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题。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C. 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 2.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D D. 个体心理发展
3.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 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4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B
B. 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5 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D D. 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6.普莱尔(W.Preyer)是()的奠基人。B B. 科学儿童心理学
7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年。B B. 1882
8 11.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C C. 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9 13.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 A. 横断研究
10.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B B. 纵向研究
11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A A. 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 12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B.高尔顿
13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C.华生 14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A A.皮亚杰 15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C C. 动作
16 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A A.图式 17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C C.4 18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A A. 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19 .客体永久性是指()D
D. 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20 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B
B. 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21 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个阶段。D D. 8 22 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B B. 心理社会危机
23 .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 A.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24 3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25 .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B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26 .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A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27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12~18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D D.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28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18~25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29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25~50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D D.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30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50岁以后)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C.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31.“最近发展区”是指()。C
C. 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2 .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A A. 0岁~1岁 33.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时()。B B.感觉
34.婴儿感知觉的发展()B B. 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35 .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这是()。C C.习惯化
36 .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映又会增强。这是()。B B.去习惯化
37 视崖是一种研究婴儿()的装置。D D.深度知觉 38 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B B.6个月 39 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A A.直觉行动思维 40.直觉行动思维表现为()。B
B. 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 41基本上能掌握母语全部发音的年龄时()。D D.3岁左右 42 94.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等阶段A
A. 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43婴儿出生一两天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B B. 自发性微笑
44 5周至4个月的婴儿对数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C C.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45 4 个月以内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D D.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46 婴儿恐惧可分为()。D
D.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 47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属于()。D D. 预测性恐惧 48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C C. 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49()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B B. 依恋
50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等类型。A A.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51()是指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A A. 自我意识 52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C C. 3岁~6岁
53()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C C. 幼儿期 54幼儿词汇中各类词的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排列为()。A A.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55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C C. 具体形象思维 56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表现为()。C
C.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 57 .延迟满足是指()。B
B. 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58 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 )。 A. 口头语言
59 根据动机和目的的关系解释这类现象:为什么有的幼儿争着擦桌子,翻来覆去擦不完?( D )。
D. 他的行为动机和目的不是一致的
60 运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 D )。 D. 应该用简明地语气和肯定的语气
61 3岁孩子做了错事,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却茫然,这主要是因为( B )。 B. 他在行动前缺乏明确目的
62教师使用“反语”,儿童常常不能理解,说明幼儿理解的特点是( C )。 C. 只能从表面上理解事物
63 进入正在反映的电影厅,几分钟后才能看清物体,这是( A )现象。 A. 视觉适应
64 “视觉悬崖”实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 A )。 A. 距离知觉 65 消极词汇是指( )。C C 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
66 5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够借助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算术了,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摆脱小木棍进行口算,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D )。 D 从具体到抽象
67 相对于成人心理的变化,学前儿童心理变化是( A )。 A 不突出的
68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说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哪个更大( A )。 A 遗传因素
69 在儿童与成人交往中,对其心理影响最大的是( B )。 B 亲子交往
70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包括( A )。
A. 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71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B )。 B. 是有规律可循的
72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的缺陷是( A )。
A. 幼儿在实验室环境中会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使得实验结果有局限性 73 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有较大影响的是(C )。 C. 父母亲对其的教养方式
74 情绪紧张和长期不愉快的儿童,其健康水平也会下降,甚至生理发育延滞,这说明( D )。 D.儿童心理发展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75 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A ) A 直观行动性
76 下面几种记忆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 A )。
A 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77 婴儿能够分辨亲人和陌生人,这符合( A )特性。 A 知觉的恒常性
78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 B )。 B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79 儿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期是( B )。 B. 学前期
