬吠(狗) 题名其上(名字)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6、翻译:(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不存在。 几欲先走:几乎要先跳跑

从两段文字中摘录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加以解释。既而:不久 是时:这个时候

38

写出甲、乙两段的段意。甲段写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和宾客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默叹。乙段:写表演失火救火的经过和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

甲、乙两段比较阅读:

摹写两个声响场景的顺序有什么不同?

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及大。由简单到纷繁 摹写两个声响场景都使用的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近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把表演和效果联系起来更能出口技表演人之善。 (六)(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1、从表达方式看,甲段属议论,乙段属说明;甲段的作者是韩愈,乙段的作者是沈括。

用简要的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甲段:刻画食马者的愚妄浅薄点明主旨。 乙段:介绍活字印刷的活字成型,排析的程序。

39

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B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持就火炀之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下面各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驱使)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军书十二卷(文书) 其真无马邪(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陈述语气) 下面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以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来)(用来) 河曲智叟亡以应(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活)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这)类冒之(它、代铁板)

(七)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40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已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 满铁范为一板(框子)

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盖) 持就火炀之(烤)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

活板印刷的全过程可分为四步:①做活字,②排版,③印刷,④拆板。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D)

本文突出了活板的主要特征在于“活”:字是活的,排板是活的、字印数目是活的,作法也是活的等。

B、“薄如钱唇”、“字平如砥”两个比喻形象说明字印薄和布字平整这两个特点。

41

C、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纹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

D、从说明顺序看,《活板》和《核舟记》两都运用了程序顺序说明,这是一种时间顺序。两文说明层次井然,语言平实。 翻译句子: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翻译: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现刻。 除活板外,你还知道哪几种印刷术,写2种。 油印、铅印、影印、复印。

(八)通计一舟,为人五;为 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骒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哉!

这段文字出自《核舟记》,作者魏学 ,明朝人。《梦溪笔谈》是有关历史、文艺、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

文中加点的“各一”指的是 蓬、楫、炉、壶、手卷、念珠。

划横线句子中的“简”属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用法,本文段中还有一句此种用法的是通---统,有---又。

下面各句中也有这种特殊用法的语句是…………………………(E、F) A、神情与苏黄不属 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三十有四 D、曾不盈寸 H、技变灵怪矣哉 本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举例子。

42

“为人五”中的“为”字,本义是做,在这里是刻有。 划横线一句的正确译文应是……………………………………(B) A、是简单地指导桃核修狭为之 B是挑先长而窄的核桃做成的 C、大概是用拾到的桃核合理削窄后刻成的 D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7、这一文段将舟上所刻人窗的其他物品作比统计,又指出刻字的总数,用以显示舟的所刻的东西之多,接着呼应第二段开头,再强调舟之长“曾不盈寸”,说明舟之小,又补充说明了原材料的特点“修狭”。“修狭”的意思是“长而窄”。

(九)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此段出自《马说》一文,作者韩愈,唐朝文学家,其中“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间接观点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按原文回答),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按原文回答)即:食马者“无知”。

3、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赏识人才的人。 解释加点字:或(有时)粟(本义小米,泛指粮食)

43

虽(即使)等(等同,一样……)

联系课文,这段文字是论证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从论证角度看,这段话是(B)

A、正面论证 B、反面论证 C、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C、一厝朔东 D、才美不外见 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D ) A、虽有千里之能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然后有千里马

下列句中“而”与“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而”用法相同的是(A)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转折)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顺接) C、执策而临之(顺接)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顺接) 10、解释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吃不饱,力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

(十)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a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u)泥而不染,a濯(zhuo)清涟而不

44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b亭亭净植,c可远观而不可亵(xie)玩焉。

1、本段选自《爱莲说》,作者周郭颐,字茂叔,宋朝著名的哲学家。其中“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或通过叙事,写人, 咏物来论述道理。 2、给文中加点的词注音。

3、下面哪句话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 C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花之君子者也

4、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试从段中找出一句这样的句子。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爱莲说》这篇文章,作者对莲花清逸秀美的形态的描写,赞美道德高尚的君子,请根据莲花的象征,用线条将与之对应的比喻义连起来。 莲花 君子

A 出淤泥而不染 a 不攀附权贵 B 中通外直 b 美德广布,青史留名 C 不蔓不枝 c 单然独立,刚直不阿 D 香远益清 d 威严难犯,清高自守 E 亭亭净植 e 超然出世,不同流俗

45

F 濯清涟而不妖 f 不卑不亢,不媚不俗 6、翻译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A、在清水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B、笔直的洁净的立在哪里 C、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选出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C ) A、吾恂恂而起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余闻而愈悲

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D )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2)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I(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中花别样红。(5)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1)(3)(5) B、(2)(3)(4) C、(3)(4)(5) D、(1)(2)(4) (十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后鲜有闻。莲之爱,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采用了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 从修辞手法看,采用了 排比 、 反问 、比喻 等修辞手法。 2、文中“陶”是指晋代诗人 陶渊明 。

3、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46

解释文中加点字:

谓:认为(2)也:判断词(3)鲜:很少(4)宜:应该

翻译: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相同的还有什么人呢? (十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这段文字的作者刘禹锡,是唐朝人。《陋室铭》的“铭”原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叙述的。

下面词语中只有一个能提契全篇大意,它是( B ) A、陋室 B、德馨 C、鸿儒 D、何陋之有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xin)苔(tai)痕 鸿儒(ru) 案牍(du) 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语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渊博的学者,来往没有浅博的人。

47

下列的加点“之”字作代词用的有((4)),作动词用的有((6))。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2)无案牍之劳形(3)何陋之有?(4)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5)人之为学者难易乎?(6)吾欲之南海,何如?

