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试验方法 检测石子各项指标,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操作,确定石子的规格和类别,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空隙率、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等。
执行标准:GB50204-2002(2011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2.5条
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应均匀在料堆顶部,中部和底部的五个部位,铲除表面,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组成一组样品。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规格产地相同。取样数量不少于80kg。
六.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温度控制在(105±5)℃;
1—1
石子试验 2.台秤:称量10kg,感量1g; 3. 摇筛机
4. 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 5. 受压试模 (测定压碎值);
标准试验方法 6.WE-300B压力试验机:量程300 kN.,示值相对误差2 %; 7.方孔筛:孔径为75μm-90 mm的筛共14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8.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直径16 mm、长600 mm,的圆钢; 9.容量筒;10L、20L
10. 广口瓶:1000 mL,磨口,带玻璃片; 11.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毛刷、直尺,小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 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根据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的样品,精确到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然后用摇筛机筛分10分钟。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种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到1g。
a.计算分计算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1—2
石子试验 标准试验方法 b.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2.表观密度(广口瓶法)
a.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然后洗刷净,分为大至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 (mm) 最少试样质量 ( Kg ) 小于26.5 2.0 31.5 3.0 37.5 4.0 63.0 6.0 75.0 6.0 b.试样浸泡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臵,注入饮用水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c.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讯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G1,精确至1g。
d.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G0,精确至1g。
e.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G2,精确至1 g。
表观密度按公式:G0GGG210水
计算。
1—3
石子试验 式中 ρ0---表观密度,kg/m3;
G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G2---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ρ水---1000kg/m3。
标准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对颗粒村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kg/m3,可取4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3.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按抽样方法取样,烘干后,拌匀并把试样分为大至相等两份备用。取试样一份,用小铲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积,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除去凸出容量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至相等(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G1,精确至10g.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公式:
P1G1G2V计算。
式中:P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1—4
石子试验 V—容量筒的容积,L。 空隙率按公式:
P1100V01P2标准试验方法 计算;
式中:V0-—空隙率%;
p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P2—试样的表观密度,kg/m3。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10 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4.含泥量
a.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按规定粒径的量称取一定数量的试样一份G1,精确到1g。将试样放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石子颗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0.75m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0.75mm筛上面),滤去小于0.75mm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小心防止大于0.75mm的颗粒流失。
b.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c.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出中石子颗粒上表面),以充分洗掉小于0.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筛的
1—5
石子试验 标准试验方法 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臵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G2, 精确至1g。含泥量按下式计算:
QbG1G2G1100
式中:Qa-- 含泥量,%;
G1--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含泥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5.泥块含量
a.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规定粒径的量称取一定数量的试样一份G1,精确到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2.36 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为止。
b.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搪瓷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1g。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G2,精确至0.1%。泥块含量按下式计算:
QbG1G2G1100
式中:Qb--泥块含量;
1—6
石子试验 G1--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标准试验方法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6.压碎指标值
a.风干后筛除大于19.0 mm及小于9.50 mm的颗粒,并去除针片状颗粒,分为大至相等的三份备用。称取试样G1=3000g,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圆模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径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两层颠实后,平整模内试样表面,盖上压头。
b.把装有试样的模子臵于压力机上,开动压力机,按1 kN/s速度均匀加荷至200kN并稳荷5s,然后卸荷。取下加压头,倒出试样,用孔径2.36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出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G2。精确至1g。压碎指标值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QeG1G2G1100
式中:Qe---压碎指标值,%;
G1G2--试样的质量,g;
--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
压碎指标值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7.针片状颗粒含量
a.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b. 按规定粒径的量称取一定数量的试样一份G1,精确到1g。然后按规
1—7
石子试验 定的粒级进行筛分。
标准试验方法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mm
石子粒级 片状规准仪相对应孔宽 针状规准仪相对应孔宽 4.75-9.50 2.8 17.1 9.50-16.0 5.1 30.6 16.0-19.0 7.0 42.0 19.0-26.5 9.1 54.6 26.5-31.5 11.6 69.6 31.5-37.5 13.8 82.8 c.按表规定的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孔宽者,为片状颗粒。称出其总质量G2,精确至1 g。
d.石子粒径大于37.5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检验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下列表的规定:
石子粒级 检验片状颗粒的 卡尺卡口设定宽度 检验针状颗粒的 卡尺卡口设定宽度 37.5-53.0 18.1 108.6 53.0-63.0. 23.2 139.2 63.0-75.0 27.6 165.6 75.0-90.0 33.0 198.0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QcG2G1100
式中:Qc---针、片状颗粒含量,%;
G1G2---试样的质量,g;
---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九.结果判定
1.颗粒级配
卵石、碎石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1—8
石子试验 标准试验方法 用途: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
2.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2600kg/m3; 3. 松散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连续级配空隙率:Ⅰ类:≤ 43 %, Ⅱ类: ≤45% , Ⅲ类: ≤47 %。 4、含泥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按质量计);
含泥量 Ⅰ类:< 0.5 %, Ⅱ类: <1.0 % , Ⅲ类: < 1.5 %。 5、泥块含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按质量计);
泥块含量 --Ⅰ类:0 % ,Ⅱ类: < 0.2 % ,Ⅲ类: < 0.5 %。 6.压碎指标值
压碎指标值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
碎石压碎指标:Ⅰ类:< 10 % , Ⅱ类: < 20 % ,Ⅲ类: < 30 %。 卵石压碎指标:Ⅰ类:< 12 % , Ⅱ类: < 14 % ,Ⅲ类: < 16 %。 7.针片状颗粒含量
卵石、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 Ⅰ类: < 5 % , Ⅱ类: < 10 % ,Ⅲ类: < 15 %。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