80 使心理发展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 C )。 C环境和教育
81 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B )。 B微观的社会环境
82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 D )。 D观察法
83 个性积极的源泉是( A )。 A 需要
84 孩子发展各种动作和意志行动的有力的内部力量是( B )。 B 幼儿对意志活动的理解
85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主要表现在( D )。 D 说出词和理解词 86 儿童心理发展变化是( A )。 A. 渐变式
87 皮亚杰认为4-7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处于( D )。 D 直觉思维阶段
88 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表现为( A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
89 幼儿学会了5+2=7后,不经过进一步学习,不知道2+5=7,说明幼儿( D )。 D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90 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是( A )。
A 定向性注意
91 从学前儿童心理“量变”到“质变”的表现来看,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是( D )。 D辨证统一的
92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背诵唐诗,这是( C )。 C. 机械识记 93 儿童的个性主要是在( A )产生的。 A.交往过程中
94 从形式上看,内部言语的特点是( C )。
C. 不发出声音的 95.儿童最先出现的注意是( A ) A.定向性注意
9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 ) A.0—1岁
9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C ) C.发展的不均衡性
98、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C ) C. 悲 99、平时我们所说的“注视”、“倾听”、“凝神”,主要是说的( C )过程。 C. 注意
100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C ) C. 稳定性的增长 二、 多项选择题。
1. 学前儿童的心理研究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分为哪几个类型(AD) A.纵向研究 D.横断研究
2. 3~4岁是学前时期也是幼儿园小班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ABCD ) A.生活范围扩大 B.认识依靠行动 C.情绪作用大 D.爱模仿
3.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重要表现在( )BC
A.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B.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
C.感知过程的主动性增强 D.感知过程概括化系统化 4. 幼儿的观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那几个方面( )ABCD A.目的性 B.持续性 C.概括性 D.观察方法的完善
5. 从心理物理学角度看,颜色视觉与颜色的哪几种特性有关( )ABC A.明度 B.色调 C.饱和度 D.对比度 6. 据苏联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以下属于幼儿期形成的直觉方法有()BCD A.成人指导 B.直觉认同 C.归入标准 D.塑造模型
7. 幼儿创造想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能够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具体表现在()AC
A.独立性 B.创造性 C.新颖性 D.夸张性
8.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AB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运算阶段 D.后运算阶段 9. 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因素有( )ABCD
A.强烈的声音 B.鲜明的颜色 C.生动的形象 D.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事物发生显著变化
10.逻辑思维的进行主要是运用( )BD
A.概念 B.判断 C.联想 D.推理
11.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BC
A.主动视觉 B.视觉敏度 C.颜色视觉 D.辨色力
12.当一个真实的物体靠近一个2周岁的婴儿时,婴儿会做出的反应有()ABD A.睁大眼睛 B.头向后退 C.吓得大哭 D.用手去挡
13.学前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语句逐渐分化,分化过程表现在( )BCD B.表达内容的分化 C.词性的分化 D.结构层次的分化 14.学前儿童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哪两个阶段( )AC A.3岁前 B.4岁前 C.3~6岁 D.4~7岁 15.内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 )AB
A.发音隐蔽 B.语句简略不完整
16.学前期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准备阶段,这种准备应该包括( )ACD A.掌握口语词汇 B.掌握字词的写法 C.掌握语音 D.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
17.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ABC
A.社会化 B.丰富和深刻化 C.自我调节化 D.复杂化 18.以下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叙述正确的有( )AD
A.情绪是比较简单的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东西 D.情绪比情感有较明显的外部表现
19.华生根据对医院的500多名初生婴儿的观察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BCD A.喜 B.怕 C.怒 D.爱
20.有的研究认为,幼小儿童产生愤怒的动因有( )ABD A.生理习惯的问题 B.与权威的矛盾问题 C.与环境的问题 D.与人的关系的问题 21.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有( )ABCD A.哭 B.笑 C.恐惧 D.依恋
22.有的研究认为,依恋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BCD
B. 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 C.婴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 D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怕 23.学前儿童高级情感有( )ABD
A.道德感 B.美感 C.成就感 D.理智感 24.儿童有意运动的特点是( )BC
A.它是天生就会的,是无条件的反射运动
B.人在完成某一有意运动时,在头脑中预先产生了运动的目的 C.有意运动时后天学会的
D.是被动运动的,它是人没有意识到的 25.幼儿自制发展的表现形式有( )AD
A.抗拒诱惑 B.依赖体罚 C.转移注意 D.延迟满足 26.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有( )ABC A.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B.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C.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D.对评价活动的态度积极 27.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有( )ABD
A.神经过程的强度 B.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C.神经过程的敏感性 D.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28.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趋势是( )BD
B.从不齐全到齐全 D.从凌乱到体系 29.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有( )ABCD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30.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叙述的正确的有( )BCD
B.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 C.遗传物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里的影响 D.对影响儿童心里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31 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有哪些( )A D
A 游戏语言 B 书面语言 C 内部语言 D 问题语言 32 学前儿童使用简单句有以下哪几种类型( )ABCD
A 主谓结构句 B 谓宾结构句 C 主谓宾结构句 D 主谓双宾结构句 33 幼儿掌握数概念包括哪些成分( )ABD
A 掌握数的顺序 B 数的实际意义 C 数的运算法则 D 数的组成 34 下面哪些是测量新生儿及幼小婴儿注意的指标( )ABCDE
A 觉醒状态 B 习惯化 C 心率变化 D 瞳孔扩大 E 吸吮抑制 35 幼儿的无意想象有哪些特点( )BCDE
A 想象的内容很逼真 B 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D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E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36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不均衡性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ABC A 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B 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C 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D 不同类型发展的不均衡
37 安斯沃思将儿童依恋行为发展的模式分为哪几种( )ACD
A 安全型依恋 B 混合型依恋 C 回避型依恋 D 反抗型依恋 38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 )ACD
A 直观的概括 B 间接的概括 C 动作的概括 D 语词的概括 39 儿童最初的想象表现为以下哪些特点( )ABC
A 简单的相似联想 B 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C 没有情节的组合 D 想象出现了有意性 E想象出现了逻辑性 40 皮亚杰认为“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有哪些( )ACD
A 逐渐形成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B 逐渐形成有组织的行动 C 逐渐形成有目的的行动 D 逐渐形成各种感官的协调活动 三、简答题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那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
答案:1观察法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 3测验法 4间接观察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 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原始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二) 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初生后的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三) 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第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一个源源不尽的信息流,不断地出现在儿童周围,但是儿童对其中的信息接
受的情况大有不同。注意使儿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第二、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备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点?
