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下历史知识点1

2022-03-08 来源:钮旅网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后,统一南北 币制 和 度量衡 制度。

开通大运河

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洛阳 为中心。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5.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 考试 选拔人才的制度。

6.隋炀帝时, 进士科 的创立,标志着 科举制 的正式确立。

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知识点四 隋朝的灭亡

8.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9.材料一 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

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0.材料二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1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 依据是门第出身。这种制度造成门第出身较高的人,即使不学无术也可以当官,面普通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步入仕途。

12.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相比哪种好?说明你的理由。 科举制。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更好。因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较低的读书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作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 李渊 趁机起兵。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长安 。

2.626年, 李世民 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唐太宗 。

3.贞观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 三省六部制 ,增加 科举 考试科目, 进士科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唐太宗先后击败 东、西突厥 ,加强了对 西域 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5. 武则天 改国号为 周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殿试 制度。 知识点三 开元盛世

7. 唐玄宗 继位后,在贤相 姚崇和宋璟 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8.其在位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 鼎盛 时期,历史上称为 “开元盛世” 。

材料一 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贽:《陆宣公翰苑集》

材料二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9.材料中的“则天太后”是谁?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她哪方面的特点? 武则天。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10.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评价? 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3课 盛唐气象

1.在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 曲辕犁 和 筒车 。

2.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闻名中外的 唐三彩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唐太宗时, 吐蕃 赞普 松赞干布 统一了青藏高原。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 文成公主 嫁给他

4.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 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 知识点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5.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 昂扬进取 、 积极向上 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 兼容并蓄 ,刚健豪迈的 尚武 风气盛行一时。 知识点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

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 诗歌 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 李白 、 杜甫 、白居易等。

7.唐朝书法名家最著名的是 颜真卿 和 欧阳询 。

8.唐朝的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有 人物画 、 山水画 、花鸟画以及 宗教画 ,著名的画家有 阎立本 、 吴道子 等。 9.李白、杜甫在诗坛上享有怎样的赞誉? 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交流

1.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多达十几批,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他们把唐朝先进的 制度 、天文历法、 文字 、典籍、 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鉴真 。他百折不挠,第 6 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4.他在日本传授 佛经 ,还传播中国的 医药 、文学、书法、 建筑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唐朝与 天竺 有频繁的交往。

6.贞观初年,高僧 玄奘 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难,历经磨难。他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那烂陀 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7.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大唐西域记》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8.材料一 唐朝的开元通宝与日本的和同开珎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1.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 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珎,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钱币上的文字都为汉字。然后比较两者出现的年代,唐朝开元通宝比日本和同开珎早88年。总之,和同开珎是仿唐朝开元通宝制造的。这说明唐文化对

日本的巨大影响。日本出土的“开元通宝”达几万枚,“和同开珎”在我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这说明唐朝时中日贸易的频繁。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如仿唐朝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其次,日本人还受唐朝文化的很大影响。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的建筑样式相同。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开元末年以后,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各地的 节度使 势力膨胀。

2.755年, 安禄山 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 史思明 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 。

3.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 由盛转衰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地方上逐渐形成 藩镇 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宦官 专权, 藩镇 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5.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 长安 ,建立政权。

6.907年, 朱温 建立了 后梁 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与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政权,史称 “五代十国” ,这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8.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 政治统一 的历史影响和各地 经济发展 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藩镇割据 材料一 “„„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新唐书·方镇表序》

材料二 “„„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新唐书·方镇表序》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 反映了唐朝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说明藩镇可以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职位传子或部将,不受中央节制。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发生了公元907年。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1.960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 陈桥驿 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还加强中央集权,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4.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 少数民族 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 阴山 ,西极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超越汉朝和唐朝。

3.今天的 新疆、西藏 、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 ,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4.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 君主专制 的 中央集权 制度。在中央,由 中书省 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 枢密院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 御史台 负责监察事务。

5.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 “腹里” ,直属于中央的 中书省 ;其他地区,除了 吐蕃 、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 ,确立了行省制度 。

6.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 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辖澎湖和 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 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7.元朝建立后,对 西藏地区 行使行政管理权,交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 宣政院 直接统辖,从此, 西藏 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 “崇本抑末”一语反映了元世祖怎样的农业政策? 重农政策(重视农业、重视农桑)。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大相国寺 ,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市民阶层 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 娱乐 兼营 商业 的场所,叫作 “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勾栏” 。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杂剧 ,包含了说唱、 杂技 、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 大都 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入南方。

4.今天传统节日如 春节 、元宵节、中秋节 等,在宋代都有了。

5.词在 唐朝 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6.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等。

7.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包括 散曲 、杂剧和 南戏 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8.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

四大家”。 材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 毕昇 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3.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知识点二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4.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宋代制成了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5.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发达的中外交通

6.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7.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8.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

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