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
一、教材解读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册书的第五篇课文。
从教材的编排看,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旨在让孩子感受美好的事物:美丽的山水图画、美丽的四季景观、美丽的江南风光、美好的人文环境以及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课文内容上看,本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联系到了一起,在前面所学的四篇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和总结。
本课的题目即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爷爷”象征了勤劳而善良的劳动人民,“小树”则是自然环境下一切生命体的代表。本课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在冬天到来的时候,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的树干“穿上暖和的衣裳”,包扎上可以御寒的稻草和草帘,防止小树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受冻而枯死;而到了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则展开枝叶茂密的树冠,为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遮挡炎热炙烤的阳光,让爷爷在盛夏时节仍然能有一片树荫可供纳凉。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故事情节简单易懂,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最直观的表现告诉学生人和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要和睦相处。
从文章的结构来看,课文结构清晰,分三个自然段来叙述。第一个自然段阐明家门口有一棵小树,为后文埋下伏笔。第二个自然段从孩童的视角,先描述慈
爱的爷爷在冬天到来的时候先为小树提供了帮助,避免了小树在冬天受冻而枯死的结果。第三个自然段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在冬天因为爷爷的慈爱和热心安然过冬的小树,到了夏天正是茁壮成长的时期,原本掉光叶子的干枯枝条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巨大的树冠延伸开来,就如同一把小伞一样在夏日的阳光下投射出一片树荫。爷爷在冬天为小树提供的帮助有了回报,在树荫下乘凉就一点儿也不热了。如果爷爷在冬天没有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就会冻死,夏天爷爷也就不能在树下乘凉了;小树给爷爷挡太阳是在报答老爷爷。正是因为有冬天爷爷的热心帮助,才会有夏天小树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故事也在鼓励学生们去做那个先伸出手帮助他人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得到更多善良的人的帮助。
图文并茂是本课的又一个特点,符合低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冬天和夏天两幅图片的插入,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将故事的情节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课文中“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等不易从文字当中迅速感知和理解的内容,图片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课文的理解和课程最后的角色扮演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单元的课文教学,学生已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但对于句子的重音停顿把握还不是很到位,特别是对于本课长句子不易读好,作为老师要着重指导朗读长句时候的停顿和重音。
对于刚刚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生活的新一年级学生而言,本课的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不能够直接理解。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的
生字,熟读课文以后,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通过表演、朗读、对话等途径进行学习,感知爷爷和小树之间互相帮助、密切而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老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感染,从而养成从小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懂得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自然感悟到人与自然应当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安排了2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将完成: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并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在第二课时,复习巩固课文中应该会读会写的生字,继续指导学生带有语气和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结合上下文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和感情。 教学难点:
1.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 2. 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四、教学手段
本课的内涵较为深刻,相对于刚入学不久的新一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本课
的主旨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一味地灌输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显然也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因此要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需要采取如下教学手段,施行教学方法。
在本课中,我注意针对低段学生喜欢游戏、比赛等教学方式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动画让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生字词。通过分段、分角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冬天爷爷没有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会怎么样?到了夏天,爷爷又会怎么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来理解课文的内涵,体现了导学式教学模式。 解读重点: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识字写字仍然是学习的主要部分。因此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了以游戏为载体的环节,以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识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对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和发展语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选用的识字游戏有:摘苹果游戏(规则:能读、记、组词、组句,完成这四项任务的可以摘下苹果;直至摘完为止,摘到苹果的同学奖励小奖贴,然后重复进行);找朋友游戏(规则:部分学生手持偏旁卡片,部分学生手持生字的部件卡片,做“找朋友”游戏,组成本课的生字。);开火车游戏(规则:全体学生依次起立朗读词语,朗读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不能断掉)等等。 在指导写字方面,可以首先让学生自行观察需要会写的四个字的特点和应该注意避免写错的重点笔画。如“不”要注意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而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起笔;“四”的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第四笔
“竖弯”是本课要认识的新笔画,写的时候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 突破难点:
结合本课图文并茂的特点,我在课件和课堂教学中都体现了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图片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本来学生对于“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可能不太容易联想到实际生活中冬天会应用到的防止树木受冻的草帘,对于这个年纪的学生甚至在生活中都没有注意到过这样的事物。在这个时候教材插图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学生通过读图,可以轻易地理解草帘对于树木所能起到的保暖作用,也就顺利地理解了“暖和的衣裳”。通过读图这样一个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可以架设起一架生活与教材之间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和理解课文文本。
在教学中,采用角色表演、角色朗读、想象对话等教学方式,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语气,也由此在愉快的表演中对课文的语言有了更深刻的领会。这样做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让学生进行愉快学习,领悟人与树之间的亲密、和谐。随着课堂活动的展开,学生会在多次阅读课文文本后产生出不同的见解和疑问,比如:为什么小树要穿上暖和的衣裳?假如小树不穿会怎样?爷爷为什么要帮它穿?穿上了衣裳的小树会怎样?如果小树会说话,它会对爷爷说什么?如果爷爷没有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又会怎么样?这样的话到了夏天爷爷又会怎么样?爷爷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假如是我应该怎样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适时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从爷爷和小树的关系感悟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应该互相帮助,和谐共处,
人与人之间就更应该互相帮助,使学生在互动、交往、合作中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集体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学会理解他人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本人的作者正是出于这样的意图,希望儿童早日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乐意地为他们服务,对他人富有爱心,并从而领悟到帮助别人其实也就是在帮助自己的道理。导学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不要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在于是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所有活动之中,强调学生从自己的立场与课文交互作用出发,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具体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可以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选择中体验学习;在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
对于文本的理解分字、词、句、段、篇五个步骤,在这一课中,学生第一次明确接触到了段、尤其是自然段的概念。因此在引入自然段的概念时,教师可先从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这样的行文格式上让学生感知自然段。为便于阅读,可建议学生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如,在“我家门口”前标上“1”,“冬天到了”前面标上“2”,“夏天到了”前面标上“3”。这样,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就一目了然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