答案:1.反复背诵或自我陈述。年龄较大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的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此案料加以整理,包括归类,联想等等。3.间接地意义识记。年龄越大的幼儿,还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的组成规律,以帮助记忆。 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答案:1内化作用。内化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特点。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都是要依靠各种形式的外部动作。在幼儿期,逐渐出现由外部实际的动作向内部心理动作的过渡。在内化过程中,表征起着重要作用。2过渡作用。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儿童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活动才可能产生思维。表象的二重性特点(既有直观性、也有概括性)也决定了它的过渡性作用。
7.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迁移,表现为哪些特点?
答案: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2简单的相似联想。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部的相似性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3没有情节的组合。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一、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二、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再造性。
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9.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一、思维方式的变化:1. 直观行动思维;2. 具体形象思维;3. 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语言伴随动作进行
3.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三、思维活动的变化;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10.意志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答案:一、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认识过程中的有意性发生和加强。二、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对心理活动的支配调节能力提高。三、意志的发生发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
11.分析个性开始形成(发生)的几个主要标志。
答案: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二、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三、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四、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五、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2.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的能力?
答案: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三、主导能力
和非主导能力。
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一、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不同方面的发展部均衡。(学前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的发展)。三、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的速度也往往有所差异)。 14.什么是依恋以及依恋的特点?
答案: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绪。有的研究者认为,依恋的突出表现有三个特点:一、 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二、 婴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三、 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怕。当婴儿害怕时,更容易出现依恋行为,他寻找依恋对象,以取得安全感。 15.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答案: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2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4意识到身体的内部状态。5名字与身体联系。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比对自己身体和动作的意识更为困难) 16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方面?、
答:第一,个体心理的发生;第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17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上?
答:学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和注意对象的变化上。
18 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是什么? 答:3-6岁儿童的记忆发展的特点是:(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以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在最初时期进展最快,以后逐渐缓慢。
19 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有哪些?他们的含义是什么?
答: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最初使直观行动思维,然后是具体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直观行动思维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
20 简答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答: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在某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称为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21 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什么?
答:儿童新的最近发展区式指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能独立表现出的水平一般都低于它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教师如果利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
22什么是实验室实验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宜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缺点: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的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23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是如何表现的。 答:学前儿童的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24 儿童在学前期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 答:学前期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1)第二信号系统紧紧依靠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仍占主要地位。(2)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起调节作用,而且这咱调节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在,词对随意(有意)运动和随意(有意)行为的调节作用日益加强,用语言指示完成动作,形成暂时联系的困难日渐减少。
25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答: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度阶段 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6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龄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这些阶段是: 1 口腔期(0~1岁):主要活动是口腔期的活动 2 肛门期(1~3岁):主要人排泄获得快感 3 性器期(3~7):这时期儿童出于好奇心发生对自己性器官的兴趣,性器官成了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
27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包括哪些阶段 答: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有:(1)前言语阶段。它又分为三个小阶段: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和学话萌芽阶段。(2)言语发生阶段(1-3岁)。它包括两个小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和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28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答: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29 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第二,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 30教育是否属于社会因素?它的特殊性是什么?