文中划线处语句用:类比的写作方法(夸张 象征 类比);最后一句“何陋之有?”同前文 惟吾德馨 相呼应。

上下句可用“虽然……,但是……”连接的一句是((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判断下句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无丝竹之乱

耳,…… (借代)

孔子云:何陋之有? (反问)

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语意是( C ) 表现作者怀念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表明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并不简陋。

说明作者陋室可与古代著名居室相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表明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虽然简陋,但由于有名人居住,可以与作者

48

的居室一样闻名于世。

10、文中提到的人物属于“鸿儒”的有诸葛亮,杨子云,孔子,属于“白丁的没有。

(十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下列“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

A、惩山北之塞 B、出入之迂也 C、汝之不惠 D、隐土之北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B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吾与汝毕力平险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下列句中“而”与“面山而居”的“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B ) A、聚室而谋曰 B、笑而止之曰 C、而山不增加 D、发于声,而后喻

文中写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写愚公移山的直接目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阳。” 从侧面写移山之艰的句子是:

49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释文中加点字:

(1) 且:将 (2) 许:赞同 (3) 焉:语气助词 (4) 诸:就是”之于” 6.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凭你的力气,并不能削平魁父这样的小山丘,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 7.一词多义:

出 出入之迂也(出去) 指 指通豫南(一直) 殚其地这出(出产的东西) 卜者知其指意(通――旨) 水落而石出(显露) 手有百指(手指头)

出淤泥而不染(长出)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手指着) (十四)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指出其本字,并加以解释: (1)惠 通 慧 义:聪明 (2)亡 通 无 义:没有 下面各题加点字的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哪两项?

(1)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0

(BC)

(2)A、而山不加增 B、朝而往,暮而归 C、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D) (3)A、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AC) (4)A、其如土石何 B、帝感其诚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惧其不已也 (BD)

3、上段智叟认为愚公不聪明的根据是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而愚公认为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在这里作者通过愚公与智叟对立观点的描写,采用 对比 的表现手法来塑造愚公形象。

翻译:(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的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3)其如土石何?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4)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没有什么话回答 5、选文中“笑”和“长息”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笑”表现了智叟 自作聪明和对愚公的讥笑 (2)“长息”表现了愚公 胸有成竹和对智叟的批评

51

(十五)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举(被选拔)(2)任(担子)(3)是(这) (4)空乏(使……资财缺乏)

下列句中“而”与“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C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承接) B、食马者而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转折) C、黑质而白章(并列) D、委而去之(承接)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恢复汉室的江山,回到旧日的都城。

初中语文知识分类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

52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一、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二、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三、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四、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53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 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54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富了情节,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55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56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三、概括段意

(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 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 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57

二、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

58

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四部分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 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59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1、分类和作用:一、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60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 先总说后分说:总—分; 分—总;总—分—总 B、 先主要后次要。

C、 先原因后结果。 D、 由现象到本质。 E、 由性能到功用。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第五部分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61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第六部分 语文知识 1、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1: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62

2、 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3、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例2: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

63

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例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例2:“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1: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3: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例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例2: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12、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64

2、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65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初中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66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

67

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68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69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70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71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 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

72

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73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

74

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

75

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76

初中中考语文常见语病类型及修改

一、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缺少主语,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缺少主语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主语被掩盖,如:

⑴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这个句子由于在“这次活动”前加上了“通过”一词,和在“我们”前加上了“使”一词,使得这个句子的主语被掩盖起来,致使主语残缺。修改的方法是,把“通过”一词删去,让“这次活动”作句子的主语。或者把“使”删去,让“我们”作句子的主语。 一是误认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

⑵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77

这个句子误认“阵风”为主语,其实主语应是“稻浪”。修改的方法是,在“恰是”前加上“稻浪”。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如: ⑶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地方”。 二、句子成分不搭配 句子成分不搭配有五种情况。 一是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

⑷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这个句子的中心语“眼睛”和谓语“集中”不搭配,将“眼睛”改为“目光”。 一是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

⑸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的方法是,在“注视

后加上“这位英模”,将“和”去掉,在“这位英模”后加逗号。 一是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

⑹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语“内蒙古草原”和宾语“季节”不搭配,可改为:内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78

一是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⑺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步伐”不搭配,可将“强壮”改为“强健”。

一是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⑻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这个句子的状语“多么深刻”与其中心语“蕴含”不搭配,应改为: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三、词序不当

词序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如:

⑼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事迹”的定语,表示有“许多事迹”;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张老师”的定语,表示有“许多张老师”。要避免这种歧义,应把“许多”调到“张老师”的后边。词序不当的另一个表现是,多个定语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处理不当。如: ⑽我们学校有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两位老教师。

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教师”有四个定语,按其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应排列为: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因此,这句话可改为:我们学校有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教师。

79

四、种属关系并列

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

⑾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这个句子中的工具书和辞典、《现代汉语词典》是种属关系,不的并列,应改为: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五、交叉关系并列

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也不得并列,如:

⑿这所学校里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女教师只占少数。 这个句子中的“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包含有“女教师”,女教师中也包含有“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和“女教师”及“老教师”和“女教师”均是交叉关系,不得并列。因此应将“女教师”删去。 六、意义关系颠倒

在一个递进复句中,前项和后项是递进关系,其意义关系不得颠倒,如: ⒀他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

这个复句中前项和后项关系出现颠倒,应将“能写一般的应用文”作复句的前项,将“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作为后项。这个复句可改为:他不仅能写一般的应用文,而且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 七、同义反复

同义反复有时候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更多的时候是产生消极的效果,如:

80

⒁听说学校要成立文学社,他首先第一个报了名。

“首先”和“第一个”是同义词,在这句话中出现显得多余,应将其中一个删去。

八、关联词语不搭配

关联词语不搭配,会破坏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

⒂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能的。

“既……而且……”不搭配,可将“而且”改为“又”,与“既”构成并列关系,或将“既”改为“不仅”,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 九、滥用关联词语

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具有内在逻辑性,不得人为地强加某种关系,如: ⒃这本书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这个句子的语病是滥用关联词语“所以”,强因果关系,应将“所以”去掉。 十、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具有确定性,不得随意调动,如: ⒄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不仅”只有放在“中草药”后才能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因此,应将“不仅”调到“中草药”后。 十一、前后项不对应

81

如果一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那么后项就应该有另外两种情况与之对应,否则,就会造成前后项不对应,如: ⒅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这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而后项只有一种情况“能做好工作”,这种情况与前项中的“有健康的身体”对应,而缺少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因此,这个句子应在“能”字后加一个“否”字,这样前后项就对应了。 十二、否定不当

不适当的否定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如:

