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安全研究

2024-07-30 来源:钮旅网
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安全研究

一、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现状

(一)融资类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

1、民币海外代付产品

人民币海外代付是境内银行利用境外机构及代理行的人民币资金,在客户全额人民币质押的条件下,为客户提供的短期融资服务。由于该业务风险较低,人民币海外代付成为近年来贸易融资创新产品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品。

2、人民币存款质押外汇融资产品

对于那些使用即期购汇方式支付对外货款的进口企业,其套利模式一般是先在国外银行存入一定额度的人民币定期存款,这样企业就可以得到国外银行同期限的外币融资对外付款,在得到外币融资的同时,再签订相关的远期购汇合同,这样以来就可以实现对购汇价格的锁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减少企业的汇兑损失,在到期日即就使用解押的人民币存款,购买外汇进而及时偿还银行的外币融资本息,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人民币及本外币利率倒挂,从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风险套利。

3、境内外银行和关联企业联动的组合产品

通过在境外企业做NDF购汇业务,锁定汇率,境内外企业可获得较高的综合收益。

(二)结算类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

1、跨境购汇业务

是指境内银行通过其内部系统将企业购汇所需的人民币资金汇至境外合作银行,由境外银行完成购汇,并完成对外支付的一种创新业务。

2、跨境结汇业务

是指境内企业货物贸易收汇汇出境外结汇为人民币后调回。在境内企业货物贸易收汇款汇入境内银行后,境内银行并不直接将该款项解付给企业,而是将该款项暂挂银行临时账户,通过境内银行内部科目将该外汇款项汇往该银行境外分行结汇为人民币后,再调回入企业账户。

(三)离岸市场类人民币金融产品

离岸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主要是银行或者企业利用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人民币资金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从境外获得人民币资金需求。当前主要有海外直贷、人民币外债等产品。

从目前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来看,主要以贸易融资、跨境购售汇、NDF为基础的产品,并将这些产品进行组合,利用境内外汇差、利差进行合理套利的产品创新。以人民币期权、掉期等形式结合的金融产品创新较慢,总体看围绕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步伐正在加快。

二、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面临的挑战及金融安全

(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影响逐渐扩大

1、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

人民币计价结算使得我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尤其是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影响人民币供给的各种经济变量不仅限于国内,还将受到国外

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需求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的流通数量、货币的自由兑换情况、汇率的变动以及资本的流动等因素加大了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

2、制约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由于贸易中直接支付人民币现金,大量的人民币现钞滞留境外,使货币政策执行环境趋于复杂,货币投放压力加大。若人民币汇率或利率预期发生较大变动时,微观主体统一采取的某种行动,形成“羊群效应”,抵消货币政策的作用力。同时部分货币游离于银信用体系之外,货币乘数效应明显降低,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被弱化。

3、出现“特里芬难题”

要扩大人民币在他国的结算规模,发挥部门国际货币的职能,就需要他国持有较多人民币。人民币的大规模输出必须通过收支赤字来实现,由此带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进而可能引起货币的贬值。另外,履行国际货币职能的货币又必须要求币值稳定,不能出现持续逆差,一旦我国出现持续的赤字,将使持有人民币流动资产的国家不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即“特里芬难题”。

(二)对金融稳定工作带来挑战

1、金融监管面临的风险加大

不断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后,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我国可能会受到国际投资资本的冲击,使国内货币市场、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短期内上涨或缩水;他国经济动荡引发区域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业形成冲击,金融稳定监管模式面临新的考验。

2、离岸金融业务发展速度过快引发风险

人民币作为对外贸易支付结算货币后,境外循环的人民币规模将迅速扩大,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如果不进行有序引导和控制,可能出现金融风险。

3、人民币境外流通可能会限制人民币汇率政策发货作用

人民币境外流通中,会自发产生与其他货币兑换的需求,并产生相应的汇价。而由于各自需求供给环境不同,与国内汇价会存在差异。同一货币,两种汇率,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内人民币形成一定的干扰和压力。

(三)外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1、出现规避我国外汇管制的新途径

人民币资产进入港澳地区后,就可以兑换成国际货币实现进一步转移,这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了内地的各种外汇管制,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一定程度上与港元实现了事实可兑换,借助一定的方式就可以打通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使得国际资本能够借助香港进入我国内地的资本市场,或我国内地的资本进入香港甚至国际资本市场,从而架空我国现行的资本账户外汇管理规则。

2、可能引起部分周边国家(地区)的货币流入

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往往需要先扫清双边本币结算的障碍。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对部分周边国家(地区)将保持顺差局面。本币结算开展后可能会形成某些周边国家(地区)货币,特别是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在边贸结算中占有较大比重,甚至可能出现周边国家(地区)货币流入中国。

3、人民币跨境流动数据统计不准确将影响监管的有效性

在边贸中人民币现钞的结算形式给跨境资金流量和存量的统计、监测带来很大的困难。外汇管理部门缺乏与海关等相关监管部门的联网信息共享,难以掌握个人结算资金的具体流向。

4、银行对人民币跨境资金交易的真实性审核面临困难

首先,边贸结算银行在审核个人资金真实性时无法要求个人客户出具进出口报关单,实际上无法认定资金贸易的真实性。其次,部门边贸人民币结算资金缺乏真实的贸易背景而成为走私、洗钱、毒/赌资,甚至是涉恐资金等非法资金的流通渠道。

三、推进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维护金融安全的建议

(一)明确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方向

研究适应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资金结算和融资产品,并及时跟进人民银行的相关政策,根据客户的区域性质和个性化需求,对跨境人民币结算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业务流程、业务特点、风险关键点等等,创新和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使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具有持续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稳定机制

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加大汇率弹性,增强市场因素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使汇率能够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人民币汇率稳定机制,防止和缓冲异常因素的冲击,保持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

(三)加强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水平

1、加强本外币跨境流动和境外流通的统计监测

一方面,通过改进统计项目、指标、监测方法以及密切跨境、地区的统计合作等方式,掌握本外币跨境流通状况和规律;另一方面,本外币市场的管理部门应通力合作,推出更多的本外币联结产品,促进本外币市场的协调发展,实施有效监测管理。

2、建立和完善人民币跨境流通机制

在总结香港人民币清算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将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延伸至境外特定国家和地区,提供支付清算服务,建立双向流通机制,积极拓展双边或多边国家银行间的人民币流动渠道,有效监控人民币跨境流动、清算等环节。

3、切实履行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义务

预防利用各类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进行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一方面,业务办理过程中要按照人民银行及外汇局的相关规定做好各项申报和登记工作;另一方面,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相关培训,明确业务流程和岗位工作,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各项相关知识,切实防范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操作风险。

(四)为人民币境外流通开辟使用途径和领域

在总结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经验的基础上,适度允许和鼓励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积极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在人民币流通比较广泛的国家和地区开设分支机构,积极稳妥地办理人民币业务,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一个存放、流通的渠道;试点设立边贸本币交易市场,尤其考虑发挥货币经纪公司的居间作用,为本币和毗邻国家货币的调剂提供服务,为境外人民币的使用提供新的渠道。

(五)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

重点加强与亚洲各国货币当局和外汇管理部门的合作,并因时因地制定具体的措施;积极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基本纳入银行体系,使其公开化、合法化,便于货币当局掌握境外人民币的流通状况,减少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