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鹏山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三个观点:各个管理主体会形成网络结构;第一代治理工具被第二代治理工具取而代之;设立有形的服务平台实现业务的一次办理。最后谈论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将会面临的挑战,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管理主体;服务平台;微观监督
多方组织和公司共同参与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这种模式被称作是网络化治理。这里所说的多方组织包括民间非盈利组织、政府主导的公办企业、政府主体部门,另外民办企业也包括在内。网络化治理是一种新兴的公共管理模式,传统的公共治理依靠的是政府的主导力量,它的本质是对资源配置的控制,而网络化管理模式会弱化政府的主导性质。
一、各个管理主体会形成网络结构
传统的公共化治理将政府组织作为主体和中心,在该治理理论下,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共同治理公共事务,同时也是政府和非政府的合作、强制与资源的合作、公共机构和公民机构的合作。而在网络化治理理论中,不仅将高程度的公私合作包含在内,还能实现对公私合作网络的高度管理[1]
。公共管理单独行动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需要收集足够的知识,但是政府机构很难达到单独行动的要求,公民社会组织也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在特定的领域中会有一个主体对该领域十分熟悉,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此条件下可以发挥出最佳的治理能力。对于公共事务的良好治理需要很多单个治理主体的共同努力,这些单个治理主体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如果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那么就不能保证每一个主体都能享有充分的治理权利,也不能保证其独立地位。此时需要完成对各个主体的平等赋权,这样就能实现权利的多元化。在公共治理体系中,公民社会组织公共形成了一个网络结构,其中不存在单一的权利中心[2]
。
二、第一代治理工具被第二代治理工具取而代之
传统的治理工具称为第一代治理工具,常常具有强制性质,也是对业务工作的规制。经过不断的演变,治理工具衍生出了第二代,第二代治理工具的性质为激励、交流和合作。第一代治理工具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权威的支撑,对相关的部门发布强制性的命令,此外还会制定相关的政策,通过强制性实施这些政策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3]
。在政策网络中,政府这一主体具有明显的驾驭能力,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治理工具,对其他主体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政府具有领航作用,能够改变目标群体的行为,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国外,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方式有很多,比如“政府办,商、民共助”,还有“商办,政府、民众共助”,再比如“民办,商、政府共助”。在过去某些社会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而这些模式下,会使用多种方式鼓励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其中,此时整个组织的承担力量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三、设立有形的服务平台实现业务的一次办理
在国内政府对传统的公共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都要归政府管辖,这些政府部门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如今网络的影响力已经扩展
至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国家政府也开始尝试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部分的业务,比如建立的政府网站,这可以被称作是电子政府,建立该类网站的目的是方便社会人士办理公共业务,还要为社会大众提供咨询服务。目前这些政府网站只是不定期的更新一些新闻大事记,也会发布一些公众性的服务材料。从这些情况来看还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4]
。电子政府网站目前的功能仅仅是公布信息,审批材料的业务和材料提供的业务仍然需要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此外还出现的形式有门市服务中心,这种形式能够有效的将一些部门聚集起来,这些部门大多具有审批权和办事权,通过设立有形的服务平台,比如招商引资服务平台,这样公民就能在一个平台中办理多项业务,而以往办理多项业务往往需要到多个政府部门才能完成办理。
四、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政府对公司、管理伙伴的监督力度不足,因此在未来要实行有效的监督手段。政府的监督常常处于微观监督,甚至是疏于监督,这两种监督模式往往容易产生钟摆效应。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有可能是成本超支,也有可能是服务失败。在沟通与协调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组织内部机构提供一项服务,如果不是在正式的沟通渠道中,沟通的工作量和信息流就会明显的增大。有时候政府会对承包商强加一些不必要的保密协议,这会干扰信息的流动。在网络化政府治理的环境下,盈利公司、非盈利组织、各级政府需要进行协调沟通,各方都会有自己的支持者,如果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而且已经高于自身职责,此时协调问题就会对网络的运行产生一定的阻碍[5]
。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是公共管理网络化面临的一大问题,与管理公共业务相比,公务员管理网络化政府需要更多的内在能力,比如技能参与能力、预测能力、谈判能力,另外还包括合同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未来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会向着网络化治理发展,而公共管理势必要围绕“民主”二字展开。在网络化治理的过程中,会更加凸显民主。对主体的需求也会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治理的进度上也会更有效率。在各个主体加入的条件下,不必要的效率损失会大大降低,在未来需要做好网络治理界限的制定,要定位好各个主体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周权,冯松.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市场,2018(27):101.
[2]周定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协同治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3]郝宇华.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18(31):193.
[4]段涤.大数据技术下的公共安全信息共享[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8):197.
[5]王松高.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共管理创新[J].管理观察,2018(24):62-63.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2019. 2(下) 现代国企研究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