⒆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个句子的原意是要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加否定词“不”后,就改变了整个句子的原意,因此,应将否定词“不”去掉。 【新题预测】

⒈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

82

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发展。

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⒊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前,某校两学生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

B.滥用外来语,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83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量事实表明,0‰的长期吸烟者,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 B.职业道德之花已在这里绽放,这娇艳的花瓣上有着青年们倾注的斑斑汗渍,散发着青年们心灵中的阵阵幽香。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⒌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B.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C.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D.通常,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医生要获得其大脑的扫描图像,以便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了解肿瘤附近血管的状况。

84

⒍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B.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兵马俑,这两千年前的威武之师!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全都高大、魁伟、相貌堂堂

C.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⒎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春晖中学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时,开展话说“嫦娥奔月”的活动。 B.今年春节前后各大媒体详细报道了抗击冰雪灾害的感人事迹。 C.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D.救灾队伍在余震不断、交通断绝、通信不畅的恶劣环境下坚韧前行,一条条生命因为他们的到来重获生机。 ⒏指出下面句子的语病,并进行修改。

⑴李明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国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⑵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息,一直都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 ⑶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⑷中国人民是赞同成立联合国的首批国家之一。

85

⒐下列文段摘自一位中学生的习作,其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把正确的写在下面。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万里白云。那一天,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在信阳人心中很受欢迎的鸡公山。那里万里群山,它们像一条大龙似的蜿蜓盘旋在大地上。来这里游玩的今天还有好几个旅游团。我们首先来到湖边观赏那碧绿的湖水和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紧接着我们又翻过一座山,来到了一条大河边,顿时觉得心情舒畅,似乎忘却了所有烦恼。 ⒑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⑵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⑶我们要树立“信阳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⑷为了实现创建卫生城市的目标,市文明办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要从做文明信阳人开始。人文明了,城市才能真正卫生起来,人文明了,才能把卫生城市建设好、保持好。

参考答案:⒈A⒉C⒊B⒋C⒌B⒍A⒎C⒏⑴混淆了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将“把它”换成“被”即可。⑵搭配不当,“画”可见但不可闻;将“喜闻乐见”换成“喜爱”即可。⑶“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不合逻辑,“防”的应该是“万一”,将“以防万无一失” 换成“以防万一”。

86

⑷主语“中国人民”与宾语“国家”不相搭配,把“人民”删去。⒐那是一个大晴天 今天来这里游玩的还有好几个旅游团⒑⑴语序不当,“不仅……而且……”的内容要对调,可改为“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 ⑵搭配不当。删去“的高低”“的大小”或在“成功”后加上“与否”或将“成功”改为“成败”。

修改错别字练习一

001、关怀倍至( )002、随声附和( )003、巧妆打扮( 004、记忆尤新( )005、挺而走险( )006、融汇贯通( 007、并行不背( )008、略见一般( )009、宽洪大量( 010、无耻滥言( )011、世外桃园( )012、伶牙利齿( ) ) ) )

87

013、汗流夹背( )014、轰堂大笑( )015、名列前矛( ) 016、备受青睐( )017、挑拔事非( )018、歪风斜气( ) 019、默守成规( )020、待价而估( )021、走头无路( ) 022、侯门似海( )023、手屈一指( )024、众口烁金( ) 025、积毁消骨( 028、好高鹜远( 031、鼓惑人心( 034、陈词烂调( 037、振撼人心( 040、要言不繁( 043、既往不究( 046、迷天大罪( 049、饱经苍桑( 052、真知卓见( 055、甘败下风( 058、计日成功( 061、大学肆业( 064、好景不常( 067、沸反盈天( )026、行踪鬼密( )029、杯盘狼藉( )032、眼花瞭乱( )035、消声匿迹( )038、插科打浑( )041、层峦迭嶂( )044、委屈求全( )047、张慌失措( )050、无精打彩( )053、谍谍不休( )056、出类拔萃( )059、谋取暴利( )062、磬竹难书( )065、谈笑风声( )068、到处传颂( )027、出奇致胜( )030、精兵减政( )033、披星带月( )036、不省人事( )039、绝然不同( )042、仗义直言( )045、明火执杖( )048、火势漫延( )051、禁若寒蝉( )054、虚无飘渺( )057、蓬筚生辉( )060、流览一遍( )063、相辅相成( )066、请予接恰( )069、政权颠复( ) ) ) ) ) ) ) ) ) ) ) ) ) ) )

88

070、提心掉胆( )071、无礼漫骂( )072、言谈恢谐( ) 073、冒然行事( )074、很有俾益( )075、按价赔尝( ) 076、沾污名誉( )077、图书装祯( )078、大声急呼( ) 079、山青水秀( )080、战胜朝庭( )081、民生凋蔽( ) 082、旁证博引( 085、应接不遐( 088、共商国是( 091、断烂朝报( 094、嘻笑怒骂( 097、各行其是( 100、誊写复印( 103、心头烦燥( 106、万里平筹( 109、群英汇萃( 112、徇私舞敝( 115、欢心鼓舞( 118、引疚辞职( 121、举止安祥( 124、束之高搁( )083、水乳交溶( )086、违法造事( )089、飞扬拔扈( )092、厝火积薪( )095、喜皮笑脸( )098、佩戴手饰( )101、璀灿夺目( )104、皮肤皲裂( )107、高潮叠起( )110、胸无城府( )113、沤心沥血( )116、声名雀起( )119、不容质疑( )122、味同嚼腊( )125、磨肩接踵( )084、事必躬亲( 087、冒天下之大不违( )090、分道扬镖( )093、单精竭虑( )096、远大报负( )099、私下蹉商( )102、德艺双磬( ) 105、厉兵秣马( )108、惹事生非( )111、淹没无闻( )114、千锤百练( )117、长备不懈( )120、百战不怠( )123、一张一驰( ) 126、功亏一溃( ) ) ) ) ) ) ) ) ) ) ) ) ) ) )

89 )

