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播心理学论文的质量和类型
1.1论文的质量
以下是作者经常要考虑的问题:
研究的问题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创新之处? 研究设计是否合理?
研究假设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检验?
被试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代表要做出普遍性结论的人群)? 研究结论是否对以前的研究有所发展,有否发表价值?
1.2 论文的类型
论文通常有实证研究报告、综述论文、理论性论文、方法学论文和个案研究等5种类型。
1.2.1 实证研究报告
实证研究报告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某项研究的陈述,由反映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内容组成,经常按如下顺序编排:
前言: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叙述研究该问题的目的; 方法:对研究所采用方法的描述; 结果:报告研究中所发现的结果; 讨论: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结论:根据讨论做出的结论。
1.2.2 综述论文
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包括以下内容:
对问题进行定义;
总结以前的研究,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现状;
辨明文献中各种关系、矛盾、差距及不一致之处; 建议解决问题的后续步骤。 与研究报告不同的是,在论文的组织形式上,综述论文是按逻辑关系而不是按研究进程来组织的。
1.2.3 理论性论文
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来建构理论,这类文章称为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与综述论文在结构上经常是类似的,但理论性论文只引用那些对其理论建构有作用的实验资料。作者追溯
理论发展过程是为了提炼其理论框架。作者通常会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比较说明各理论之间的优劣,并提出新的理论。在这一类论文的理论性分析中,通常作者会考查一个理论的内部和外部一致性,理论本身是否自相矛盾,以及理论与实验观察结果之间是否矛盾。与综述论文相似,理论性论文的各部分也是按内在逻辑关系而不是根据研究进程来编排的。
1.2.4 方法学论文
介绍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改进已有的研究方法,对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讨论,这类文章都属于方法学论文。研究方法或数据分析方法是这类文章的重点,引入具体的研究数据仅仅是为了对方法进行说明。这类论文应对所讨论的方法提供足够详细的描述,如有必要,应在附录中给出技术性的资料,如统计程序、数学推导过程等,以使读者明白,并能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做出评价。从某种角度来看,方法学论文也可能是上述3种论文的特例。
1.2.5 个案研究
根据某一个或几个被试的特殊情况,提出新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对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有所启示,这类文章称为个案研究。在个案研究的写作中,作者既要考虑到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又要考虑到把重要的材料描述清楚,这个平衡点通常较难把握。可以让当事人查看已写好的个案研究,给出同意发表的书面意见,也可以通过改动个案材料的某些方面(如改变被试的人口学特征或增加一些无关材料)进行掩饰,以使当事人及其熟悉的人都认不出来。当然,这种改动是有限的,一般不能改动那些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变量。从某个角度来看,个案研究也可能是实验研究的特例。
2 研究报告的结构
依据GB 7713—87的规定,科技论文的构成为:(1)前置部分——题名、摘要、关键词、符号表(必要时);(2)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3)附录部分(必要时)。以下结合传播心理学论文特点进行讨论。
2.1 标题
学术论文的标题,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总标题和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总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篇名,通常称为题名。一级及其以下标题通过不同形式的逻辑分层,表现出论文中不同层次内容的深度、上下级的连接关系和并列标题的相互对应关系,构成科学的逻辑结构。
2.1.1 中文题名
文章题名即一篇论文的篇名,是揭示论文主题和概括文中内容的简明词语,其特点是言简意赅、概念明确、层次分明、直观醒目。
题名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使读者能从题名中了解到该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第二,可供二次文献机构、数据库系统进行检索和收录。
题名应概括性地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包括所研究的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题名也可以是直接研究的某个理论问题,但应避免使用含义笼统的词语。
各种数据库和其他研究者都会对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和引用,因此,要避免使用那些没
有特定用处,而只增加题名长度并误导索引者的文字。例如,像“方法”和“研究结果”这样的文字,“一项„的研究”或者“„的实验研究”之类的繁琐用词都不宜出现在题名中。题名中也要避免使用缩略词:拼写出所有的术语有助于对论文进行完整而正确的索引。
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题名语义未尽,确有必要补充说明其特定内容时,如报告研究课题分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可以采用不同的副标题来区别其特定内容。
2.1.2英文题名
