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闽越国开国问题研究

2023-05-12 来源:钮旅网
闯越国开国问题研究 闽越国开国问题研究 福州市博物馆陈燕 [摘要] 闽越国是福建早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 ̄-T--;R少相应的记载,闽越国的开国情况一直比较模糊。该文通过 梳理相关的文献和考古资料,研究了“闽越”民族和“闽越文化”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对闽越国开国时期的君主、国名、 疆域和都城等问题作了合理的推断。 [关键词] 闽越国开国问题闺越文化 闽越国是建立于战国时期、以今天福建为主要疆域的地 方政权。由于年代久远、偏处一隅,闽越国的前期历史一直 不清晰,开国问题就是其中一大疑点。本文拟就闽越国开国 问题作一个初步的研究。 1 “闽越”系由“闽”与“越”结合而来 关于“闽”的最早记载见于《1II海经》和《周礼》。《… 海经・海内南经》记载:“闽在海中,其两北有…。”《周礼・夏 官司马》汜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 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 礼・秋官司寇》记载“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 掌傅工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闽隶,百有二卜人”、“闽 隶掌役畜养鸟而阜蕃教扰之”。《…海经》关于闽的记载语焉 详。但《周礼》的记载却清楚地表明,闽王国臣服于周王 朝,并向周王朝派出了“国使”和“闽隶”。闽王国后来是怎么 发展的,义献中没有明确记载。 在东汉之前,“越”与“粤”相通。因此,《说文解字》解 释“越”字Il寸,说“假借越为粤也”。关于“越”(“粤”)的最早 记载见于《周礼》、《逸周书》和《尚书》等文献。《周礼・冬 官考工记》记载“粤无镩……粤之无镩也,非无庐也,夫人而 能为庐也”、“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逸周书・王会 解》记载“东越海蛤,欧人蝉蛇”、“伊殷受命,于是为四方令 日:“臣请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越沤,剪 发文身,请令以……为献。”《尚书・周书・大诰》中也多次出 现‘‘越”字。根据文献记载,越国是夏王朝建立的一个诸侯国。 越国建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默默无闻,直到春秋时期开 始见诸文献。特别是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后,曾以强盛的姿态 兵临中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当是时,越兵横行 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越国政权一直持续到周 显王35年(公元前334年),此后被楚国消灭。 “闽越”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东越列传》记 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 驺氏”;《史记・南越列传》记载‘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 20 2009年第11期(总第35期) 闽越 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史记・淮南衡1l_l 列传》记载“令人使闽越、匈奴”。闽越国的建立源于越国在 楚越战争中的失败。《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楚威王 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 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工,或为君,滨 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 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 《史 东越列传》记载:“闽越工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 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K, 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 地,都东冶。”这两则史料说明,越国被楚国消火后,部分工 族南迁入闽,先后建立了两个地方政权:其中一个就是闽越 国,其君主称闽越王,后来传位到无诸;另一个是闽国.其 君主称闽君,后来传位到摇。 2“闽越文化”是“闽”、“越”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早在1 8万年前,福建就已经有人类居住【1】。经过漫长的 发展,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福建原始 文化即闽义化进入了繁荣时期,昙石1II义化是其中的典型代 表。闽文化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一套特殊而稳定的陶器群上, 即:网底釜、甑配以支座的炊器系列,网底、圈足的罐、壶、 杯、碗、豆为组合的盛、食器系列,这与黄河、长江中下游 的多三足、袋类器为特点的古文化传统有明 区别L2J。由于 分布地域相邻,闽文化与越文化之间的交流相当频繁.闽文 化中包含了不少越文化的因素,比如:干栏式建筑遗迹、鹅 卵石床墓、几何印纹陶器等等。 进入青铜器时代,闽文化和越文化在福建进一步融合, 闽文化包含了许多越文化的典型特征:(1)墓葬形制方面。 先秦土墩墓一直被认为是越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而福建浦 城县一个遗址就发现了30多座先秦土墩墓【]j。这批墓葬的碳 l4测年为距今4500~2500年间,即从夏朝到春秋时期,其 中又以西周至春秋的墓葬居多。武夷山城村汉墓【4】的发现也 为闽越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有力证据。该墓后椁室的‘‘人”字坡 形木屋结构,横断面为等腰 角形,与浙江绍兴的印IIl大墓 ¨fl 分相似,而印1II大墓的墓主是越王勾践的父亲元常。(2) 兵器形制方面。春秋战围lI寸期越国的青铜剑独具特色,号称 “步光之剑”。