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作文教学思考

2024-06-13 来源:钮旅网


作文教学思考

一、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作文有别于口头表达,它要求使用的是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语言的组织要比口头表达更严密,逻辑性更强。如何组词、构段、成篇?这些词汇、句式、段式、篇章结构从何而来,如何“植入”学生头脑?答案就是——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二、三学段的作文训练称为“习作”,“习”即学习模仿的意思。学习模仿的是别人所写的好文章,那就离不开阅读。阅读包括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和课外自由广泛的阅读。

课堂上的阅读是有意识的从课文中习得作文的营养:词汇、句式、段式、篇章结构范式等,这种习得有时需要有教师的分析点拨引导,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去习得,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地用心地去朗读课文,甚至熟读成诵。在这个过程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就会印在学生脑中,日积月累就丰富起来了。在表达(口语表达、书面表达)时,学生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们如能从一年级就开始改革自己的阅读教学,教师的分析讲解尽可能少一些,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背诵优美段篇,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从400篇左右的课文中汲取丰富的作文营养!

课外的阅读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更多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更多地是学会对生活、自然、社会的观察、品味和思考,这一点对学生的作文极其重要,这种观察、品味和思考是否敏锐、高尚、全面、深刻直接决定学生作文内容的质量。一个学生如果能博览群书,他就会比别人更注意观察生活、自然、社会,就会更喜欢思考,也会有更多独特的发现、感悟和见解,表达的欲望比别人更强烈,作文内容更丰富多彩。

二、写作方法的指导应放在阅读教学时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沿袭这样的模式:教师布置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多是放在学生动笔作文前这个时间段。很多教师主要是是从审题、选材、表达技巧等方面去说,由于时间不多,教师能做到的也就是泛泛地说说而已,对学生写好作文帮助不大,有效性不高。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要想让学生明白“内容具体”“语句生动准确”等等,就要在阅读教学时注意“读写结合”,抓住课文里一个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这就叫“内容具体”,那就叫“语句生动准确”“过渡自然巧妙”。如果按这样的思路去做,因为阅读课的课时是最多的,所以就可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学生就会从许许多多的例子中学会怎样写作文。

三、作文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动笔写作文前教师应做什么?多数教师是从写作方法、技巧等方面去指导学生,但实际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市金秀县潘海珍老师的“情境再现,自主作文”课题研究给我很大的启发。在学生动笔作文前,她会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过程、体验生活、有所感悟,然后顺势让学生动笔写作文。我有机会观摩了她执教的几节作文课,都是借班上课,学生表达的欲望很强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所写的作文内容都比较具体,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作文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的情感特别真实。不少教师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六一”儿童节到了,班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写出来的作文都比较好。

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源于作者强烈的情感驱动。作文前教师最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情动”起来,让他们想说、想写。教师干巴巴的有关作文方法技巧的指导无法激起学生写作

的愿望。试想,在作文课前学生上的也许是数学课、体育课,学生此时也许还沉浸在上一节课的情境中,这时却叫他们动笔写一篇作文,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不然多数学生这时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写,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每一次作文的训练内容,精心地创设与之匹配的写作情境,可以通过教师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表演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等等,让学生融入此情此景后再动笔写,效果自然大不一样。

四、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十分重要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对此教师们都不会有异议,但在作文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坚持去实践这一规律,反而总是抱怨学生作文太糟糕。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作文很难一次就达到要求,反复修改方能不断完善。要让学生从改中悟写,掌握写作的方法。教师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教师首先对全班学生的作文情况有基本的了解,找出做得比较好的有哪些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什么?对每次作文训练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修改。如,内容不具体是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本班学生作文中找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整篇文章,或者从所学的课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教师利用这些“例子”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明白怎样写才是“内容具体”。学生有了一个可以学习借鉴的模式后,再修改自己的习作,或是与他人一起修改。通过反复多次的修改,学生作文内容不具体的问题就一定会解决。

每个学生每次的作文都各自存在不同的问题,除了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指导外,教师还应给予个别的指导,如果时间不允许,每次可以选择一些问题比较多的学生作文进行指导。

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每次修改习作也不一定要求做到面面俱到,抓住主要问题进行修改,力求每课一得,长期累积就一定会达到目标。

五、作文训练要注意分层分类达标

分层,在这里指的是把学生的作文水平分为不同的层次。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个体之间会呈现较大的差距。如果在教师的心中总是以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势必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教师对一部分所谓的差生总是不满意,失掉信心,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下,很难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作文的兴趣、信心。作文教学尤其要注意分层达标,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如,水平高的学生可以让他达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句生动形象,不写错别字,书写工整美观的目标;对水平稍低的学生可以让他基本做到文章有中心,内容比较具体,句子通顺,减少错别字,书写工整;而对一些特别差的学生,可以从把一段话写通顺开始训练,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作文教学分层达标体现的是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师生以更轻松的心态对待作文教学:教师会变得宽容了,教学的针对性强了,而不是以前的“一刀切”;学生作文会变得更有自信,因为每次作文的目标都是以他(她)现有的基础作为起点而确定的,只要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

分类,在这里指作文训练常常涉及到的中心、内容、语句、书写等。每一次作文训练虽说都是整体训练,但由于小学生理解接受水平有限,如果一次性提出太多的要求,就会顾此失彼完不成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学情在某一个阶段强化某一方面的训练,如某班学生作文在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句不通顺”,教师就可以在一个时期内重点对这方面进行指导训练,当该问题基本达标后再解决诸如“内容不具体”等问题。由于训练目标明确集中,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很多,同时,作文训练的效果检测起来较简单,对提升师生的信心很有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