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中华民族要振兴,需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实现知识、能力、品德等全面发展。要实现此重任,非素质教育莫属,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怎样适应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而落实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相信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存在着包办代替现象,不是让“学生走向知识”,而是让“知识走向学生”,老师惟恐自己讲的不够细,不够深,可是恰恰是老师的辛勤,让学生形成了不爱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要敢于对某些知识少讲或不讲,设计提纲,让学生自己独立地看书、探索,把知识的获取过程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探索中遇到了困难,给学生以帮助或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牢记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要相信学生,只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并能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当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的时候,学生自己就会去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因此教师的每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不仅仅是自己怎样教,而是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过程,把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作为一名教师,只满足做知识传授的熟练工,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感到厌烦,只有将教学效果和教学艺术相结合,走创新之路,才会给自己带来永久的快乐。
二、提高活动质量
安排活动要根据需要,比如,学生自己能学会的问题就不必要安排学生讨论,我们教师要仔细推敲课本上的知识,仔细研究学生,设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练习,问题的设置要收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效果,要有一定的梯度,能让全体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创出新意。另外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活动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要搞一些影响个别同学获取全面知识的活动,比如,有的老师让一学生上黑板做题,为了节省时间,增加课容量,在这个同学做题的过程中,老师开始给其他同学讲解下面的题,这无疑就使这位同学失去了听下面题的机会。所以,我们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要教改,而不是要“套改”。
三、正确处理生成性目标
我们的老师大多很重视一节课的预定性目标而忽略了生成性目标,课堂是多变的,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可能会由于受到某一信息的刺激,产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也不可能预设的结果,比如教师在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老师不应置之不理,更不应该责怪学生不守纪律,应抓住这个契机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气可鼓不可泄,其实这教学过程中的副产品(生成性目标)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能使学生养成思维的好习惯,比较起知识来,方法和思维品质是永恒的,有深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当学生有创新思维火花闪现的时候,要保护它,而不是端着一盆水去浇灭它,只有学生敢于创新的时候,不仅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解决难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肯定更加深刻,预定性目标对他来说,也就很容易解决了,所以我们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火花,也要给予鼓励。
四、教师自身应该不断充电
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很重要,但情境不是谁都能创设好的,情源于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注意平时多积累素材,另外课改下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勤奋学习,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还要博采众长,广泛涉猎,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才能导学有方,满堂生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流利的普通话,祥和的神态,合理工整的板书,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恰到好处的点拨,积极的评价等手段,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会有兴趣,学习效率才会高,,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总的来说,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就是要看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是否真正的独立思考了,而不是看教师如何施教,这个观念不转变,教学是永远搞不好的,惟有如此,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