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
作者:侯立波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06期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 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途径。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为此,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政治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之间情感
在传统《教学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的教学大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其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师生情感的增进。为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放下教师的身份,与学生成为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此外,初中生年龄尚小,没有形成完善的道德法治观念,不能明辨是非,对于为什么要遵纪守法没有全面认知。当今社会有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铺张浪费、攀比妒忌等,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很容易走入歧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仔细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制定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状况来看,很多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讲解冗长繁琐,毫无生机,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想打破传统沉闷的教学氛围,需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实际上,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重要策略之一,需要教师认真揣摩、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引入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新生活 新气象》一课时,让教材中的问题更加具体化,向学生提出:1.大家感觉现在的校园与以前的小学校园有哪些不同?2.来到新学校,进入新班级,面对新同学和老师,你有哪些感受?3.面对初中生活,你有哪些计划和打算?通过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学习法律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法律常识的现实案例,增强学生对法律常识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故事情境等,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积极倡导学以致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多方面内容,但无论哪一方面的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联系社会实际,扎根于学生实际生活,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来引导他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寻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新闻热点,自己观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切忌局限于一成不变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设计新型的教学方法,真正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变得活泼与热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人们说我长大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己的成长历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谈一谈长大的我”的小型交流会。活动中,学生的兴趣高涨,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点评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并准确判断是非对错,反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教师要使每一位学生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再如,在教学《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或家人遇到的欺骗消费者事件,讲一讲自己或家人是如何维权的。一位学生说自己的妈妈在超市买酸奶时,由于没有看清楚瓶子上的日期而买到了过期酸奶。他妈妈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去找这个麻烦,所以没有去超市进行维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实例加强维权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教会学生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勇敢站出来维权。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也提高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编排课本剧、演讲、座谈会、自编自演等多种教学活动,丰富政治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通过设置悬念疑惑,引导学生自主小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应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的教学原则,设置悬疑问题,拓展学生思维,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恰当的课堂小结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下节课的期望值,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正增长。例如,在教学《风雨中我在成长》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设悬置疑,并对课堂进行总结:“人们的成功并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都经历了无尽的挫折。只有意志力坚定的人才能战胜这些挫折,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就教育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压力,不能自暴自弃,而是要自强自立,成为一名意志力坚定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自立自强的人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通过设悬置疑的总结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急迫地想要学习下节课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五、开发传统文化素材,深化德育教育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应优选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中华传统美德类素材,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这些都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传统文化素材,将其渗透到每一节课,加强传统美德和法治教育的有机整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渗透传统美德时,应始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材,更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养成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反之,学生将降低对教材内容的重视程度,无法参透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老师要紧紧抓住当前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机遇,勇于迎接挑战,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有效改变传统初中教学的困境,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作用和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晓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