英文题名一般是中文题名的翻译,基本要求与中文题名相同。 要求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例如: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Their Family Characteristics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背景因素的关系)
短语型题名要先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无法很好地显示其标示作用,而;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
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近年来题名趋向简洁,冠词可用可不用时均不用。
大小写。分3种情况:(1)全部大写;(2)实词首字母大写,虚词小写(有4个或5个字母以上的虚词首字母也可大写);(3)第1个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全部小写。不同期刊有不同规定。
缩略语。本专业或相邻专业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可用于题名。如IQ、MMPI、DNA等。 副题名。中文的副题名应尽量少用,但英文副题名可以多用。因为中文的主题名和副题名之间常用破折号分开,而英文的主题名和副题名则用冒号隔开,且英文的表述比较简明。如《中国传播心理学的回顾与展望》,译成英文: Psychology of Comunication in China: Past and Future,就很简明。
2.1.3 层次标题
层次标题是文章的组织结构,用来标示行文顺序和各段落内容上下衔接以及层位结构中相对完整的程度,帮助读者掌握论文的概要和各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层次标题一般以不超过4级为宜。每一层次的标题至少有2个。传播心理学实证研究报告通常有4个1级标题,即前言、方法、结果、讨论。每个1级标题下还可有2级标题,2级标题下有3级标题。
层次标题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不加小圆点。示例如下: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第4级 1 2 2.1 3 2.2 2.2.1 4 2.3 2.2.2 2.2.2.1 ┇ ┇ ┇ 2.2.2.2 ┇
层次标题一律左顶格。编号后空1个字距,再接排标题名称。
1级标题后的排文应另起行;2级以下标题后的排文,可另起行,也可以标题后空1个字距接排文。
标题转行时应保持词语的完整性,并尽可能将虚词留在行末。总标题(题名)如一行排不下,转行后一般以上宽下窄呈倒梯形为宜。1级以下标题如需转行,应与标题行左端对齐。
标题中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点号,标题末不用点号。 标题不得排在页末而无接文,即避免背题。
为了版式的层次分明、美观醒目,通常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区分不同层次的标题。
2.2 作者及所属机构
论文的作者应在发表的作品上署名。署名者可以是个人作者、合作作者或团体作者。
2.2.1署名原则
论文的署名者应具备下列条件:(1)本人应是直接参加课题研究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的工作,并做出主要贡献者;(2)本人应为作品创作者,即论文撰写者;(3)本人对研究数据、概念和结果解释具有答辩能力,并为论文的直接责任者。
有的人虽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了部分研究或实验工作,但由于其工作性质是辅助性的,如分发问卷、进行部分访谈等,不应列为作者;也有人对研究工作确有贡献,并对成果具有答辩能力,但未直接参加作品的创作工作,也不宜作为论文的作者。作者应是上述3个条件的同时具备者。不够署名条件但确对研究成果有所贡献者可作为致谢栏(排在正文全文末,与正文末行隔开1行,用不同字体排)中的感谢对象。因此,最好在进行一个研究项目时能够尽早确定作者名单及排名顺序。
多位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联合署名时,署名顺序按对该文的贡献大小排列。第一作者是主要贡献和直接创作者,同时又是作品的直接责任者,享有更多的权利,承担更多的义务。除有特别声明外,第一作者就是第一权利、第一责任和第一义务者。
2.2.2作者人名的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文字改革委员会、外交部、测绘总局、地名委员会《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指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一些常见的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姓名,原来有惯用拼法的(如孔夫子Confucius等),可以不改,必要时也可以改用新拼法,后面括注惯用拼法;海外华侨及外籍华人、华裔的姓名,均以本人惯用拼法为准;等等。
以“杨为明”为例: YANG Weiming YANG Wei-ming YANG Wei-Ming Yang Wei-Ming Yang Weiming Yang WeiMing
Yang Wei-ming YANG WEIMING YANG WEI-MING WEIMING YANG Weiming Yang
其中只有„„是正确的,其他的都不符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规定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根据以上规定,现将中国人汉语姓名的汉语拼音拼写举例如下:
单姓单名 杨立 Yang Li
单姓双名 杨为民 Yang Weimin 复姓单名 欧阳文 Ouyang Wen 复姓双名 欧阳文安 Ouyang Wenan 笔 名 茅盾 Mao Dun
正确拼法为Yang Weiming,
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拼写。其他非英语国家人名按作者自己提供的罗马字母拼法拼写。
外国人的英文姓名:首选格式是作者的名,中间姓名的首字母,和作者的姓。这样的格式可以减少身份出错的可能性。在作者职业生涯中所有出版物署名时使用同一格式,即不要在一篇稿件中使用首字母缩写的姓名而在另一篇中使用全称,这样能够给研究人员及图书管理员带来便利。确定Juanita A. Smith、J.A. Smith、A.J. Smith或A. Smith是否是同一个人相当困难,特别是当引用的文献跨越数年,所属机构发生变化时更是如此。