而福建浦城县的土墩墓群中出土了l0件造型精 美的越式青铜剑,在全同首屈一指。福建崇安县(今武夷I Ll 市)出土的青铜剑、光泽县出土的青铜矛、宁德县(今宁德 市蕉城区)出土的青铜戈 等其他许多青铜兵器也具有明 显的越文化特征。(3)礼器形制方面。福建建吼黄科【II出土 的一件铜铙【8】,重达1o0公斤,通高76.8雁米.其形制、纹 饰、制作上艺与浙江长兴出土的两件两周铜铙基本相同 ; 而建瓯太平遗址出土的两件两周币钟,其形制也与浙江萧1fI 出土的两周币钟非常相 】。(4)祭祀遗存方面。专家认 为,将单个铜铙埋藏于…顶、…麓、河边等地,是晚商至西 周时期越文化特有的祭祀遗存…l,而建瓯铜铙从埋藏方式到 造型、纹饰都与其一致,具有鲜明的越文化内涵。 墓葬、礼器、兵器、祭祀等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 它们既体现了先民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与当时的生产生活 方式、工艺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根据上述考古学文化所反映 出来的特点,我们认为,在青铜时代,特别是西周以后。闽 义化和越文化已经在福建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即闽越文 化。闽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闽越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石:l:。 3关于闽越国开国情况的若干推测 南于文献中缺乏关于闽越同开国情况的确切记载,目前 已有的考古资料也难以作为闽越围开国的直接证据,我们只 能对闽越国的开同情况作一些合理的推测。 3.1关于闽越国的开国君主.以往的研究一般都把无诸当作 是闽越同的建立者。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并不正确,闽越国的 建立应当在无诸之前。理由如下:①《史记》等文献只记载 无诸是闽越国的君主,并没有说无诸是闽越国的开国君主。 而且从《汉书・高帝纪》“故粤工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 使其社稷不得血食”的记载来看.“世”指“世代”,起码得好几 代。既然“亡诸世奉粤祀”,说明早在无诸前几代就已经建立 政权.因为只有建立了政权才有“社稷”,有了“社稷”才有“血 食”。②越国长期参与兼并战争,并且一度称霸,具备成熟的 政权组织经验和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因此,南迁的越国王 族把越国的政权组织架构复制到闽地来并不是一件难事。③ 从《史记・南越列传》“闽越千人众号称工”和《汉书・两粤传》 “东有闽粤,其众数千人,亦称王”等记载来看,早期闽越国 的规模并 大,其建立不需要经过长期的武力征伐。④由于 文化上的密切关系,特别是闽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越国王 族的统治比较容易被闽地的土著——闽族所接受。基于上述 理南,我们认为,闽越国的开国君主应是越国王族南迁入闽 的第一代,至迟不会超过第二代,而不会是第七代的无诸。 3.2关于闽越国的开国名称.从文献记载来看,虽然闽越国 的上层统治阶级是南迁的越国王族,但其人民的主体仍然是 闽族。我们认为,南迁的越国王族之所以将国名确定为“闽越 国”、君主称为“闽越王’'-一即“闽”在前、“越”在后,既反 映了闽族人口占多数的事实,也表示了越人对闽人的尊重, 有利于争取、团结闽族人民,稳定自己的统治。基于同样的 原因,另一支入闽建立政权的越国王族做得更彻底,干脆连 “越”字都不用,直接将国名确定为“闽”,君主称为“闽君”。 3.3关于阖越国的开国疆域.目前,学术界关于闽越国全盛 II寸期的疆域意见基本一致,即包括福建全境,浙江南部温州、 台州、处州地(即闽君的统治地域,后称东瓯),江西省东 北部的铅I JI县一带(古称余汗)和今广东省东部的潮州、梅县 (古称揭阳)等地。但是,闽越国开国时,东面是另一支南迁 的越国王族建立的闽国,北面作为出入闽地重要战略通道的 余汗应当及时予以占领,但当时是否有力量控制揭阳还不清 楚。因此,我们认为,闽越国开国时的疆域可能包括现在的 福建以及江西东北部的铅山等地。 3.4关于闽越国的开国都城.根据文献记载,无诸时期的都 城是“冶”或“东冶”,但闽越国开国时的都城并不明确。目前, 福建已经发现多处闽越国H寸期的城址,主要包括福州新店古 城遗址、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浦城县锦城村城址等,福州 屏山遗址虽然还没有发现城垣,但也很可能是一个城址。都 城建设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大工程,稳定 的政治统治、一定规模的人口集聚和必要的社会财富积累是 大规模都城建设的重要条件。越国王族在战败之余仓皇逃到 当时人口还比较稀少的闽地,短期内应当没有足够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建设像武夷ll_l城村汉城那样大规模的都城。而且, 作为外来统治者,开国之初就强征暴敛,显然不利于赢得闽 族人民的支持,不利于保持政权的稳定。因此,我们认为, 闽越国开国时期的都城规模应当不大,很可能是像福州新店 古城那种比较小的都城,也有可能是具有一定防御设施的大 型聚落。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博物馆,三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三明市博物馆三明万寿岩发现 旧石器时代遗址【J】福建文博,2002,(2) [2】吴春明,林果.闽越国都城考古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3】李熙慧.2006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福建文明史前推1000年[N】海峡都市 报.2007-04—12. 4马昌豹“窄穴”同样有价值【N】.福建13报,2003434.24. 【5】崇安县文化馆.福建崇安县出土东周青铜剑【J]考古,1987,(3). 【6】陈远志光泽县发现一件东周青铜矛[J].福建文博,1 984,(2) 【7】范雪春福建宁德县霍童发现青铜戈【J]考古,1990,(1 1). [8】王振镛.福建建瓯县出土西周钟【J】文物,1980,(1 1) [9 长兴县文化馆浙江长兴县的两件铜器【J]文物,1973,(1) 【1O】张翔浙江萧山杜家村Jl|土西周甬钟[J】.文物,1985,(4) 【l】】高至喜f}1国南方出土商周铜铙概论【M】.湖南考古集刊,第二集.长沙: 岳麓书社,1984. 2009年第11期(总第35期)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