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在古诗翻译中的体现
作者:付晓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6年第02期
摘 要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当今的翻译活动仍然适用。古诗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两首古诗的不同译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体会“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如何在古诗中体现出来的。 关键词 信;达;雅;古诗;翻译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译事三难”,即: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大意为:能够对原文实现基本还原(信),能够流畅的向读者表达原作者的意思(达),拥有文笔优美,富有文采(雅)。严复先生在自己的翻译工作中总结出了“信达雅”这个完整的原则体系。这个体系对中国的翻译史有着巨大的贡献。
古诗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表达形式,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十大的发展,中国在不断强大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需要流传出去。因此,出现了对古诗的翻译需求。然而,古诗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表达方式都是中国特有的,如何在翻译“信达雅”的要求下,准确,通顺,生动传神地表达出古诗的内容及内涵,是我们需要学习解决的问题。本文会通过对两首古诗的不同译本进行分析阐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李白送友人离开的情景,表达了友人之间不舍离别的深厚友情。本诗寄情于景,情感表达深沉,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文学特点。该诗的英文译本有许渊冲的翻译,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的合译。两个译本都把握了原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但在某些处理上却不尽相同。
李白的原诗内容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许渊冲的译本为:My friend has left 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 For River Town 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 His lessening sail is 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 Where I see but the endless River rolling by.
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的合译本为:My old friend leaves yellow Crane Pavilion/ He is going to the east/ Sailing to Yangzhou in March/ While blossoms curl like smoke on the river/ how far away the lone sail/ Fading into the clear blue sky/ Only the Yangtze river remains/ It is flowing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按照“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是第一位的,讲究翻译要准确,尊重原文。然而,翻译是否忠实于原文,需要我们再进行深入的比较与分析。
例如原诗第四句中的“长江”,这不单单是指的是黄鹤楼所在的长江,作者特意强调了“长”,更显出了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王守义和约翰诺弗尔的与许渊冲的相比较,就能看出哪个更加准确。
再看原诗第三句中的“孤帆”,我个人更倾向于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翻译的“lone sail”。Lone这个词经常形容一个人孤单的情绪状态,在此,用一个带有人类情绪的词汇修饰名词,更能凸显作者面对友人乘着小船离开远去,孤独、失落、不舍与祝福之情油然而生。 对于原诗中的“三月”,两个译本也做出了不同的处理。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直接将“三月”译成了March,李白在诗中所提到的“三月”,指的应该是农历三月;而公历三月的气温还很低,即使江南也不会出现繁花似锦的景象,与原诗上下文提到的景象不符。因此,参照文献看来,有译者认为把“三月”简单地对应为March是不准确的[3]。
因此,翻译标准里的“信”不仅仅指的是字面上要忠实于原文,由于古诗语言既简洁又丰富,既叙事又寄情,既概括又延伸。所以要做到“信”,就不能单单只看古诗字面本身的含义,要跳出诗歌本身,从诗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多方考虑,反复研究,找到最合适的表达。 接下来,再从“达”的角度看古诗翻译。许渊冲[2]先生认为译事难,译诗难,译古诗更难。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化的浓缩,古诗中的字和字虽没有明显的关联,但在语意上是连贯的。古诗语意的体现主要靠译者充分的理解和准确的表达来体现。在把古诗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原诗,保持译文连贯流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诗由两个完整的句子组成,句子内部的分句之间又有着逻辑上的关系,语义上存在连贯性。具体分析两个译本来看,许渊冲的译本在句式上保留了原诗的风格,给人以整体感,读起来通顺流畅;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的译本句式变化多样,运用了大量的短语和分句形式,令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从遣词造句方面看,两个译本的“孤帆远影碧空尽”,许渊冲[1]的译本用lost来体现友人乘船离开的情景,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用fade来表达消失远去的意思,更具有小船渐渐远去的画面感,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仿佛我们在读这首诗的同时,也在陪伴作者送别友人,更能感同身受。
再看两个译本对扬州花红柳绿优美迷人景色的表达。“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是用来形容江南扬州地区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的优美景色。两个译本也有着不同的表达。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的译本形容花开得又多又美,以至于在用词上选择了用smoke来表达,描绘出了繁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似锦的壮观景象。前者的译本在句式上更讲究,词语对仗,节奏清晰明快,和原诗保持了相同的语言风格。
古诗译本语言风格的不同在《送友人》的两个译本中的体现尤其明显。《送友人》同样是李白的作品,同样也是一首送别诗。原诗和译文如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1:Taking leave of a Friend Here at the city wall/ Green mountains to the north/ white water winding east/ we part One tumbleweed/ ten thousand miles to go/ High clouds/ wandering thoughts/ sunset/ old friendship You wave, moving off/ your horse/ whinnies/ twice
译文2:Seeing off a Friend Across the northern wall of the town a green hill lies,/ Around the east of the town a ripple of water flows. At this very place of farewell we have to bid,/ And a solitary fleabane flutters to a remote land. The floating clouds roams as the mind of a wanderer’s/ And the late setting sun seems to hoard a friend’s sentiments. Waving our hands, hereafter we have to leave,/ Even the horse we ride are neighing well--neigh with grief.
同样是一首送别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全诗未见送别二字,却处处都是深厚情谊和离别的不舍之情。这两个译本看来,译文一简洁明了,使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用词简单清楚,在句式结构上与原诗相似,保留了形式上的相似。但是由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这样的简单直译无法传递出原诗更深层次的含义和特殊的文化内涵。原诗中的“浮云”“落日”“孤篷”都是特殊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含义。代表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苦无依,居无定所,漂泊无依的生活。同时,译文二的翻译在形式上与原诗保持了一致,对仗工整。恰当地使用了连词等,保持了语意上的连贯。
因此,我们在保证了“信”的基础上,还要对原诗进行更深刻的分析,了解诗歌更深层次的内容,了解其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用意,才能选词准确,行文流畅。药尽量避免文字表面的转换,要从整体上把握全诗,分析好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在翻译时还要做好语句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善于使用多种句式和连词,才能更好地把握“达”这一翻译标准。 最后,我们再来从“雅”这个角度看古诗翻译。“雅”的意思就是认为古诗的译文要优美,具有文采,读起来具有文学性。每位译者对“雅”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古诗读起来具有文学性,朗朗上口,主要是因为古诗讲究节奏和押韵。比如上文提到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七言绝句,每句的押韵都是“ou”;而《送友人》是五言绝句,押韵在“ing”和“eng”。由于诗本身就有其一定的意义,并且因为形式长生节奏感和音乐感。因此,古诗翻译的“雅”应该贴近原诗的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语言通顺流畅,形式优美,具有文学性。但是,我们在对古诗进行翻译的同时,不能仅仅只对应这三个标准,不能只看到字面上的意思,还要从诗作者的文化背景,写作目的,情感表达方面具体分析;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做到用词准确,句式连贯,让读者读起来通顺流畅;最后,保留诗的感觉,追求译文和原文的形似,增加可读性和文学性。 参考文献
[1] 许渊冲.唐宋诗一百五十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C].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3] 许钧.翻译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