2.2.3所属机构
作者单位及其通信地址是作者的重要信息之一。
作者单位必须用全称标注如“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作者的姓名和所属的机构。每一篇稿件都在标题行下有一署名行,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作者的姓名和研究机构的名称。
所属机构。应是作者开展研究工作所在的单位,通常是一个机构。
工作单位的英译应该使用全称,慎用简称。如以BNU指代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CAS指代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neces,Hnist指代湖南理工学院,一般读者很难迅速准确地把握其具体指代。
工作单位的英译一定要采用本单位统一的译法,作者自己切不可想当然,另起“炉灶”。
2.3 摘要、关键词和分类号
2.3.1 中文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而全面的概括,能够让读者迅速总揽论文的内容。与题名一样,摘要也是各种数据库中常见的检索对象。 一篇好的摘要应具备以下特点:
准确性。摘要应能准确反映论文的目的和内容,不应包含论文中没有出现的内容。 独立性。摘要应自成一体,独立成篇。
简练而具体。摘要中的每一个句子都要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且尽可能地简练。
摘要的长度一般不超过300字。摘要的开头要提出最重要的信息(但不要重复题名)。它可以是目的或论题,也可以是结果或结论。摘要里最多只需包括4个或5个最重要的观点、结果或含意。
节省摘要篇幅的方法:
(1)不要把本学科领域中的常识性内容写入摘要,但也不要过于深奥,令一般读者难以明白;切忌把应在前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
(2)一般也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婴儿问题解决行为的特点与发展》,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对婴儿问题解决行为的特点与发展进行了研究。”
(3)除实在无法变通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4)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5)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式,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非评价性。报告研究结果而不是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不要在摘要中对论文内容做
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连贯性和可读性。采用条理清晰、措辞有力的形式写作。尽可能地使用第三人称来
取代第一人称。避免使用缺乏实质信息的“万金油”语句(例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或者“由此推断...”)。
一篇实证研究报告的摘要应该包括:
研究的问题,如果可能,用一句话表达;
被试,详细说明相关特性,例如数量、类型、年龄、性别、种类等;
实验方法,包括仪器,数据收集程序,完整的测验名称,使用的任何药剂的剂量和
方法(特别是当使用的药剂是一种新药剂或者对研究很重要时); 结果,包括统计水平的显著性; 结论、含意或应用。
一篇精确、简练、易懂和信息量丰富的摘要能够增加论文的读者数量和将来论文的可提取性,必须在此基础上认真考虑摘要的长度。例如,对于一些英文数据库而言,如果摘要长度超过960个字符的限制,摘要录用者可能会删减摘要的长度以满足数据库的要求。
2.3.2 英文摘要
GB 7713—87规定,为了便于国际交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
文(多用英文)摘要。
一般而言,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基本要求与中文摘要相同,所以只要简洁、准确地将文意译出即可。
需要特殊考虑的是语态。英文摘要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几乎不用。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进行讨论等。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研究方法、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
为节省篇幅,英文摘要的编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除非数字位于句首,所有数字都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字位于句首的句子应考虑重新
组句)。
充分利用惯常的简化词语(例如,使用vs.代替versus);所有需要在论文的正文里进
行解释的缩写,在摘要中第一次使用时也要进行说明。
尽量使用主动态(但是不要使用我或者我们之类的人称代词),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
和表达有力。
使用动词而不要使用动名词。
2.3.3 关键词
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志,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避免选用一些外延较广的词作为关键词,如“方法”、“心理学”、“作用”等。关键词选用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该研究成果的利用率。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2.4 前言
前言部分往往包括提出问题、说明研究背景、阐明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等3部分内容。 2.4.1 提出问题
在正文的开始部分用一段文字提出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并描述研究策略。在开始着手前言的写作时,要考虑:
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假设和实验设计与研究的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该研究有何理论意义?该研究与所属领域以前的研究有何关系? 要解决什么理论问题?如何解决?