127、果断决择( )128、茅屋修茸( ) 129、良晨美景( ) 130、赋与使命( )131、偷盗消脏( )132、材料翔实( ) 133、针贬时敝( )134、频临破产( )135、怵目惊心( ) 136、金榜提名( )137、若既若离( )138、与日具增( ) 139、棉里藏针( 142、不循私情( 145、匪贻所思( 148、鱼翁得利( 151、编篡字典( 154、毕竟不同( 157、天翻地复( 160、置若往闻( 163、咸口不言( 166、烦文褥节( 169、风声鹤泪( 172、堪误校正( 175、工程峻工( 178、巧夺天功( 181、风糜一时( )140、晓勇无敌( )143、剑拔驽张( )146、残无人道( )149、呱呱堕地( )152、尚待商确( )155、勤能补绌( )158、顶力相助( )161、面面相去( )164、遗笑大方( )167、不径而走( )170、流言飞语( )173、园舞曲( )176、卑恭屈膝( )179、壁立千刃( )182、成绩蜚然( )141、额首称庆( )144、粼次栉比( )147、为虎作昌( )150、一杯黄土( )153、捉发难数( )156、朴朔迷离( )159、笑容可鞠( )162、不记其数( )165、浑浑恶恶( )168、矫柔造作( )171、人情事故( 174、九宵云外( )177、震聋发聩( )180、焕然冰释( )183、名门旺族( ) ) ) ) ) ) ) ) ) ) ) ) ) ) )

90

) 184、标新立意( )185、工程剪彩( )186、火中取粟( ) 187、入不付出( )188、张慌失措( )189、蜂涌而来( ) 190、销脏灭迹( )191、一语破敌( )192、严惩不怠( ) 193、含辛如苦( )194、买犊还珠( )195、相反相承( ) 196、粗制烂造( )197、心心相映( )198、一愁莫展( )199、同仇敌慨( )200、最后通谍( )

错别字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01、关怀备至02、(正确)不要写成\"随声附合\"。03、乔装打扮: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04、记忆犹新 05、铤而走险 06、融会贯通 07、并行不悖 08、略见一斑 09、宽宏大度:有的\"宏\"作\"洪\",统写为\"宏\"。10、无耻谰言 11、世外桃源 12、伶牙俐齿13、汗流浃背 14、哄堂大笑 1、5名列前茅 16、(正确) 17、挑拔是非 18、歪风邪气 19、墨守成规 20、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21、走投无路 22、(正确) 23、首屈一指:首,首先;屈,弯曲。屈指计算,首先弯曲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24、(正确)也可作\"众口铄金\"。25、《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6、行踪诡密 27、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28、好高

91

骛远: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与趋之若鹜的\"鹜\"不同。29、(正确)也可写作\"杯盘狼藉\"。30、精兵简政 31、蛊惑人心 32、眼花缭乱 33、披星戴月 34、陈词滥调 35、销声匿迹 36、不醒人事 37、震撼人心 38、插科打诨 39、截然不同 40、要言不烦 41、层峦叠嶂 42、仗义执言 43、既往不咎 44、委曲求全 45、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46、弥天大罪 47、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48、火势蔓延 49、饱经沧桑 50、无精打采 51、噤若寒蝉52、真知灼见 53、喋喋不休 54、虚无缥缈 55、甘拜下风 56、(正确) 57、(正确)蓬,蓬草;荜,用竹子、荆条等编成的篱笆等物。蓬筚,也作\"蓬荜\",蓬门筚门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草屋也发出了光辉。用以称谢他人过访之词。蓬筚生辉,也作\"蓬筚增辉\"。 58、计日程功。程,估量;功,成效。可以按日子来计算功效。形容进展快,成功指日可待。 59、牟取暴利 60、浏览一遍 61、大学肄业 62、罄竹难书 63、相辅相承 64、好景不长:好的光景不永远存在。65、谈笑风生 66、请予接洽 67、(正确) 68、到处传诵 69、政权颠覆 70、提心吊胆71、无礼谩骂 72、言谈诙谐 73、贸然行事 74、很有裨益 75、按价赔偿 76、玷污名誉77、图书装帧 78、大声疾呼 79、山清水秀 80、战胜朝廷 81、民生凋敝 82、旁征博引:旁,

92

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83、水乳交融 84、(正确)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85、应接不暇 86、违法肇事 87、冒天下之大不韪 88、(正确) 89、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90、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91、(正确)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92、(正确)厝,同\"措\",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93、 殚精竭虑。 94、嬉笑怒骂 95、嘻皮笑脸 96、远大抱负 97、各行其是 98、佩戴首饰 99、私下磋商 100、(正确)101、璀璨夺目 102、德艺双馨 103、心头烦躁 104、(正确)也写作龟裂。105、厉兵秣马。厉,磨兵器;秣,喂战马。指做好战前准备。106、万里平畴。畴,田野。107、高潮迭起 108、惹是生非 109、群英荟萃 110、(正确)111、湮没无闻 112、徇私舞弊 113、呕心沥血 114、千锤百炼115、欢欣鼓舞 116、声名鹊起 117、常备不懈 118、引咎辞职 119、不容置疑 120、百战不殆 121、举止安详 122、味同嚼蜡 123、一张一弛 124、束之高阁 125、摩肩接踵 126、功亏一篑 127、果断抉择 128、茅屋修葺 129、良辰美景 130、赋予使命 131、偷盗销脏 132、(正确) 133、针砭时弊 134、濒临破

93

产 135、触目惊心 136、金榜题名 137、若即若离 138、与日俱增 139、绵里藏针。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也比喻外表和善,但内心坚忍。140、骁勇无敌 141、额手称庆。以手加额,表示庆幸。也作\"额手称颂\"。 142、不徇私情 143、剑拔弩张 144、粼次栉比 145、匪夷所思。不是根据一般常理可以想象得到的。夷,平常。 146、惨无人道 147、为虎作伥 148、渔翁得利 149、呱呱坠地 150、一抔黄土 151、编纂字典 152、尚待商榷 153、擢发难数 154、(正确) 155、勤能补拙 156、扑朔迷离 157、天翻地覆 158、鼎力相助 159、笑容可掬 160、置若罔闻 161、面面相觑 162、不计其数 163、缄口不言 164、贻笑大方 165、浑浑噩噩。浑浑,浑厚的样子;噩噩,严正的样子。形容浑朴天真,严肃敦厚;也形容浑沌无知,愚昧糊涂。 166、繁文褥节 167、不胫而走 168、矫揉造作 169、风声鹤唳。听到风声鹤都惧怕,形容极端惊恐疑惧。 170、流言蜚语 171、人情世故 172、勘误校正 173、圆舞曲 174、九霄云外175、工程竣工 176、卑躬屈膝 177、振聋发聩 178、巧夺天工 179、壁立千仞 180、涣然冰释。意象冰块消融流散,比喻疑虑、误会、隔阂一下子完全消除。181、风靡一时 182、成绩斐然 183、名门望族 184、标新立异 185、(正确) 186、火中取栗。法国寓言: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从火中取栗,被猴子吃了,而猫爪上的毛却被烧去。比喻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 187、入不敷出 188、