教育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有目的,方向性最强,最有组织地引导儿童心理发展地社会环境,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地部分。 四、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答案: 任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时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2.试述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记忆有助于其他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发展。
(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式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合起来,使儿童能够把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3)记忆与语言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3. 试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案:1 从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幼儿对图画和对故事的理解可以看出这种发展趋势)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幼儿初期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实际行动来理解)
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幼儿初期往往只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或是极端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或相对关系)
4.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导致学前儿童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消极行为。)
2 情绪对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作用。(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在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中,也是有明显的表现。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3 情绪对意识产生作用。(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时情绪的功能。)
4 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儿童情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大约5岁以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幼儿的情绪已经比较高度的社会化,它们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以幼儿总是守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以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也渐渐的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应。)
5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它在学前儿童与人交往的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5.试述如何看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答案:一、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1自觉地行动目的开始形成。2.动机和目的关系出现间接化。3.各种动机之间主从关系的逐渐形成。4.优势动机的性质逐渐变化。
二、行动过程中坚持性的发展。1.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三、自制的发展。1.抗拒诱惑。2.延迟满足。
6.试述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答案:1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能力(包括智力)和知识不可分割的彼此联系着,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掌握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是通过掌握知识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能力是获得知识技能的可能性。能力的形成反过来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2能力和性格的关系。能力和性格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力也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如爱好倾向,自信心等等。大多数情况下,儿童能力和性格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7.试述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
答案:1从简单到复杂。最初的心理活动知识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1)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是感觉过程,以后出现比感觉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表象。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展起来。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凌乱到体系。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而且非常容易变化。
8.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答案: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 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心理发展。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规律性。)
二、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事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就是儿童所处的环境。环境氛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互相制约。(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作为自然物质前提的遗传和成熟因素和作为心理反映源泉的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着。)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
4.相互作用论:第一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第二,遗传素质极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9.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互相作用?
答案:1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不论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如何变化,矛盾的双方都是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环境和教育的反映。)
2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管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儿童心理本身不但不是消极接受外界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反过来对他们发生影响)
(1)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儿童心理在一定范围对其生理活动及成
熟发生影响)。
(2)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儿童心理活动部自觉不自觉的影响周围事物。儿童心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重要表现在对周围成人心理的影响。而成人有时影响儿童心理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3主客观因素因素互相作用的循环。(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4活动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在儿童活动中发生的。只有通过活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要求才能成为儿童心理的反映对象,才能转化为儿童的主观心理成分。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需要才可能产生,新需要和旧水平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形成。同时,也只有通过活动,儿童才有可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10.试述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
答案:1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八个阶段。2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新的主要冲突。冲突时阶段的标志。3每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变的,所表明的冲突时先天预定的,是生物成熟的表现。4每个阶段的冲突如果处理的好,儿童能够恰当的对付下一个发展阶段将会遇到的危机和问题;反之,则将产生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出现病态。5每个人达到每个阶段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原则上按预定步骤发展,但从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转变的速度和道路可以不同。
11 试述幼儿教师应如何感知觉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答案: 感知规律主要有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知觉中的背景和对象的关系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这些规律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活动效果。(1)根据适应现象合理安排好幼儿园的生活制度;(2)合理利用对比现象;(3)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如背景与对象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等等。
12 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答案: (1 ) ①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④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
(2)具体说明
13.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1)①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②自我评价常常有主观情绪性。
③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A 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和方向发展
B 从按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C 较多只根据某个方面或局部进发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2)具体说明
14 运用实验室试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应考虑以下问题:(1)幼儿实验室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日常生活环境,同时要避免无关刺激引起被试幼儿的分心。(2)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3)实验前要有“预热”,使被试幼儿熟悉环境和主试。(4)对幼儿的指导语要简明和肯定。(5)实验过程应考虑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6)实验记录应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要准确记录幼儿的原话,对幼儿的非语言表达方式也应记录。