好的前言用一段或两段文字来回答这些问题,通过总结相关的论据和数据,清楚地告诉读者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
2.4.2 背景说明
提出问题后,需要对以前的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但不要进行彻底的历史性回顾。对先前的研究工作进行学术性的回顾能够展现适当的历史状况,也是对他人研究工作的认可。引用以前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对以前的研究贡献予以认可是作者负有的学术责任的一部分,这对于
一门学科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但在做历史性回顾时,应避免面面俱到、巨细无遗,要假定读者对写作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不需要向他们做全面的解释说明。同时,应只引用和参考与具体问题相关的研究工作,不要引用和参考无关或只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研究工作。如果需要对先前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应避免无关紧要的细节描述,要强调相关的发现、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和主要的结论。如果可能,让读者参考有关论题的综述。
论证以前的研究和现在的研究工作在逻辑上的联系。要在广泛的理论基础上清晰地提出问题,以便让专业领域内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它。不要受简练这一目的误导而写出只有专家才懂的论述。
应该公平地对待有争议的问题。与其进行广泛而没有定论的讨论,还不如简单叙述一些研究支持某一结论而另一些研究支持另一个结论。不管个人的观点如何,在陈述一个争议性问题时,应避免敌意和带有个人偏向的陈述。不要引用一些与上下文无关的权威观点来支持个人的立场或证明自己的研究。
2.4.3 阐明目的和理论基础
提出了问题和说明了背景情况后,接下来就要说明具体的研究。在前言的最后一段,要定义变量并对假设做一个正式的说明,这些有助于增加论文的清晰度。在写前言的结束语时,要记住以下的问题:我打算控制什么变量?我期望得到什么结果以及为什么我期望这样的结果?应该明确“为什么我期望它们?”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清楚地说明每一个假设的理论基础。
2.5 方法
方法部分详细描述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这样的描述能够让读者评估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恰当以及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使有兴趣的研究者可重复这个研究。
如果论文只是以前研究的继续,而且研究方法已经在已刊发的论文中详细地介绍过了,则可以告诉读者可参阅的资料,在方法说明中仅列出纲要即可。 2.5.1 确定层次标题
将方法这一部分分为带标题的层次,是一种惯用的便利做法。这些层次通常包括对被试、仪器(或材料)和程序的描述。如果实验设计较复杂或对刺激的描述要求较详细,可将层次再细分为更小的层次以确保读者找到具体的信息。至于决定使用何种层次标题,需要作者自己做出判断,应以读者能够理解和重复该研究为准。不够详细会使读者留下疑问,过于详尽会增加读者阅读无关信息的负担。
2.5.2 被试
当被试是人时,应报告抽样和分组程序、被试的性别和年龄等主要人口统计学特征。当一个特定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是一个研究变量或对于解释结果非常重要时,应具体描述这个组的特征,例如学历、专业、教育水平、健康程度等。说明每一个组被试的构成有利于读者判断结论的可靠性。 2.5.3 研究设备
2.5.4 研究程序
应记住,方法这一部分应该足够详细地告诉读者做了什么以及是怎样做的,以便读者能够恰当地重复所进行的研究。
2.6 结果
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把结果报告出来,这是结果部分的任务。在结果部分中,首先简单说明主要的结果或发现,然后尽量详细地报告数据以验证结论。报告所有相关的结果,包括那些与假设相矛盾的结果。除非是个案设计或者单样本研究,一般不需要报告单个的被试数据或者原始数据。在这一部分讨论结果的潜在意义是不恰当的。 2.6.1 表格和插图
应选择能够清楚而又经济地说明数据的报告形式。表格能提供精确的数值,可以有效地说明主要结果。插图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最好地表现互动关系和整体的比较。但表格和插图都比文字书写要费时费事,所以它们主要是用于表述最重要的数据。在制作成本上,文字书写的成本最低,表格次之,插图的制作成本最高。
和文字说明相比,采用表格或插图来说明数据比较直观。但需注意,不要多处重复使用同样的数据;能够简单地用几句文字说明的数据不要用表格来表示。
当使用表格或插图时,要确定每一个表格或插图都在正文中有所提示,如“见表1”,“见图1”字样。所有的表格都称为表,所有的曲线图、图片或者示意图都称为图。表格和插图都用来辅助文字说明,它们本身不能完全传达信息。通常需要告诉读者表格和插图说明了什么,并且要作足够的说明以便于理解。
2.6.2数据统计的呈现
研究中观测到的原始数据都是以一个个分散的数字形式出现的,要使这些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的原始数据能够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必须进行统计处理。无论是用描述统计还是推论统计,都要在论文中报告相应的统计方法和统计结果。但是,如果对一个特殊检验的恰当性存在疑问,那么就应该对这种检验是否恰当作出判断。
2.7 讨论
写完结果部分之后,就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并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特别是与初始假设有关的结果,也可以对结果进行推论。从理论上对有关结果进行讨论以及所得结论的有效性是讨论部分的重点。当讨论相对简单,无须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分析时,作者可以将这一部分与前面关于结果的那个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有了诸如“结果与结论”或者“结果与讨论”这样的部分。