94

张皇失措 189、蜂拥而来 190、销赃灭迹 191、一语破的。的,箭靶中心,比喻关键。一句话就说中了要害。192、严惩不贷。贷,宽恕。 193、含辛茹苦 194、买椟还珠 195、相反相成。事物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 196、粗制滥造 197、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契合。形容心意相通,感情一致。 198、一筹莫展。最后通牒。

修改错别字练习二

100容易写错别字的词语或成语二 1.按(安)装 5.泊(舶)来品 2.甘败(拜)下风 6.脉博(搏) 3.自抱(暴)自弃 7.松驰(弛) 4.针贬(砭)

8.一愁(筹)莫展

、同仇敌忾 200、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95

199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嗦 50.蛛丝蚂(马)迹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34.峻(竣)工 51.萎糜(靡)不振 35.不落巢(窠)臼 52.沉缅(湎) 36.烩(脍)炙人口 53.名(明)信片 37.打腊(蜡) 54.默(墨)守成规 38.死皮癞(赖)脸 55.大姆(拇)指 39.兰(蓝)天白云 56.沤(呕)心沥血 40.鼎立(力)相助 57.凭(平)添 41.再接再励(厉) 58.出奇(其)不意 42.老俩(两)口 59.修茸(葺) 43.黄梁(粱)美梦 60.亲(青)睐 44.了(瞭)望 61.磬(罄)竹难书 45.水笼(龙)头 62.入场卷(券) 46.杀戳(戮)

63.声名雀(鹊)起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96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

97

修改错别字三

班级 姓名

98

和蔼可亲 ( ) 唉声叹气 ( ) 安兵不动 ( ) 暗然失色 ( ) 得不尝失 ( ) 瞋目结舌 ( ) 纵横驰聘 ( ) 相形见拙 ( ) 重蹈复辙 ( ) 言简意该 ( ) 恒古未有 ( ) 如梗在喉 ( ) 慷慨激扬 飞扬跋扈 纵横稗阖 略见一班 有口皆牌 并行不背 白壁微瑕 毕路蓝缕 刚俾自用 边长莫及 明辩是非 按步就班 别出心栽 曾出不穷 为虎作帐

) ) ) ) ) ) ) ) ) ) ) ) ) ) )

穿流不息 穷奢极耻 鞠躬尽粹 错手不及 披星带月 虎视耽耽 赴汤踏火 中流抵柱 穷兵读武 出而反尔 流言诽语 发奋图强 破斧沉舟 肺腹之言 名列前矛 ) ) ) ) ) ) ) ) ) ) ) ) ) ) )

估名钓誉事必恭亲鼓惑人心故影自怜阴谋鬼计短小精捍引亢高歌一丘之骆老奸巨滑换然一新病入膏盲天网灰灰融贯通汇拾人牙秽无讥之谈 ) ) ) ) ) ) ) ) ) ) ) ) ) ) )

76

(((((((((((((((((((((((((((((( ( ( ( ( ( ( ( ( ( ( ( ( ( ( (奇形发展 ( ) 愤世俗疾 ( ) 若及若离 ( ) 声名狼籍( ) 同仇敌恺( ) 克不容缓( ) 烩灸人口( ) 功亏一溃( ) 留芳百世( ) 光怪路离( ) 语无轮次( ) 满腹经伦( ) 迫不及急( 故技重演( 汗流夹背( 草管人命( 坚苦奋斗( 戒矫戒躁( 娇揉造作( 弱不经风( 禁若寒蝉( 竞竞业业( 不径而走( 经纬分明( 炯然不同( 笑容可鞠( 决无仅有(

) 味同嚼腊( ) 百无聊籁( ) 不寒而粟( ) 火中取粟( ) 励行节约( ) 雷励风行( ) 再接再励( ) 变本加励( ) 精图治厉( ) 浮想连翩( ) 流联忘返( ) 余音绕粱( ) 黄梁美梦( ) 廖廖无几( )

淋琅满目( ) 蒙味无知( ) 所向披糜( ) 糜糜之音( ) 迷天大谎( ) 密而不宣( ) 棉里藏针( ) 名珠暗投( ) 死不冥目( ) 苦思瞑想( ) 莫不关心( ) 默守成规( ) 剑拔驽张( ) 如法泡制( ) 浮想联篇( )

路有饿俘( ) ) ) ) ) ) ) ) ) ) ) ) ) ) )

77

居心巨测( ) 提纲契领( ) 怙恶不俊( ) 委屈求全( ) 括不知耻( ) 暴珍天物( ) 挺而走险( ) 走头无路( ) 瑄赫一时( ) 寻规蹈矩( ) 循章摘句( ) 桀骜不训( ) 忧人自扰( 当人不让( 认劳认怨( 耳儒目染( 辛辛学子( 海市辰楼( 有持无恐( 各行其事( 无是生非( 试目以待( 各书己见( 众口烁金( 毛骨然耸( 鬼鬼崇崇( 纷至踏来(

) 如火如茶( ) 按途索骥( ) 老马识图( ) 脱化变质( ) 罔然若失( ) 痴心忘想( ) 恣意忘为( ) 尉然成风( ) 好高鹜远( ) 应接不遐( ) 大献身手( ) 消声匿迹( ) 响彻宵云( ) 不孝子孙( )