15 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1.遗传因素的作用:(1)遗传为人类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基础;(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生物因素的作用:(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2)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16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7 试论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必要性
答案: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正确理解年龄特征得概念。首先,谈到儿童心
理发展要提到年龄特征。年龄事儿童心理发展得一个必要条件,对心理发展有规律性得制约作用。其次,儿童心理年龄特在一定得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发出现的。最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中概括出来的。所以在年龄特征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一般与个别,典型与多样,本质和非本质的辨正关系。
18 分析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在生活中的表现。
答案: 无意想象是最简答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它的特点及其表现如下:(1)想象无预定的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比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19 试述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情况。
答案: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情况是:(1)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2)学前儿童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是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然后找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相似处。(3)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是:4岁以下儿童不分类,5-6岁处于不会分类向开始发展初步分类能力的过程;5岁半-6岁半,儿童发生了从依靠外部特点向依靠内部隐藏特点进行分类的显著变化;6岁后,儿童开始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境性的束缚,能够依物体的功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分类。(4)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
20结合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谈谈如何促进儿童词汇的发展? 答案: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儿童最初掌握词时,往往对词的意义理解不确切,其有两个特点:(1)笼统。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是笼统的,常常是一个词代表多种事物。(2)非常具体。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把词的含义理解的过宽或过窄。3-5岁儿童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是由于前两个原因所导致的。但是幼儿对具体名词的理解基本上难以达到确切的概念水平。针对儿童这种特点,应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教孩子掌握词汇,这是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案例题
1 试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下面做法的危害。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幼儿安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要么学英语,要么学钢琴,要么学美术等等。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得,周六周日也不例外,生怕孩子贪玩。从不轻易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共同玩耍,而自己也不愿与孩子一起游戏。即使孩子想尝试做一些简单家务也由家长完全包办。 答案要点:家长的这些做法是不对的。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学习当然也是一种必要的活动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游戏和劳动的作用。 在游戏中,儿童才能形成内部矛盾,并在活动中解决这一矛盾,才能更好的认识自然和社会。家长的做法会使儿童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使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片面和扭曲,这是很危险的。
2 “一个孩子问:妈妈,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分析其原因。
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用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2)动作的概括。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3)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因此可以说,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3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答:教师能根据幼儿时期的感知基本规律,采用多种感知方式和渠道来进行教学,能强烈地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幼儿的感知特点:(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4 有位老师记录了她的一次经验。班上小朋友抓了蜗牛,老师强制他们扔掉,谁也不肯。于是老师采用了纸折了一个“房子”,让他们把蜗牛都放进去,并答应他们吃完饭可以把蜗牛带回家。结果,孩子们吃饭特别快。请分析这个老师所采用的方法。
答:这位老师是利用了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只是伴随现象或副作用。但是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的则导致消极行为。这个案例中,老师一开始的强制措施,使孩子产生了不良情绪反应,幼儿也就不会出现老师的期望的行为。而后来采用的措施,符合了幼儿的需要,就使他们产生了良好的情绪进而表现出积极的行动。 5下面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他的家人引以为豪,就带着他到处炫耀,不加调教。到了20岁,王安石再见他时,发现他跟其他普通人一样,竟一事无成。
答:这个事例说明,遗传和社会环境,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作用。良好的遗传素质仅是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只是决定了心理发展的可能
性。而要将遗传提供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则依赖于环境和教育,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其中家庭教育更是不容忽视。 6.试分析下面儿童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之所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
有一名男孩,5岁半进入小学二年级,成绩优异,6岁半在围棋大赛中名列前矛。他2岁时玩积木可以连续玩上几个小时;2岁后,看图书都能坚持半天不分心;入学以后,上课注意听讲,不做小动作。
答案要点:这名男孩能取得优异成绩与他的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注意对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选择维持和调节功能,儿童注意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知觉等,影响着儿童心理的成熟。这名男孩在两岁时,注意就已具有很好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其注意发展的水平较高,超过了一般儿童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为他从事各种学习和活动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促进了他的心理成熟,所以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7.下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例。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错。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要点:这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在幼儿方位知觉上,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这正是小班幼儿的知觉水平。5岁使,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开始能正确的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8 结合下面这个现象,分析幼儿的记忆特点。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诵一首歌谣,有时孩子仍不能完全记住。但他们在电视力看到关于儿童食品的广告,只需一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心。
答案要点: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发展的特点。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幼儿对广告词是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体形象生动,广告主体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的记忆效果好。相反,教师要求背诵的是有意记忆,其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理解程度和是否有较强的积极性,因此效果往往不太好。
9某小学智力超常班招生新生,有一名六岁儿童前来应招,在测查中该生能够比较流利的朗读当日《人民日报》头版新闻,其他智力活动正常,最后该儿童未被录取。如果换了你做招生的负责人,你会怎么做?请谈一谈你的观点。 答案要点:不会同意录取该生。智力超常的儿童并非只是流畅的朗读一篇文章。学前期是处于阅读活动的准备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识字的基础上,比较流畅的进行阅读,对孩子的言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只追求“识字神童”,不仅不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反而有可能使儿童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给其带来不利的影响。 10如果在幼儿园,一个小孩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自己在一个角落自己玩。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孩子?
答案要点:这个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和某个小朋友闹矛盾,生气了;有的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被老师关注;还有的可能是性格比较孤僻,不爱和小伙伴交往等。因此老师对待同一种行为表现(孤僻),要分析其真正的原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在孩子的个性的整天中,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如果我们不具体分析其原因,而采取同样的策略,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