在讨论的开始部分,应清楚地说明是支持还是不支持所提出的初始假设,还应说明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的异同,以及它们是如何证明结论的。但是,不要简单地重新组织说明或重复已经说明过的观点。每一个新的陈述都应有利于说明作者的立场,并有助于读者对问题的理解。可以对研究存在的缺点进行讨论,但不必详细讨论每一个缺点。应该接受而不是掩饰负面的结果。
讨论中应避免无谓的辩论以及琐碎无力的理论比较。如有可能,还需指出研究有何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何改进,或提出新的研究问题,但是这些论述要简略。一般来说,应考虑以下3个问题:
我在本研究中做出了什么贡献? 我的研究对解决问题有何帮助?
从我的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和理论含义?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作者所做贡献的核心,读者有权利得到清楚、明确而直接的答案。
2.8 参考文献
所谓参考文献,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期刊或图书资料。按规定,在各类型出版物中,凡是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或书末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2.8.1 目的和作用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并使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反映了该论著的起点和深度。科学研究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前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著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介,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著的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著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著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著论述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著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这不仅表明了论著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避免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的图书资料,以对该论著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著篇幅。论著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适当的地方注明出处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著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2.8.2 顺序编码制
我国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书刊所普遍采用。 2.8.2.1 文内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引文处,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2.8.2.2 各类文献表的著录格式及示例 a.专著
标引项顺序号 著者.书名.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选择项)
例如:
1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3版(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4~79
b.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见(In):原文献责任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如:
1 崔耀.心理语言学.见: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00~431
c.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见(In):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如:
1 周晓林. 语义激活中语音的有限作用. 见:彭聃龄主编. 汉语认知研究.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59-195
d.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其他责任者(选择项).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如:
1 杨丽霞,傅小兰.视-听跨通道汉语词汇信息加工中的抑制机制.心理学报,2002,34(1):10-15
e.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例如:
1 孙亦良,徐克敏.学术排名要注意SCI的局限性.科学时报,2000-01-31
f.学位论文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例如:
1 龙立荣.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其关系研究.博士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1
g.会议论文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例如:
1 丁锦红,林仲贤. 不同复述条件对图形记忆的影响. 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广州,2001 h.电子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