宣宾夺主( ) 淹淹一息( ) 淹没无闻( ) 察颜观色( ) 祸国殃民( ) 沓无音信( ) 开门楫盗( ) 甘之如怡( ) 遗笑大方( ) 苦心孤旨( ) 万马齐暗( ) 忧豫不决( ) 怨天忧人( ) 良秀不齐( ) 坐收鱼利( )

向偶而泣( ) ) ) ) ) ) ) ) ) ) ) ) ) ) )

78

沿木求鱼( ) 戒骄戒燥( ) 在接再厉( ) 满栽而归( ) 一见衷情( ) 老态龙肿( ) 摩肩接踪( ) 揣揣不安( ) 通辑--( ) 藉贯--( ) 技俩--( ) 夸台--( ) 以身作责( 占占自喜( 明火执杖( 乌烟障气( 招然若揭( 动辙得咎( 饮鸠止渴( 旁证博引( 枝离破碎( 指高气扬( 灸手可热( 鳞次节比( 闲情逸志( 中心感谢( 莫钟一是(

) 摇摇欲堕() 越阻代庖() 虚坐以待() 篦麻--( ) 辨论--( ) 蹩气--( ) 喝采--( ) 馋言--( ) 松驰--( ) 抵毁--( ) 困扼--( ) 挂勾--( ) 惯通--( ) 函养--( )

诸候--( ) 鼓厉--( ) 锻练--( ) 清洌--( 萝筐--( 湎怀--( 抿灭--( 扭怩--( 欧打--( 呕气--( 帐蓬--( 冷辟--( 欠收--( 融恰--( 先躯--(

鞭鞑--( ) ) ) ) ) ) ) ) ) ) ) ) ) ) )

79

)))))))))))) 婉惜--( ) 嘻戏--( ) 安祥--( ) 协迫--( ) 前题--( ) 曲服--( ) 拨草--( ) 折开--( ) 沾污--( ) 修茸--( ) 秘决--( ) 峻工--( ) 寒喧--( 贯输--( 手渝--( 暴燥--( 洪伟--( 鬼辩--( 事绩--( 侮蔑--( 另售--( 咨讯--( 震奋--( 既便--( 订期--( 布署--( 斜气--(

) ) ) ) ) ) ) ) ) ) ) ) ) ) )

祟高--( 涎生--( 破锭--( 针炙--( 泥炕--( 战粟--( 浑号--( 花芯--( 誉写--( 偕试--( 膺品--( 讫立--( 拾缀--( 脯育--( 鞭苔--( ) ) ) ) ) ) ) ) ) ) ) ) ) ) )

迁徒--( 堙没--( 慎密--( 一霎那--(讲意气--(钉书机--(坐右铭--(挖墙角--(入场卷--(朗颂会-- ( 金钢钻-- ( 答案:

) ) ) ) ) ) ) ) ) ) ) 80

和霭可亲 蔼 唉声叹气 哀 安兵不动 按 暗然失色 黯 慷慨激扬 昂 飞扬拔扈 跋 纵横稗阖 捭 略见一班 斑 有口皆牌 碑 并行不背 悖 白壁微瑕 璧 毕路蓝缕 筚 刚俾自用 愎 边长莫及 鞭 明辩是非 辨 按步就班 部 别出心栽 裁 曾出不穷 层 为虎作帐 伥

得不尝失 偿 瞋目结舌 瞠 纵横驰聘 骋 相形见拙 绌 穿流不息 川 穷奢极耻 侈 鞠躬尽粹 瘁 错手不及 措 披星带月 戴 虎视耽耽 眈 赴汤踏火 蹈 中流抵柱 砥 穷兵读武 黩 出而反尔 尔 流言诽语 蜚 发奋图强 愤 破斧沉舟 釜 肺腹之言 腑 名列前矛 茅

重蹈复辙 覆 言简意该 赅 恒古未有 亘 如梗在喉 鲠 估名钓誉 沽 事必恭亲 躬 鼓惑人心 蛊 故影自怜 顾 阴谋鬼计 诡 短小精捍 悍 引亢高歌 吭 一丘之骆 貉 老奸巨滑 猾 换然一新 焕 病入膏盲 肓 天网灰灰 恢 融贯通汇 会 拾人牙秽 慧 无讥之谈 稽

81

奇形发展 畸 愤世俗疾 嫉 若及若离 即 声名狼籍 藉 迫不及急 待 故技重演 伎 汗流夹背 浃 草管人命 菅 坚苦奋斗 艰 戒矫戒躁 骄 娇揉造作 矫 弱不经风 禁 禁若寒蝉 噤 竞竞业业 兢 不径而走 胫 经纬分明 泾渭炯然不同 迥 笑容可鞠 掬 决无仅有 绝

同仇敌恺 忾 克不容缓 刻 烩灸人口 脍炙 功亏一溃 篑 味同嚼腊 蜡 百无聊籁 赖 不寒而粟 栗 火中取粟 栗 励行节约 厉 雷励风行 厉 再接再励 厉 变本加励 厉 精图治厉 励 浮想连翩 联 流联忘返 连 余音绕粱 梁 黄梁美梦 粱 廖廖无几 寥 淋琅满目 琳

留芳百世 流 光怪路离 陆 语无轮次 伦 满腹经伦 纶 蒙味无知 昧 所向披糜 靡 糜糜之音 靡 迷天大谎 弥 密而不宣 秘 棉里藏针 绵 名珠暗投 明 死不冥目 瞑 苦思瞑想 冥 莫不关心 漠 默守成规 墨 剑拔驽张 弩 如法泡制 炮 浮想联篇 翩 路有饿俘 殍

82

居心巨测 叵 提纲契领 挈 怙恶不俊 悛 委屈求全 曲 忧人自扰 庸 当人不让 仁 认劳认怨 任 耳儒目染 濡 辛辛学子 莘 海市辰楼 蜃 有持无恐 恃 各行其事 是 无是生非 事 试目以待 拭 各书己见 抒 众口烁金 铄 毛骨然耸 悚 鬼鬼崇崇 祟 纷至踏来 沓

括不知耻 恬 暴珍天物 殄 挺而走险 铤 走头无路 投 如火如茶 荼 按途索骥 图 老马识图 途 脱化变质 蜕 罔然若失 惘 痴心忘想 妄 恣意忘为 妄 尉然成风 蔚 好高鹜远 骛 应接不遐 暇 大献身手 显 消声匿迹 销 响彻宵云 霄 不孝子孙 肖 宣宾夺主 喧