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2.8.2.3 文献著录项目的说明
a.标引项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左顶格书写,后边不用任何点号,空1个字距后再写下一个项目。
b.作者。对于个人作者(包括译者、编者),在参考文献表中,用各种语种书写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缩写点(.)。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之间用“,”号相隔;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如“et al.”。“et al.”之前要加“,”号,如:“Yang Y F, Wang B, Wang Q, et al.”。作者不明时,可省略此项。
译者是相对于“主要责任者”(作者)的“其他责任者”,姓名置于书名或题名之后。 各国(或民族)在姓名书写上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姓前名后(中国汉族、日本、朝鲜、越南和匈牙利等),有的名前姓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原苏联、捷克、丹
麦、芬兰、意大利、挪威、波兰、瑞典、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埃及、巴西、泰国等),著录时应予注意。
著录姓名示例如下:
英、美、加拿大人。如J.C.Smith应写为Smith J C;连姓如E.C.Bate-Smith应写为Bate-Smith E C;父子、几世如F.W.Day,Jr(小)应写为Day F W Jr,A.B.TollⅢ应写为Toll A B Ⅲ。
法国人姓前有冠词le ,la,les或前置词de,du,de la,des,文献著录时放在姓前。如Jules le Goff应写为le Goff J;Guy de Maupassant应写为de Maupassant G。
c.题名或书名。按著录来源所载的形式著录,不加书名号。
d.版本。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示例如下:
原标志 著录形式 第三版 第3版 Fifth edition 5th ed Revised edition Rev ed 1978 edition 1978 ed
e.刊名。一般用全称,不用简称。均不用书名号。
f.出版地。指出版者所在的城市名称。对于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可在其名后附省名、州名、国名等。应注意,尽管出版者名称中包含了地名,出版地也不能省略,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献中载有多个出版地时,可只著录1个处于显要位置的、与版(本)次相关的出版地。
g.出版者。可以按著录来源的形式著录,也可以按公认的简化形式或缩写形式著录。
著录来源载有多个出版者时,可只著录1个处于显要位置的、与版(本)次相关的出版者。如:
Chicago:ALA,1978(原标志: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Chicago,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Ottawa,1978)
h.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如遇其他纪年形式,可将原有的纪年置于“()”内。如1705(康熙四十四年)。对于报纸和专利文献,要著录出版日期,其形式为年-月-日。
i.期刊的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著录形式如下: 1980,92(2): 1999,(4): 2000,5: 年 卷 期 年 期 年 卷
2.8.2.4 文后参考文献表的编写格式
正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表中;反之,参考文献表中的每条文献必须标注在正文中。
2.8.3 著者-出版年制
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各有其优点。美国心理学会系列出版物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向国外投稿的作者应参见有关要求。我国心理学期刊目前都采用顺序编码制。故有关著者-出版年制的要求从略。
2.8.4 常见问题
只列文后参考文献表,未将参考文献序号标志在文内引文处;或者不按所引文献在
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而是先列参考文献表,后将表中的著录项序号注入文中,结果常常是先出现的文献序号比后出现的大。
文后参考文献表中著录项目不齐全。如缺少作者姓名,只写出第一作者就加“等”
(至少列出3位作者);缺少期刊卷号或期号;不著录引文在原文献中的位置(页码)。
著录符号不符合要求。参考文献表中各著录项之间的符号是著录符号,而不是标点
符号,所以不要从标点符号的概念上去理解。
参考文献表的表题不合规定格式。如有的以“主要参考文献”作为表题。正确的表
题是“参考文献”。
正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与正文后参考文献表不一致。作者必须确保引用的每一条文
献都出现在正文和参考文献表中,并且正文中的标注和参考文献表的条目在拼写和日期上要相同。如果前后不一致,已排好的版面就需要改动,其代价是很昂贵的。作者将承担这一后果。 参考文献的错误书写。作者应对参考文献表中的所有信息负责。正确而完整的参考
文献表是作者严谨的学术风格的体现,错误而残缺的参考文献表是作者粗心的标志。
把没有读过的文献列为参考文献。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应实事求是。例如,如果
作者读到的仅是某个数据库中的一篇摘要,并没有读期刊上发表的整篇论文,那么,所著录的参考文献就是某数据库中的一篇摘要。引用的这种标准程序可以确保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完整性,也方便研究者自己和其他读者的进一步查阅和核对。
2.9 附录
常见的附录包括数学证明、大型表格、词表、问卷或其他调查工具、计算机程序等。一篇论文可以有多个附录。如果只有一个附录,只用“附录”即可。如果有多个附录,则需有序号,按正文参照的顺序排序,如附录A、附录B等。每个附录必须有题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