瑄赫一时 煊 寻规蹈矩 循 循章摘句 寻 桀骜不训 驯 淹淹一息 奄 淹没无闻 湮 察颜观色 言 祸国殃民 殃 沓无音信 杳 开门楫盗 揖 甘之如怡 饴 遗笑大方 贻 苦心孤旨 诣 万马齐暗 喑 忧豫不决 犹 怨天忧人 尤 良秀不齐 莠 坐收鱼利 渔 向偶而泣 隅

83

沿木求鱼 缘 戒骄戒燥 躁 在接再厉 再 满栽而归 载 以身作责 则 占占自喜 沾 明火执杖 仗 乌烟障气 瘴 招然若揭 昭 动辙得咎 辄 饮鸠止渴 鸩 旁证博引 征 枝离破碎 支 指高气扬 趾 灸手可热 炙 鳞次节比 栉 闲情逸志 致 中心感谢 衷 莫钟一是 衷

一见衷情 钟 老态龙肿 钟 摩肩接踪 踵 揣揣不安 惴 摇摇欲堕 坠 越阻代庖 俎 虚坐以待 座 篦麻--蓖 辨论--辩 蹩气--憋 喝采--彩 馋言--谗 松驰--弛 抵毁--诋 困扼--厄 挂勾--钩 惯通--贯 函养--涵 诸候--侯

通辑--缉 藉贯--籍 技俩--伎 夸台--垮 鼓厉--励 锻练--炼 清洌--冽 萝筐--箩 湎怀--缅 抿灭--泯 扭怩--忸 欧打--殴 呕气--怄 帐蓬--篷 冷辟--僻 欠收--歉 融恰--洽 先躯--驱 鞭鞑--挞

84

婉惜--惋 嘻戏--嬉 安祥--详 协迫--胁 寒喧--暄 贯输--灌 手渝--谕 暴燥--躁 洪伟--宏 鬼辩--诡 事绩--迹 侮蔑--诬 另售--零 咨讯--询 震奋--振 既便--即 订期--定 布署--部 斜气--邪

前题--提 曲服--屈 拨草--拔 折开--拆 祟高--崇 涎生--诞 破锭--绽 针炙--灸 泥炕--坑 战粟--栗 浑号--诨 花芯--蕊 誉写--誊 偕试--揩 膺品--赝 讫立--屹 拾缀--掇 脯育--哺 鞭苔--笞

沾污--玷 修茸--葺 秘决--诀 峻工--竣 迁徒--徙 堙没--湮 慎密--缜 一霎那--刹 讲意气--义 钉书机--订 坐右铭--座 挖墙角--脚 入场卷--券 朗颂会--诵 金钢钻--刚

85

108个特须重视的熟语(包括成语)

01、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2、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3、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4、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

84

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15、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6、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7、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18、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9、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85

20、百发百中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21、才疏学浅:才识不广,学问不深。常用作谦辞。

22、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23、赤膊上阵:比喻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也比喻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

24、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25、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26、粗服乱头:粗服:粗劣的衣服;乱头:蓬头。原来形容不修边幅,后也比喻文章本色。也作“乱头粗劣”。

27、荡气回肠:形容文笔生动,表演动人,时也形容感情强烈,情绪激昂。 28、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29、打破坚冰:早期,水兵们用斧头破开冰层,为船舰开出一条路来。比喻开拓精神,打破僵局,完成艰巨的事业。也比喻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和阻碍、赢得信任和友谊。

30、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31、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86

32、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33、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34、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比喻声势或力量巨大,也比喻情绪、心思波动得厉害。

35、繁文缛节: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现也用来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36、高视阔步:可以形容气概不凡,褒义;也可以形容态度傲慢,含贬义。 37、高枕无忧:可以比喻放松警惕,义词;也可以形容无忧无虑,中性词。 38、鬼斧神工:像是鬼神所为。形容建筑、雕刻技艺精湛高明,几乎不为人力所及。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状,凌然峭立。

39、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40、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41、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42、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43、过五关,斩六将:大将军关羽越过了五道关,斩了六员守将。比喻一个人一生中做了最了不起、最得意的事。也比喻能克服困难。

44、光风霁月:雨过天晴,风清月明。比喻太平盛世,也比喻胸怀坦白,品德高尚。

45、海底捞月:可以比喻去做根本不能做到的事,贬义词;也可以形容弯

87

下身子抓起很快就要落地的东西时的动作姿态,中性词。

46、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变而为宽敞明亮;也形容原来不明白,一下子领悟了。

47、回光返照:比喻人临死前忽然一阵短暂的神志清醒或精神振奋。也比喻事物衰亡前出现的短暂兴旺的现象。

48、昏天黑地:①形容大色昏暗,②形容人神智不清,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④形容大都或吵闹得厉害,⑤形容社会黑暗或秩序混乱。 49、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50、挥洒自如:挥洒:挥笔洒墨。自如:活动不受阻碍,没有拘束。指写字作画时笔墨的运用毫不拘束,酣畅自然。也指写文章流畅洒脱。 51、火大无湿柴:火势旺盛时,潮湿的柴草照样可以燃烧。也比喻在强大的势力或热烈的环境中,再顽固的人也会受感染。

52、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也比喻处事在紧要处下气力。

53、海阔天空:大海辽阔,天宇空旷。形容境界开阔,也比喻说话、写文章漫无边际。

54、火大无湿柴:火势旺盛时,潮湿的柴草照样可以燃烧。也比喻在强大的势力或热烈的环境中,再顽固的人也会受感染。

55、虎头蛇尾:比喻表善里恶、头好尾坏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比喻

88

做事有始无终,或是开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亦作“虎头鼠尾”。 56、见风使舵:指看情势办事,一般作贬义词;也可作褒义词。 57、惊天动地:使人十分震动。多形容声势盛大,动剧烈,形容声音巨大。 58、金兰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金:喻坚固;兰:喻芬芳)。后也指结拜兄弟。

59、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 60、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61、金声玉振: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也比喻文辞优美。

6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6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64、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有长远打算。 65、苦心孤诣:指精心研究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也指辛苦经营,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煞费苦心。

66、两袖清风: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67、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

89

度从旁审视。

68、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69、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70、鸾飘凤泊: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71、捞稻草: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 72、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73、良金美玉:比喻人品德很好。也比喻文章写得完美。

74、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75、冷若冰霜:若,像,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像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76、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77、雷厉风行:厉,猛烈。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78、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79、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小心珍护。

90

80、幕天席地:把天当作幕,把地当作席。本来形容胸襟旷达。现在也形容野外生活中不畏艰苦的豪情。

81、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82、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83、平铺直叙: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

84、评头论足:是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容貌,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85、平易近人:指态度谦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章、讲话)浅近易懂,使人喜欢看,喜欢听。

86、婆婆妈妈:形容言语罗嗦,办事不干脆利落。也形容感情脆弱。 87、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奔波或在野外辛勤劳动。

88、披肝沥胆:披,打开;沥,下。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比喻 89、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 90、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91、飘飘欲仙: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91

92、穷形尽相:既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93、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94、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95、千锤百炼:形容对诗文多次加工润色,精益求精。也比喻经过多次斗争和考验。

96、琴瑟不调:谓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比喻夫妻不和。 97、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 用以比喻高人雅士的风致。 98、清规戒律: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泛指一般的规章制度。多指不合理的。

99、沁人心脾:渗入到人的内脏。多形容吸人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进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美好、动人,使人深受感动。 100、千篇一律:很多篇文章都是一个样。比喻作品、言谈内容重复,老一套。也比喻机械地按一个模式办事。

101、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102、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103、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

92

助后更加凶恶。

104、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分离。形容不近不远,不亲不疏,相互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指文情若实若虚。

105、入木三分:形客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恰切。 106、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107、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108、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109、甚嚣尘上: 后用以形容议论喧腾。也形容反动言论十分嚣张。 110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够做好。比喻合乎情理不悖常例,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111、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12、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指人虽死,精神不灭。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113、顺风耳——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也比喻消息灵通的人。 114、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

93

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115、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116、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有时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117、醍醐灌顶: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

118、天马行空:比喻才思奔放,任意驰骋,不受拘束。也比喻浮躁不踏实。一般不用于指外部行动。

119、天经地义:指不可改变的真理,也比喻理所当然,毋庸置疑。 120、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121、天高地厚:比喻恩情深厚;也形容事物艰巨复杂。 122、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123、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124、文不对题:文章内容跟题目不相配合。也指谈话、对答脱离中心。 125、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126、无所不至:犹言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作贬词。无处不

94

到。极言所到之广。犹言无微不至。极言其周到。

127、无能为役: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后多用于自谦,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128、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129、先天不足: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 130、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31、循规蹈矩:一般形容拘泥保守,义词;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褒义词。 132、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133、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34、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135、洗心革面:比喻将错误的思想清除,改变原来的面目,也比喻人犯过错的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136、下车伊始:指官吏刚到任所。现多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 137、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比喻无足轻重。

95

138、喜新厌旧:喜欢新的,讨厌旧的。多形容爱情上的不忠贞,也形容对事物的喜爱不专一。

139、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也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140、一塌糊涂:可以指乱到不可收拾或糟到不可收拾,贬义词;也用来表示程度之深,中性词。

141、雁过拔毛:大雁飞过能拔下毛来。形容武艺高强,也形容盘剥勒索严重,连高空飞过的大雁也不放过。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 142、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143、扬汤止沸: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制止水的沸滚。喻治标而不治本。 喻救急。后遂以“飏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44、一日千里:形容马跑得极快。比喻人才智出众。也形容进步或发展的迅速。

145、一字千金: 极言文章价值的高贵。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146、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多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紧凑连贯,也比喻做工作不停顿,不放松,迅速完成。

147、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96

148、一花独放: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149、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150、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151、有头有尾:有开头也有结尾。形容文章结构完整,也形容做事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152、移宫换羽: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指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153、引而不发:意思是射手张满弓,不发箭,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也比喻善于启发、引导,而让他人自己行动。

154、优孟衣冠:春秋时楚国著名艺人优孟,穿戴巳死的孙叔敖的衣帽,模仿他的言谈举止,假冒孙叔敖,去规谏庄王。庄王受了感动。现多用“优孟衣冠”指化装表演,也比喻一味模仿,以求形似。

155、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156、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157、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活穷困。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158、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97

159、指手画脚:说话时用手脚动作示意,也比喻瞎指挥,妄加评论指责。 160、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

161、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亦谓朝在秦地,暮在楚地,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162、枝繁叶茂:形容枝叶繁密茂盛,也比喻子孙繁盛。

163、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

164、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65、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66、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意义重大,声势浩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167、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于自己有利,结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168、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169、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

98

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99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00

23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4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5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6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7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8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9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3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32明日黄花 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33 评头品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34 休戚与共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

35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36 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37 弹冠相庆 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38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101

39 无可厚非 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0 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1 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1 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2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43 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44 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45 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46 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47 骇人听闻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48 咬文嚼字 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49 处心积虑 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50 火中取栗 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51 忍俊不禁 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2 责无旁贷 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53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54 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55 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56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102

57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58 不可向迩 不能接近.

59 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60 一发而不可收 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61 一发不可收拾 更加无法整顿. 62 如丧考妣 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

63 汗牛充栋 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64 叹为观止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 65 赏心悦目 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66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67 不亦乐乎 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8 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69 无所不至 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70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71 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72 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

73 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74 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75 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103

76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77 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78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79 平铺直叙 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80 不耻下问 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81 见仁见智 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82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83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84 投桃报李 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85 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86 语重心长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87 意味深长 话语含蓄,带有深意.

88 一蹴而就 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89 若心孤诣 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90 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1 循序渐进 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 92 耳闻目睹 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93 光怪陆离 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94 如履薄冰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104

95 奇文共赏 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96 不以为然 不赞同. 97 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98 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99 左右逢源 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 100 情不自禁 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 101 振振有词 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102 目无全牛 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103 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误. 104 相敬如宾 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105 信笔涂鸦 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106 心有余悸 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107 上行下效 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108 意气用事 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